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

這個方法,崇禎朝和弘光朝都已經用過了,有句民謠很契合“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

吳爭只是沒有想到,自詡明君的朱慈烺會這麼直接地賣官鬻爵?

這讓吳爭突然想起朱慈烺口氣老大地要組建一萬五千火槍軍,自己還奇怪朝廷怎麼突然有錢了,敢情是靠這法子來錢。

這其實就是飲鳩止渴啊。

崇禎朝的滅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明精英階層地背叛,沒有之一。

這個精英階層,不僅僅是士大夫。

而是大明士大夫階層與大明商人形成的官商勾結。

大明朝三大商人勢力,一是北方以晉商爲首的商幫,他們是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靠賣國被皇太極欽封爲皇商八大家。崇禎窮成狗,西北農民餓的義軍四起,他們卻家中窖銀上億兩。相當於崇禎朝二十年財政收入(崇禎末年,一年財政收入大概四、五百萬兩,崇禎帝加三餉加到七百萬兩到九百萬兩,滿朝士大夫就與皇帝槓上了,直到皇帝服軟)。

二是江南商幫,他們雖然從爲禍程度上,相對晉商要稍遜一些,但也是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爲江南商幫“只圖財不害命”,他們倒沒有賣國,反而有相當一部分,在清軍下江南時,資助各地義軍反抗清軍。倒不是說江南商幫愛國,他們也不是不得已,南北資本的對決,從清軍一入關,江南商幫已經落了下風,這也是歷史上晉商在清初輾壓江南商幫的最大原因。江南商幫以東林黨爲代言人,開創中國歷史上商人集團控制朝政的先例,降低甚至形同虛設的商稅,變相提高農稅,造成國庫空虛,爲大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第三就是福建、廣東沿海的商人集團,他們亦商亦匪,以汪直,鄭芝龍爲代表。就象鄭成功他爹鄭芝龍,一年收入數百萬兩白銀,養兵十數萬,清軍南下時,帶着數千萬白銀投降了滿清。

吳爭之所以如同躲瘟疫一樣躲避着江南士族,寧可重建勢力,也是在前三年中,對士族已經失望透了。

江南士族中,象錢肅樂、張國維、張煌言這樣正直的人不多見。

象陳子龍這樣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爲多數。

如錢謙益、宋徵輿這樣如牆頭草隨風倒的也不少。

象這樣的精英階層,還有什麼可以仰仗的呢,說士大夫亡了大明,這句話絕不誇張。

可現在,朱慈烺要重走他爹的老路,甚至比他爹還不堪,至少崇禎帝還真沒有這麼明目張膽地賣官鬻爵來換取銀子,崇禎帝要真這麼做了,至少不會亡得那麼快。

在這一刻,吳爭打算管了。

吳爭不能看着義興朝這麼毀掉,至少在目前,吳爭還是義興朝臣。

“你們打算以誰來接替錢謙益?”吳爭蹩眉問道。

王翊大喜,他們的力量確實不夠,從陳子龍下臺後,已經失去了所有的軍權,靠着嘴皮子還真不當事。如果吳爭能助他們一臂之力,那形勢就絕對不一樣了。

王翊隨即答道:“我等確實商量過,能接替首輔之職的人選有二,分別是太傅、臥子先生。”

吳爭一聽,立馬搖頭,這不開玩笑嗎?

“不妥,這二人不適合。太傅是本公的岳丈,皇帝忌憚我怎麼可能讓太輔任首輔?而陳子龍更不可能了,皇帝心裡怕是趕不走他還窩着一肚子火呢。真要提了,皇帝絕不可能答應。”

王翊輕嘆一聲道:“這些,我等還想到了,可如今義興朝人才凋零,爲首輔者,終究需要考慮名望、資歷……一時,還真沒有合適人選。大將軍心中可有人選?”

吳爭思慮起來。

王翊突然道:“大將軍麾下,張國維張公倒是合適,他在魯王監國時就是兵部尚書……。”

吳爭斷然回絕道:“不,張公不合適。”

開玩笑,張國維剛跳出了這灘泥沼,吳爭哪捨得讓他再回來?

再就是,張國維帶兵能力還行,爲相執政,能力卻也有不逮。

一時間,二人沉默下來。

王翊煩惱道:“如今的內閣,也不是慶泰朝大將軍所組建的內閣了,陛下大權獨攬,錢謙益幾乎事事唯陛下心意行事,內閣五臣的投票權,如同虛設。大將軍啊,這樣下去,不換首輔,賣官鬻爵之事怕是越演越烈,到時,人心一散,怕是弘光朝的結局重演啊。”

吳爭突然心中一動,他一拍大腿道:“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很合適,是能臣,也有資歷,最主要的是,名聲也好。”

王翊大喜,問道:“敢問大將軍,何人?”

“黃道周。”

“啊?”王翊臉色一變,“幼玄先生不是隆武帝重臣嗎?”

吳爭道:“隆武朝被清軍攻滅,隆武帝被多鐸俘虜押往順天府地,生死不明。黃道周還有一些隆武大臣卻因多鐸攻紹興而滯留寧波府,我在收復寧波府時,從獄中救了他們。只是當時黃道周傷得不輕,加上久困牢獄,身體需要調養,就把他們留在了寧波府。”

王翊思忖道:“幼玄先生是天啓年的庶吉士,隆武朝首輔、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能力、資歷、名望皆是上選……可陛下能答應隆武朝的重臣來做義興朝的首輔嗎?”

吳爭道:“黃道周是天啓朝庶吉士,崇禎朝的翰林,這樣的資歷,陛下恐怕無理由拒絕吧?”

王翊搖搖頭道:“大將軍或許不知,幼玄先生是崇禎朝翰林不假,可因屢次衝撞先帝,而被先帝不喜,由此先後兩次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後又因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之名爲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先帝大怒,將二人廷杖八十,永遠充軍廣西。後來先帝想起他來,欲召幼玄先生回京城,可幼玄先生已經無意再輔佐先帝,加上李賊已經攻佔河南,也就不了了之了。”

吳爭聽了瞠目結舌,沒想到原來還有這麼一出。

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