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

想了想,吳爭道:“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先帝是有意召回黃道周的,說明先帝已經不追究黃道周的無禮,陛下應該不會反對。”

王翊道:“就算陛下應允,可幼玄先生未必肯輔佐陛下。”

吳爭想了想道:“無妨,這事我去說項。隆武朝已滅亡,黃道周除非去投永曆,否則就只能賦閒了,好歹我也救了他們性命,這點面子總得給我的。”

王翊想了想道:“那就按大將軍的意思,王某這就回去知會臥子先生和諸公。”

說完,拱手告辭。

吳爭忙道:“明日大朝,都御史先不必急着彈劾,看我的眼色行事也不遲。”

“也好。”

……。

讓吳爭沒有想到的是,王翊離開不久,錢謙益會來投帖拜訪。

與王翊、陳子龍等人不同的是,錢謙益投帖時,還夾着一張禮單,別的就不說了,就其中一張二十萬兩的錢莊匯票,就可以說明人家的財大氣粗了。

敢情,義興朝國庫空得跑鼠,皇帝要賣官鬻爵籌錢建新軍,而義興朝的首輔、戶部尚書,投個貼就是送二十萬兩。

吳爭惱得“呯”地一聲,將貼子和匯票拍在案上,大罵道:“碩鼠!”

宋安輕聲問道,“少爺……是不是去回了他?”

吳爭悶聲道:“去,把貼子和匯票一併帶上,扔出府去。”

“是。”宋安應聲,拿去貼子和匯票出了門。

吳爭心中一動,大聲道:“小安子回來。”

宋安轉身跑了回來,“少爺還有何事?”

吳爭上前一步,從宋安手裡一把拽過匯票,“這銀子少爺生受了。去,將他帶進來。”

宋安愣了一愣,掩嘴偷笑。

吳爭一瞪眼道:“笑什麼?”

“少爺不是貪銀子的人,何必爲了二十萬兩見錢謙益呢?這不是糟踐自個嗎?”

吳爭道:“銀子無罪,就看在誰手中了……要是他天天送二十萬兩來,少爺我天天見他。一個月下來,就是數十萬大軍啊。”

說着二人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

宋安笑得正歡,不想吳爭說變臉就變臉,擡腿冷哼道:“還不去?”

宋安連忙應是,轉身急跑。

……。

“恭喜王爺、賀喜大將軍。”錢謙益如同彌勒佛般笑容如掬。

彷彿在泰州時被吳爭下令叉走之事,從未發生過一般。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啊。吳爭心裡嘆道。

在這人面前,陳子龍就象是個小孩了。

吳爭換上一張笑臉,拱手道:“首輔光臨寒舍,可有要事?”

錢謙益笑着嗔怪道:“王爺也不請錢某坐下說話?”

吳爭忙道:“瞧瞧,瞧瞧,忙着與首輔講話了,竟忘了讓座……請,首輔請。”

二人插諢打科,笑容滿面,若不知道的,還以爲是老友重逢呢。

寒喧了一陣,想來能扯的都扯過了,就連錢謙益家的那個瘦馬柳如是,吳爭都問候到了。

實在沒什麼可扯了,吳爭只好問道:“首輔此來,不會就爲了向我道賀吧?”

錢謙益笑着點點吳爭道:“果然還是不夠老成,這麼快就沉不住氣了。”

吳爭心裡無數神獸飄過,“首輔說得是,吳爭受教了。”

錢謙益忙不迭道:“老夫倒真不是數落王爺的意思,老夫這是當王爺是自家人呢,好歹老夫長王爺數十年,老夫當王爺是自家子侄……呃。”

看着吳爭慢慢冷下的臉色,錢謙益剎住了話頭,“老夫此來,一是爲了向王爺道賀,二來……確實是有要事相商。”

“首輔不妨直言。”

“是這樣……王爺應該也知道,我義興朝僅十三府之地,朝廷直轄的,也就七府之地,這還是算上了興國公的三府。”

說到這,錢謙益小心地看了一眼吳爭。

見吳爭沒有不快的意思,才繼續道:“北方清廷在年前就已經開科取仕,可我朝的財力不足以開科取仕,各州府各縣的官員,大都是留用,而我朝士子卻無法取而代之,老夫接任首輔以來,已經接到無數學子、士人的陳情書……。”

“說重點。”吳爭打斷道,但臉色卻是似笑非笑,不象生氣或者不耐煩的模樣。

錢謙益一愣,忙道:“所以老夫在想啊,是不是事急從權,參照前朝舉薦的方式,先讓一批學有所成的士子入仕,如此既能鞏固朝廷對地方的管轄力,也能緩解士人對朝廷的不滿,以防止士人北渡,爲清廷效力。”

聽聽,聽聽,義興朝無法取仕,這些文人士子就要往北,投效清廷了。

這都什麼教育啊?

固然讀書人“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無可指責,可國破家亡之時,卻要去投效敵人,這也太無恥了些吧?或問題是,這種現象在此時,非常普遍。

吳爭“唔”了一聲,無法判斷是贊同呢還是反對,或者只是表示聽見了。

錢謙益有些委屈地道:“王爺想必也知道,應天府光復才兩年,陛下登基才一年,對各地士子的瞭解根本無從談起。要舉薦,只能依靠當地士紳和留任官員的舉薦,所以,有些士紳就會向朝廷上貢些銀兩和糧食或其它財物……王爺別誤會,這些老夫全納入國庫,絕不佔一文。”

錢謙益言詞鑿鑿地發誓道。

吳爭又“唔”了一聲。

錢謙益有些激憤起來,“可如陳子龍、王翊、董志寧之流,卻數次在朝堂上向陛下彈劾老夫,說老夫貪髒枉法、賣官鬻爵云云……王爺,這是污衊、這是莫須有。老夫是一心爲了陛下、朝廷、天下黎民分憂。”

吳爭終於開口,“首輔受委屈了。”

知音啊!

錢謙益一聽吳爭這話,一行濁淚流下,他起身上前,捧着吳爭的手道:“都說王爺是個至情至性之人,今日能得王爺公心定論,爲老夫平冤,老夫知足了!”

說哭就哭,高手啊。這技能吳爭是自嘆不如的。

不經意地從錢謙益的手裡後出被捧住的手,再不經意地甩了甩,往邊上宋安身上摸了摸。

宋安是敢怒不敢言啊。

吳爭伸手虛引道:“首輔先歇會,喝口茶順順氣。”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軍校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七百七十章 方國安未比試就認輸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