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玄機道友

一進門和尋常的道觀沒有什麼兩樣,坐北朝南一座巨大的宮殿,兩側以迴廊相連兩座配殿,其內供奉着太一、道祖的金身塑像,塑像前香火繚繞,貢品齊備新鮮。!樑柱雕有金龍,栩栩如生。

穿過大殿,是一塊巨大的照壁。張平跟着張讓繞過去,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片佔地極廣的宮殿羣,期間水流穿過,亭臺樓閣分佈其間,咕咕的流水間,亭臺隱掩,其間曲水流籌,在配後方只通山的一條蜿蜒小路,好一副幽靜的皇家園林。張平看的暗暗點頭。

跟着張讓七拐八彎終於到了一處宮殿之前。宮殿的匾額寫着“承前殿”。推門進入,張平便看到一個身着素色錦衣道袍的少年,看年紀約在八九歲。少年面容平淡,看到有人進來,眼皮動了一下,掃了一眼,便又耷拉了下去,繼續將注意力集到手捧着一卷書冊。

“史候,奴婢來看您了,這位是國師張平張大人,乃是陛下爲您延請的少傅。”張讓有些恭謹的向少年說道。

少年聞言這纔將目光從書卷挪開,先是看了一眼張讓,微微皺了下眉,“不要叫我史候,貧道玄機子。”說罷纔將頭轉向張平,豎掌與胸向張平施了個道禮,“貧道玄機子見過道友。”

張平連忙回禮,這才知道這便是漢帝的兒子劉辯。這一副冷漠淡然的姿態若是出現在一個如楊賜那般七八十歲,閱盡人間無數的老人身,倒是可以接受,可是此時卻出現在一個八九歲,正是青春活潑的少年身,怎麼看怎麼有一衆違和感。難怪張讓說劉辯和怪。

張讓似乎有些懼怕劉辯,看起來有些唯唯諾諾,見劉辯如此,也不敢說話,只是哪眼看向張平向其示意接下來讓他來說。

“玄機子道友,陛下命我日後教導道友,不知玄機子道友可有什麼要說的?”張平見張讓不說話只能自己開口相問,見劉辯不願別人叫他史候,便順着他的意思叫他玄機子。

劉辯不緊不慢的打量了張平一番,輕輕的搖了搖頭,“貧道已有師尊,不勞道友費心了。”又轉過頭看向張讓,“貧道的師尊何在?”

“這...這史道人...”張讓知道劉辯問的是史子眇史道人,但史道人如今已經被漢帝派人收監了,看劉辯的意思顯然是與史道人感情深厚,若是以實相告,怕是後果難以預料,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向張平投去求助的眼神。

張平見了張讓眼神,心吐槽張讓真是坑爹,卻推拖不得,誰讓他是劉辯的少傅呢?只能硬着頭皮說道:“史道友雲遊方外去了,不知何日才能歸來,臨去之前,將道友託付給貧道,讓貧道好生教導道友。”

劉辯聽了張平的說辭,擡眼思索了半晌,“哦”了一聲,然後便又低下頭去,再次將目光集在手的書冊。

張平心裡我艹一聲,難怪張讓說着劉辯有些呆傻,現在看來真是有些問題,莫不是被這史道人教成了傻子?道法算再無爲,再避世也絕不至於將人教成這麼一副樣子。難怪漢帝不放心,讓自己來教導,不過似乎這是個大坑啊。

“咳,咳,玄機子道友,我可否問你幾個問題。”

劉辯皺了皺眉,似乎對張平打攪他看書有些不耐煩,但卻還是放下手的書,看向張平,“道友請說。”

“不知史道友都教導了道友些什麼?道友可能告知與我?”

劉辯也不答話,只是指了指身後的書架,意思是是書架這些。張平也不顧劉辯的無禮,連忙走到書架前,一一翻看這些書籍。張平越是翻看越是皺眉不已。

這些書籍倒是沒有什麼問題,都是些道書典藏,只是這些道書的內容卻與張平所知不同。張平粗粗翻閱,發現這些道書的內容多是講的要避世修行、摒棄七情、淡忘六慾、清虛自守、遠離政治,尋求無大道。

這道法看的張平眉頭打結,這些內容與現有的道家三派都不相同,既不是黃老派的以虛無爲本,以因循爲用刪繁簡、休養生息,講究積極入世;也不是老莊派的道法自然,以天地爲師、以天性爲尊,萬物齊同、逍遙自在;同樣不是楊朱派主張全生避害、爲我貴己、全生保性的思想。其要旨似乎是取了老莊派的避世又取了楊朱派的全生保性,然而卻是取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裡面又有不少靜心寡慾積善行德的影子,這讓張平隱隱嗅到一股佛法的味道。

張平有些拿不定主意,心裡揣摩難道這是佛門所爲?只看這些道書,其所含的佛法之理遠多於道法精要。

“國師,可是有什麼發現?”張讓見張平翻看了良久的道書而未發一言,這才碰了碰張平輕聲問道。

張平這才從思索回過神來,微不可查的向張讓點了點頭。張讓先是一喜,然後趕忙收斂,有些緊張的看着張平。

張平再次走回劉辯面前,“玄機道友,這些道書你可都讀完了嗎?”

劉辯眼皮不擡的回答道:“沒有,貧道愚鈍,師尊所傳的道書深奧晦澀,貧道一時難以理解,不過是讀了數本。”

張平點了點頭,劉辯這毒不深,看來還有得救,向劉辯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三觀形成的時候,若是讓他讀完了這些書,形成了這種淡薄名利、冷漠避世的三觀,那糾正起來可麻煩大了。

“玄機道友,你修習道法多時,可否與貧道論論道?”張平儘量讓自己表現的和善,語氣親近的問道。

劉辯似乎有些不情願,但還是放下了手的書,擡起眼來看着張平,卻也不說話。

“你讀了這些道法,可否與貧道說說你的感悟?”

劉辯依舊是看着張平,沒有答話。這讓張平心裡暗叫一聲糟糕,看來劉辯的問題不小,這心理問題很嚴重啊。

第九十一章 管亥vs典韋第八十章 董卓奔逃第十六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四十八章 秋後算賬(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支援張平第九十一章 二帝臨朝第四十二章 二次託孤第十三章 難以置信第二百零三章 幡然醒悟第九十一章 府中敘話第六十二章 張一vs呂布第四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六章 朝會之議(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糜芳拜見第二百一十二章 看病問診第五十三章 徐州歸附第一百二十三章 袁軍攻城第九十九章 張一援冀第一百四十三章 鉅鹿見聞(二)第二百零五章 夜取襄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周瑜劉辯第九十一章 黨人魁首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四十六章 祭天大典(一)第八章 四小探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支援張平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戰顏良第一百九十章 周瑜叛師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紹心思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水之上第八十五章 益州風雲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二)第二百四十章 閻忠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夜襲袁營第三十五章 渡口爭奪第四十一章 紀覺復生第七十六章 烏丸亂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學宮見聞第一百零六章 一路奔逃第四章 文丑vs管亥第二十七章 高擡輕放第八十九章 謀定後動第二章 紛至沓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破袁軍第四十五章 幽州之危(二)第三十七章 伏擊交州第七十六章 備軍抗烏第一章 天師託孤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水之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更勝一籌第三章 屍山血海第五十五章 南宮大火(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九十章 周瑜叛師第三十二章 浴佛法會(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紹本初第一百三十九章 奪門撤退第二百四十九章 少生孩子第七十一章 二上學宮第一百一十六章 招攬徐晃第三十六章 犯上逼宮(一)第二十九章 戰後瑣事(下)第四十四章 董大將軍第七十七章 各自謀劃第二百三十章 困鎖愁城第六十五章 趙雲vs呂布第二十一章 發兵彭城第六十三章 上門提親第四十章 太后臨朝第七十八章 御駕出巡第四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八十一章 收復洛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缺乏證據第四十五章 新年伊始(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敗虧輸第六十章 有徒公瑾第三十三章 拜會張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呼雲喚雨第三章 萬象更新第一百章 接收人馬第一百章 楊修葬祖第九十九章 辭賦大會(下)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三十七章 行善濟世第一百二十章 四小來投第三十九章 犯上逼宮(四)第三十七章 犯上逼宮(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水之圍第一百九十章 和盤托出第二十五章 夜襲廣宗(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建公獻策第二十章 玄德都尉第六十二章 樑上君子第二十三章 城亡人亡第八十九章 對簿王允第二十五章 大會結束第三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九十七章 噩耗頻傳第三十章 祭天準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