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王允之死

李傕和郭汜放呂布離去,然後迅速戰領長沙城;皇帝和王允等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卻無可奈何。

皇帝劉協知道的作用,便忍着恐懼,向前質問道:“你們目無王法,如此作亂,到底打算作什麼?”

李傕和郭汜向前對皇帝叩頭便拜。

李傕回答說:“李太師和牛中郎將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緣無故遭人殺害,我們只想替他們討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處決兇手後,我們願意接受審判。”

王允知道大勢已去,二話沒說,向漢獻帝行了最後的君臣大禮,便隨士兵走下了城樓。

李傕、郭汜命令手下當場將王允處決。

隨後,李傕和郭汜分別被任命爲前將軍和後將軍,各自的軍隊分駐長沙城的南北。

當得知董卓被滅族,連皇后董白都被王允殺死了,李傕和郭汜等人怒火中燒,全城捉拿王允家人,以及參與此事的大臣。

王允的兒子、侄子等全部被斬殺,王家被滅門。

董承一家被滅門,連董貴人都沒有放過。

越騎校尉王服和長水校尉種輯被滅門,兩校官兵被解散爲民,北軍和禁軍被全部解散,換成西涼人。

皇帝和滿朝文武,沒有兵權,對兩人的暴行敢怒不敢言,使得李傕和郭汜更加跋扈,完全控制了朝廷。

半年過後,高順勢力對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使得李傕和郭汜終於不再擔心。

西涼兵得勢,卻更是囂張,失去了控制般到處劫掠,百姓稍加不從便被殺戮。

長沙城的不斷殺戮,令百姓恐懼,紛紛逃離;現在西涼軍駐守在長沙城,地方沒有軍隊,方便了百姓逃亡,很多地方的縣令都一起逃跑了,用十室九空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

西涼人則趁機搶佔耕地,對百姓的逃往沒有重視。

廣州和揚州的官府積極接納荊南逃來的百姓,如此多的百姓前來,令各級官員笑逐顏開;特別是廣州,接納了超過百萬百姓,人口大增,迅速繁榮起來了。

連交州也跟着沾光,有部分百姓遷移到交趾郡;還有部分百姓被安置到海南島。

令廣州牧高偉大爲振奮,立即派出水軍,從揚州和徐州搶運糧食,救濟百姓;並令軍隊和各縣官府協助百姓搭建房屋;隨後向高順求救,要運來更多的糧食和農具。

高順接到消息,立即派出水軍,首次使用千噸大船向南運輸物資,大大的增加了運輸效率。

再說呂布,到達豫章郡後,便被強迫留在了新建城,太守及時上報秦關。

秦關非常高興,南方缺的就是百姓,於是強令呂布和魏續的官兵進行選拔,共留騎兵和步兵各三千,用於自保,剩餘官兵就地安置爲民。

秦關的安置政策非常寬鬆,每家可開墾百畝耕地,補助每家半年的口糧,官府提供農具、種子等。

這讓呂布非常高興,這等於是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又對每位被辭退的士兵補助兩貫錢,雖然不多,但是足夠表達他的心意了。

現在的呂布可是非常富有,僅僅是從李儒和牛輔的宅院中便搜刮了大量的財富,即便李傕和郭汜嚴令,不得帶走李儒和牛輔的財富,呂布豈能乖乖聽話?

每位被辭退的士兵僅給兩貫,對財大氣粗的呂布來說是九牛一毛。

所有的軍馬,皆被分配給這些被辭退的士兵用於耕作。呂布來到中原這麼多年了,這些戰馬一直沒有更換,現在已老弱不堪了,秦關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對那些士兵來說,卻非常重要。

從南方帶戰馬北上,非常不合適,呂布感覺,還是到北方後再配備爲好,北方有更好的戰馬,比現在的老馬強多了;且帶着騎兵,令高順感到威脅的話,就適得其反了,呂布一如既往的自信。

隨後,呂布等人被送北上,接受高順的安置。

跟隨呂布北上的,皆爲幷州跟來的和在河內郡招募的官兵,以及他們的家屬,幸好有千噸的大船,趁夏季刮南風,方便北上。

還未到達鄴城,便接到高順命令,所有的官兵和家屬,皆被安置到青州東萊郡。

東萊郡地廣人稀,正需要補充人口。

東萊郡太守在後世乳山縣的位置,新設一縣,安置呂布部署,命名爲北漢壽縣。

呂布攜帶魏續和家人到達鄴城,顧不上詢問對他的安排,先是與李強搏殺一場。

戰至百回合,呂布因戰馬已老,不堪負重,敗下陣來。

見呂布如此神勇,關羽、張飛、顏良等人躍躍欲試。

當晚,由李強爲呂布在醉仙閣接風洗塵,衆人作陪,好不熱鬧;令呂布大爲動容,原來高順手下的關係是如此融洽,完全沒有勾心鬥角。

先讓呂布在鄴城與衆人相處五日,高順才接見他。

接見的場合也選擇在軍營校場,高順又送呂布一匹火紅的特優級戰馬,隨後兩人又拼殺一陣。

呂布沒有想到,高順的武藝如此之高,搏殺至百回合,高順不落下風。

觀戰的關羽、張飛、文丑等人,皆感嘆高順的武藝又增長了許多,不在他們之下。

事後,高順問呂布道:“奉先,有何打算?”

呂布耿直,說道:“布願意爲魏公衝鋒陷陣。”

高順笑道:“哈哈,好啊,只是你來晚了,現在哪有什麼戰事,這樣吧,你暫爲都尉,管轄五原郡和朔方郡,那裡有步兵六千,騎兵五千,若是悶了,可出雞鹿塞打獵。”

高順估計,蒙古高原上,也就西北部的山區還有部分蠻夷,其它地方的蠻夷幾乎被滅絕了。

原來駐守兩郡的中郎將薛銀,多次上書,年齡已大,渾身是病,已不堪繼續任職;高順藉此讓呂布替代,讓薛銀來鄴城,安享晚年。

呂布大喜,一來便被重用,早知如此的話,何苦在長沙憋屈這麼多年?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連呂布這樣的人高順竟然都會重用,官居高位,就是不重用品德高尚的士人。

消息傳到南方,皇帝和大臣皆非常失望,看來高順不進攻朝廷已是不錯,等着高順救援朝廷,絕無可能。

不過黃祖卻看到了希望,現在朝廷沒有指望,跟着西涼人只會越走道路越窄,於是趁機斬殺楊定,帶領水軍順江而下,投降向榮。

向榮接收了他帶來的水軍和戰船,然後送黃祖北上鄴城。

黃祖的待遇與呂布沒法比擬,僅僅被任命爲一郡吏員,打發至兗州任職。這讓黃祖非常惱火,只是略微欣慰的是,黃家沒有被滅族,在豫州保存下來了,對高順的怒火也僅少了一點。

而被滅族的王家,現在近支只剩下王軒一系,以及其他遠支,這讓王軒暗自慶幸,儘管職位僅爲郡主薄,對他來說,沒有被波及性命,已是萬幸。

高順遵守承諾,不干涉朝廷事務,令李傕和郭汜更加跋扈,紛紛要求朝廷提升他們的官職、封侯。

皇帝劉協只得滿足他們的要求,非常憋屈。

第35章匈奴情報第161章張角後事(上)第344袁家謀劃第82章張讓心思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118章遭遇刁難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68章袁術出兵第6章葫蘆谷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279章兵進荊州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310章混亂局勢第289章強攻縣城(下)第114章商人蘇雙第17章縣長的心思第417章再見王越第569章馬踏西域(下)第26章商業發展第8章巨大的收穫第378章合縱連橫第402章水軍改革第340章志才之謀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392章李儒的陽謀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4章規劃未來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49章統一江北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112章張飛醉酒第533章胡軫投降第307章引蛇出洞第75章太守懊悔第648章勝利迴歸第220章見公孫瓚第354章陶謙自保之策第397章韓馥讓豫州第522章佔領豫章郡第267章陷陣營出擊第196章高順辭官第171章高順佈局第644章勝負已分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422章接收五縣第646章大獲全勝(下)第142章來勢兇猛(二更)第127章和連發威第576章李儒被殺第624章建立埃及帝國第253章羌人投降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634章分封諸國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224章朝廷封賞第380章歷山大學第639章最後的決戰第141章收服兩將第275章黃忠拜主第251章包圍羌人第425章矛盾加劇第402章水軍改革第641章慘烈的攻城戰第577章呂布逃跑第637章新計劃第399章公孫瓚的崛起(下)第557章收復酒泉郡(上)第6章葫蘆谷第651章支持道教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375章昌邑之戰第105章整頓軍隊第435章高傲的關羽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225章李肅來投第633章滅亡羅馬帝國165章救援北海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97章人員安排第616章閃電戰第271章鮮卑動態第74章處理內奸第536章張繡投降第555章羌漢談判(上)第44章匈奴反應第111章初到幽州第80章完全歸心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283章強勢呂布(三)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617章征伐非洲第108章長吏獻策第40章輕鬆獲勝第488章上虞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