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左官

十月初,樓蘭城以西兩百漢裡的孔雀河畔,一陣風吹過,枯黃的胡楊葉無力地飄落在水上,緩緩向下遊流去,羅布泊是它們的最終歸宿。

而一支船隊正與之方向相反,沿着孔雀河往上游行進,胡楊木製成的小船有數十艘,首尾相繼,排成了一條長蛇。

船上有有全副武裝,持弩警戒的漢兵。亦有來自羅布泊的船伕,任弘在羅布泊邊遇上的第一個樓蘭人“尤還”也在其中。

尤還粗壯的胳膊撐着長長的船杆,船吃水很深,載滿了粟麥等糧食,好在孔雀河流速很慢,有時甚至沒有逆流行駛的感覺。

而岸上,也有一支數十人的騎兵護衛船隊,爲首的漢吏便是任弘。

他騎着蘿蔔,趙漢兒、韓敢當、盧九舌等幾名下屬跟隨左右,但陶少孺、宋力田等人在留在了扦泥,協助新任的扦泥司馬鄭吉屯田。

沿途休息時,負責給他們帶路的騎吏司馬舒擠了過來,好奇地問道:

“我聽盧九舌說,任侍郎拒絕了鄯善王拜相之請?”

這個大舌頭,任弘瞪了盧九舌一眼,那天晚上,鄯善王被拒絕後慟哭出聲,叫好多人聽到了。

但任弘卻堅決不承認,搖頭道:“絕無此事!”

那一夜,鄯善王尉屠耆的請求的確很誠懇,聽上去也蠻誘人的,國相啊。

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鄯善名爲一國,可人口近萬,只相當於漢朝一個縣啊,有啥好高興的,任弘這比四百石的秩祿,回去做個小縣的縣長也綽綽有餘。

更何況,作爲侍郎,任弘也算是中央年輕幹部,就算有心在西域建功立業,也要回長安待幾年鍍鍍金,前程自然比“鄯善國相”更大。

而讓任弘連有此事都不願承認的,還有一個原因。

任弘記得,在樓蘭之役,漢軍抵達後的那個慶功之夜,自己和奚充國被傅介子當場定爲首功。

喝多了酒後,任弘曾向傅介子提起敦煌功曹、中部都尉打壓自己之事,遂問:

“傅公當時提攜了我,就沒想過會因此得罪人?”

據任弘所知,當年舉報了任安的那個糧官,已是兩千石的大人物了,也難怪敦煌功曹、中部都尉會害怕。

傅介子卻有底氣,不屑地說道:“秩祿都是虛的。”

“我雖只是比六百石的平樂監,卻是中郎朝官,而那人,縱爲二千石,不過一位王國相,左官而已,何懼之有?”

左官,這是對諸侯官的稱呼,雖然諸侯國相、傅等官職秩祿很高,但實際地位可比朝官低多了。

漢朝剛建立時,劉邦爲了保愛子趙王劉如意,打算遷御史大夫周昌爲趙相,秩祿不變。但結結巴巴的周昌卻以爲是“貶秩位,中道棄之於諸侯”,很不開心。

而漢文帝時,賈誼遭到軍功貴族排擠,成了漢文帝的犧牲品,左遷爲長沙王太傅。秩祿比先前高了不少,賈生卻也鬱悶不已,作《吊屈原賦》《鵩鳥賦》吐訴心中苦楚。

到了七國之亂後,諸侯被中央幹翻,地位就更低了,漢景帝罷省王國的許多官屬,更名丞相爲相,由金印改爲銀印。

漢武帝時,更是制定了《左官律》,規定凡在諸侯王國任職的人,不能進入中央任朝官!

如此便扼死了諸侯國吸納人才的渠道,像樑孝王、淮南王劉安那種吸納文士門客,引領文壇風尚的諸侯,再不可能出現了。

任弘也以此法爲由拒絕了鄯善王:“大漢有左官之律,官吏私自到諸侯國任職,構成左官罪,重者足以棄市!”

“內諸侯尚且如此,更何況鄯善現在只是外諸侯,鄯善王的請求,任弘萬萬不敢答應。”

別忘記被漢武帝信重的會稽太守嚴助是怎麼死的,就是跟淮南王有了私下交易啊,張湯是這麼給他定罪名的:

“助出入禁門,腹心之臣,而外與諸侯交私如此,不誅,後不可治!”

任弘要是一時糊塗接了下來,任氏的仇家知道了告上一狀,連傅介子都保不住他!

所以別說鄯善王只承諾封一座城給他,哪怕要將鄯善平分,任弘也要堅決拒絕。

司馬舒討了沒趣,轉而說起他們打聽到吳宗年的消息。

“任侍郎可聽說了,吳副使沒有死,而是被匈奴人擄走帶去日逐王庭了,前不久,傅公曾派人去要匈奴交還吳副使,但日逐王卻要傅公用樓蘭城來換。”

這當然就沒法談了,漢軍別說對樓蘭城不能放手,連匈奴控制的唯一一城,也要想辦法奪回來!

這便是任弘臨時得到的新差事了:押送樓蘭城提供的糧草,給傅介子圍攻注賓城的軍隊送去。

任弘想罵人,看來老傅非得再拖三個月,才放他去長安。

但罵歸罵,任弘也猜測,傅介子這次乘着匈奴日逐王帶部衆北遷去冬牧場越冬的機會,帶千餘漢軍西進,所謀甚大,絕不會是隻爲了一座注賓城!

……

注賓城乃是昔日樓蘭國西界,位於孔雀河分岔的支流“注賓河”畔。

船隊在河流分叉口拐了個彎,向南而行。有河就是方便啊,也多虧樓蘭人其實也是個水上民族,不少人精通水性,善於划船,據說棺槨都是船棺。

於是當漢軍行動時,尤還等羅布泊邊討生活的漁民船伕被徵募入伍,入冬後候鳥都飛走了,打獵成果不大,爲漢軍打工反正報酬更多。

當他們沿着注賓河行了半日,休憩一夜後,次日清晨鑽出帳篷,任弘卻眯眼看向東方數裡外,在陽光照耀下,那邊出現了一個土丘輪廓,上面插滿尖木樁的建築。

任弘指着那建築問道:“那莫非是一座烽燧?”

“不是烽燧,也不是城,而是墓地。”

司馬舒打着哈欠出來,滔滔不絕說起他親眼去見過的場景:“那是一座大沙山,下面埋了上千口船棺!”

而司馬舒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沙山上插着的數百根胡楊木樁了。

“根根都高達兩丈。”

平日裡就喜歡說葷段子的司馬舒,有些猥瑣地比劃着自己晨勃的下體,表演給衆人看:

“有的木樁長得像這活,上粗下細,纏繞毛繩,固定草束,頂端還染成了紅色。”

“亦有不少木樁則刻成了槳形,塗黑,酷似……女子之物,汝等都懂的罷?”

年紀稍長吏士們都嘿嘿笑了起來,表示自己明白,只有幾個雛兒一臉懵逼。

任弘聽後一驚,倒不是他不懂,只是忽然想起:“按這描述,那莫非就是後世舉世聞名的小河墓地?”

樓蘭人的生殖崇拜,確實十分直白。

“據說是最早一批樓蘭人的墳丘。”

這時候,粟特人史伯刀走了過來,任弘拿了他好處後,又寫信徵得傅介子同意,也捎上這粟特人去往注賓城。

“我也曾來過注賓城,注賓城裡的老人說,傳聞樓蘭人的祖先來自西方,在此停下繁衍後代,注賓便是最古老的城邑,後來人口多了,這片綠洲待不下,才慢慢往下游遷徙。”

“據說棺船外面裹着生牛皮,棺中的人千年不腐,成了乾屍,而根狀木杆下埋着的是女人,槳狀木杆下埋着的是男人。”

司馬舒對粟特人不太待見,冷笑道:“還千年不腐,說得如此詳細,汝等去盜墓時見過?”

史伯刀也不氣,依然是一副笑吟吟的表情:“狗分黑白,人分好壞,商賈也分奸良。不管其他人如何,但蘇薤(xiè)城的粟特,只掙活人的錢,絕不碰死人墳冢一下!”

“不錯,盜墓賊斷子絕孫啊!”

司馬舒嘴毒,依然不依不饒地譏諷,就在這時,西面卻有一行人過來,卻是傅介子派來接應他們,搬運糧食的,爲首的卻是老熟人孫十萬。

孫十萬遠遠望見任弘便揮手大呼道:

“任侍郎,汝等卻是來晚了,注賓城前日就打下來了!”

這麼快,傅介子帶兵啓程的日子,不比運輸大隊快幾天啊,這是不戰而下?

眼看功勞蹭不到了,任弘只好笑道:

“正好,船上的米麪酒食,可以用來犒勞慶功,對了,還有不少烤饢,你可要嚐嚐?”

孫十萬連忙擺手,而從船上扛着一袋粟米上岸的韓敢當則罵道:

“孫十萬,休要呱噪,快下來幫忙!”

孫十萬現在也做了官吏,穿着一身體面的袍服,騎在馬上,搖着手指道:“汝等記住,往後休要再叫我孫十萬。”

任弘還以爲孫十萬也取了字,卻不料他說道:

“父母給我取這名,便是期望我此生能有十萬之財。但樓蘭之役後,我得了二十多萬賞錢,十萬之願已償,是時候將目光放長遠些,膽子放大些了!”

“所以我改名了。”

老孫下了馬,拍着自己胸脯,得意地說道:

“往後,便叫我‘孫百萬’!”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338章 抄唄第164章 一環有房第522章 相互傷害啊第64章 心向大漢第298章 黑戈壁第317章 被殺的覺悟第564章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第26章 強弓勁弩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第516章 正統第266章 蒼龍闕第173章 這不民主第534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456章 大司馬第4章 人固有一死第512章 漢羅第394章 不可戰勝第530章 太白第94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第557章 胖虎第521章 標準答案第543章 最遙遠的亞歷山大里亞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第508章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第424章 入關,入關!第143章 痛擊我的隊友(3000月票加更)第28章 圍城第521章 標準答案第575章 漢闕(大結局)第5章 四時月令第361章 國家養豬百年第256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216章 熊出沒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505章 驃騎第288章 豺狼當道第133章 任重而道遠第403章 我的阿勒泰第551章 金輪法王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402章 時代的一片雪第275章 以善人則大臣安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第293章 我本漢家女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第109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87章 卡脖子第103章 保大(1000月票加更)第186章 乘桴浮於海第253章 請自重第105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567章 大秦攝政第538章 假虞滅虢第249章 遊擊第141章 整個大西北亂成一鍋粥第77章 給大漢做狗有何不好第239章 震天的戰鼓再一次響起第131章 藏字第130章 你我皆凡人第388章 綠了綠了第377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5章 四時月令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526章 老子第337章 欲加之罪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第196章 菟第33章 天黑了第260章 請良人閱兵第563章 文明第269章 小馬車第174章 八座集議第512章 漢羅第452章 黃巾軍第545章 副王第440章 專業團隊第568章 凱撒第492章 漢家多英傑第534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540章 縱橫第267章 比你們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第72章 動則滅國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第135章 弄假成真第272章 牌局第353章 友邦驚詫第10章 七月己卯第302章 先打孩子第116章 真亂第207章 一晃眼半年過去了第493章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第518章 我方劉更生請求出戰第339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第275章 以善人則大臣安第456章 大司馬第199章 黨同第538章 假虞滅虢第559章 讓學者和驢子走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