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知敵之情者也

今日的傅介子與半年前那個大漢正使不太一樣,卻見他穿着一身魚鱗襦鎧,頭戴武將的誇張鶡冠,身後是火紅大氅,案前擺着虎符以及銀印青綬,一張方臉笑眯眯地看着任弘。

畢竟是堂堂義陽侯,比兩千石的玉門都尉啊,這身裝扮,無形中顯得傅介子大腿又粗了一些。

任弘立刻幾步上前,抱住……不,是朝傅介子拱手作揖道:

“下吏見過義陽侯,恭賀義陽侯大勝匈奴,再下一城,爲我大漢全取樓蘭全境!”

“什麼大勝。”傅介子卻不吃任弘這一套,搖頭道:

“分明是日逐王半月前便主動放棄了注賓城,連同城中千餘人統統遷走,吾等撲了個空啊。”

日逐王的地盤橫跨東天山地區,其部衆萬餘,能控弦者兩千餘。雖然不算多,但漢軍要越過白龍堆等天險出兵,日逐王可以利用僕從國多的優勢,以逸待勞。

但當傅介子幹掉了親匈奴的安歸,漢軍控制樓蘭後,情況便徹底反了過來。眼看漢軍重返西域,南道諸國開始重新站隊,北道諸國也十分不安。利用樓蘭鄯善的糧食,漢軍千餘人可長駐此地,後續增兵雖然來得慢,卻源源不絕。

日逐王那邊,雖然失了樓蘭,但他背靠右谷蠡王、東蒲類王、烏禪幕等兄弟部落,依然控制着北道諸國。

他在注賓城扶持了安歸之子做樓蘭王,留了僮僕都尉及數百騎守備,但面對漢軍持續不斷的試探騷擾,半年下來也疲了。

眼看冬日已至,兄弟部落都遷徙到背風向陽的冬牧場去了,無法再出兵支援自己,日逐王左思右想後,覺得若漢軍乘機來攻,僮僕都尉絕對守不住注賓城。

匈奴人對守城一點信心沒有,幾年前,壺衍鞮單于以“左谷蠡王”的身份被衛律擁立,名義不正,國內乖離,常恐漢兵襲之。於是衛律在單于庭建城,治樓藏谷,後來卻因爲“胡人不能守城”而放棄了這個計劃。

如今以同樣的擔憂,當得知漢軍向孔雀河上游進軍時,日逐王索性拋棄了注賓城,難怪漢軍如此順利。

任弘繼續尬吹:“義陽侯料定胡虜將遷往冬牧場,故無戰心,這才選擇冬日進軍,避實擊虛,果然不戰而屈人之兵,此善之善者也。”

傅介子頷首:“話語裡倒是多了不少兵法,借你抄錄的兵書,看完了?”

“雖是新抄的簡牘,系卷冊的繩索已快翻爛了,只恨沒有實戰能讓下吏試試。”

任弘這半年不止讀了《論語》《孝經》,爲去長安做準備,還將傅介子贈送他的十多卷《吳孫子》讀透了。

戰國時兵家興盛一時,但作品雜糅,無人系統整理。直到漢興後,張良、韓信序次兵法。

這孫子兵法,便是這兩位大能整理出來的,傳世不廣,可比儒經還要珍貴。傅介子手裡也只有一份不太全的版本,若非親信,絕不外借。他先前只借給奚充國抄了一份,任弘是被傅介子看好的第二人。

“本侯都沒撈到仗打,何況是你。”

傅介子笑罵一聲後,又考較起任弘來:

“那你以爲,此戰的戰果,應當如何爲我所用?”

任弘想了想:“可派人去樓蘭,鄯善,宣揚漢軍收復注賓之事,並告訴樓蘭人,注賓城的人一個都沒剩下,統統被匈奴強遷至沙漠苦惡之地。若匈奴重新回到樓蘭,定會將樓蘭、鄯善毀滅,國亡民遷,踏平北河與蒲昌海的農田,讓此地變成匈奴人的馬場!”

將不聽話的邦國滅亡遷走,是匈奴人常乾的事,位於後世巴里坤湖的蒲類國,因爲不服匈奴,而被擊滅。匈奴徙其民六千餘口至匈奴右部阿惡地,國號阿惡國,只剩下小部分逃亡大山。

而空出來的肥美之地蒲類海,匈奴人也沒浪費,東邊有東蒲類王庭,西邊則爲右谷蠡王庭。

樓蘭鄯善已經跟漢朝走得太深,回不了頭了,得知注賓城之事後,會更加堅決地站在大漢這邊。

“就依任弘之策行事。”

他們眼下位於注賓城最大的屋子裡,傅介子瞧了瞧外頭,剛好看到時刻保持笑容的粟特人史伯刀遠遠站在外頭,承受着漢軍將士的指指點點。

“那便是你信中所說的蘇薤(xiè)城使者?”

任弘道:“正是,史伯刀請見傅公,希望傅公能容許他們自辯。“

一直深惡此事的奚充國站在傅介子旁,有些不太高興,遂道:

“任侍郎,粟特商賈掘了大漢將士之墓,此袍澤推刃之仇也,絕不可原諒,爲何要帶他們來此?”

任弘看向奚充國,這是個喜歡將袍澤的性命與夢想扛到自己肩上的好人。據說奚充國親自帶着粟大的屍骸和衣冠,找到其家裡,並攬下了供養粟大老母妻兒的重任。得到的三十萬賞錢,大半都留在了戰死袍澤家裡。

對奚充國孤身傳訊之舉,任弘是敬佩的,更清楚他的執拗與固執,遂緩聲解釋道:

“我已在信中說明此事,粟特有五城,互不統屬,譬如鄰居。”

“附墨城惡商觸犯大漢,驚擾將士英魂,與蘇薤城確實無關。鄰里連坐是秦時律令,我大漢似乎不用罷?更何況,史伯刀等人真心誠意,願爲惡鄰的罪過賠償,入貢三頭真正的白駱駝,並在居廬倉漢軍將士墓前祭拜賠禮。”

奚充國卻仍不買賬:“不論是否同一城邑,不過是一丘之貉!康居屢屢串通匈奴,冒犯大漢,而粟特人奸猾,過去數十年間,冒充使者入塞騙取賞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欺我大漢無人,不重罰不足以告誡諸邦。”

他甚至懷疑地看向任弘:“彼輩也來行賄過,被我趕走,你莫不是收了粟特人的賄賂?所以才爲其說項!”

這話就有點嚴重了,任弘知道,傅介子是很討厭使團吏士無原則收取賄賂的。

因爲傅介子曾說起過,漢武帝時,出使西域的使者之所以經常辦砸事,與他們素質低下,使端無窮,而輕犯法有關。出使途中勒索胡王,收受巨賄賂,卻耽誤了真正的使命。

好在他當時只摸了那胡婢一下,然後便忍住了,清清白白啊!

“不錯,粟特人是送來了美婢、黃金、寶石。”

任弘笑道:“但下吏一樣未收,只是和粟特人討要了幾樣東西。”

說着便拿出了隨身攜帶的一點胡蘿蔔、棉花種子,展示給傅介子和奚充國看。

“這是……香料?”奚充國聞了聞。

“種子。”

任弘將它們小心收好:“播撒在中原,可能會如苜蓿一般,擁有奇效的作物種子。”

張騫引進的飼料苜蓿,幾乎改變了漢朝的養馬業,但這些種子有何奇效,光任弘在這空口白話,別人是不會信的。

他要表達的重點是:我沒收錢!

奚充國臉色這纔好了些,朝任弘拱手:“是我言重了,不該無端懷疑任侍郎。”

任弘表示無妨,只與傅介子道:“傅公,其實下吏故意讓粟特人跑遍蔥嶺東西,爲我找尋這些種子,還爲了另一件事。”

“那便是考驗粟特人的能耐!”

“看看彼輩是否如自吹的一般,只要是世上能找到的貨物,都能弄到手。是否對蔥嶺東西,西域南北兩道的風土物產瞭如指掌!”

傅介子聽出端倪來了,讓人關上門,問任弘道:“你又有何打算?”

“還是從傅公所贈兵書裡學到的。”

任弘低聲道:“兵書中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此爲用間!”

“粟特行商走遍西域南北,諸邦距離遠近,道路水源,皆記錄於圖冊之上。”

“而每個大的城郭綠洲,甚至是匈奴諸王庭中,都有粟特人的商站人手,商賈最重要的是消息靈通,囤貨積齊,各地的人馬調動,風雨災異,彼輩瞭如指掌!”

任弘道出了自己的打算:

“與其不論良莠,將所有粟特人拒之門外,何不以絲帛關市之利釣之,讓粟特人爲我所用,心甘情願,做大漢的間諜呢?”

第573章 千百年後誰又會記得誰?第253章 請自重第531章 蘿蔔第123章 演員第553章 太師進京第132章 猜疑鏈第428章 公今闊步躡中朝第531章 蘿蔔第2章 絲路第5章 四時月令第178章 人生如朝露第9章 快遞小哥第32章 憑几第36章 胡漢第165章 傳家寶第402章 時代的一片雪第32章 憑几第110章 挾泰山以超北海第33章 天黑了第296章 屬國過居延第480章 持節雲中第214章 藏鉤第477章 大規模殺傷性第342章 伊尹第264章 千里一線牽第94章 千樹萬樹梨花開第293章 我本漢家女第22章 破虜燧第20章 蘿蔔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517章 歷史使命第418章 漢軍不滿萬第498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496章 過河卒第537章 淘玉熱第467章 昏第18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361章 國家養豬百年第2章 絲路第203章 信如尾生第78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279章 孤臣孽子第53章 你的名字第354章 因所徵以名將軍第323章 怒火燎原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第420章 登臨第503章 郊迎第219章 莎車王愛之第409章 舐犢情深第538章 假虞滅虢第261章 周公第269章 小馬車第378章 女翕侯第571章 還我軍團!第409章 舐犢情深第177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149章 區區二千石第344章 七十二天的皇帝活動結束準備回家了,今天更新會有點晚第356章 罪惡王冠第44章 守護王國的堅盾第43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3章 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第13章 安息與羅馬第223章 第三極第399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451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324章 一萬年來誰著史第246章 重傷不治第192章 三天不打第331章 豬撞樹上了第156章 漢家千里駒第536章 西出陽關第29章 狗官第389章 達阪城的姑娘第371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84章 女曰雞鳴第101章 芝麻開門第186章 乘桴浮於海第203章 信如尾生第62章 前赴後繼第544章 撒馬爾罕的金桃第238章 爲了部落!第525章 小心地滑第96章 男人的承諾第555章 荷魯斯之眼第299章 性質極其惡劣第563章 文明第65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63章 羅布泊之春第33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169章 依倚將軍勢第388章 綠了綠了第50章 真爽第195章 衝冠第407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429章 我在東北玩泥巴第258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