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

立冬之日,天子需出郊迎冬,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君臣百姓皆需進酒餚,賀謁師長耆老。

漢帝劉啓依舊躲在甘泉宮,想來不到春暖花開是絕不返回長安的,館陶公主劉嫖倒是在甘泉宮呆不住了,抱着襁褓中的陳蟜早早回到長安皇親苑的長公主府,日日到天上人間和貴婦們尋歡作樂。

竇太后對小孫女泰安公主甚是疼愛,又想着即便回到長安,劉嫖和陳蟜母子也不能長宿宮中,難以日日逗弄小外孫,索性也留在甘泉宮。

人老了,也就圖個兒孫承歡膝下,得以含飴弄孫,沒甚麼旁的念想。

太子劉徹爲籌備冬祭忙得團團轉,尤是賞賜羣臣的冬衣,還有給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乃至諸多宗室耆老的謁禮,皆得由他定奪。

不過此番忙碌並非全無益處,劉徹看着那些色澤各異的冬衣,不禁福由心至,生出個想法。

西方工業化的起源,應追溯到紡織業的興起。

劉徹近年雖藉着國舅田勝旗下的紡織作坊推出了羊毛織品,但對大漢紡織業的影響不大。只因大漢對平民服飾有嚴格限制,不得穿染色的衣物,只得着本色麻衣。

社會的進步最直觀的體現,便是百姓的衣食住行,若服飾被嚴苛限制,社會總體經濟便有重大缺口,無疑是會極大的遲滯經濟發展。

但若放寬對平民服飾的限制,無疑是要違背祖制的,冒然朝議,怕是會遭到朝臣們的激烈反對。

劉徹想了許久,決定還是走婦女路線更靠譜,畢竟漢朝實乃女權主義高漲的獨特年代,包括歷代太后在內的長安貴婦們還真能頂起半邊天。

立冬這日,舉行完冬祭,拜謁過師長耆老,劉徹召九位皇兄及其正妃入宮,在太子府舉辦家宴。

因着皆是年輕人,年歲最大的魯王劉餘也才二十來歲,劉徹沒有大辦宴席,索性在後苑的梅園暖閣擺了席案,大家動手包餃子。

餃子是好吃食,近年已在關中各地盛行起來,諸位皇子和王妃們自不陌生,只是從未親手製作,雖是大感新奇,卻不知從何下手。

男子自然要擔起力氣活,在劉徹的指導下吭哧吭哧的和麪擀麪,便連向來略微有些潔癖的江都王劉非都未能倖免。

阿嬌亦被召了入宮,她先前也和劉徹包過餃子,今日倒是過了把爲師授業的癮,手把手的教着王妃們包餡。

皇子和王妃們隔着偌大的席案各自忙活,倒是齊齊整整。

劉徹見衆人都忙活得熱火朝天,故作好奇的望向王妃們問道:“立冬該賀謁師長,諸位皇嫂可有向家中長輩孝敬了謁禮?”

王妃們皆是臻首輕點,俱爲世家大族的嫡女,向來禮數週全,大漢又以孝道治天下,自不會在這等重要的節慶怠忽家中長輩。

劉徹笑着打趣道:“近年諸位皇兄掙得鉢滿盆滿,眼見年首將至,又有大筆紅利入賬,應不會吝嗇貲財,淺備薄禮,讓皇嫂們在孃家失了顏面吧?”

王妃們俱是笑而不答,神情舉止皆如同個模子印出來般,不得不讓劉徹感嘆世家大族正統精英教育的可怕。

諸位皇子倒是隨性,除了劉非依舊面色沉靜的和麪團較勁,其餘八人皆不時和劉徹笑談幾句。

過得片刻,劉徹又出言問道:“諸位皇嫂皆執掌王府中饋,是否也需每月從府庫中提得固定月例,方能置辦胭脂水粉,打賞下人?”

王妃們不由愣怔,不解太子爲何問起這等婦人之事。

劉徹見她們不答,笑着解釋道:“孤王常聞得阿嬌抱怨,說是每月的月例頗是不足花銷,還得姑母時常貼補,便想着皇嫂們可不似姑母那般脾性,會隨意挪用公中貲財,平日怕也會覺錢緊?”

王妃們皆是赧然,垂首不語。

“不怕殿下笑話,我等身爲當家主母,向是以身作則,與尋常妾室般領那公庫月例,雖是比那些妾室多些,但花銷也大得多,交際送迎哪樣不需開銷?”

倒是長沙王妃陳婕耿直爽利,坦誠道:“尤是近年王府歲入大漲,旁人皆覺我等豪富,賀禮或賞賜若是薄了,在旁人眼中便是吝嗇,非但不落好,反是教人在背後戳了脊樑骨。”

諸位皇子皆是鬨然大笑,長沙王劉非則是面紅耳赤,心道自家婆娘真真口無遮攔,這等破事也拿到明面上說。

劉徹訝異道:“哦?那諸位皇嫂怎的度日,莫不是還要動用嫁妝和體己錢貼補花銷吧?”

王妃們的腦袋垂得更低,便連陳婕都不再答話,搖頭苦笑不已,顯是確有其事,正是後世所謂的打腫臉充胖子。

諸位皇子見狀,再是笑不出來,面色皆是訕訕,還染上些許愧疚。

出於對正妻的尊重,世家大族的男子向來鮮少過問中饋之事,皇族子弟更是如此。即便是漢帝劉啓,也甚少干涉皇后王娡執掌宮闈。

漢代的大族宗婦們對內務擁有絕對的掌控力,尤是對侍婢僕役擁有生殺大權,將之提拔重用或是私刑杖斃,皆可自行決斷。

故而皇子們真是不曉得自家婆娘會窘迫到動用嫁妝貼補花銷,這若傳出去,要被人笑話死的。

“若真是如此,倒是委屈諸位皇嫂了。”

劉徹皺眉,故作沉吟片刻,復又道:“既是這般,皇嫂們不如自行置辦些產業,讓信得過的家老打理,獲利無須入王府公庫,算是體己錢,以此支應日常開銷,如何?”

王妃們聞言,齊齊擡頭望向劉徹,眼神皆是大亮。

諸位皇子亦是同樣神情,江都王劉非更是鬆開手中麪糰,望着劉徹急聲問道:“殿下又想出甚掙錢的產業?”

劉徹笑着擺擺手:“五皇兄可莫要惦記,這產業是孤王想替阿嬌和諸位皇嫂掙些體己錢,算不得暴利,無非求個細水長流罷了。”

劉非不禁赧然,想到要和自家婆娘搶買賣,還真是拉不下臉。

阿嬌卻是大喜:“我也有份兒?”

劉徹笑着打趣道:“你日後不也是我劉家的婆娘?還是姑母許諾會給你大筆嫁妝,足夠你揮霍了?”

此言一出,自是鬨堂大笑,阿嬌霎時俏臉通紅,垂着小腦袋連連跺腳。

劉徹待得衆人笑聲稍緩,方纔道:“孤王這法子倒也簡單,無非就是做些衣裳,拿到市面上販售。”

“莫非是像田氏商團製作的皮草和羊毛衣物?”

陳婕目光熠熠,她可是艾格服飾的大買家,新品上市從未手軟。

“那些皮毛衣裳做工精細,價格高昂,田氏商團又早打出了名頭,皇嫂們是難以涉足其中的。”

劉徹卻是搖了搖頭,看向劉非道:“五皇兄研讀過孤王撰寫的市場經濟學,應是早已深悉其中道理了吧?”

劉非頜首,緩聲向衆人解釋道:“太子說的名頭,亦可稱爲品牌,製作皮草和羊毛織物的成本不高,但田氏商團能將之賣出高價,賺取數以十倍計的暴利,皆因貴婦們皆認準了這品牌,將其視爲最能襯托身份的奢侈之物,即爲高端品牌。”

話到此處,他刻意頓了頓,看着江都王妃楊氏,輕笑道:“旁人且不提,便說你吧,每年封國送來多少絲綢錦繡,不知比那甚麼艾格服飾華麗多少,你偏要花大筆貲錢去添置那些皮毛衣裳,無非是爲臉面罷了。”

楊氏抿嘴淺笑不語,劉非爲人雖是張揚跋扈,但對自家婆娘卻慣是疼惜的,故而楊氏沒甚麼畏縮拘謹。

“嗯,正如五皇兄所言,艾格服飾已佔據了高端品牌的市面,即便諸位皇嫂辦的產業製作出更精美的服飾,短時間怕也難以得到貴婦們的青睞,賣不出大價錢。”

劉徹頜首認同,復又道:“皇嫂們不妨做低端品牌,向尋常百姓出售些物美價廉的衣物,求個薄利多銷,掙到的錢未必比那艾格服飾少。”

衆人皆是滿臉訝異,劉非更是搖頭道:“恕我直言,殿下這法子怕是不成的。”

劉徹笑問道:“哦,爲何?”

劉非答道:“尋常百姓多是自行織布或買了布匹回家,親手縫製衣物,且每年都未必捨得換身新衣,豈會花錢購買成衣?”

衆人顯也與他同樣想法,王妃們自是難掩失望之色。

劉徹卻是不以爲意,搖頭道:“五皇兄此言有失偏頗,各地郡縣的百姓且先不提,光說這長安城內的十餘萬庶民,若能用數十大錢省下織布和縫製的功夫,去各處作坊做些雜活,怕多是願意的。”

劉非微是皺眉,沉吟道:“確實,非但是長安城,整個京畿三輔如今皆是用工短缺,便連女子都招收不少,工錢亦是不低。只是即便每戶百姓皆購置成衣,每年也頂多賣出數十萬件衣裳,刨除本錢,掙不到多少。”

劉徹微是揚眉,意有所指道:“百姓們先前鮮少添置新衣,無非是因家無餘錢,且只能着本色麻衣。如今百姓愈發富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若是能穿上其他色澤的衣物……”

劉非何等敏銳聰慧,未等劉徹說完,便是猛然擡頭,急聲試探道:“殿下不怕御史彈劾?”

劉徹環視仍自茫然的王妃們,笑道:“這產業看似薄利,實則前景遠大,光憑阿嬌和諸位皇嫂是撐不住場面的,但若有姑母和各家宗婦們在裡頭入了份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劉非眼神大亮:“殿下是說,讓各家宗婦合力置辦如皇室實業般的產業,分潤紅利?”

劉徹揚眉道:“倒無需弄出那麼大的場面,那產業就名爲聯合制衣吧。”

此言一出,阿嬌和王妃們皆是喜形於色。

她們不傻,能坐穩諸侯王正妃之位的皆是同輩中最出類拔萃的女子,自是曉得皇家實業每年獲取多大的暴利,如今太子殿下要讓她們有樣學樣弄個甚麼聯合制衣,所獲收益皆爲自個體己錢,那還了得麼?

且還可讓各家宗婦入份子,那豈能少得了她們的孃家人?

她們皆是出身世家大族,誰能沒有阿母姊妹,三姑六婆,且多因聯姻,成爲諸多豪門權貴的當家主母。

若此番能爲孃家親眷爭得些份子,那她們會是何等風光,多少貴婦要來上前巴結?

光是想想,都美得慌!

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