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

河內郡太守裴紹近來愁得慌,太行山不知從何處冒出大股山賊來,自號綠林好漢,半月前悍然出山,趁夜劫掠了平皋縣的諸多牧場。

牧場多位於郊野,人煙稀少,山賊又來無影去無蹤,除了牧場的守衛和僕役,幾乎沒甚麼百姓瞧見那夥山賊。

據少得可憐的目擊者稱,那夥山賊怎的也有千餘人,皆是騎着高頭大馬,搶了牧場圈養的馬匹牲畜便跑,倒是未曾刻意殺人放火,只有少數不長眼的上前攔截,才被山賊宰了。

裴紹看着那些供詞,險些昏厥過去,若目擊之人所言皆是屬實,那就是有好幾夥山賊同時劫掠平皋縣的牧場,否則豈能在一夜間生生將諸多的馬匹牲畜盡皆帶走?

每夥山賊千餘人,那若全加起來,豈不是近萬人?

且那些山賊都騎着馬,這特麼哪裡還是山賊,分明就是馬賊啊。在中原腹地出現近萬馬賊,還毫無忌憚的大肆劫掠,這豈非是要造反麼?

裴紹哪裡敢隱情不報,忙是千里加急奏報朝廷,同時不忘派遣都賊曹領着親衛們去太行山南麓的諸縣細細打探。

他卻不知曉,呈送朝廷的奏章剛入丞相府,尚未登入冊籍,便被太子劉徹遣人取走了,包括丞相袁盎在內的大漢朝臣皆未看到那奏章。

河內郡的都賊曹辦事倒是利索,很快便查到些消息,那夥自號綠林好漢的山賊盤踞在太行山深處的某處山頭,名爲虎頭山。

山賊頭目自稱馬大爺,座下還有二大爺,三大爺以及八位小爺。不過貌似二大爺不管事,此番劫掠平皋縣牧場之事,是那位姓李的三大爺領着那羣小爺做的。

裴紹自是哭笑不得,想着既然已奏報朝廷,想來陛下不久便會下旨意出兵剿匪,忙是吩咐河內都尉操練郡兵,又讓諸掾曹提前準備糧草,隨時做好兵發太行山的準備。

豈知過得數日,朝廷依舊未見迴應,莫說聖旨,便連半卷公文都沒有。

裴紹固是心急如焚,平皋縣的諸多世家豪強更再按捺不住,紛紛登門求見,幾欲把太守府的門檻給踏破了。

旁的權貴倒還好安撫,平皋候劉遠卻是難應付得緊,垂老待死之人,乘着車輦前來,在家老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登門拜訪,裴紹不想見也得見啊。

“若這老傢伙死在太守府門前,本官這太守哪還做得下去?”

裴紹心有慼慼,如是想到。

當着劉遠的面,裴紹親手又寫了道奏章,與劉遠帶來的萬民書,一併裝到密匣裡,塗上火漆,蓋上太守印篆,遣人快馬送往長安。

劉遠也沒太爲難他,雖說河內郡的都尉執掌郡治和各縣的府兵,但若無皇帝旨意,妄自動兵便是夷族的大罪。即便裴紹下令,河內都尉也絕不會聽他的。

然而萬萬沒想到,劉遠到太守府遞交萬民書的事被傳揚了出去,後果着實相當嚴重。

過得兩日,又是夜黑風高,綠林山賊再度出山,將平皋侯府在周邊數縣的牧場及農莊盡數劫掠,臨走後大肆縱火,所有牲廄田宅盡皆付之一炬。

若非山賊不敢攻城,怕是連平皋城內的侯府都難逃此劫。

翌日清晨,聞得這般噩耗,本就纏綿病榻的劉遠嘔血不已,險些丟了老命。

待得緩過氣來,他再不指望裴紹出手,親筆寫了幾封書信,交由心腹家老,命他速速送往長安的數大世家。

他卻不知,那家老剛縱馬出府,便是被人遠遠跟上,一路緊隨到了長安城。

侯府家老在長安城的所作所爲很快便記錄成冊,呈報到太子劉徹處。

太子府的書室內,劉徹細細閱看過那些整理出來的名簿,交代躬身而立的羽林右監倉素道:“查查這些世家權貴和平皋侯府有何關係,尤是姻親之類的,但凡有與平皋候有半分血脈相連,皆要徹查清楚,五服之內不得遺漏半個,哪怕是未足月的嬰兒。”

“諾!”

倉素應諾而退,剛退至門邊,卻又被劉徹喚住。

劉徹沉聲道:“等等,立冬已過,不日便要寒衣祭祖,故而孤王只能給你五日,可夠?”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爲冬季起始,此後氣候漸漸寒冷,漢人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祭祀時除了供奉食物外,焚化冥衣,叫做“送寒衣”。

劉氏宗親亦選在此日至祖廟祭祀先祖,由老宗正主持,太常卿操辦,乃是甚爲重大的族祭,大多能動彈的劉氏宗親都會回京祭祀。

劉遠那類被賜予劉姓的外人自是沒資格參與,但有些事,祭祖之時處理最爲合宜。

“末將定竭盡所能,五日內將此事徹查清楚!”

倉素向來不會妄言,盤算片刻,覺得有把握做到,方纔答道。

劉徹頜首道:“好,速速去辦!”

倉素躬身應諾,旋即轉身離去。

翌日早朝,數名朝臣紛紛出列上奏,言及河內郡有山匪作亂,大肆擄掠百姓,更是四處縱火濫殺,弄得民不聊生,河內百姓已是民怨沸騰。

“竟有此事?”

劉徹故作驚怒,狠聲道:“那河內太守裴紹爲何隱匿不報?”

一位老臣出言道:“殿下,據說那裴紹曾數次遣人千里加急上奏朝廷,卻皆如石沉大海,了無回信。”

“哦,那太僕丞又如何得知此事?”

劉徹略帶疑惑的出言問道,心下卻是冷笑,這太僕丞彭壤乃是太僕卿輔官,分掌馬政及畜牧事,過往不知給平皋候劉遠行了多少方便。

彭壤沒料到太子會問出這麼一句,愣怔片刻,方纔答道:“老臣執掌馬政和畜牧事,河內郡內多設牧場,此番遭山賊劫掠後,便收到了所部牧師苑令的回報。”

“哦?孤王記得唯有六大邊郡方設有牧師苑,爲朝廷蓄養戰馬,河內郡地處中原腹地,何來的牧師苑令?”

劉徹揚眉,心道老傢伙你是找死啊,雖說小爺還沒當上皇帝,治不了你欺君大罪,可這妄言矇蔽儲君之罪,足以讓你死無葬身之地了。

彭壤渾身微顫,怨自己忘了太子殿下曾入中央官署協從理政,對各府司的管制頗爲了解。

“殿下有所不知,我大漢邊郡的牧師苑雖蓄養戰馬,但數量終是有限,難以供應朝廷諸多騎軍,故常派牧師苑令巡查內郡牧場,適當從民間購置些好馬,引入馬苑繁衍。”

彭壤畢竟閱歷甚深,心底雖慌亂,面上卻分毫不顯,瞬間便想好了應對的說法,倒還真圓得上。

“既是如此,不妨宣那牧師苑令,孤王親自詢問於他。”

劉徹脣角微勾,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吩咐躬身侍立的掌印太監孫全道:“宣那人上殿!”

孫全正待躬身應諾,卻見得彭壤噗通跪伏在地,渾身抖若篩糠。

殿上羣臣盡皆譁然,雖尚不明就裡,但也瞧出裡頭必有貓膩。

劉徹卻是故作訝異道:“太僕丞爲何行此大禮?”

彭壤重重頓首,顫聲乞求道:“殿下,請恕老臣妄言之罪!”

劉徹輕笑道:“何來的妄言之罪?”

“殿下,臣之所以得知河內山賊作亂之事,非因牧師苑令的回報,而是收到平皋候劉遠來函請託,方纔上奏。”

彭壤此時自身難保,毫不猶豫的將劉遠供了出來。

“原來如此,那太僕丞先前如實說來便是,何必妄言誆騙孤王?”

劉徹滿臉恍然之色,復又略帶猜疑道:“莫不是太僕丞和那平皋候暗地作了甚麼見不人的勾當,不想讓旁人知曉你二人過從甚密?”

朝臣們顯也想到此節,又聯想到太僕丞的職守,已然心裡有數。

太僕卿石奮已是古稀之年,少時曾隨侍高祖劉邦,堪稱四朝元老,地位超然。

往日上朝時,石奮和劉通皆是半夢半醒的模樣,鮮少發話,但此時他卻猛地睜開半闔的眼瞼,一對渾濁老眼散發着森冷的微光。

他顫顫巍巍的起身離席,行至大殿正中,對御階上的劉徹躬身道:“老臣請殿下準允御史府與廷尉府徹查太僕府屬官,自老臣以降,但有徇私枉法,貪贓舞弊者,盡皆嚴懲不貸!”

“老太僕言重了,事不至此。”

劉徹是真驚到了,萬沒料到石奮的脾性會如此剛毅。

石奮執拗道:“殿下,老臣蒙歷代天子看重,添居九卿之列,每每反躬自省,皆覺才德不堪,唯持身以正,盡忠職守,方纔有臉立足朝堂,若此番不能證得清白,老臣無顏再爲朝廷效忠!”

彭壤是他的輔官,此時涉嫌舞弊瀆職,若不徹查清楚,草草處置了事,旁人只會以爲是棄軍保帥之舉,他這太僕卿也是同謀,甚至是主使。

他石奮清白一世,豈甘晚節不保,揹負這等污命。

若真如此,百年之後,他還有何顏面去見高祖,惠帝和文帝?

劉徹沉吟片刻,沉聲道:“好!御史大夫劉舍,廷尉汲黯,此案交由你二人親自徹查,自太僕卿以降,太僕府屬官盡皆查個清楚,給大漢朝野個明確的交代!”

“諾!”

劉舍和汲黯忙是起身離席,躬身應諾。

“謝殿下!”

石奮躬身道謝,復又冷冷看了腳邊顫抖不已的彭壤一眼,渾濁的雙眸中殺意凜冽。

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