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

八月十六的秋分之夜,劉徹領臣民行秋祭大典,祭祀過月神。

劉徹萬萬沒想到,大漢的月神還能當財神用,祭奠的隔日便降下天大的福澤。

他收到羽林左監齊山的傳訊,已大致確認項王遺寶的藏匿之處,只是具體地點尚需查探。

劉徹自是欣喜若狂,不枉齊山扮做南陽孔氏的族人,與秭歸項氏周旋,足足花了三年有餘,終是有了眉目。

據史籍記載,項羽遣三十萬大軍盜掘秦皇驪山大墓,所獲財寶以三十萬大軍押運,東出函谷關,足足三十日仍是未能運完。項羽還曾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返。

驪山大墓,阿旁宮,咸陽宮,秦始皇六合諸侯時掠奪來的珍寶盡藏於此,卻幾乎被項羽收刮殆盡。

漢高祖劉邦得了江山後,數度嘆息,昔年他先入咸陽,曾在秦宮見過隋侯之珠,泰阿之劍,卞和之玉這三大鎮國之寶。然大漢終只得卞和之玉,即爲秦相李斯以和氏璧製成的那枚傳國玉璽,而隋侯之珠與太阿之劍落入項羽之手,再不知所蹤。

韓非子有云: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隋侯之珠碩大晶亮,潔白圓潤,光彩奪目,近觀如晶瑩之燭,遠望如海上明月。

泰阿之劍的傳聞更是神奇,甚至有些玄幻。

世人傳言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兩位大師卻是矢口否認,只因出劍之時,劍身已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

古人篤信天道,以此認定泰阿劍乃是柄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天地間,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劉徹不稀罕甚麼隋侯之珠,再美好亮麗的寶珠也有光澤褪盡的一日,除非那顆寶珠不是珍珠,而是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所謂“夜明珠”,那就更要不得了。

他在乎的是泰阿劍,不是爲見識甚麼玄之又玄的劍氣,而是爲其代表的意涵,其重要性幾乎等同傳國玉璽。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大漢也有柄鎮國寶劍,謂之赤霄,乃高祖劉邦在秦末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

高祖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正是用的赤霄劍,故赤霄劍被視爲帝道之劍。

赤霄因帝皇而成就,泰阿的本身卻既代表帝皇威道,兩者的意義截然不同。

赤霄劍可鎮大漢氣運,泰阿劍和傳國玉璽則可鎮華夏氣運,後世歷朝歷代的帝皇,無不對泰阿劍和傳國玉璽渴求萬分,得此二者,即爲受命於天的華夏正統。

劉徹雖不迷信皇朝氣運,但泰阿劍和傳國玉璽皆代表着華夏民族的道統,意義重大。

尤是泰阿之劍,寓意着華夏先人披堅執銳,威服四海,可讓後人銘記祖先的鐵血尚武,切勿再重蹈“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之覆轍!

這柄劍所代表的信念,是需要不斷傳承下去的,亦是劉徹要爲煌煌大漢打造的精神脊樑。

劉徹忙是吩咐郎衛以鷂鷹給齊山傳訊,命他不必操之過急,力求萬無一失。

隨後,劉徹取出地形圖,分析齊山大致確認的藏寶之處。

荊山!

荊山位於後世的鄂西北,所謂荊山楚源,正因楚人源起於此。

千年前的周成王時,楚先王熊繹獲封子爵,被稱爲楚子,遂領族人在此莽荒之地定都,名曰丹陽,位於現下的秭歸東南。

丹陽城據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東北兩面悉臨絕澗,西帶亭下,溪南枕大江,嶮峭壁,立信天固。

楚國初立時,地僻民貧,勢弱位卑,楚先人篳路藍縷,開啓山林,終是成爲春秋戰國時的強盛諸侯國。其後楚國曆次遷都,古都丹陽經過千餘年的戰亂和風雨,終是化作歷史的塵埃,便連斷壁殘垣都已隱於鄉野荒草之中。

萬萬沒料到,項羽竟會將掠奪來的秦朝寶物藏匿於荊山之中。

怪不得項聲昔年在項羽即將敗亡之際,會逃到秭歸改名換姓,並讓後人皆以復爲姓。

秭歸復氏,秭歸項氏,果是想憑藉項王藏寶,暗中積蓄力量,以圖日後伺機起事,復興楚項啊!

如今以平皋候爲首的項佗餘孽已屠戮殆盡,卻沒得到半點關於項王藏寶的信息,顯見秭歸項氏對項佗一脈亦懷有戒備。

劉徹甚至懷疑真正知曉項王藏寶處的,唯有秭歸項氏現任家主項復。若他察覺不對,學項羽來個引頸自戮甚麼的,那項王藏寶可就難找了。

在荊山的茂密山林間,若要漫無目的的搜尋和挖掘寶藏,難度着實太大,數十萬人撒下去都未必能有所獲。

畢竟後世歷朝歷代可是沒少惦記項王藏寶,可用了兩千多年,硬是半個金錠都沒尋到,劉徹可不想賭運氣。

三年來,齊山以孔氏子弟的身份接觸項復,賣給秭歸項氏不少精鐵乃至鐵匠。尤是項佗餘孽被朝廷剿滅後,項覆在焦慮惶恐之餘,加大了每歲購買的數量。

待得秭歸項氏的府庫貲財耗盡,項復應會前往荊山,啓出些項王藏寶,屆時時刻暗中監視的諸多羽林衛就能順藤摸瓜,找到藏寶之處。

劉徹微微眯起的狹長的鳳眸,待南陽郡的鐵業整合完成後,該讓齊山多賣些高品質的鋼鐵給項復,儘快將秭歸項氏的府庫榨乾纔是。

念及至此,劉徹遣近侍宦官召了孔僅到宣室殿晉見,交代他繼續配合齊山行事。

孔僅應諾之餘,心下也是無奈得緊。

他不曉得陛下有甚麼盤算,只曉得那齊山化名爲孔山,以孔氏子弟自居,每歲暗中從南陽孔氏買走大批精鐵,還有不少奴籍出身的鐵匠。

三年來累積的數量甚是驚人,若那些精鐵盡數用來打造兵械,造反都夠了!

若非昔年太上皇劉啓曾頒下密旨,南陽孔氏可不敢接這樁買賣,否則日後鬧出甚麼亂子,那真是要夷滅九族的。

現下陛下又讓他在整合好南陽鐵業後,向齊山出售更高品質的鐵材,且還是唯有少府的冶鐵作坊方能產出的優質鋼鐵,這裡頭的蹊蹺他可不敢深究,想都不願多想。

入朝爲官三年有餘,他已深悉官場的至理名言:對天家之事,知曉得愈多的臣子,往往死得愈快,難得糊塗。

孔僅躬身應諾後,便即告退而出,出得宣室殿,脊背已滿是冷汗,生生浸溼內襯。

諸事停當,劉徹心情愉悅,批閱完奏章便是回了椒房殿。

寢殿的外間,阿嬌小蘿莉正盤腿靠坐在劉徹命匠師特製的棉布沙發上,捧着長安笑笑生公孫賀的新書看得津津有味。

瞧着小蘿莉邊是嘿嘿傻笑,邊是拈起几案擺放着的菊花糖扔嘴裡,嘎嘣嘎嘣的咬着,劉徹就覺得陣陣牙疼。

這特麼是要往宅女的方向進化了?

劉徹無奈的搖着頭,徑自將她手中的書卷抽出來,出言道:“朕今日得空,領你去滄池獵苑射獵,如何?”

阿嬌卻不領情,眼疾手快的奪回書卷,撇嘴道:“滄池獵苑只養着些山雉野兔,算甚麼射獵,況且陛下前些日子不是說甚麼要愛護小動物麼?”

“……”

劉徹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他確是說過這話,只因那夜有隻野貓不知怎的竄入長秋宮,哀嚎連連,擾得阿嬌難以入眠。她是個暴脾氣,隨即起身,不知從哪摸出副弓箭,出了殿門便是彎弓搭箭,非要親手射殺牆頭上的野貓不可。

好在內宰們反應快,死命攔着,否則箭矢射出,還不得招來大批郎衛護駕麼?

劉徹更是徹底懵圈,心道這椒房殿竟藏有此等兇器,日後若將小蘿莉得罪恨了,不是要謀殺親夫麼?

於是他邊是教導阿嬌蘿莉要愛護小動物,邊是親自搜查寢殿,共計搜出兩柄彎刀,三副弓箭和匕首若干。

這特麼開兵器鋪都夠了,還有那柄帶倒刺的馬鞭是怎麼回事,是準備用來打馬還是殺人?

劉徹覺得自家婆娘的暴力傾向太過嚴重,近日來不厭其煩的對其重新再教育,豈料竟是糾枉過正,如今小蘿莉不再終日想着騎馬射獵,反是迷上了白話文小說,每日宅在寢殿,瘋狂追書。

更讓人無語的是,南宮公主和楋跋子也跟着摻和,硬是要公孫賀府裡的諸多寫手依着她們的喜好去寫小說。

男主高大英俊,謙恭守禮;女主文武雙全,文可吟詩作賦,武可彎弓射鵰;男主對女主情深義重,眼中再無旁人,歷經千辛萬苦仍是癡心不改,終是抱得美人歸;婚後對女主更是百般寵溺,萬般呵護,恨不能跪地高唱“就這樣被你征服”。

好一派狗血的女王情節!

即便大漢女權主義再高漲,可也講究個賢良淑德,相夫教子,唯有三女對書中這等彪悍女主會有代入感。

長安笑笑生的數本新書銷量大跌,江都王劉非索性不再刊印這類女王小說,只讓人專門編撰給三位小姑奶奶看,真正刊印販售的依舊是原先那些比較符合大漢百姓口味的小說。

劉徹知曉此事,也是哭笑不得,有權有錢果是任性,想看小說都有專人撰寫,還能自行擬定大綱,指不定日後會寫出甚麼來。

《大漢賢后》,《南宮金枝》,還是《才貌雙全嗣子妃》?

劉徹決意不讓大漢腐女們貽害後人,硬是將阿嬌從沙發上拽起來,扛在肩上,往滄池獵苑去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