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 琅琊故人

“得見世瑜,才知此世賢良仍存。那沈氏小兒實在太可厭,奪我位,借我勢,凡有眼量觀望,使人芒刺在背,不知何時便要爲其詐用!”

過江之後,郗鑑便見到了前來迎接的劉超,再想到於江北被沈哲子榨乾最後一點用處才被放走,忍不住感慨笑罵道。

雖然只是戲言,但也說出了他一部分真實感受,在意識到沈哲子以送別之名而行駐軍之實,再面對沈哲子的目光打量時,郗鑑真是生出了幾分陰影,這小子對人的利用簡直防不勝防。

相對於郗鑑的無官一身輕,劉超要顯得嚴肅許多,聽到這話後便沉聲道:“樑公自是高智深謀,否則又豈能累創殊功,中興晉世。時人若能入於其人籌算,便不愁才略盡用,爲社稷良助。太尉此言,略失於偏。”

郗鑑本來只是隨口調侃以發泄心中鬱悶,卻沒想到換來劉超嚴肅刻板的回答,一時間也覺無趣,訕笑兩聲便不再說話,也更覺得劉超這個人不爲時流親暱不是沒有道理的。

劉超這個人說輕了是太刻板,說重了則是不識時務。所以儘管其人代替諸葛恢出任揚州刺史,但仍然被安排在京府陪都,大概臺輔們也是受不了這種脾氣。

郗鑑雖然不再說話,但劉超卻並沒有放過他,仍是板着臉沉聲道:“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望太尉勿罪。太尉離於職任,若擇繼選,樑公誠是當然。但方鎮之交替,豈有不申表中樞而私相授受之道理?太尉與樑公,俱是社稷之重臣,如此行事,將法度置於何處?況且太尉柱臣之外,更爲賢長,怎能容許樑公爲此孟浪衰聲之劣行?”

郗鑑聽到這話,臉色陡然變得難看起來,更覺劉超這個人實在孤高的讓人受不了。這件事若真能通過正常渠道去解決,他又何苦這麼做?早前陶侃因爲類似行爲,就連身後之名都被連累,他又不是看不見。

道理誰都會講,但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問題。讓臺中介入交接誠然是典章法度所在,可是淮南眼下與中樞的惡劣關係,誰能保證不會橫生枝節?若因此激發什麼變故動盪,又該由誰負責?

不過這理由,郗鑑也只在心內默唸,並不講出來,因爲他知道若是講出來,劉超下一句又會說這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他只要守好徐州一攤子就算是盡了人臣本分。

郗鑑雖然不乏鬱悶,但也明白劉超本性如此,也非刻意針對他。這個人過於堅持原則,凡事都以崇君爲唯一準則,雖然不識時務,但在這樣一個時局氛圍內還能有所堅持,值得敬佩,但不值得效法。因爲世道需要的是解決實際問題,而非一味的死抱原則。

而劉超自己的處境,也恰恰說明這個問題,官居大將軍、揚州刺史,以王臣而自居,但卻被髮配到京府,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一事無成,又談什麼崇君?

對於劉超的詰問,郗鑑雖然能容忍,但心情卻被徹底破壞,索性也不在京府逗留,直接在碼頭上換乘車駕,直往建康而去。

過了江之後,郗鑑的待遇可謂冰火兩重天,再也沒有了在廣陵附近那種受人夾道相送的場面,烈烈寒風中跋涉而行,沿途所過郡縣也僅僅只是提供基本的驛舍服務,甚至就連地方官員都少有迎送。

到了這樣一個年紀,郗鑑也早有寵辱不驚的涵養,他也明白廣陵鄉人熱情迎送目的並不單純,而在江東遭受的冷遇也並非他就是完全的一無是處。

他雖然還高居太尉,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權位不在的老人而已,地方官員們也犯不上冒着得罪臺輔的危險來燒他這個即將坍塌的冷竈。

在行經琅琊郡治金城時,一個請帖送入郗鑑手中,打亂了郗鑑的行程規劃。做出邀請的,乃是早已經歸臥鄉中的太傅王導。

郗鑑手握着王氏家人送來的請帖,一時間陷入沉吟。王導邀請自己前往相見,可謂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稍作沉吟之後,郗鑑便吩咐隊伍暫時停在金城,他則帶領長子郗愔前往赴約。

琅琊王氏雖然在當下時局中已是徹底的時勢,但鄉聲鄉望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畢竟尋常鄉衆對於時局中的起起伏伏感受並不怎麼敏銳。

況且就算不談王氏早年鄉土中的名望,單單南渡之後憑着自身權勢生生在丹陽郡裡劃出實地僑置郡縣,給一衆鄉人以棲息地,王氏在鄉里所享受的盛譽便沒有門戶能出其右,就算正當勢的琅琊諸葛氏也不行。

而且隨着王太傅臥養鄉里,加上許多王氏子弟都歸鄉養學,所以琅琊王氏的鄉聲反而有所進益。郗鑑行入鄉里,哪怕道左尋常役卒都知郡中有此高望賢門並熱心指引方向。

王氏鄉里家宅較之烏衣巷的宅邸還要宏大數倍有餘,這就是鄉資不失的門第所具有的優勢。在這一點上王氏做得非常好,凡江東中興以來歷任掌權門戶,除了吳興沈氏這一個特例之外,其餘人家都不具備這種優勢。

郗鑑到來時,王導已經遠出家門裡許相迎,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野途相遇,彼此眼中映出對方那蒼老的模樣,一時間心中都是雜絮叢生,根本無從壓制。

“太傅,久違了!”

郗鑑在兒子的攙扶下了車,顫顫巍巍擡手向王導深揖,講出這話的時候,渾濁的眼眶都隱隱有些潮溼。

凡經歷過南渡中興的晉臣,面對王導都有一種天然的恭敬。郗鑑雖然晚渡數年,沒有直接經歷中興建制的風波,但早年與王導也是往從甚密。

甚至可以說,王導對江表晉祚而言,不僅僅只是一個臣子那麼簡單,更是一個象徵的符號。

正因爲有這樣一位雅量從容的掌舵人,江表這個小朝廷才能屢經風雨卻總能化險爲夷而不坍塌。而隨着王導的隱退,時局其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斷層,風氣大有改變,各方都有私慾所圖,那種相忍爲國的情懷已是蕩然無存。

而對郗鑑來說,則又更多一層感觸。早在蘇峻之亂結束時,他困於當時的現實問題而選擇聯姻庾氏、結好沈氏,與王導漸行漸遠,從此之後整個時局走向與他個人的仕途都發生了根本上的偏轉。

如今看到與自己一般老邁,甚至站都站不穩而需要家人攙扶的王導,郗鑑心內傷感之餘也忍不住心生遐想,若是當年他沒有做出改變,而是一直與王太傅內外呼應、通力合作,那麼時局的變化又會與眼前有何異同。

“不意尚能生見郗公,此番良友重逢,可謂近年難得的大喜啊!”

王導上前一步,擡手握住郗鑑的手腕,臉上除了重逢的喜悅之外,也充滿了複雜的意味。他心內的感觸,較之郗鑑只多不少,甚至想要不乏怨氣的問上一句:當下時勢局面,可是你當年作出取捨想要的結果?

可是現在他卻什麼都講不出,嘴角微微翕動着,認真將郗鑑上下打量一番,繼而便笑起來:“近來常作閉門自傷,總覺逝者迫我太甚,如今眼見郗公如此,才知我這老朽並非孤客。我們都老了……”

聽到王導這番感慨,郗鑑心絃又是一顫,一直到了這一刻,聽到王導這一聲長嘆,他才總算接受了一個事實,屬於他們的時代,的確已經過去了。

王導盛情將郗鑑請上了行輦,然後便吩咐家人往家裡行去,沿途他興致盎然向郗鑑介紹着鄉里諸多風物,尤其在行過一條溪流時,指着溪上架設的水碓不乏賣弄道:“吳人多誇貉兒擅器,巧作連碓使民大收其利。其實這連碓本是發於中國,近年我閒來無事,召集鄉衆擅器匠人複製出來,較之吳中所立還要得用許多啊……”

郗鑑聽到這話,有心想告訴王導貉兒在淮南所設連碓已非舊態,不獨能夠加工穀米,連礦石都能碾壓粉碎。但看王導一副欣欣然賣弄姿態,涌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福分,最起碼可以不必像自己,想到那個小貉子便是滿腹的挫敗感。

返回王家之後,王導又召集家裡一衆子弟出來拜見郗鑑,而後便是盛情的款待。席中王導極力不談時事,但偶爾一句話還是暴露出了他的心境最起碼不像表現出來的這麼淡泊:“同是淡出時局,我倒羨慕郗公,雖然脫於事外,但能繼用得人。”

郗鑑聽到這話,也是哭笑不得,既然羨慕自己繼用得人,那不就是說王導自己所託非人?換言之其人心目中其實對於在位的臺輔們所作所爲,其實都是不大滿意,看不上眼的。

這一日,賓主也算盡興,只是臨近宴席末尾,王導終究還是忍不住,望着郗鑑不乏好奇道:“我聽說,今次徐州交接,當中似乎有些波折生出?不知沈維周是如何應對?”

0727 大控淮道0725 季龍之謀0220 崔氏高賢0307 一介白身0552 鄉鬥害命0028 手撕墨寶1123 鷹犬過江1120 祖宗失德0696 戰前採購0054 樂安高仲1361 難逃一死0429 前程可期0353 宗王長史1424 襄國在望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555 敬豫絕情0744 汝南危矣1352 諸夏雄主0225 人心望北1362 請使止戈1070 琅琊故人0666 淮南待戰0849 兵入豫南0797 誓守婦德0309 大江浪高1297 平陽賊蹤0775 季龍雜種1224 灞水血流1503 三省六部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104 宣城難任0688 難堪舊事1270 走避是非1414 匹夫擒敵0457 不敢待訟0739 水灌穎口0324 人才濟濟1102 浴血鄉鬥0245 林祿登門0144 遊子吟1018 慕容南行0487 先生有教0498 人形獸態0657 乏人可用0507 國鼎南北0367 老而彌辣0760 奴軍渡淮0981 庭下驚魂1186 臨海水土誌0913 新舊更迭0289 羣智羣力1478 告慰諸夏1469 愁城難離0138 沈郎高義0315 擲花盈野1294 安定河東1481 帝王殊禪0638 臨陣死戰1001 寧得賢良0877 跋扈太守0201 夾道相迎1466 社稷清白0496 名父之子0470 元子途窮0650 無地自容0929 淮南連騎0603 法論在即0119 黃金水道0218 萬頃沃野0257 南苑兌票0500 徙戎論1010 北藝南傳0402 殊禮厚賞0683 雄主老矣1269 伏氏逆子0663 江河水沸0091 武康山神1147 河東鄉困1084 伐蜀可期1460 雅宴鄉賢1109 家門醜類1049 變故陡生1123 鷹犬過江1459 財如流水0399 太保有信1013 遂古之道0844 樑郡新墾0382 鼎仍未冷1407 君父恩重0794 一問入魂0016 膽氣萬仞,氣度如淵0667 驚魂於途0214 閩中豪強1384 龍城難築1123 鷹犬過江1435 將死餘恨0105 捨我其誰1439 羯主遇刺0684 君王心術1321 樹大難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