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 不負義氣

遼地隆冬之苦寒,若非身臨此境,真的很難想象。大雪紛飛時節,那雪花並非片片舞蕩飄落,在空中便凝結成團,雪塊紛紛砸落下來,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山川澤野盡被掩埋!

遼西的令支,原本曾是鮮卑段部的大本營。早數年之前,羯主石虎北進,痛擊段部,段部首領段遼不敵,率領部衆渡過遼水向遼東潰逃。然而在撤退途中,段遼又被他直接所接納的慕容翰反噬,聯結慕容皝將段部殘餘部衆侵吞大半。

自此之後,原本曾經獨大一時、盛極統治大半個幽州的遼西段部便一蹶不振,徹底淪爲了羯趙的附庸。而令支這個原段部的大本營,便也成了羯國繼續攻略遼地的前進基地。之後羯主石虎幾次進攻遼東慕容部,都是由此集結軍衆,向東出擊。

遼地冬日嚴寒,並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更兼羯主石虎年初定策南征,也將一部分兵力向南抽調,所以令支此地便越發冷落下來。

但這所謂的冷落,也只是相對此前而言,目下此境仍然聚集着軍民十數萬之多,同時各方勢力魚龍混雜,並不算完全的平靜。

羯國雖然攻滅段部、佔領了令支,但對於廣擁河北之土的羯國而言,遼西之地苦寒貧瘠,並不值得大軍駐紮、用心經營。

因是此境羯軍主要集結於幽州的右北平、燕郡等地,幽州刺史張舉坐鎮徐無,章武公石斌坐鎮漁陽,分領部衆。至於對遼西的統治,則主要是通過威嚇、羈縻當地的勢力,並讓他們各自牽制。

遼西本境勢力龐雜,段氏雖然被覆滅,但仍有相當規模的殘餘,由段遼之弟段蘭統率,早年曾經前往冀州跟隨石虎回攻襄國,之後則回駐故土令支,作爲羯趙攻伐慕容部的先鋒。

畢竟段部之覆滅,主要原因雖然是羯趙的進攻,但慕容部忘恩負義、落井下石的舉動,纔是段部就此一蹶不振的直接原因。因是段蘭等段部殘餘對慕容部的恨意,要遠遠超過了對羯國。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羯國勢大,遠非段部能夠挑釁,至於遼東的慕容部,本身便分裂內訌,若非其地較之遼西更加偏遠,說不定早就覆滅。段部若能相助羯國殺滅慕容部,日後未必沒有復興的機會。

但段部畢竟是一羣亡族之餘,石虎就算能夠包容他們,也不會完全放心,所以更北方的宇文部也被招引安置在遼西,用以制衡段部這些殘餘。除此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十數個東胡部落的胡部義從,也都被扎堆安置在了令支附近。

而在這當中,有一股勢力比較特殊,那就是已故中朝名臣劉琨的舊部,其世子劉羣並幕僚盧諶、崔悅等人。

劉琨其人,出身名門,本身又是中朝名士之翹楚,兼有守節任險、臨危效忠之大義。其人或是短於控御攻伐,但卻長於撫慰集衆,孤立於豺狼之羣,雖死而無損節義,因是雖然已經死了二十多年,聲譽並未損失多少。

特別是劉琨身死之後,此境仍然乏於安寧,戰火紛飛、似無竟時,上位者狼子野心、漠視人命,生民苦難,無論晉胡之衆,對於劉琨的追思不免更盛。

劉琨其人身死,但其遺澤仍存。也正因爲這一點,其子劉羣並舊部之衆雖然勢力盡失,無力自保,輾轉於虎狼之間,卻仍能得以保全。無論是早年的段遼,還是之後的石虎,俱都要藉助劉琨譽望遺澤,用以招撫晉胡之衆。

遼地偏遠寒荒,本就難以蘊養出人多勢衆的大部族。因是東胡之中無論段部還是慕容部,他們所以能夠壯大起來,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國大亂,得以接收衆多的晉民亡戶,段部佔據地利之便先得興旺,而慕容部則久來標榜慕漢,慕容廆父子兩代禮敬士人,將衆多晉人亡戶化爲己用,才能後來居上,稱豪遼東。

石虎也是有鑑於此,在攻破段部之後,將舊年依附於段部的劉羣等人安置在令支,讓他們借劉琨的遺澤聲譽招撫收容晉民,以此來長期削弱慕容部的力量。

所以儘管劉羣等人尚不如段部、宇文部勢大,但居住令支數年下來,也經營起一支頗爲可觀的力量,數千晉胡之衆依附他們而艱難求生於此處境域之中。

遼地寒荒,難築雄城,甚至就連令支作爲舊年段部的大本營,本身也不是什麼大城,板築夯土結成的微淺城池,之後隨着勢力逐漸壯大,在於原本的城池基礎上層層外擴,便形成非常古怪雜亂的結構。

從這一點而言,段部的漢化其實還要遜於慕容部。慕容部特別是在慕容廆在位時期,便非常注重興築城池,用以聚攏生民、淡化本身的漁獵習性。

而這一點在軍事上也極爲重要,有了城池的存在,便能聚集更多生民,生民一旦聚集在一起,對民衆人身的掌控也能更有力,一旦作戰起來,徵發卒力的效率便會大增。

劉羣所部聚居於令支城的偏東南位置,營舍連綿闊及十數裡,佈局井然有序,跟令支周邊其他幾股勢力相比要整潔得多。甚至在營區之中還有着兩座小小的集市,多有周邊生民在這裡交易有無。

但是整個營區中,以老弱婦孺居多,真正的丁壯數量則非常的少。這一點也屬正常,在沒有秩序的亂世中,所謂的仁義撫慰真正能夠感召到的,主要還是那些根本就無力自保的弱者。悍壯者自有勇力可恃,他們對此感觸實在乏乏。

而且無論是段部還是宇文部,包括其他的雜胡部族,也都非常警惕劉羣這一股有別於他們的力量,不願他們過於壯大,因是要聯手排擠打壓。

劉羣四十多歲的年紀,鬚髮早已斑白,雖然出身於冠纓世家,但生人以來大半歲月都是在遼荒渡過,身上其實並沒有多少世家子弟的儒雅氣質,乍一望去反倒更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遼地寒傖。

至於他身邊的盧諶、崔悅,哪怕身處簡陋寒舍之中,仍能保持正襟危坐端正儀態,一眼望去便知是一個德行、教養俱都優越的士人之流。

因陋就簡、從善如流自是一種變通的靈活,但能堅持本我、固守本質,也是一種可敬的迂腐。

此際他們幾人聚在草皮竹木搭建起的簡陋屋舍中,因爲擔心炭火烘烤房屋積雪融化滲透、加上營舍中本身也是乏用,也都不敢生火,只是身上多加幾層衣袍用以禦寒。

劉羣抱臂佝僂,原本也稱魁梧的身軀縮成一團,他抹了一把鼻涕隨手擦在了皮氅上。旁側盧諶看到這一幕,頓時眉頭一皺,只覺無奈,此一類形容舉止的毛病,他不知勸過劉羣多少次,只是其人表面恭順聽教,過後又是故我模樣。

見這兩人神態小動作,旁側崔悅倒是忍不住微笑起來。他們這些人遠離故國,多年間流落胡虜之中,說是相依爲命也不爲過。

早年的劉羣,並不是這幅模樣,謹慎律己、篤靜自持,較之故司空劉琨甚至更有領袖姿態。但越是身爲一個領袖人物,在這居無定所、顛沛流離中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則更大。劉羣這些年點點滴滴的變化,他們其實都看在眼中,言之脫胎換骨都不爲過。

如今的劉羣,不獨農事熟稔、漁獵也都精通,能跟婦人們閒坐紡麻,能跟壯卒們圍堰捉魚,粗鄙起來滿嘴污言穢語,端莊起來又能引經據典,際遇的苦難,把一個世卿世祿的貴公子生生逼成了一個油滑老練的傖夫。

盧諶常常懊惱辜負了司空託付,但其實他們內心各自都知,如果沒有劉羣因於困境做出的種種改變,他們這些人未必能夠保全至今。

如今的他們,只是寄人籬下的劫餘之衆,再非身擔大義的晉祚孤臣,若是始終自持身份、端着姿態,更難獲得人的依附追從。他們這些屬衆需要堅持本質而不失,記住自己的身份是什麼,但是劉羣作爲一個首領,若還過分的孤高自賞,只會更加的自絕於衆。

有時候盧諶、崔悅等人心中都想,司空早早棄世未必不是一種幸運。那樣風骨高潔人物,如果活下來得於親身經歷之後污濁種種,實在是一種殘忍。

“你們說……”

劉羣擤了一把鼻涕,開口說道:“今次若能成事歸南,南國將要何位待我?”

“謀還未成,多思無益。”

盧諶隨口說了一句,繼而低頭摩挲着一柄鏽跡斑斑的長劍,只是如今的他也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危坐拭劍非但不給人威懾感,反而透出一股悲涼。

“還是應該想一想,南面的人,我不敢深信啊……”

劉羣驀地嘆息一聲,眼眸裡卻閃過一絲傷感,早年其父劉琨被段匹磾幽禁,當時的他則被段部首領段末波擒獲,段末波也想借助劉琨的名望,因是劉羣打算借用段末波的力量營救其父,然而事情泄露出去,之後不久便傳來其父被段匹磾縊殺的消息。

之後盧諶等人率領殘部同歸段末波,彼此碰面之後討論其父之死,都隱隱有些懷疑真正殺機或還來自江東。

當時執權者王敦逆心早生,劉琨又身負極大名望,若是其人反對他篡晉之舉,也會是一樁隱患,假手段匹磾除掉劉琨,是很有可能的。而且之後在琅琊王氏掌控下的江東朝廷,甚至不敢評議劉琨哀榮待遇。

至於眼下,其實情況不乏類似,南國執權者沈氏本就不屬中朝人物,但權勢之盛已經遠超舊年琅琊王氏,對於他們這些中朝劫餘,大概會有更大的防備心理。

雖然也有傳言說劉琨的追贈種種,沈氏也出力不小,但若深究原因,大概是對王氏打擊更多,不可一味樂觀認爲對於劉氏就有什麼純粹善意。

“事到臨頭,也不得不發,否則我等或真要老死此鄉了……”

劉羣又皺着眉頭說道:“不過我若真能直列三公,性命自是難保,但也算是臨死小振,不辱家父。只當這一條命,再許溫太真罷了,稍助其子揚威遼邊。”

聽到劉羣這麼說,盧諶與崔悅神態俱都一肅,而後則說道:“偷生年久,司空寂寞。若南歸之後,事真至此,義不獨活!”

他們這些人,是存必死心志謀劃之後行事,然而有些可笑的是,他們所認爲的殺機還不在謀事過程中,而是在事成南歸之後。這看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對於他們這些親眼見證中朝權鬥殘酷,又多年體會爾虞我詐的人來說,對世道真無樂觀之信心。

劉羣所言南歸之後或將直列三公,這並不是妄自尊大,單憑他是劉琨的嗣子這一點就足夠了。中朝人物凋零,哪怕是衣冠南渡的江東,如今舊人也多不在世,劉羣若果真南歸,哪怕僅僅只是爲了穩定人心,給予一個三公的虛榮高位並不算誇張。

但正如舊年哪怕王敦遠在江東,都對劉琨暗存殺機。沈氏日後若果真有篡代之行,又怎麼能容忍那些中朝名宿之後安在其位?就算那位沈大將軍確能曠達仁厚,他身邊那一衆追隨者總還有上進的需求。

如劉羣這種既是譽望加身的名門之後,又南投未久,根本沒有自己勢力影響的人物,純以冢中枯骨幸居人上,本就令人嫉恨交加,是最好的立威對象!

所以眼下劉羣就能篤言,一旦南國之後真以三公高位待他,那麼也就可以確定日後必會殺他立威。但儘管對於南投並不樂觀,他還是決意要如此,一則漂泊年久,心生厭倦,不願老死虜中,二則今次所謀乃是溫太真之子溫弘祖來遊說他們。

雖然遼荒與江東路途遙遠,消息多有不通,但劉羣他們也深知,若沒有溫嶠在江東的努力,其父劉琨未必能得身後正名與哀榮種種。單憑這一點,他們願意用生命幫助溫嶠的兒子建功於遼荒!

“若真世道負我,我不能辜負義氣。半生飄零,或死或歸,都是遂願。”

劉羣講到這裡,將手伸到盧諶與崔悅面前,崔悅笑着反手握住,盧諶看到他那髒乎乎的大手,先是皺了皺眉,但還是用兩根手指觸了觸他手背,轉而一臉厭棄道:“若還不修儀容,縱使黃泉相見,司空怕是不識。”

0535 不得其時0854 鄉射之禮0127 情不知所起0061 子非桃源翁1260 塞北胡蹤0474 弓馬邀名爵1467 心境曠達1265 大駕西巡0402 殊禮厚賞0808 風雪夜歸0329 內訌1294 安定河東0937 都下民潮0077 奪命之樂0087 沈維周捉鬼1076 後繼有人0771 明堂驚魂0601 尋陽兩難0687 教子1462 三代不述,今唯論茶1320 殺沈趙昌0464 東曹掾0180 大勢已定1076 後繼有人1439 羯主遇刺0074 鹽梟之家0493 高樓懸賦1031 郊野獵胡0861 三代之弊0057 宅鬥1035 以命相搏0547 王門舊怨0855 三番四矢0242 摯友相陷1471 巢中危卵1434 罪無可恕1061 告羣僚書0099 論避諱禮疏0778 天意警我0042 冰釋前嫌1470 祖郎意堅1439 羯主遇刺0337 臺城難近1080 衝入州城1243 竇融可效0878 鄉土榮幸1140 佈政荊鎮0782 雄破敵營0194 肅家風0004 北風揚塵,時之大哀1015 妙功混元1039 忠烈之後1502 邊事輕重0937 都下民潮0290 京畿蕭條0509 千鍾買首0744 汝南危矣1023 忠親誠事0620 羽衣公卿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1169 老奴途窮0437 臺中紛爭0367 老而彌辣0007 軍旅1253 帝王心事1500 貂指遼邊0909 速戰速決0005 傳世家學1231 傳捷行臺1079 畿外逐殺0292 宿衛圍府0190 迎親1096 大患在北1457 鄉情殷切1450 燕王跋扈0439 大崩之兆0701 難輔小兒0587 監中論律0744 汝南危矣0312 小沈使君0842 江州地重1371 物歸原主0124 山行受阻0570 舍家投獻0663 江河水沸0372 韓晃受擒1015 妙功混元0239 同情不同勢0925 弄巧成拙0260 命蹇途窮0260 命蹇途窮1109 家門醜類0652 世道獨崇0175 臺城風起1377 坑陷強敵0944 主少國疑0722 金玉滿艙0150 豎子陷我0778 天意警我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