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9 吳中玉郎君

金秋十月,禾浪滾滾,稻穀流香。

一艘烏篷輕舟破開水流,緩緩停靠在竹木搭建的碼頭前。等到小船停穩,箕坐於船頭的沈哲子便靈敏躍起,跳上碼頭,向着不遠處停靠於道旁的牛車疾行而去。

牛車旁站立一名少年,身穿縗服麻衣,眼見沈哲子行來,清瘦臉龐上泛起喜色,也踏步行過去,遠遠便指着沈哲子大笑道:“何勞吳中玉郎君親自迎接,後進真是受寵若驚!”

“哈哈,年前別後至今,剛一見面,文學你就來調侃我,這可不是朋友該有的禮節啊!”

沈哲子也笑着走到對方面前,想要擡手拍拍對方肩膀,個頭卻還略顯不夠。這大半年雖然他也頗長個子,但終究還是比紀友矮了一些。

時下距離他的老師紀瞻去世已經過了一年,出了小祥之後,居喪的紀友也不必日日臥宿草廬,沈哲子便讓人傳信請其來吳興,換個環境也能避免長久沉湎哀傷中。

紀瞻對沈家有大恩,尤其對沈哲子的提攜更是讓他受益終生,所以對於丹陽紀家這一脈中僅存的紀友,沈哲子一定要對其多加照顧。眼下仕途上雖然使不上力氣,但別的方面能幫的都儘量照顧周全。

再看到沈哲子,紀友也頗爲感慨,腦海中不由得泛起彼此初見的畫面。那時候這少年還籍籍無名,其背後家族也前途莫測,然其表現已經讓人有驚豔之感。別後一年至今,這少年卻已經成爲吳中俊彥公認的翹楚,頗有清逸之名。

本來紀友還覺得祖父臨終前強收沈哲子爲弟子,決定有些草率。現在看來,能夠繼承祖父衣鉢,前後薪火相傳,沈哲子確實比自己這個紀瞻嫡孫做得更好。

兩人別後重逢,心情都是愉悅,彼此笑談幾句,紀友才驀地想起同行還有別人,連忙說道:“面睹維周之清馨,讓我神清氣爽,竟忘了世叔還在後方車駕上。”

“葛先生居然也來了?”

沈哲子聽到這話,倒是頗感意外。他知葛洪過去一年始終留在紀府,以照顧紀友這個世交獨苗,因此他邀請紀友的時候,順便也修書邀請葛洪來做客,但心裡並不抱希望。

彼此觀念都有衝突,葛洪看不慣沈哲子汲汲務實的風格,沈哲子也不認同這位小仙師沉湎於煉丹的樂趣。而且沈家一些豪霸鄉里的作風,也讓葛洪頗感不恥。沒想到小仙師居然應邀而來,對沈哲子來說倒是一個意外之喜。

過去這段時間裡,他不乏有些土法化工的奇思妙想,但苦於實際操作的技術不過關,能請來葛洪這樣一個精擅此道的土法化學家親臨指導,肯定能有一些想法可以實現。

紀友前方帶路,沈哲子緊隨其後,越過前方几輛裝載行李僕役的車駕,行到最後方牛車上,沈哲子便看到盤坐於車內的葛洪,連忙上前行禮:“葛先生大駕光臨,實在能讓我家蓬蓽生輝。”

“吳興沈家若是蓬蓽,那旁人只能是穴居野人了。”

葛洪眼瞼一垂於車上望了沈哲子一眼,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第一眼看到這小子,葛洪就覺得其巧言令色,別後一年偶想起這小子所爲,雖然也有改觀,但彼此見面後終究喜歡不起來,難稱投契。

沈哲子微笑,並不因葛洪的態度冷淡而介懷:“請葛先生移駕舟上,水道便捷,須臾可至龍溪。我家頗多天師信衆,家母更是久仰仙名,若聞葛先生親臨,當是欣喜若狂。葛先生若不願久處塵中,武康山秀美優雅,爲天目一脈,不遜茅山仙意盎然。”

葛洪躍下車來,先仔細打量沈哲子幾眼,看到少年精神爽朗不似早先那麼纖弱,心意略有平復,看來這小子並未鬆懈自己傳授的養生課業。他雖然不喜沈哲子,但這小子卻是他那老世叔的唯一衣鉢傳人,臨終託付,心內對沈哲子還是不乏關心的。

“我只是來看一眼何方水土滋養玉板凝脂,並不打算在你家盤桓客居。”

聽到這話,紀友也插口道:“是啊,我在建康也嘗過那雪乳流膏的玉板玉茸,味雖甘淡,清趣盎然。尤其維周你那一篇《玉板賦》,佐之而食,實在一件雅事。”

“必不讓兩位貴客失望!”

沈哲子哈哈笑着將兩人請上小舟,至於那些車駕行李,自有沈家僕役接應運回龍溪。

葛洪與紀友所言玉板玉茸,其實就是沈家自產的豆腐豆花。這是沈哲子今年以來最爲得意的手筆,年前年後諸多打磨,終於將這豆腐工藝研製純熟,一俟推入市場中,反響大好,簡直供不應求。

豆腐味道,其實也就那樣,算不上珍饈。時下各地不乏磨漿做豆腐,但品相實在是差,只能算粗鄙吃食,號爲渣腐,只有缺少主食的貧寒之家纔會吃。更有甚者,直接將這渣腐拌着草料餵養牲畜,實在暴殄天物。

沈家豆腐,色純質膩,品相十足,口感上佳。尤其年初沈哲子圍繞這產品一系列的運作,趕在三月上巳祓禊時,北上吳郡召開雅集發佈會,以自家醴泉真漿做獎品,請吳中諸多名流試詠之,一炮而紅,迅速風靡吳地。

早先見面,紀友戲稱沈哲子爲吳中玉郎君,便是在這雅集上又獲得的新稱號。

沈哲子作《玉板賦》,被參與雅集的時人推舉爲上品之作,尤其其中“霽初雪融化乳,釜蒸玉髓流膏”盛讚豆漿之美,“皎皎君子之德,馥馥衡芷之馨,潤潤瓊酪之酥”更從色香味對豆腐加以渲染,惹人遐思神往。

沈哲子文采難比古賢,但他掌握的詞彙量大啊,具體言之,比喻形象生動,不乏瑰麗聯想,雖然不像文抄那樣引用千古名篇吊打全場,但在時下取一個文采斐然的評價,也不算太難。

豆腐的品相本就符合時人審美意趣,又被加以渲染文化之名,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其中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豆腐雖然略顯寡淡,但是味甘性寒,調和脾胃,清熱散血,簡直就是爲服散者量身定做的食材!

沈家豆腐銷售未久,就有人敏感的發現了這個效用,常服吳興玉板可緩解暗疽之患,再被沈家加以推波助瀾,更成爲服散者必備食譜。

早先醴泉真漿風波,沈哲子費了好大力氣才消弭過去。時下人已經深信,武康山醴泉出,以之釀酒可得佳品,窖藏百年以上才能稱真漿。如此漫長的時間,讓他們對醴泉真漿的追捧熱情漸漸冷卻下來。

但這後遺症就是吳中各地掘坑打洞成風,各家都幻想也能挖出一個醴泉,其中武康山更成爲首選,引得許多人蜂擁而至。

作爲武康山最大地主,沈家劃分區域售賣,用難堪耕作的山嶺荒地,換來各家一塊塊肥沃良田。這筆賬算下來,反而要比單純售賣蒸餾酒效果還要大。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沈家田畝增加將近兩成!

以此時風再來反推豆腐,反響可謂巨大。在沈家產能跟不上的起初,一方豆腐售價甚至高達萬錢!以沈家五銖錢作爲物價標準,一斛粳米三千錢,一斛菽糧兩千餘,一斛豆類可生產豆腐五到六方,這就是幾十倍的利潤!

沈家去年所積攢的兩萬餘斛菽糧,開春不久就已經消耗殆盡。如今各地籌措,原本雜糧的豆類價格已經超過了粳米之類,但仍供不應求。

當然除了沈家之外,南北各家也都眼紅此利潤,開始精研豆腐,田畝大植菽糧,甚至荒廢了稻穀的種植,可見逐利願望之強烈。但沈家豆腐工藝不只是當下的技術改進,更夾雜許多沈哲子來自後世的成熟技法,雖然各家所制豆腐品相有所提升,但只稱爲豆板。言及玉板,必推沈家!

作爲這股風潮始作俑者,沈哲子按部就班,恪守農本,賺來的利潤更投入到田畝開墾經營中。時下沈家迥異於去年處境,非但不缺糧,反而已經成爲今年吳興米糧最豐富的大戶!

而那些搶種菽糧的人家,則因糧患不得不壓價出售,更加降低了豆腐的製作成本。

如果說豆腐的推廣有一點瑕疵,那就是太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沈家雖然挖掘出這個大市場,但在時下真正鋪開的也就只有三吳和建康寥寥幾處,剩下更大的潛力還有待挖掘。

而且豆腐這一個產品,又能衍生出一整套的食材體系,諸多豆製品比如豆腐皮、豆腐乾、豆腐絲之類,簡直就是一個可以持續挖掘的寶庫。

下一步沈哲子打算上馬的項目是養豬,豬在家畜中的地位不遜於大豆在植物界的地位,用途更多。

豬肉可以吃,內臟下水也都不會浪費,骨頭可以熬湯,皮毛都能加工,糞便還能漚肥,就連名字都可以用來罵人,可以物盡其用到極致!

0595 長治江州0048 思君如疾1416 夜抵廣宗0780 渦口烈戰1386 誓殺老賊0135 肘腋生患1055 人莫能阻0252 忠骨難封0538 衝營者梟首1448 老傖求死0194 肅家風1348 虎狼際會1374 天中義骨1305 鄴下約會1467 心境曠達0350 交鋒1395 千秋大計1130 蒼天有眼0123 困龍猶鬥1133 獨夫九卿0727 大控淮道0156 騎樹少年0455 太康餘音1415 謀攻上白0132 厚禮1159 汾陰薛氏0353 宗王長史1234 五姓難大1431 宿敵爭勝0756 脫困在即0427 前朝宗親1092 鄉情衆願0742 季龍奴婢0577 都中亂鬥0792 分道揚鑣1112 血流不止0112 豈能事胡虜【求首訂!】0607 不復清白0934 封王可期0696 戰前採購0324 人才濟濟0921 強軍懾人0403 論功0261 水火際遇1321 樹大難伐0700 少帥可憂0746 大軍難動0922 枋頭夜戰0198 鄉土厚望1021 冥冥之志0647 甲功寄食0336 建康人事0832 遼東來使0217 幸得良配1425 謝公八陣0653 嫁於披甲人1203 戎行西進0432 南鄉可居0682 揚州刺史0290 京畿蕭條1113 整裝待詔0025 剛愎自用0384 溫公歸朝0517 玲瓏心竅0529 辱人太甚1257 東施效顰0900 死戰無退0657 乏人可用遼東篇10564 情寄杯中1354 死之奢侈1152 兄弟重逢0146 重義輕財0816 樑郡公1292 烈火烹油0053 京口亂象0380 將作大匠1151 幼子漸立0717 夜拔敵寨1335 財帛殺陣0821 對案難獨飲1160 參謀軍務0040 政不出臺省0344 一泄千里0612 王舒之亡0480 精益求精1079 畿外逐殺1500 貂指遼邊0149 義士報恩0375 惟強自縛0476 坦蕩小人1154 指掌納乾坤0347 一步之遙1340 番佛法言0444 臺城有困0214 閩中豪強0846 不死何爲1415 謀攻上白0299 苑中橫行0598 神仙遭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