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

之所以這套圖紙吸引了朱雄英的注意力,是因爲朱雄英發現,這東西好像很適合送給爺爺,有用的話可以讓爺爺獻給朝廷,沒用的話就收藏起來也沒什麼損失。 Wшw .ttκǎ n .C 〇

原因有兩點。

其一,這是一艘風帆戰列艦的圖紙,而且是一艘經歷過戰火考驗且功勳卓著的風帆戰列艦,屬於風帆戰列艦時代的頂級產物,這就意味着它的實戰效果是可靠的,不會造出來沒用。

實際上,旁邊的牆上也寫了,英國是最早發展風帆戰列艦的國家之一,英國的“勝利”號是風帆戰列艦的佼佼者,也是英國海軍的驕傲,它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分別在1778年至1781年其間參與了阿申特島戰役;之後的1797年的法國大革命中,參與了聖文森特角海戰,並大勝西班牙海軍;之後又在拿破崙時期時參與了特拉法加海戰,其間因作爲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的旗艦,並大破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而聞名於世。

換言之,拿這套圖紙去造艦,就能直接得到蒸汽時代以前最好的風帆戰列艦之一,能遠洋、能參加大海戰的那種。

其二,則是因爲這東西從各項技術標準來看,在明初就完全能造,不需要有蒸汽機這個前置科技展臺的小標籤上寫着呢,勝利號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級風帆戰列艦,1759年開建,在1765年建成,共消耗了2000餘棵橡樹,38噸鐵,排水量2162噸,艦長67.8米,艦寬15米。

瞧瞧,只需要大量木材和“少量”的鐵,在古代還有比這更友善的嗎?

而且兩千餘噸的排水量,這種戰艦放在蒸汽時代以前,如果不算法國的瓦爾密號以及奧斯曼的馬哈茂迪耶號,這些靠着犧牲了部分性能才達到5800噸級的風帆戰列艦極限噸位存在的話,那也是妥妥的海上巨無霸了。

“該艦裝有3根桅杆,主桅高62.5米,作爲一級戰列艦,它設置有三層火炮甲板,共裝有102門鐵鑄加農炮和2門重炮。”

“姐姐,一級戰列艦是什麼意思?”一個戴着黃帽子的小學生問道。

“英國皇家海軍將戰艦劃分爲一至六級,級別是用來根據火炮數量和艦船噸位劃定戰艦實力的,不同時代具體劃分方法不同,但總的來說,第一至四級劃分爲戰列艦,有一至四層連續火炮甲板,五至六級劃分爲巡航艦,有一至二層連續火炮甲板或單層不連續的火炮甲板,另外還有六級以下不入級的艦船,這些小船主要用於護航、反海盜和反私掠等。”

講解員小姐姐的聲音在耳畔飄過,朱雄英問沐錦月道:“這個勝利號的圖紙,在國外有那種以前手繪的嗎?”

“我找找。”

沐錦月用手機登錄了一個翻牆下載的app,這是一個國外的易物交流平臺。

她查了查後說道:“有的,1982年由英國風帆戰艦愛好者手繪的要嗎?”

“來一套吧,這個要多久能送到?”

“空運的話三到七天左右應該。”

感謝現代物流

而一套多達四十多頁的“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從桅杆到水密艙到火炮甲板再到船體橫剖面、縱剖面,全都事無鉅細的畫出來了,價格算上相對昂貴的物流費用,也只有幾十英鎊,真心不貴了,人家賣的也就是個過去手工費的價。當然,主要是因爲朱雄英要的就是以前的產物,你要說現在從網上找找論壇、貼吧,就直接能免費下載,那倒也是。

但不管怎樣,這套“勝利”號風帆戰列艦的手繪圖紙,很快就要送到朱雄英的手裡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個價格約等於白撿,假如爺爺用不到,那浪費了也不算心疼。

看完重頭戲,後面的兩個分展區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溜達一圈了。

信號分展區裡面,擺着的就是艦船上的信號燈、打旗語用的旗幟,唯一有點意思的就是一個互動裝置,用來模擬發送SOS救援信號的,一羣黃帽子的小學生玩的不亦樂乎。

潛水分展區裡就是一些近代的潛水裝置,其中就包括了早期的潛水服,潛水服裡面有兩根長長的軟管連接到了船上,一根用來吸入,一根用來呼出,說實話朱雄英端詳了半天,也沒搞明白這種潛水服是怎麼保證在移動下潛的過程中軟管不破裂的。

看完展以後,朱雄英通過搜索聯繫了那家美國的愛德森航海儀器公司,問他們還有沒有19世紀的庫存老古董。

答案讓朱雄英很驚喜,還真有,而且爲數不少,以前造的太多了,這些東西可靠性高使用壽命又奇長無比,再加上公司自己有儀器專用倉庫儲存成本很低,所以都存在倉庫裡吃灰,目前一般都是航海歷史愛好者會向他們購買,然後安裝在自己DIY的船上。

於是,朱雄英在這家公司訂購了一批已經是老古董了的六分儀、立式磁羅經櫃、天文鐘、船鐘,然後又買了些船用航海儀,幫愛德森航海儀器公司大大地清了一批庫存。

雙贏。

而這次航海展的參觀,也成功激起了朱雄英對於航海的興趣,他認真地研究了一下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歷史,以及明朝關於海禁、倭寇、開海的故事,雖然沒有歷史研究的那種專業,但是大概算是搞懂了。

明朝的航海技術,或者說造艦技術並不落後,只是在一些相關科技點上點的不適合遠洋航行你甚至不能說科技點點歪了,因爲這些東西造出來的艦船,在內河和近海航行或作戰,都挺厲害的,能把周圍國家的艦船吊起來打。

具體表現就是明朝的艦船基本都是方頭、平底、硬帆,之所以要這麼造,是因爲方頭其實是爲了抵抗近海經常出現的頂頭浪,平底也是爲了適應內河和近海,但實際上,平底船是不適於深水區使用的,而且截面積較大會嚴重影響航速。

至於硬帆好還是軟帆好,那就見仁見智了,反正軟帆操作起來費勁,硬帆則簡單的多,但二者相比,硬帆吃風的能力會弱一些,所以在長距離跨洋航行的表現上,硬帆會比軟帆效率低,中短距離上則相反。

很快,在幾周以後,一次回到海島的週末,朱雄英就等到了時空蟲洞的再次開啓。

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96章 保險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22章 《西涼伎》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74章 應天府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41章 北失南補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30章 藍玉案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31章 神器降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