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

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

“也不知道丘玄清研究的如何了,咱還召了龍虎山這一代的大天師張宇初張真人入京,可惜這時候詔令應該還在路上,沒到大上清宮。”

朱元璋已經讓丘玄清去研究了,可惜好多天過去了丘玄清依舊一無所獲,聽說他召集了京中有道行的僧人和道士,或許過不久就有關於陰陽炁海的眉目了。

“真期待下次陰陽炁海的出現,咱還有好多事情,沒有跟英兒說清楚。”

朱元璋想了想,光是馬上能想到的,就有問問自己結束大案是否給英兒減輕了壓力,畢竟英兒這是變相地給自己擋災。

還有,英兒口中自己“上一世”的死因,究竟是怎麼回事。

就在這時,忽然有朱元璋身邊的宦官來報,卻被攔在了外面,守在坤寧宮暖閣外的宮女負責進來傳話道。

“陛下,太常寺卿丘玄清聲稱有重大進展,他與一位法號名爲道衍的僧人交談後,獲悉了傳說中陰陽炁海的關鍵信息!”

——————

初升的朝霞如一幅漸變的畫卷,悄然鋪展在天際,起初,東方的天空只是泛起淡淡的魚肚白,彷彿是大地在慵懶地甦醒,漸漸地,一抹分層明顯的紫色光芒從地平線上探出頭來。

大明皇宮的金碧輝煌,在紫氣東來的照耀下更顯莊重與神秘。

道衍,這位四十七歲的僧人,在太常寺卿丘玄清的引領下,穿過層層宮門,終於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他的步履沉穩,一襲僧衣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只是那雙三角眼,哪怕是微眯起來,也如隨時準備擇人而噬的病虎一般,頗爲駭人。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審視着眼前這位來自大天界寺的高僧。

朱元璋的記憶力很好,他記得這個名爲道衍的僧人,在洪武八年的時候,自己就見過一面,當時他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但道衍當時卻沒被授爲僧官,只獲賜僧衣,後來還是兩年前經僧錄司右覺義來複、右善世宗泐推薦,道衍才得以進入天界寺,謀到了一個僧職。

而道衍之所以沒有被授予僧官,朱元璋記得,是因爲他當時看了道衍的僧籍檔案,看到他早年拜道士席應真爲師,學習陰陽術數,故而有些不喜,就沒有選他。

如今看來,倒是小瞧天下奇人異士了。

道衍雙手合十,微微低頭,聲音平和而有力:“陛下,小僧此次前來,是爲了揭示一個天機。”

朱元璋眉頭微挑,不動聲色地等待着下文。

從心理學上看,這是獨屬於上位者的心理優勢,一般而言,如果對方心理建設不夠強大的話,那麼遲遲得不到迴應,通常就會陷入到認爲自己在進行獨角戲的尷尬中,繼而出現沮喪、怯懦的負面情緒。

不過道衍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並沒有出現任何猶豫或是不自信。

因爲此番前來的情景,他早已在心中預演過千百遍。

“世間有陰陽兩界,而陰陽炁海,便是溝通這兩界的神秘通道,當然,陰陽炁海這只是道家的說法,不過不妨拿來一用,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

道衍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彷彿承載着無盡的重量:“此通道非尋常人所能開啓,唯有心有靈犀、無比信任對方的血脈至親,纔有可能在極小的概率下觸及其奧秘。”

朱元璋的坐姿,從鬆弛,轉爲繃直。 這個訊息,就連丘玄清也不知道,對方言之鑿鑿,究竟是假意編造妄圖攀龍登雲,還是確有其事?

而丘玄清在側,卻是瞳孔微縮,看向道衍。

而道衍對此視若無睹。

“那剛纔的這些信息,你是從哪裡得知的?”

“元末之時,小僧曾遊歷四方,與一位密宗僧人交談獲知,這位密宗僧人,乃是大元國師八思巴的薩迦派一脈,故而小僧記得清楚。”

八思巴,密宗薩迦派第五代宗主,是元大都的選址者、設計者,創立了蒙古文字“八思巴文”,被忽必烈尊爲大元國師,統領天下佛教徒,兼理吐蕃地區軍政事務,圓寂後被追諡爲“皇天之上,一人之下,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

八思巴這個名字,所有出生在元末的人都不陌生,因爲元朝的錢幣,就被稱爲八思巴文幣,他的故事早已隨着錢幣的流通而廣爲流傳。

故此,這個說法倒是聽起來可信度頗高。

見皇帝沒說話,道衍頓了頓,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如今陛下能與虞王殿下開啓陰陽炁海,實乃大明之幸,天下之福,這是大明興旺的徵兆,是天地賜予的祥瑞。”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他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問道:“那依你之見,咱該如何做才能順應天意、保佑大明?”

道衍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應敕封虞王殿下爲聖孫,以彰顯其尊貴,同時改虞王陵墓爲聖壇,使之成爲大明百姓心中的聖地,如此一來,便可杜絕旁人的口舌議論,凝聚民心、穩固國運。”

宮中的種種議論,朱元璋並非不知道,實際上,他只是無暇顧及罷了。

即便沒有道衍的提議,該如何處理大孫的事情,用以引導輿論以正視聽,也是朱元璋接下來該考慮的問題。

畢竟,一旦涉及到鬼神之事,難免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坊間流言,而流言在傳播過程中則會越來越離譜。

所謂“我說餓昏了,他們說我二婚了;我說我喝不了酒,他們說我活不了多久”便是如此了

朱元璋聽後陷入了沉思,並沒有什麼表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擡頭望向道衍:“關於陰陽炁海,你還知道些什麼?”

丘玄清此時面上的細微表情不知爲何,有種異常的凝重。

朱元璋則緊緊地盯着道衍,等待着他的回答。

——這個和尚,讓他感覺到本能的不舒服。

而道衍的回答,卻馬上就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讓他剛剛升起的一絲殺意消散無蹤。

“小僧還知道,陰陽炁海出現的規律。”

(本章完)

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96章 保險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96章 保險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96章 保險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83章 長夜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74章 應天府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222章 《西涼伎》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