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

步兵騎馬,不考慮衝鋒的話,可以簡略很多的東西,無非是把馬作爲一個代步工具而已,甚至不用訓練戰馬在戰場上面的作爲,一般的,可以行進的馬就可以了。

在遭遇到敵人騎兵的襲擊的時候,就需要騎兵部隊站出來,4萬人之中,只有5000的騎兵,這是跟周文秀部一樣,武裝到了牙齒的騎兵。

在過去,這只是一個雞肋,戰場上面作用不大,在追擊的時候,也需要根據形勢,而現在,他們的作用就非常的單一,就是爲後續的部隊爭取到時間。

騎兵纏鬥,重步兵列好陣營,然後長弓隊纔在他們的防護下,進行攻擊,一旦長弓隊開啓了攻擊陣營,那就如同水銀瀉地一樣,無所不能,就算是騎兵逃竄,他們也可以騎馬追擊,不會像是以前那樣,望洋興嘆,可以說,戰鬥力提升的不止一倍的。

西北,在韓琦的控制下,就如同一個精密的機器,開始瘋狂的運動了起來,不但是這些部隊,還有大量的物資。

韓琦坐鎮邊關,更是把一切都走到前面,無孔不入的密探,開始頻繁的出動在西夏境內,這一點,西夏和遼國並沒有發現。

要換成之前的西夏,肯定會發現,可是這個時候,元昊爲了守住興慶府,讓人員大規模的收縮,至於遼國,根本就沒有想到。

越來越多的消息,越來越多的證明,讓韓琦心潮澎湃,幾年前的好水川一戰,雖然韓琦並沒有受到影響,並且青雲直上,可是在他的心中,卻是一個永遠心結,無時無刻不想着反回來,可惜西夏的強勢,加上北宋的無力。

現在,趙信的一個簡單的佈置,北宋只是因利是導,甚至連很大的代價都沒有付出,就獲得了這麼一個難得的機會,靈州,必須要拿下,而且是快速完整的拿下。

趙信的估計果然沒錯,周文秀也讓他滿意,馬上西夏的興慶府就要被遼國圍困了,遼國無法攻佔興慶府,這是元昊做出這個決定的根基,他準備用興慶府強大的城防,來抵消遼軍的戰鬥力優勢。

沒錯10萬遼軍之中,絕大部分都是騎兵,騎兵不能攻城,這是西夏用血的教訓最終得到的的,遼國因爲少於大規模的戰爭,對於北宋,也少有戰爭,大部分都是虛張聲勢的威壓,這樣獲得一點好處而已。

西夏不一樣,無數次的攻擊北宋,甚至有攻擊下邊境重要城市的先例,他們清楚這一點,用騎兵攻擊防禦嚴密的城市,除非是全部用騎射,從側面消耗城防的實力,這樣根本無法幫助攻破城市,最多隻是消耗而已。

真的要讓騎兵直接攻城,或者下馬攻城,那就正中下懷了,北宋兵書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遼國的野戰戰力,很是強大,這讓元昊失去了跟遼國野戰的念頭,可是守城,那是沒問題的,更別說,還有十幾萬的精銳和附庸,整體實力不比遼國差多少。

西夏雖然連續失敗了兩次,損失慘重,可是主力沒有失去,真的要跟遼國野戰,也未必一定就失敗,可是他爲了避免損失太多,選擇了這麼一條路的。

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這一條路是一條取巧的路,一旦做到了這一條路,很有可能較少的損失,打敗遼軍。

到現在,元昊的念頭還是,用較少的損失,打敗遼軍,以取得三國之中,比較有優勢的地方。

不得不說,元昊的這個想法,非常的不錯,這個是有前提的,前提是遼國不具備強大的攻城力量,實際上,遼國真的沒有,就算是實力出衆,經驗豐富的統帥蕭惠,面對着興慶府的堅城,也是沒有絲毫的辦法的。

可是這一點,在北宋這邊,完全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北宋守城天下第一,而有準備的攻城,同樣是天下第一,如果不是北宋的野戰太差,很容易,在大規模的野戰之中,因爲實力的差別,而被對方擊敗,北宋早就推平其他的兩個了。

現在,西夏的主力,龜縮到興慶府和西部,剩下的,跟北宋接壤的地方,防禦非常的薄弱,幾乎等於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

在消息傳出去之後的5天之內,一股非常龐大的騎兵,抵達了北宋邊境的城市,頓時,就讓這個邊陲小城,被圍的是水泄不通了。

韓琦知道,兵貴神速的意義,沒有讓騎兵在這裡過多的停留,立刻率領着部隊,攻入到了西夏的境內。

這些趕鴨子上架的長弓手,除了少部分,以前有過御馬經驗的,其他的人都是小白,只不過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突擊訓練。

不過,效果不錯,士兵們的素質,本就比平民好很多,騎馬的步兵,相對於騎兵來說,容易訓練很多,他們只要掌握馬,能夠在馬的幫助下,快速的前進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不用管了。

步兵在長距離行軍的時候,每天的速度,可能只有三四十里,但是騎兵,哪怕是這樣變種的騎馬步兵,他們每天的速度也超過200裡,幾乎是五六倍的速度。

長弓隊對於物資的消耗,數倍於普通的部隊,爲了4萬人,韓琦也準備了規模不小的車隊,爲他們提供補給,這一點,從北宋邊境到靈州稍稍的好一點。

因爲得到了周文秀的報告,韓琦很清楚,最少在一兩個月之間,他是不會遇到大規模的抵抗的,元昊的主力,不可能離開興慶府的,這是一個機會。

在進入到靈州境內之後,冒險把騎兵部隊分開,從原來的一個完整的隊伍,分成了10個分隊。

周文秀的表現,給了韓琦的提醒,在大部落都已經收縮,甚至連普通西夏軍隊都已經迴歸興慶府的檔口,在靈州這個並不算大的州,是沒有多少抵抗力量。

長弓隊和步人甲,他們的目的,只是爲了防止元昊孤注一擲,把大量的部隊,派過來決戰,真正快速佔據靈州,還是這些騎兵部隊,同時,他們的速度,鎖住關鍵要道,儘可能的晚讓西夏知道,這纔是最佳的方法。

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八百六十一章 極限種植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二百三十六章 後悔和憤怒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