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圍剿發泄

鍾進衛所在的五千關寧鐵騎不停地轉移地方,以躲開建虜的搜索。

但不管他們如何轉移,想如何隱藏蹤跡,都是瞞不了太久,原因有三。

第一,不能離昌黎城太遠,這是他們最大的限制。

第二,五千騎軍,包括了人和馬的蹤跡,想要隱藏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建虜的探馬都是精銳,是追蹤的老手,善於從蛛絲馬跡中探得敵軍的真相。

因此,建虜的探馬很快與五千關寧鐵騎的外圍夜不收交上了手。其他方向的探馬馬上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都向交戰地區圍了過去。

也正是因爲以上的原因,五千騎軍不管怎麼換地方,都有建虜探馬如影隨行。

很快,這支明軍的大概規模,大致所在就回報到了代善手中。

其實,如果探馬遲遲找不到這支明軍蹤跡的話,代善這種打了多年仗的老手也能猜出來,這支明軍的人數不會太多,因爲隱藏大軍的難度太大了。

代善很快召集蒙古諸部首領過來開會,通報了明軍人數大概在六千左右,並在軍事地圖上大致標出了方位。

等這些蒙古人明白了目前的情況之後,代善宣佈:“本貝勒決定把這支明軍滅了,由我們大金來動手,你們分兩部分,從左右擋住他們的去路。”

建虜對明軍野戰的心理優勢極強,在昌黎城下吃得虧,受到的憋屈,要統統發泄到這支明軍身上。

至於這支明軍能滅掉之前的蒙古僕從軍,被代善歸爲事出突然,有心算無心,被打了伏擊的緣故,並不能說雙方的戰力真的相差這麼多。

再說,這些僕從軍的戰力能和大金軍隊的戰力相比?不是代善小看他們,五千大金勇士,就能橫掃這三萬左右的蒙古軍隊。

這些蒙古首領一聽明軍的數量不多,又是金國軍隊去打,自己只是去協助,而且不用再去打昌黎城,好事啊!

於是,紛紛表態沒問題,聽貝勒的話,跟貝勒走,說去哪就去那,絕無二話。

代善心裡壓根看不起這些蒙古人,欺軟怕硬,啃硬骨頭就愁眉苦臉,有便宜可佔就你搶我奪。

所以他把這些蒙古人的表態直接無視,命令他們各自回營準備開拔。

昌黎縣令左應選自從確認來了朝廷援軍後,就經常去巡視昌黎的西面城牆,期盼着能看到朝廷大軍錦旗林立,密密麻麻地出現在視野中。

但很遺憾地是,每一次懷着希望地望去,最終都是失望地收回目光。

按道理說,朝廷大軍離昌黎應該不會很遠,這從那支韃子軍隊出發到全軍覆沒的時間可以推測出來。

但爲什麼遲遲沒有出現呢,難道是遇到了建虜的其他軍隊?

左應選又覺得不像,因爲他只看到大批的韃子探馬往西而去,不見韃子大軍開拔前去助攻。

左應選想不明白,心裡有點擔心。不是說擔心援軍如何,他認爲能讓之前的韃子全軍覆沒的援軍,絕不會是建虜能隨便對付的了的。

他是擔心援軍遲遲不出現,來爲昌黎徹底解圍的話,城裡的糧食就要不夠用了。

左應選所擔心的昌黎城內糧食不足這個情況,鍾進衛是根本沒考慮到的,而何可綱和曹文詔就是想考慮也不知道昌黎確切的情況,無從判斷,因此他們都不知道昌黎的隱憂。

鍾進衛他們所在的地方果然是在建虜的預估範圍內,離昌黎並不遠,就半個時辰的距離而已。

此時大軍正在稍作休息,三個最高首腦聚在一起開會。

“監軍,建虜的探馬自昨晚盯上我們之後,人數一直在增多,而且幾個方向都有出現,趕都趕不走。這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了。”何可綱向鍾進衛分析情況道。

鍾進衛知道,這些探馬等於是建虜主力的觸角,這麼跟着自己,等於是把行蹤告訴了昌黎城外的建虜主力,確實很不妙啊!

“沒有辦法趕走麼?”鍾進衛有點不信,自己這邊有五千大軍,搞搞什麼回馬槍啊,快跑一段路後埋伏什麼的,會沒有用麼?

“監軍,這些建虜探馬都是老手,只是遠遠地跟着並不靠近。而且他們是分組隔距離監視,就算我們找機會幹掉了前面的探馬,也奈何不了後面的。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能離開昌黎太遠,所以怎麼都甩不掉他們。”曹文詔聽了鍾進衛的疑問,就幫何可綱給他解釋道。

“那怎麼辦?和昌黎城外的韃子主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雖然我提出說來救昌黎,但也不能讓你們用命去硬拼。”鍾進衛皺着眉頭說道。

何可綱和曹文詔都沉默不語,一時之間誰也沒有好辦法。

“要不,我們進昌黎城,據城而守,韃子連只有百姓防守的昌黎都打不下來,我們進去後,韃子更是沒法打了。”鍾進衛出了一個主意。

曹文詔看看何可綱,見他沒發表意見,就自己對鍾進衛道:“監軍,我們是騎軍,如果進入了昌黎,就失去了機動性。韃子如果重重圍困昌黎的話,怕是出不來了。”

這時,何可綱也補充道:“昌黎城小,怕是容不下我們五千騎軍。”

“那你們說怎麼辦?”鍾進衛一聽他們說的有道理,有點泄氣,就再向這兩位將領徵求意見。

不是什麼時候計謀都有用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計謀就沒多大用處。

現在五千騎軍面對的是一萬左右的建虜精銳,還有三萬左右的蒙古韃子軍隊,實力相差太多,能用上的計謀實在是少,想不出辦法也不奇怪。

護衛鍾進衛的顧百川平時精明,但遇上這種行軍打仗之事,也是一籌莫展。因此,也沒有什麼建議可提。

鍾進衛和何可綱以及曹文詔一直商量到預定的歇息時間已到,還是沒有想出良策妙計,只好先將就着繞昌黎兜圈子。

昌黎縣令左應選正在巡視城中施粥情況,找他的警鐘響起,就顧不得繼續當前的民事,連忙跑去東面城牆。

等他到達城頭的時候,守備石國柱已經在那裡了,和一些鄉紳一起都在注視着韃子大營那邊的情況。

左應選看到韃子大營人聲鼎沸,好像還在拆除營帳,準備開拔。

所有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韃子要撤軍了,看來是朝廷大軍殺過來了,他們要逃。

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昌黎終於得救了。

勝利就在眼前,昌黎百姓憑着自己的力量,硬是扛住了韃子連續七天的攻城,所有人慢慢地都開始喜極而泣。

但漸漸地,幾個有軍事經驗的人察覺到了不對,城外的韃子不像是要逃。因爲他們的秩序一點都不亂,井然有序地做着手頭的事情。

把營帳收好,分部落集合部隊,然後有韃子首領在陣前奔馳,看得出是在做戰前動員,對,就是戰前動員,他們這是要去打仗而不是跑路。

守備石國柱首先明白過來,悄悄地給縣尊左應選解釋了這些細節。

這些韃子肯定是去對付來救援昌黎的援軍,看他們的樣子,像是胸有成竹的樣子,左應選的一顆心又沉了下來。

要是救援昌黎的援軍被韃子打敗的話,昌黎就真的是沒希望了。

左應選看看還在高興的那些鄉兵,民夫,回頭又望望城中收到消息在又哭又笑的百姓。心裡暗自嘆了一聲,也沒有說明,從不信神佛的他,在心裡暗自祈禱援軍無事。

石國柱果然沒有猜錯,沒過多久,韃子開始整隊出發,繞過昌黎一直向西。

路過昌黎城的時候,城頭上的人都能看清韃子那殺氣騰騰的臉。

走到昌黎城西方向的一處岔路口時,代善勒住了坐騎,對身邊的那些蒙古諸部首領道:“明軍就在前方十五里左右的地方,你們分左右兩路兜過去,把那支明軍驅趕過來,我大金軍迎面而上,打他們個片甲不留。”

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52章 救災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101章 論鹽政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544章 威脅信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214章 萬人敵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334章 不擺譜第713章 燈下黑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865章 電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254章 白杆軍第315章 立威第34章 閻應芳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806章 執着第380章 張縛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561章 找到了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74章 汰兵歸去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132章 開民智第819章 陳子壯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348章 要翻盤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96章 滅口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35章 盧象升第101章 論鹽政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812章 宗族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38章 兩策之論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6章 難眠之夜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573章 出發第399章 封建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