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

鍾進衛是在文華殿見到的崇禎皇帝,內閣首輔溫體仁也在場。

他發現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精神都不是很好,睡眠不足是一個方面,神態中還透着一股焦慮和擔憂。

崇禎皇帝看到鍾進衛進殿來,想要行禮,連忙制止道:“鍾師傅不必多禮。”

然後看到鍾進衛幾日不見,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不錯,就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下次不要去冒險,朕這邊可是離不得你啊!”

“謝陛下關心,不過說真的,這次出去學到了不少東西。”鍾進衛笑着說道。

鍾進衛的笑容感染了殿內的人,溫體仁笑着出息他:“怎麼,中興伯立了大功回來還這麼謙虛?”

“溫大人是說滅了四千蒙古韃子的事?這都是領軍的何可綱和曹文詔指揮有方,將士用命的結果,我只是一邊看看而已。這打仗的事,口頭說和實際做還真不一樣!”鍾進衛轉向溫體仁解釋了下,然後感嘆了一句。

溫體仁看着充滿陽光的鐘進衛,一邊捋起了自己的長鬚,一邊在心裡想道:“這後世來的人都像中興伯一樣謙虛,豁達麼,現在都難得見到不搶功的將領了。”

鍾進衛不知道溫體仁在暗暗表揚自己,他又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臣還有一事,得恭喜陛下!”

“哦,喜從何來?”崇禎皇帝最近都要煩死了,除了剛聽說鍾進衛所在的騎軍殲滅了四千蒙古韃子之外,就沒開心過。

“昌黎憑着一羣鄉兵,抵擋住了幾萬韃子的攻城。臣這有具體的捷報和立功人員名單,請皇上過目。”鍾進衛說着拿出左應選給他的捷報,讓內侍轉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一聽,還以爲是什麼喜事呢,原來還是昌黎之事,這不是已知的事情麼。

他現在也沒心思仔細看這份捷報,隨手翻了下就暫時放在了一邊,想着朝局,準備讓鍾師傅說說這件重要的事。

鍾進衛一直看着崇禎皇帝,看他好像心不在焉,一幅不重視的樣子,就知道他是憂心反腐的事情。

於是,鍾進衛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臣相信,這昌黎之戰會是和京畿之地建虜戰役的轉折點。所以,臣恭喜陛下!”

建虜也同樣是崇禎皇帝的心病,現在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來了興趣,問鍾進衛道:“鍾師傅,此話怎講?”

溫體仁也很是關心,看着鍾進衛,等着他的解釋。

“陛下,建虜剛破關時,勢如破竹,兵鋒無人可擋。我們的重鎮如遵化,永平一天就失陷了。如果在當時,有人跟您說,建虜幾萬大軍攻不下一座只有鄉兵防守的縣城,其領頭的縣令還只上任了三天,您聽到後會信麼?”鍾進衛採取引導的方式開始論述他的理由。

“不信。”崇禎皇帝搖搖頭。

“但現在的事實是昌黎守住了,建虜爲攻打昌黎損兵折將卻奈何不得。這足以說明建虜的銳氣已失,不復進關之勇。”

鍾進衛說這話時想起了二戰時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過程很相似。

“那又如何?”崇禎皇帝不是很明白。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現在韃子士卒不敢拼死,將領愛惜羽毛,士氣就不會高。這冷兵器時代的士氣是最爲重要的。”鍾進衛解釋道。

“冷兵器?”溫體仁並不是很懂軍事,聽到一個新名詞,就不明白了。

鍾進衛看看殿內的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知道自己來歷,就解釋道:“在我家鄉,全部都是火器作戰的,相對於刀槍劍戟的時代,前者稱爲熱兵器時代,後者稱爲冷兵器時代。”

解釋完這個概念後,鍾進衛又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建虜無敵的印象怕是刻在北方戰區所有軍民的骨子上了。自從多年前開始,我們主動發起的戰役都遭失敗,面對建虜只能據城而守,士卒對上建虜,還沒開戰,心裡就先怕了幾分,這仗就不好打了。但現在,卻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崇禎皇帝一聽,連忙問道:“什麼機會?”

“就是鼓舞士氣的機會,我們要大力宣揚昌黎之勝,讓所有人都知道,建虜連一羣鄉兵把守的小城都打不下來,建虜還有什麼可怕的?”鍾進衛提高聲音說道,語氣堅定有力又烘托了他的結論。

昌黎之戰的勝利是多個方面影響的結果,有一定的僥倖因素,但勝利了就是勝利,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無容置疑!

崇禎皇帝的心中一直也認爲建虜是非常可怕的敵人,都是以一敵十的存在,因爲建虜經常打得幾倍的明軍狼狽而逃或直接全軍覆沒。現在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覺得建虜也不過如此。

“好,就讓大明的軍民都認識建虜的真面目,鍾師傅,這事具體該怎麼做?”崇禎皇帝的情緒被帶動起來,就問鍾進衛道。

“第一,有功人士都要重賞;第二,專門派人去採訪昌黎之戰的英雄事蹟,編成戲曲、評書之類通俗的形式在軍民中廣泛宣傳。”鍾進衛毫不遲疑地道,這些案例在後世隨便就有,隨手沾來用就是了。

“好,溫卿,論功行賞之事就由內閣和兵部議定。”崇禎皇帝吩咐溫體仁道。

溫體仁想起目前朝廷的狀況,微微苦笑,回答道:“是,陛下。”

然後崇禎皇帝又轉向鍾進衛道:“朕知道鍾師傅非常關心輿論引導之事,而且此事事關對虜士氣,就麻煩鍾師傅去操心此事。”

“好的,沒問題。”鍾進衛想起上次去教坊司時的事,不知道他們之前的宣傳任務搞得怎麼樣了,正好過去看看。

然後鍾進衛想起還應該提醒下崇禎皇帝,就說道:“陛下,建虜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士卒可以藐視建虜,但高級將領和朝中大臣還是應該要有清醒的認識才行。”

崇禎皇帝聽了稍微一愣才同意道:“好,朕知道了。”

說完之後,看鐘進衛不再說話,就知道這事已告一段落。

此時,經過鍾進衛這麼插了一杆子事,崇禎皇帝的心情不是那麼沉重,就感覺到了肚子餓。

他看看天色,就對鍾進衛和溫體仁道:“時辰已過午時,兩位愛卿就陪朕一起用膳,之後還有事要議。”

他倆一聽,知道是什麼事情,就一起對崇禎皇帝道:“謝陛下賜宴。”

和之前一樣,崇禎皇帝讓人直接在文華殿內擺膳。因爲牽掛着朝局,所以都匆匆用完了膳。

等到收拾午膳的內侍退出去後,崇禎皇帝就把話題轉到了當前的朝局上,對鍾進衛說道:“鍾師傅,朕匆忙派人傳你回來,所爲何事,你知道了麼?”

鍾進衛一聽,想着終於說到正題了。這個事情不是很好處理,原本想昨晚好好想想,結果一下就睡得跟死豬似的。

他之所以先說昌黎的事,第一個是怕反腐的事情討論下去太沉重,不好解決,就先說昌黎的事。

第二是可以藉此機會,活躍下氣氛,順便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考慮。

但現在的腦子還不是很清晰,只能一步一步分析了,這也正是鍾進衛在後世所擅長的事情之一,業務需求經常需要梳理,理着理着就會清晰起來。

鍾進衛看看溫體仁,然後回答崇禎皇帝道:“陛下,臣昨晚回到勤王軍大營後,孫大人有和我說過一些,但不是很詳細。”

崇禎皇帝一聽,對溫體仁說道:“溫卿,你先把彙總起來的那份腐敗奏章給鍾師傅看看。”

這份奏章是溫體仁剛整理出來的,因爲涉及到的人太多,有的位居高位,甚至是宮內之人,爲避免供狀上的內容擴散,崇禎皇帝就讓溫體仁一個人把各處彙集過來的供狀重新整理成了這份奏章。

這兩天各處衙門都癱瘓了,做不了什麼事情。大明第一、第二人急得沒法,想起鍾進衛來自後世,說不定有方法,就急忙傳了回來。

鍾進衛來之前,崇禎皇帝和溫體仁兩人還在就這份奏章上的內容進行商議,只是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人爲好。

鍾進衛從溫體仁手裡接過來一看,長長的一份名單,寫有人名,官職,腐敗的簡要內容和金額。

他細細地看起了這份名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有些他熟悉的人也有包括在內。

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21章 徐光啓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47章 物價第563章 鄭芝龍的驚詫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223章 贖罪銀第738章 敢犟嘴就戰場見第768章 突圍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295章 獻俘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26章 再坑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52章 救災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112章 一條龍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248章 鳥銃第174章 影響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45章 銀子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56章 紙幣第33章 甦醒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623章 擔得起第314章 賭約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594章 陷阱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36章 監軍制度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6章 難眠之夜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756章 攻陷險關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379章 李自成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189章 又動勸降之念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570章 苦啊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735章 專利法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643章 忘了成立特種部隊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574章 應對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370章 代善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