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

鍾進衛一邊看,一邊在心裡想着怎麼給崇禎皇帝提供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

他一直看着這份奏章,時間長到崇禎皇帝快忍不住想問的時候,纔看到他把奏章收了起來,準備說話。

事情本來不會這麼糟,溫體仁勸諫了崇禎皇帝好幾次,但他還要考慮考慮。結果就在崇禎皇帝猶豫期間,風雲突變,一發不可收拾。

現狀已經是這樣了,也不急在這一刻,鍾進衛能夠認真的在看,說明是有在動腦子,所以溫體仁的耐心倒是很好,一直不急不躁。

鍾進衛擡頭看到崇禎皇帝一臉焦急之色,就用平和地聲音說道:“陛下,臣之前的時候有和您說過官員腐敗的事,不知您還記得不?”

說完之後,他看看在他右側的溫體仁,然後又轉回頭,沒等崇禎皇帝回想起來答覆他的問題,就又說道:“陛下,溫大人也在,臣想一起來理一理這個腐敗問題,然後再看目前的情況如何解決,您看可以麼?”

“鍾師傅,請說。”崇禎皇帝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知道他肯定是有想法能解決目前的朝局,心裡一下安定下來,也用平緩地語調說道。

“陛下、溫大人,官員腐敗這個問題,應該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要滅絕怕是不可能的,是吧?”鍾進衛問道。

“那中興伯怎麼個看法呢?”溫體仁先說話了,崇禎皇帝本來想點頭的,看溫體仁已說話,就不再點頭,聽着兩人的對話。

“我的看法暫時不急着說,先說本朝太祖,應該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沒有比太祖更重視反腐了吧?”鍾進衛沒有回答溫體仁的話,而是再問了一個問題。

“正是。”溫體仁點點頭。

“那個時候的貪腐敢公之於衆麼?會像現在這樣肆無忌憚麼?會有全員參與的這種廣度麼?”鍾進衛一連問出了三個問題。

答案是顯而易見地,所以鍾進衛也沒等溫體仁回答,就繼續接着說道:“很顯然,貪腐程度最輕的時候就是洪武年間,然後程度慢慢加重,一直到今天這個地步。那爲什麼會加重呢?”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知道鍾進衛會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也就不回答,等着鍾進衛繼續往下說。

“在臣看來,是有兩個原因導致的。”鍾進衛面對着崇禎皇帝說道。

這下,崇禎皇帝忍不住了,問鍾進衛道:“那兩個原因?”

“臣以爲,第一是因爲太祖所立的各項反腐制度沒有得到始終如一的執行。爲什麼會這樣呢?”鍾進衛始終用這種問答式的方式來引導別人,這也是他在後世時候做項目的一個習慣。

崇禎皇帝已經被他的話給吸引住了,不再淡定地等着鍾進衛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問鍾進衛道:“爲什麼?”

“因爲制度的執行者也參與了貪腐,比如監察百官的御史,偵緝官民的廠衛都參與了進去,這從這份奏章上的名單就可以看出來。”鍾進衛回答道。

然後他又接着說出第二個原因:“第二,客觀原因造成了貪腐的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貪腐的泛濫。”

“鍾師傅,何爲客觀?”崇禎皇帝問道,這次是個哲學用詞,後世的人都知道,但古代人並不清楚。

“哦,客觀就是環境的因素,人主動去做某事叫主觀,與之對應的就是客觀。就剛纔所說的第二點,官員俸祿在實際上不夠他們花銷,甚至維持日常生活,迫使他們去貪腐,這個就叫客觀原因。”

有關官員俸祿不夠使用的事情,鍾進衛之前已經向崇禎皇帝說過這個問題,所以就沒再重複。

這事也隔了沒多少天,崇禎皇帝自然也是記得的。至於溫體仁嘛,不用鍾進衛說,他本就知道。

“陛下,老臣幫中興伯再補充一點。”溫體仁這時忽然插話說道。

“哦,溫卿請講。”崇禎皇帝看看鐘進衛,然後說道。

鍾進衛看着溫體仁,不知道自己遺漏了什麼,也聽着溫體仁說話。

“就是剛纔中興伯所說客觀主觀之分想起來的,官員貪腐也有其主觀因素,就是臣之前所說的大明朝新的開門七件事。”溫體仁說道。

崇禎皇帝記起當時溫體仁所說這新開門七件事時,說這七件事無不以財力爲基礎,朝廷俸祿不多,官員就開始貪墨受賄,包庇奸商,偷稅漏稅,而致國庫空虛。

當時自己忙着解決京師難民的事,還煩心京畿之地的建虜,就沒有細究。現在看來,前兩日真是錯怪溫卿了,還怪他事先沒提醒反腐的嚴重,其實他以前就有說過一些的。

“對,溫大人說的對,社會風氣的變化,奢華之風的盛行,也是導致官員貪腐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鍾進衛沒有一絲臉紅,這點其實他是知道的,之所以不說是爲了可以更好的說出他想講得解決方法,不過現在溫體仁說出來了,也沒什麼,反正也是事實。

溫體仁見鍾進衛毫不介意自己提出他的遺漏之處,這份虛懷若谷的心胸,難得!他不由得微微點頭。

鍾進衛見溫體仁不再說話,就繼續面對着崇禎皇帝講解道:“陛下,這三點大概就是貪腐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現在搞清楚了原因,那就嘗試着解決目前的朝局以及貪腐問題。”

見鍾進衛說到自己最想聽到的內容了,崇禎皇帝就坐直了身子,看着鍾進衛道:“鍾師傅,請繼續說。”

“溫大人,如果我說得不對,請像剛纔一樣補充糾正我。”鍾進衛並沒有馬上開始說話,而是向溫體仁提了個建議。

“中興伯放心,就是你不說,該說的地方,我是一定會說的。”溫體仁笑着回答道。

鍾進衛在溫體仁這裡得到答覆後,纔看向崇禎皇帝,繼續說道:“陛下,眼前的朝局其實是法不責衆的局面,這麼多人,陛下不可能一一法辦的,當執法者也是犯法者時,執法就會淪落爲空談。”

鍾進衛一邊說着,一邊準備把腦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想法是參考後世的相似情景得來的,而不是他隨便想想就想出來的。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眉頭開始重新皺了起來。

鍾進衛當沒看到,繼續說道:“如果這麼堅持下去,軍隊無打仗之心,文官無做事之人,我們自己亂成一團,最終只能便宜建虜。陛下,大明可不能重蹈北宋的覆轍啊!”

崇禎皇帝一聽,知道鍾師傅指的是北宋的靖康之變,那真是漢人的恥辱!

不過鍾師傅說的也沒錯,現在建虜的傾國之兵就在京畿之地,如果自己堅持一一法辦的話,衙門沒有文官辦事,城外的勤王軍就算將領不鬧不反抗,也會由於沒有將領指揮而被建虜擊敗,京師就真得危險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的心情格外沉重。

鍾進衛所說的這個結果,溫體仁也隱約有想過,但沒有聯想到靖康恥。溫體仁暗暗對自己道,這個恥辱,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其重演。

鍾進衛分別看看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臉色,就知道這個嚴重後果沒有人承擔得起。於是,他說道:“因此,所有貪腐人員,一一法辦是不可能的,這點是可以確認的吧?”

崇禎皇帝無奈地點點頭,溫體仁倒是早有這個意識的,所以也無反對意見。

“那好,在這點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鍾進衛接着說道,就像一團亂麻,先找到了那個線頭。

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46章 東廠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539章 戰後第85章 密謀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597章 勝利者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174章 影響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26章 再坑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645章 這一年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2章 相識第411章 登萊困境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794章 鋼鐵廠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28章 浩劫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751章 我來了第10章 遇刺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38章 兩策之論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84章 相逢而泣第279章 殺奴第77章 胡正言第621章 玄虛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516章 陽謀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5章 白話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649章 跳雷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576章 大灰狼第841章 暴乳第365章 收四小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52章 救災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86章 理想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644章 我要你造得出來麼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79章 斷人財路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516章 陽謀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64章 輿論之論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645章 這一年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6章 難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