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

當鍾進衛邁進文華殿之時,所有的人都不再說話,看向門口的鐘進衛。

崇禎皇帝在得報鍾進衛午門外侯旨之後,早已無心聽底下這些臣子的說話,好多次瞄向殿門。此時一見鍾進衛現身,當即站了起來,激動地看着鍾師傅。

鍾進衛看到崇禎皇帝見自己進殿,竟然站了起來。他不再打量殿內衆人,連忙快步上前。

“臣中興侯...”鍾進衛剛說了個開頭,準備行禮,就被崇禎皇帝打斷了:“鍾師傅,無需多禮。來呀,給鍾師傅賜座。”

這時,殿內的人才發現崇禎皇帝竟然是站着的,幾個被賜座的閣臣不好意思再坐着,也悄悄站了起來。

既然崇禎皇帝說免禮了,鍾進衛自然不會再拜,來大明馬上要一年了,對於跪禮還是不習慣,能免就免了吧。

當鍾進衛站直身子時,崇禎皇帝仔細地打量着他,發現鍾師傅幾個月不見,變了好多。

自己在御花園第一次看到鍾師傅的時候,他是白皙的皮膚,身子略胖,整個人顯得有一股年輕的稚氣。

可現在,站在自己面前的鐘師傅,其裸露在外面的皮膚已略黑,看得出來是經常在陽光下曬的緣故。

身體看着削瘦了不少,卻顯得充滿活力。鍾進衛整個人給崇禎皇帝的感覺是多了一股沉穩地氣息。

看來鍾師傅這次千里遠行歸來,雖然累,卻也收穫不少。

不管如何,崇禎皇帝知道來自後世的鐘進衛,一心爲中興大明而奔波,內心甚是感動。

“鍾師傅,辛苦你了!”崇禎皇帝不由出口感謝道。

他一直關注着鍾進衛的行程,看着他一路西行,解決了一件又一件麻煩事。

要不是鍾師傅,自己還正爲入不敷出的國庫發愁;要不是鍾師傅,自己還一直矇在鼓裡,任由晉商通敵賣國,資助敵人;要不是鍾師傅,秦地的流賊將會流竄山西,又一個省份將糜爛;

雖然他知道鍾師傅比起一般人,具有別人沒有的優勢。可他這份心,卻也是現在的臣子中很少見的。

“呵呵,皇上,應該的。”鍾進衛呵呵一笑,回答崇禎皇帝道。

“中興侯,你出一?出一趟遠門,給朝廷賺來不少銀子啊!”一個蒼老的聲音在鍾進衛的一側響起。

鍾進衛聞言循聲一看,原來是內閣首輔溫體仁,正笑呵呵地看着他。

“閣老,久違了!”鍾進衛抱拳向溫體仁行了一禮。

文華殿內的這些大明的當家人,都對眼前這個年輕人充滿了好感,不爲別的,就爲了那白花花的銀子。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只有到了大明的最高層,才知道國庫的空虛,讓人有多無奈。

鍾進衛順勢也給殿內其他人都行了一禮,反正禮多人不怪。

在鍾進衛後面被所有人忽略的馬祥麟此時纔有了空檔,當即單膝跪地行禮道:“臣石柱指揮使馬祥麟叩見陛下。”

這麼一來,殿內的注意力才集中到了馬祥麟身上,彷彿他們才發現殿內原來還有這麼一個人。

崇禎皇帝重新坐回了御座上,和藹地吩咐道:“平身免禮。”

幾個被賜了座的閣臣此時也坐了回去,看着馬祥麟。

“謝陛下。”馬祥麟謝恩起立,畢恭畢敬地站那一動不動,遠沒有鍾進衛的自如。

這也不能怪他,這輩子他是第二次來紫禁城面聖,更何況周圍還有一羣大佬看着他,拘束是一定的;而鍾進衛來這裡卻比在自己的侯府還多,和這些大佬都有過打交道,特別是最大的大佬,更是相交甚好。

“溫卿,這次馬指揮使也立了大功,內閣擬個論功行賞的摺子給朕。”崇禎皇帝隨即吩咐溫體仁道。

“是,陛下。”溫體仁坐那,微微一欠身,答應了下來。

崇禎皇帝說完後,看到馬祥麟又準備跪下謝恩,就對他道:“馬指揮使不必多禮,你馬家在此次勤王事上,功勞甚多,朕很滿意。秦總兵在京營五軍營駐地,你先回去報到。等朕看了內閣的摺子之後,再進行賞賜。”

“臣不敢,臣告退。”馬祥麟再次單膝一禮,在衆目注視下後退出了殿門而去。

他知道,自己的份量不能和中興侯比,不可能留在那裡影響那些大佬的議事。

此時的馬祥麟心中並不沮喪,相反,他反而很興奮,想着能快點見到母親,問問她有關那辣椒之物,是否喜歡。

鍾進衛見到馬祥麟出殿而去,心中記掛着王承恩說的事情,就面向崇禎皇帝問道:“陛下與各位閣老正在議事,不知臣是否方便旁聽。”

崇禎皇帝一聽,心就又回到了剛纔討論的事情上面,剛纔還蠻高興的心情又冷了下來。不過他還是露出微笑,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來得正好,此事朕也想聽聽你的看法。”

他想着鍾師傅來自後世,他的很多觀點都別具一格,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經常能給出不錯的建議。

王承恩就侍立在崇禎皇帝的身邊,一聽開始討論這事,他剛纔還輕鬆的表情一下變得嚴肅起來,低眉順眼地當起了泥菩薩。

“陛下,此事就按祖宗章法做,就沒什麼可議的。”輔臣何如寵此時兼任禮部尚書,正好是他管着這事,因此出聲說道。

另一閣臣,首輔溫體仁的老師錢象坤卻有不同意見,說道:“陛下,京師危難之際,尚有勤王之心,非過往案例可比,臣以爲不宜嚴懲。”

鍾進衛聽得一頭霧水,從王承恩事先透露出來的信息看,他們兩個輔臣討論的應該是唐王的事情。

可具體如何,他又不知道,說不上話,只好乾瞪眼。

崇禎皇帝伸手阻止了其他幾位想說話的輔臣,對溫體仁道:“溫卿,你先向鍾師傅說說事情原委。”

“是,陛下。”溫體仁答應一聲,然後轉向鍾進衛,給他說起這件事情的經過。

原來,去年底的時候勤王詔傳遍全國,在南陽的唐王朱聿鍵也知曉京師危急。他猶豫再三後,上書勤王,而後未等京師反饋,因擔心京師安危而帶着自己的一千護衛,自行趕往京師勤王。

當他走到裕州之時,被巡撫楊繩武攔住。此時京師的回覆也到了,不讓他前往京師勤王而折返封地南陽。

當初的事情多,這事還沒顧上處置。現在緩過來了,這事就擺到了檯面上。

內閣的意思是統一的,就是必須處罰。可處罰的程度就有分歧,已經連續討論了兩天。都是各有各的道理,崇禎皇帝一時難以取捨。

誠然,宗室的防範,崇禎皇帝也是很注意的。可他也想到建虜攻打京師的時候,當初自己做的那個無助的噩夢至今都還記得。因此在他內心,又對能帶一千護衛就北上以卵擊石的唐王稍微有點感激,因此在懲罰措施上舉棋不定。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纔有了這麼兩天的爭論。

當溫體仁把事情經過給鍾進衛說了一遍後,殿內的人都看着鍾進衛,不知道這位深受皇上信任的中興侯會是個什麼意見。

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200章 昌黎隱憂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226章 宋應星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855章 僱傭兵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54章 紅會雛形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12章 傳言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88章 年夜飯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27章 薊州第14章 趁機撈錢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179章 兵書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572章 各有算計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49章 扁人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391章 海蘭珠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34章 閻應芳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92章 瀕臨絕境第77章 胡正言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683章 沒船真不方便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97章 聞報震怒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29章 餉銀(1)第645章 這一年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30章 餉銀(2)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26章 再坑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6章 難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