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

鍾進衛聽了笑笑,便言歸正傳,對坐下首的徐霞客說道:“那些傳教士已同意當你導遊,引你前往歐洲旅行了。說起來,我前世今生都還沒去過,要不是離不開,還真想去看看,歐洲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徐霞客聽得不是很明白,但從中興侯的話裡行間好像是說非常想去歐洲一趟。

真要說起來,以中興侯的身份,前往西洋是最合適的。

不過他覺得自己身份低微,不好表態,就只是微笑着看着鍾進衛,等待他的正文。

“這次出使西洋,表面上主要是去查看考察這西洋教派是否對民有利,適合大明傳教。但真實用意在之前已經和你說過一次,現在再說一次,你一定要牢記。”鍾進衛鄭重地說道。

在這多事之秋,朝廷還費了很多勁安排這次出使,足以證明其使命之重。

徐霞客聽完後連忙站了起來,躬身行禮道:“請侯爺放心,草民...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徐霞客雖然學識文采都有,甚至記憶力也是超羣,但就是連秀才都考不上。

現在朝廷一下特意爲他這事新增一個名目,即七品西洋巡按,專事巡視西洋之事。

他平時見官習慣了自稱草民,猛然當了官,還不是很習慣。

鍾進衛也不以爲意,示意徐霞客坐下,然後繼續交代他道:“朝廷爲你這次出使西洋一事,已特旨交代景德鎮官窯燒製一船精美瓷器,以供你西洋送禮之用。”

徐霞客一聽,眨眨眼睛,有點不解,只好問道:“侯爺,這出使西洋也送禮?”

鍾進衛點點頭,笑着道:“對,就是送禮。我們大明的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的精美瓷器在西洋非常受歡迎,價格昂貴,西洋人都以擁有一套大明瓷器爲榮。”

連續說了會話,在這六月中旬的炎熱天氣裡,頗有點口乾。鍾進衛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潤了下嗓子才繼續說道:“你到了西洋之後,爭取去多個國家走走。每到一個國家,就給當地貴族送套瓷器。這麼做的好處有二。”

說到這裡,鍾進衛又伸出右手給他數手指:“其一,西洋人和國人差不多,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送了禮之後,你想要什麼就容易多了。”

接着他伸出又一個手指說道:“其二,你每到一地,就可以放出風聲,誰運一船工匠到大明,就能運回一船瓷器。工匠越是熟練,特別是之前交代給你的那幾個行業的熟練工匠,大明給得瓷器就越精美,想要絲綢也沒問題。”

徐光啓再次聽到這點,還是在心中搖頭。

當初中興侯提出這個做法的時候,讓儒家出身的幾個人頗爲爲難。這不是拿物換人麼,勢必掀起西洋走私工匠的浪潮。

要知道現在西洋人想盡方法想與大明進行貿易,以獲取瓷器、絲綢等西洋受歡迎的傳統物品。

大明要是主動開通了這麼一個交易渠道,以那些西洋人的貪婪,怎麼可能不乖乖入甕。

鍾進衛說完後,晃了下兩根手指,對徐霞客道:“這兩點好處對你此行使命的幫助會很大,所以一定要送,明白麼?”

徐霞客也是走慣了江湖的人,鍾進衛已經說得這麼明白了,他豈會不懂。因此,他抱拳回道:“下官明白。”

說完在心裡暗自下了一個結論,中興侯看來對西洋很熟悉。

鍾進衛說完了這事,就又叮囑徐霞客道:“沿途的航道,各城市的情況,你也要記下來。我知道你會寫旅行日記,只是提醒下你記得側重點,或者乾脆你可以寫兩份,一份寫你愛寫的,一份寫我要求的。”

徐霞客的面色稍微紅了下,當即站了起來,抱拳回道:“侯爺多慮了,霞客首先是大明的霞客,現又身爲大明官員,自當爲國盡力爲先。”

徐光啓在一邊聽得連連點頭,看向徐霞客的目光也多了一份讚賞。

現在大明的官員有他這樣覺悟的人不多,看來不一定非要科舉出身的人,纔是對國家有用的人。

鍾進衛想着不會自己這麼一改變,以後就少了一份《徐霞客遊記》了吧?

他當即笑着對徐霞客道:“無妨無妨,你只要先把我要求的給記錄下來後,剩下時間也可以寫寫沿途的風土人情,奇花異草,奇風怪俗之類的,給大明其他人一個介紹西洋的機會。”

徐霞客見鍾進衛又這麼說了,就答應了下來。

因爲鍾進衛,徐霞客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他最終寫出來的《徐霞客遊記》與原本歷史不同,分爲了上下兩卷。

上卷爲國內,下卷爲出使西洋見聞。就憑這上下兩卷,讓徐霞客名垂後世,也讓他下半輩子光靠稿費就衣食無憂,福及子孫。

鍾進衛接着有點歉意地對徐霞客說道:“因爲行程安排有點緊,可能沒時間讓你回家告別了,需要你直接前往江西景德鎮,然後到澳門匯合等候在那裡的傳教士一起前往西洋。”

徐霞客聽了笑笑道:“此事無妨,下官經常外出,半年一年的不回家一次,也已是常事了。下官已有書信讓人送回家,讓他們無需擔心。”

鍾進衛聽了,不由有點好奇地問道:“你這次來京師多久了,又爲什麼過來,這邊有什麼景點吸引了你?”

“下官遇見侯爺之前,已到京師多日,足跡遍及京師附近。這次過來的目的倒不是爲了景點,而是爲中興侯而來。”

徐霞客的回答讓鍾進衛頗爲吃驚,他看看同樣露出詫異的徐光啓,然後又轉回頭問徐霞客道:“爲我?”

徐霞客一看,知道自己沒說清楚,讓鍾進衛誤會了,趕緊解釋道:“就是爲中興侯的水泥而來,因爲下官曾看到過類似的東西。在江南聽說了中興侯的水泥特性後,特意趕來京師看看。”

鍾進衛一聽來興趣了,難道大明已經有人先自己而發明水泥了?但自己怎麼沒聽說過,朝廷中人好像也沒聽人有提及過這點。

於是,他好奇地問道:“你在哪裡見過類似的東西?”

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486章 徐霞客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107章 喬遷之喜第461章 剃髮易服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406章 御廚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218章 昌黎戰的意義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56章 紙幣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357章 報應第14章 趁機撈錢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379章 李自成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566章 重組夜不收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819章 陳子壯第33章 甦醒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150章 各方涌動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14章 趁機撈錢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573章 出發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143章 《甘薯疏》第372章 一石二鳥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04章 宣言第497章 藩王會議(7)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62章 義捐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314章 賭約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588章 偷城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15章 偷雞不着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30章 餉銀(2)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486章 徐霞客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865章 電第96章 滅口第210章 反腐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