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許都事變

荀彧兩腳剛踏進殿門,卻只見董承忽然起身,朝着劉協伏完拱手一拜道:“陛下與伏國丈和荀令君有事相議,微臣那就先告辭了!”

走過荀彧身邊,董承中規中矩向着荀彧拜了一揖,然後便向殿外快步走去。荀彧也低頭回了一揖,又向前走了兩步,忽然扭頭皺眉問道:“董將軍何往?”

董承步子快,剎了一步才住腳,目光卻並不看向荀彧的眼睛回聲道:“要商議的乃是秋狩祭祀宗統之事,董某不便參議。”

荀彧哦了一聲沒有說話,董承便又拜一揖,再次告辭,而荀彧卻仍立足在原地深思。

董承以爲荀彧沒了反應,又大步走了兩步,背後卻是又聽到荀彧開口道:“董將軍留步!”

等董承轉過身,荀彧已經是面向劉協的方向長拜道:“陛下,董將軍以往來說卻是不便參預秋狩祭祀之事。但是今時不比往昔,董將軍位列車騎將軍,已於當下朝中將列首位,且有國舅之實,眼下許都僅靠微臣和伏國丈是萬萬挑不起這秋狩祭祀的重任的,不如有董國舅一同商議此事爲好!”

荀彧說完話是低着頭的,卻是沒有看到劉協和伏完臉色皆是一變,更是沒有看到背後董承一張老臉顏色大變。稍隔了片刻,劉協才恢復如常道:“愛卿所言有理~”

“只是~只是董國舅另有重事在身,實在不便加諸他事。”

另有重任?荀彧擡頭,眼中頓起疑惑。那邊伏完卻是緊接着劉協的話頭不緊不慢道:“西營有糧官徇私舞弊有賺賣軍糧之嫌,董國舅正要去查處。今日我們先議個大概罷,待之後再知會董將軍亦不遲嘛!”

經劉協和伏完這麼一說,荀彧當即躬身拱手錶示認可。事實上在以往的秋狩祭祀上,有權參預的當朝大將軍其主要職責更多是執行而不是謀劃。因而董承參與不參與這番議事都是可以的。

暗自舒了兩口氣的董承再拜,正欲提腳再走,卻是見荀彧又是轉身過來,面無表情對着他道:“董國舅且慢!”

董承剛放下的心瞬間又提起來了,那邊劉協和伏完也是心頭一顫,手心拳握微微出汗。

稍頓了下,荀彧忽然笑道:“我是想說,董國舅慢點步子走,軍糧問題雖然是頭等大事,但促急處事不見得於事有裨益,還是穩當點爲妥。萬萬別因此而急火傷身,那就划不來了。”

董承面色不動,只是笑着回道:“多謝荀令君關念了,董某會注意的。”

兩人互相行了禮,董承又是再拜了一次劉協和伏完,而後踏出殿門拂袍而去。

只是剛出殿門,董承的臉色瞬間由自然變爲凝重沉肅,步伐並未減速,徑直出了許昌宮。

剛出宮門,董承便喚過一名親侍,從懷中掏出一枚半邊符印道:“速速將此兵符送往城外吳將軍處,並告知其情況有變,即刻行事!”

那親侍小心收好符印,當即上馬揚鞭而去。而董承也同時登上馬車,往自家府院方向開去。

車騎將軍府邸距離許昌宮不遠,不多久董承便下了馬進了府院。外表與往常無異的府邸裡面此時卻是另一番氛圍。執刀挎劍的短甲護院們佔據着府邸裡的要害部位,大多數的家丁護院也是被分發了大量各式各樣的武器。與之相比的是有幾名僮僕模樣的卻是被堵住了口嘴捆綁在一起。

除了這些,還有數十名各種不同衣着打扮的漢子席地而坐在董府的大院裡,大多是默不作聲狀,也有神情亢奮者,卻一副壓抑的不敢出聲的表情。

這些人都是董氏豢養的門客,或是悍不畏死的關西刀客,又或是俠名遠揚的關中劍俠,再就是一些諸地的使着各式各樣雜亂兵器的遊俠兒,雖然看似一羣烏合之衆,但實際的戰力絕對不容小覷。

進門少頃,董府的管家便是急急忙忙跑到董承身邊彙報道:“老爺,王府、吳府和種府還有吉家和伏家皆派人告曰諸事俱備,各家報上來的人數合計共一千一百二十三人,另外各家肅清一十四人曹賊坐探,我們安插在城內各處的眼線也無發現守城曹軍有何異動,還請老爺定奪!”

並沒有發生任何的不測或者意外,真是天助我也!董承面涌潮紅之色,當即沉聲對管家令道:“即刻派人回覆各家,待我董府號起,併發舉事!”

“來人!替某退服換甲!”

……

兩刻鐘後,位於許昌城中心地帶的車騎將軍府忽然響起一陣沉穆的號角聲,因爲已是傍晚時分,城內趨於安寂,這本不應該出現在城內的軍營號角聲顯得格外悠長。

綿長沉穆的號角聲只在許都上空響了片刻,片刻之後,許昌城內各處的人聲嘈雜聲便是將其取代。長水校尉種輯之種府、昭信將軍吳子蘭之吳府、侍郎王子服之王府、議郎吳碩之吳府、太醫吉平之吉家,國丈伏完之伏家,還有車騎將軍董承之董府,這七家的族人家丁僮僕門客共逾千人一同衝出了自家府院,或執刀箭劍槍,衝上許昌街頭,有組織地搶佔許昌城內要害重地。

起事號角驟起,端坐在許昌宮中殿內議事的劉協伏完荀彧三人自然是聽了個清清楚楚,不同於荀彧的茫然不解,劉協和伏完卻是同時對視一眼,再看向荀彧的時候,眼神卻是轉變的令荀彧陌生到一時接受不過來。

咳~咳咳

並不顧忌天子就在跟前,伏完卻是大聲咳嗽起來。隨着這幾聲咳嗽,劉協身後屏風後面的殿後卻是衝出來一隊十餘名甲士,領頭的並不是哪個將領,卻是那個老劉宦官。

荀彧也是一時間反應不過來,看着那十餘名陌生無比冷峻相對的執戈配劍的披甲銳士,指着那方纔前不久還是一副畢恭畢敬模樣的劉宦官道:“這,這是……”

劉宦官仍是一份平和的神色,面對荀彧仍然保持着恭敬之態。但是此刻這份平和和恭敬中卻是明顯帶了一份生遠的意味。

劉宦官並不開口,倒是劉協先是左右環顧了一遍身邊全副武裝的精銳兵士,龍軀震顫着站起身來,對着荀彧神色激動道道:“荀令君,你看好了,這天要變了!”

荀彧心底一沉,卻是立刻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面色不改,拱手平靜道:“陛下,這天沒變,這天一直是大漢天!”

“不!”劉協失聲道:“不是,這天不是,自從父皇死後這天就變了,是董賊的天,是李傕郭汜二賊的天,是你和曹賊的天!”

“不!”荀彧眼中露出堅定之色,罕有的強硬聲面對劉協道:“陛下,我是我,他是他,他日後或許不一定爲漢臣,但微臣以前是,現在是,至死亦是!”

一君一臣目目相對良久,年輕的漢之天子卻是未能分辨清殿下那臣子眼眸中的與衆不同到底是什麼,最終還是伏完站起身擋在了劉協和荀彧兩人之間,年過五旬的伏國丈一臉肅色,面朝荀彧喝道:“既爲漢臣,當除漢賊。尚書令荀文若,當從天子之詔否?”

荀彧面對身軀高大的伏完,沉寂了良久,終於是俯首拱手道:“臣~謹尊詔命!”

許宮禁衛在城內剛開始騷亂便關閉了宮門。守備宮室的御林虎賁軍名義上是隻忠於大漢天子一人的軍隊,然而現實是這支由曹軍百戰精銳和曹氏集團子弟組成的禁軍只聽命於曹操一人的指令。而這支“禁軍”的使命只有一個,那便是“保護”天子劉協,爲了嚴防出現可能的意外和差錯,曹操曾下令這支“禁軍”除此以外絕不允許行職責以外之事。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曹操離開許都之前還曾吩咐過百官諸將,他曹操只管官渡前線殊死決戰,許都及諸州縣之事皆從荀彧居中持重調度安排。因而這支許昌城內最爲精銳的軍隊此刻的最高指揮乃是荀彧。

一名宮門禁衛疾馳入了後殿,並未留意殿內情況的這名禁衛直接伏地拜道:“陛下,荀令君,城內有人聚衆謀反!”

哼~

也不知是誰輕哼了一聲,那劉宦官卻是開了口:“吩咐下去,打開宮門,陛下要出宮鎮亂!”

出宮?那禁衛當即是一愣,這才擡頭,只見殿內不過天子、伏國丈、荀彧和這劉宦官四人,但是殿內柱後屏後黑影婆娑,似是有人。

這禁衛不傻,當即面露疑色,右手搭在佩劍上準備隨時應變,卻是聽見荀彧一聲高喝:“還不領命?”

“可是,荀大人,這……”這名禁衛看着不同往常平和之色的荀彧,仍有遲疑之色。

“這是我的軍令!”荀彧臉色一冷,喝聲道。

“是!”聽到是荀彧親口下令,這名禁衛卻是不敢再遲疑,當即拱手領命,下去吩咐宮門虎賁了。

此刻若是別人下令,不管其官職再高,守備許宮的御林虎賁禁軍卻也是不會領命。但是命令若是荀彧親口下的,那就務必執行了。畢竟荀彧的名望地位放在那裡。曹操曾有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乃是現階段實打實的曹氏集團第一謀主,或許論兵法韜略荀彧不如侄子荀攸,論機謀善變不如鬼才郭嘉,但是論對於曹氏集團發展壯大的貢獻荀彧絕不輸於任何一人。

一句話,荀彧郭嘉甚至還有鍾繇司馬懿陳羣杜畿等人可都是荀彧舉薦給曹操的,曹氏集團能強大如此,至少有一半都是荀彧識人舉人組織調度的功勞!因而在曹氏集團內部,荀彧的重要性乃是實打實的是曹操之下的第一人,其功勞和苦勞是人都能看見,除了聽曹操的話,還就剩下聽命於身爲尚書令的荀彧一人了。

可以這麼說,若是荀彧此刻下令這支御林虎賁禁軍全員調往官渡戰場支援,那絕沒有人會提出異議。而現在不過是放天子出宮鎮亂,又有什麼問題?當初可是荀彧率先建議迎奉天子的,如今難道要擔心荀文若會背棄曹氏而放了天子嗎?

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百零九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來了第九十九章 溫侯隕落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章 軍有逃卒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四十三章 慘烈攻城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將衆第九十七章 呂布之女第一百九十五章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二百八十三章 傳業授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風波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三百整章 李異事敗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百三十章 吳下阿蒙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零四章 許攸獻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一百七十二章 挾持人質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五十章 內心成長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諸侯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二十八章 亂點鴛鴦第三十五章 抉擇抉擇第十四章 蘄陽大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韙論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註定的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李儒用兵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張繡施政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表虎臣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二章 重回歷史軌道?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三百一十二章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灃水之戰(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戰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鋌而走險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三十八章 按耐不住第二十五章 廬江事變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戰果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戰一第一百章 子嗣之於社稷第二百三十章 吳下阿蒙第三章 文和亂武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軍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一章 當曹操一回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雜談第三百二十章 楚國老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楚韓相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七十七章 位極人臣第九十八章 二談呂布之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八十六章 無名侍衛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個小毛孩第十八章 喪家之犬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二百五十五章 孫氏虎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十五章 蘄陽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禪國封邦第一百六十一章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