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子(一)

鄭王殿下……

馮吉……出使遼軍大營……同生共死……

剎那間,大段大段的往事宛若潮水,一併衝入了寧子明的腦海。

他想起眼前這個猥褻的通譯是誰了,秘書省校書郎馮吉,馮唯一。燕國公、中書令兼同平章政事馮道的次子,當年陪同石延熙、石延寶兩兄弟去契丹軍營負荊請罪的衆多文臣之一。

杜重威臨陣投敵後,力主放棄抵抗向契丹投降的大臣,便以其父馮道爲首。爲了取信於契丹人,他還特地建議晉國,將僅有的兩位皇子一併派了出去。臨行前,石重貴心中難捨父子之情,分別將兄弟倆由齊州刺史、鄭州刺史,加爵爲齊王和鄭王!

隨後,便是馮道因爲先前曾經出使過一次契丹,與遼國文武相交甚厚,父子二人皆成了座上賓。而石延寶和他的哥哥石延煦,卻成了階下囚。直到大晉滅國,兄弟二人在被押着北行的途中慘遭毒手!

很多畫面已經在寧子明腦海裡不止一次出現過,卻從來沒像今天這般清晰。很多畫面則是第一次出現,恰恰填補了記憶中原來的大段空白。“我是石延寶,我真的是二皇子石延寶!”他身體搖搖晃晃,奮力將鐵鞭戳進沙灘中,他才勉強支撐着自己不會軟倒。

失去的記憶已經回來了一大半兒,他的皇子身份似乎已經證據確鑿。然而,另外一小半兒還沒找到的記憶,卻始終讓他感覺,自己剛剛回想起來的畫面並不真實。石延煦和石延寶兩兄弟的命運雖然悲慘,卻始終屬於外人,自己不過是個看客,恰巧從旁邊經過,目睹了整個過程而已。

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在他腦海裡惡戰。一方已經徹底佔據了上風,而另外一方,卻如同個頑固的死士般,堅決不肯投降。

“我就是石延寶,那些畫面都是我的親身經歷,馮吉的出現,也再度證明了這個事實!”

“不是,我不是石延寶。那些都是他們說得次數太多,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記憶而已。我應該是另外一個人,大晉的國恨與我無關,石氏兄弟的家仇,也與我半點兒干係都沒有!”

“我是……”

“我不是……”

“我已經想起來了……”

“那段空缺,那段空缺是什麼?爲什麼所有記憶都是從出使契丹軍營前後,爲什麼幼年時的生活,還有皇宮裡的日子,包括父親和兄長的面容,我依舊毫無印象?”

……

“三弟,三弟?你這是怎麼了,你別嚇唬我!”趙匡胤的聲音忽然從耳畔傳來,隱隱帶着幾分焦灼。

寧子明的眼神迅速由潰散開始凝聚,愕然擡起頭,結結巴巴地迴應,“沒,沒事兒。我,我不是跟你和大哥兩個說過麼,我後腦勺曾經被人打了個洞,從昏迷中醒來之後,就忘記了許多事情!”

“噢!”趙匡胤點點頭,做恍然大悟狀。在三人第一次並肩戰鬥過後,寧子明的確主動跟自己說過,他不叫鄭子明,而是寧子明,還有可能是石延寶。只不過記憶丟失了大半兒,自己也不敢確定!所以才迫切需要遼東一行,找回自己的真實身份。

“是,是術律太后派人乾的!”唯恐二皇子殿下不肯放過自己,馮吉又搶着彙報,“家父,家父和在下原本已經說動了皇,說動了遼酋,善待你們父子和被俘的文武百官,以期,以期能讓中原百姓感恩懷德。誰料,誰料術律那老嫗婆卻認爲不能讓中原人再有念想,揹着皇,揹着遼酋對你們兩兄弟痛下殺手!”

“你們父子的面子倒是值錢?”趙匡胤聽得心中犯堵,擡腿掙脫了馮吉了拉扯,策馬返回山坡,“老三,你自己看着辦。。我先去看看京娘她怎麼樣了?剛纔只有郭怒留下來照顧她,我得趕緊過去看看!”

“二哥您請便!”寧子明知道趙匡胤是給自己創造單獨處理馮吉的機會,拱了拱手,低聲道。

“趙大哥,趙大哥,你別走,別走啊!我,我還,我還有要緊事情跟你說呢!我……”馮吉本能地感覺到了一絲風險,揮舞着胳膊快步追向趙匡胤。還沒等他靠近戰馬屁股,趙匡胤已經乾脆利落地抖了下繮繩,策動坐騎,疾馳而去。

“我,我……,鄭王殿下饒命!微臣剛纔真的不是故意的!”馮吉接連抓了兩下,卻連馬尾巴毛都沒揪到一根兒。愣了愣,果斷掉頭逃竄。

”站住,你這不知廉恥的狗賊!”寧子明原本還有些迷糊,聽到他的求饒聲,立刻恍然大悟。從地上拔出鋼鞭,緊追不捨。

“饒命!微臣剛纔以爲你們是強盜,黑吃黑!隔着那麼遠,微臣看不清楚,只能先幫熟悉的人!饒命啊,殿下。微臣懷裡有令尊的詔書。微臣爲了將詔書帶回中原,纔不得不臥薪嚐膽,與契丹人虛與委蛇!是大晉皇上的給中原軍民的詔書!真的是大晉皇上的詔書!”

馮吉一邊逃竄躲閃,一邊大聲求告。身子雖然單弱,保命的本事卻堪稱一流。每每都在即將被鋼鞭擊中的剎那變換方向,每每都在即將被打得筋斷骨折之前,說出關鍵的字眼,擾亂追殺者的心神。

“站住,你說的是什麼詔書?詔書在哪?你什麼時候見過我的父親?”寧子明連續兩三次未能打中目標,心中殺意已經被泄掉了許多。猛然聽見馮吉說有詔書在身,踉蹌着收住腳步,手舉鋼鞭厲聲追問。

“在,就在微臣懷裡。微臣是忠臣,忠臣,蘇武一樣的忠臣!”馮吉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彎着腰,用手在他自己懷裡反覆摸索。半晌之後,終於從衣服裡的隱藏口袋中,掏出一個軟鹿皮做的書囊。雙手捧過頭頂,小心翼翼地朝寧子明走了回來。

“你如果敢騙我,我定然將你挫骨揚灰!”寧子明惡狠狠地威脅了一句,心中終究無法放下自己可能的父親,劈手搶過書囊,解開上面的皮索,從裡邊取出一塊寫滿了字跡的白綢,迅速閱讀。

“亡國之君石重貴,遙寄漢帝闕下。吾被囚塞外,忽聞兄舉義兵,長驅入汴,斬契丹名將,復華夏城池,心中大慰。特焚香祭天,以爲君賀。然吾雖德薄失社稷,子侄亦盡亡於北狩之途。於契丹胡虜,卻仍可爲傀儡木梗。此固非吾所願,唯恐屆時身不由己,遂擬此書,以做傳位之憑………”

開頭聊聊幾語,便說清楚了他心中的想法。知道劉知遠已經打敗了契丹人,奪下了汴梁,感覺非常欣慰,並且特地向對方表示祝賀。

隨即,又迅速將話頭轉向正題。自己是亡國之君,繼承人也都死於非命。但契丹人卻依舊會拿自己當作招牌和幌子,隨時向南發起進攻。所以,乾脆就拿這封信作爲傳位詔書,將中原的皇位,主動傳給漢王劉知遠。以免屆時被契丹人逼到頭上來,自己鼓不起勇氣拒絕。

至於劉知遠的感受,信中也主動表明,“兄爲蓋世英傑,當不需此。”但是,有這樣一份詔書在,就等於徹底斷絕了了契丹人的念想。而劉知遠只要找機會將詔書公佈於衆,中原各地那些趁機響應契丹的卑鄙之徒,也必將徹底失去借口。

接下來,便開始總結與契丹作戰失敗的教訓。用人不當,賞罰不明,國力不濟,行事倉促等。最後,則念念不忘告誡劉知遠,要先學唐太宗那樣忍辱負重,拿出足夠的時間來積蓄國力。然後等待機會,一舉殺入草原,將契丹人犁庭掃穴,將燕雲十六州重新納入漢家版圖。

從始至終,沒有一句祈求劉知遠將自己贖回之語,也沒對中原皇位,再做任何念想。

“他,他倒真如傳說中一樣!”死死握着帛書,寧子明心中喟然長嘆。

因爲記憶依舊殘缺不全的緣故,他根本想不起來自家名義上的父親石重貴,到底長得什麼模樣。當然,心裡頭也不可能有太濃的父子親情。然而,從曾經聽聞過的故事,和自己剛剛看到的書信中,他卻無法不推斷出,這位亡國之君,是個十足十的硬骨頭!

“皇上,皇上當時以爲殿下已經,已經,已經不幸遇難。所以,所以,所以才順水推舟,將皇位傳給了劉知遠!”見“鄭王殿下”握在帛書上的手指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青白色,通譯馮吉悄悄倒退了兩步,先做好了隨時逃開的準備,然後小心翼翼地解釋。

誰料,“鄭王殿下”卻對皇位毫無興趣。將是用眼睛在他身上快速掃了一下他,隨即猶豫着問道:“他,他現在還好嗎?你,你是什麼時候見到的他?契丹人,契丹人有沒有太苛待他?”

“那倒是沒有!”馮吉搖搖頭,斟酌着迴應,“殿下只管安心,契丹人還打算在下次進攻中原時,拿他,拿皇上當幌子呢!所以不會太苛待與皇上。他們給了皇上一個村子做封地,方圓大概有五十里上下。昔日的隨行太監,也都留給了皇,皇上。微臣,微臣大概是五個月前,也被軟禁在那個村子裡頭。但,但後來契丹,契丹土酋聽了韓延徽的話,覺得將臣等光關着消耗糧食太可惜,就乾脆把臣等分到了各部落裡頭,充任通譯和教書先生!”

寧子明聞聽,心中立刻舒服了許多。皺了皺眉頭,又試探着問道:“那,那個村子是在遼陽附近麼?叫什麼村?守備情況如何?你可知道去那裡的路徑?”

“不是遼陽,是大定府,就是原來的營州附近。那個村子被遼人叫做晉王寨,周圍……”馮吉想都沒想,順口迴應。話說道一半兒,忽然大驚失色,跳起來,慘白着臉勸阻:“殿下是要去救皇上麼?殿下,您可千萬不能莽撞啊!那地方深入遼東五百餘里,臨近全是契丹人的部落。您如果去了,肯定一輩子都再也出不來!”

第五章 逝水 (六)第九章 長纓 (三)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七章 鹿鳴 (一)第四章 答案 (四)第四章 歸來(五)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十章 奪帥 (一)第八章 三生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十章 奪帥 (二)第五章 草谷 (八)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烏鵲 (七)第七章 勁草 (六)第八章 崢嶸 (三)第一章 家國 (一)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二章 風雲 (四)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勁草 (六)第七章 治河 (八)第九章 萍末 (四)第四章 虎雛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八章 三生 (一)第五章 草谷 (八)第九章 暗流 (五)第四章 虎雛 (七)第三章 抉擇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八章 雄關 (四)第九章 萍末 (四)第九章 暗流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四章 答案 (六)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三章 抉擇 (一)第四章 歸來 (二)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七章 仕途 (一)第五章 迷離 (六)第二章 霜刃 (二)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二章 謀殺 (七)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八章 人心 (八)第四章 歸來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十章 狂風 (七)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六章 綢繆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九章 奪帥 (八)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謀殺 (三)第五章 短歌(四)第四章 撲朔(一)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六章 綢繆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九章 萍末 (六)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六章 破繭 (一)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一章 磨劍 (二)第二章 款曲 (四)第二章 款曲 (九)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二章 風雲 (三)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收穫 (八)第六章 紅妝(八)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二章 款曲 (三)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五章 短歌 (九)第九章 萍末 (一)第四章 虎雛 (八)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疾風 (四)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八章 人心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