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蓬篙 (一)

後晉天福十三年六月,漢帝劉知遠入汴梁,建都開封。改元乾祐,蠲免賦稅,大赦天下。凡去歲投降契丹者,無論文武官民,只要迷途知返,斷絕與遼國往來,皆在可赦之列。

歸德軍節度使高行周原本受李從益所詔,入衛汴梁。行至半途,聞汴梁已被漢軍所奪,扼腕長嘆良久,遂偃旗息鼓,遣使乘快馬爲大漢天子賀。

劉知遠聞之,甚悅,封高行周爲樞密副使、臨清王,仍領本部兵馬駐守睢陽,治下文武許其自行選派。

行周得聖旨,焚香再拜,遣其字懷德獻駿馬五百匹。帝見懷德文武雙全,甚愛之,乃封其爲壯武將軍,賜衣帶、綵繒、鞍勒馬,命其仍迴歸德軍效力。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歸德府距離汴梁不過二百五十里,先前劉知遠從太原起兵,而高行周奉命自歸德入衛,卻沒來得及搶在漢軍攻陷汴梁之前趕到,原本就讓其他諸侯看得目瞪口呆。而隨後高行周與劉知遠兩個一唱一和,又是加官進爵,又是遣子入質,又是衣錦賜還之類,則更是讓全天下人都明白了,新朝廷對各方諸侯的具體態度。

於是乎,沒等高行週迴到家,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河中節度使趙匡贊、鳳翔節度使侯益等,皆驅逐契丹所派官吏,易旗降漢,遣使汴梁。只剩下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武寧軍節度使符彥卿,因爲路途遙遠故,遲遲沒有表明態度。

對於一代名將符彥卿,劉知遠心裡多少還念着幾分舊日的袍澤之情,所以暫時還能耐下性子來,再度派遣麾下最擅長舌辯的心腹,兵馬都監王峻持兼中書令袍服,魏國公印信,及丹書鐵券前往武寧軍,以示懷柔之意。對於當年奉命領傾國之兵抵禦契丹,卻在滹沱河畔領軍投敵的杜重威,則沒有半點耐心。待汴梁周邊各地安定之後,他立刻遙封杜重威爲太尉,宋州節度使,命其領兵移鎮歸德。原歸德節度使高行周,則封天雄軍節度使,與其子高懷德一道出鎮相州。

杜重威此刻,還頂着契丹人加封的太傅,鄴都留守等若干官職,當然不肯就範。在接到劉知遠的任命詔書當日,立刻斬了使者,扯旗造反。並派了自家兒子史宏遂爲人質,向臨近的鎮州契丹守將滿達勒求援。結果滿達勒剛剛把援兵派出來,鎮州城內的漢家兒郎便紛紛豎起了義旗,沒幾天,把滿達勒揍得抱頭鼠竄逃回了草原,那支走在半路上的援兵,也被主將楊兗給拐得不知去向。

如此一來,大漢朝廷方面,勝算更大。沒等杜重威想出新的招數,高行周和慕容彥超兩個,已經領着大軍,兵臨相州城下。相州軍民原本就不願意如杜重威一樣認賊作父,先前已經驅逐過一次契丹官吏,卻被杜重威以十倍兵力硬生生給鎮壓了下去。此刻見漢軍前鋒抵達城外,立刻又在裡邊舉火響應。結果高行周之子高懷德,僅憑着兩百餘騎兵,就直接破門而入。前後總計沒用了一個時辰,相州城就重歸中原版圖。

杜重威大怒,領兵來爭相州。半路上與高行周所領大軍遇了個正着。雙方血戰兩個多時辰,難分勝負。慕容彥超帶傷領騎兵衝陣,連破杜重威左翼三壘。並派出兩百餘個大嗓門兒壯漢,當衆反覆歷數杜重威倒戈投敵,引狼入室的罪行。杜重威拼命拼不過慕容彥超,對罵又實在理虧,擔心自家士氣崩潰,勉強堅持到了日落,立刻領兵逃回了鄴都。從此龜縮不出,任慕容彥超和高行周等人在城外如何挑撥辱罵,也絕不肯與對方在平原上決一死戰。

鄴都乃軍事重鎮,城牆高大,防禦設施齊全,又被杜重威當作老巢經營了多年。所以杜某人一旦做起了縮頭烏龜,高行周和慕容彥超兩個,就有些束手無策。前後一個多月內,損失兵馬過萬,卻始終無法將大漢旗幟插上城頭。

剛剛登基沒多久的大漢天子劉知遠聞訊,勃然大怒。乃留史弘肇坐鎮汴梁,自己御駕親征。而契丹方面得知劉知遠親征,也不顧大可汗耶律重貴剛剛病故,內部尚未安穩的窘迫情況。特地派遣樞密使兼幽州節度使趙延壽,幽州軍指揮使張璉、安國軍指揮使劉鐸等,帶兵三萬來給杜重威撐腰。

一時間,全天下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鄴都附近。就連東面擁兵數萬,至今沒有向朝廷獻上戶籍和文武官吏名冊的老狼符彥卿,都沒有人再關注。

全天下凡是心思靈活者,此刻誰都看得出來。劉知遠的大漢國能不能立得住,關鍵就看鄴都一戰了。如果能在數月之內,順利拿下鄴都。非但符彥卿將被形勢所迫,不得不向汴梁低頭。就連滹沱河沿岸,靠近燕雲的定、祁、深、景各州,都可能重新回到漢家治下。

可若是劉知遠這一仗打敗了,恐怕失去的就不止是區區半個河北了。非但老狼符彥卿會趁機舉兵向西,直撲他的身後。李守貞、趙匡贊、侯益等輩,也會再度從四下蜂涌而起,與杜重威、符彥卿和契丹走狗趙延壽等人一道,將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漢,分而食之。

“我這個老哥哥啊,什麼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了些。明明讓高行週一個人就能打贏的仗,他非要多派一個慕容彥超。明明派史弘肇和郭威兩人中的任何一個出馬,就能徹底解決問題。他偏偏又要親力親爲。這些好了,把燕雲兩地的一羣野狗全都招來了,這仗,想打利索了都不行!”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風景”也不盡相同。就在全天下無數人都將鄴都之戰,當作大漢的立國之戰,併爲之憂心忡忡的時候。劉知遠的老兄弟,澤潞節度使常思,卻蹲在潞州府衙的後院裡,悠哉悠哉地數落起劉知遠的爲人長短來。

四下裡,韓重贇、常婉淑,還有常思一手提拔起來的其他幾個年青將領,紛紛跟着點頭,“的確如此,漢王,聖上,聖上這些年來,親眼目睹的背叛太多了。”

“也是沒辦法的事,自魏州之變以來,凡是當皇帝的,有幾個還敢跟手下將領推心置腹?!”(注1)

“可不是麼?唉——!”

“……”

一片感慨聲中,唯獨騎兵都將寧子明,瞪圓了眼睛,做癡呆狀。“這跟魏州之變有什麼關係?別人是別人,漢,聖上是聖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心裡有數就好,又何必管前人身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注1:魏州之變。後唐武將趙在禮在魏州造反,莊宗李存勖派自己的哥哥,心腹大將李嗣源率兵馬前去征討。結果李嗣源到了之後,受趙在禮的蠱惑,自立爲帝,掉頭反攻。李存勖匆忙間來不及從各地調兵,只得在洛陽募集義勇抵抗,不久兵敗身死。皇位由李嗣源繼承。

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九章 長纓 (五)第四章 饕餮 (五)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三章 颶風 (三)第十章 易鼎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七章 勁草 (四)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三章 抉擇 (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塵緣 (七)第二章 蓬篙 (四)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七章 國難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七章 鹿鳴 (八)第十章 狂風 (五)第九章 長纓 (六)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撲朔 (五)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歸來 (三)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四章 撲朔(四)第十章 奪帥 (三)第四章 饕餮 (七)第九章 奪帥 (五)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七章 治河 (四)第七章 鹿鳴 (一)第二章 風雲 (五)第五章 求索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一章 初見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六章 綢繆 (八)第八章 三生 (四)第十章 易鼎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五章 求索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一章 傳說 (八)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二章 風雲 (七)第一章 初見 (五)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六章 帝王(一)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五章 黃雀 (二)第六章 疾風 (五)第五章 草谷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二章 霜刃 (六)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八章 麋鹿 (四)第八章 麋鹿 (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抉擇 (八)第三章 收穫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三章 颶風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四章 歸來(五)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三章 颶風 (三)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暗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