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

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

漢建安二十四年,益州東三郡中。

東三郡指的是房陵,上庸和西城三郡。

這三郡原來只是漢中郡的三個縣,建安末房陵改縣爲郡,歸屬荊州。

建安二十年時,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曹操將漢中一分爲三,另置西城、上庸二郡。

並且爲了加強對益州腹地的威脅,曹操將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劃歸南陽郡曹仁管轄。

因這三郡地處漢中之東,故益州人稱其爲東三郡。

東三郡四面被秦嶺,巴山,武當山,巫山阻隔,是一個標準的四塞之地。

但其境內有漢江貫通,南河,堵河,金錢河連通漢江,呈網狀輻射。

東三郡對外羣山環抱,地勢險惡,在內部卻水運發達,往來頻繁,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今年,劉備徹底佔領漢中全境後,爲了完成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將漢中、東三郡、襄陽三郡連爲一條防線。

他派遣宜都太守孟達逆流而上率軍攻佔了房陵郡。

其後孟達在劉備的命令下又揮軍進攻上庸郡。

劉備擔心孟達難以獨當大任,且爲了後期方便東三郡從側翼支援關羽,他於是遣劉封從漢中順沔水南下去統領孟達的軍隊。

劉封的大軍與孟達於上庸會合後,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

上庸申耽因爲畏服於劉備威勢,所以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爲質,以示忠心。

至此東三郡全部落入了劉備手中。

爲了快速穩定東三郡的局勢及論功行賞,劉備對東三郡的統屬作出瞭如下安排。

劉備任命申耽爲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封員鄉侯。

他又任命申耽之弟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任命房陵本地豪強鄧輔爲房陵太守。

而對於此戰中功勞最大的孟達,劉備卻並沒有對其做出封賞。

劉備任命副軍中郎將劉封爲副軍將軍,領兵駐守上庸,統領三郡,令孟達副之。

對於這點,孟達心中一直頗有微詞。

但懾於此時劉備勢力強大,他縱算有所微詞,也絲毫不敢表現出來。

東三郡中,西城郡離漢中郡最近,上庸郡居中,房陵郡在最東邊,最靠近荊州。

此時在西城郡中的漢水之中,有許多戰船正在順遊而下,朝着上庸郡奔馳而去。

觀那戰船有數百艘,所有戰船中的士卒足有數千。

而在所有戰船之首,有一艘體積最大的樓船,正在廣袤的漢水上,當先而馳。

在那高聳的樓船的甲板之上,有一身長八尺,雄壯威猛的壯士。

他全身穿戴精甲,一雙虎眼正在周身快速觀察着。

在觀察完後,這虎將看着身旁的一人說道:

“《史記》中曾記載: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

言明房陵郡地勢如何險要。”

“如今吾行至這西城郡中,觀西城地形與房陵大致不差。

如此易守難攻的地形,劉封與孟達二人竟然會擔憂有外敵入侵。

不知這外敵該如何來?”

說話的虎將正是漢中王右將軍張飛,張益德。

張飛與關羽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二人,雖然三人並未有結義之誓,但數十年生死與共的感情,已經讓這三人情如兄弟。

當在閬中練兵的張飛在收到劉備的王詔之後,他馬上命令麾下士卒整裝出徵。

張飛不僅是劉備的右將軍,在劉備平定益州後,他命張飛爲巴西太守。

今年劉備在攻佔漢中後,漢中作爲劉備繼荊州、益州之外的第三大根據地,漢中太守的人選也成爲矚目焦點。

那時衆人都以爲關羽被委任鎮守荊州,劉備自鎮益州,那麼這漢中的鎮守重任勢必要交到張飛手中。

但等劉備的任命書一下,令衆人都沒想到的是,最後的漢中太守卻是魏延。

而張飛卻被劉備任命爲巴西太守,駐守閬中。

但其實這副安排並不能證明,在劉備的心目中魏延比張飛更能幹,或者說更受重用。

因爲從地理位置來說,巴西郡的戰略意義同樣巨大。

在益州北部州郡中,巴西郡正北是劉備的第三大根據地漢中,西北是曹魏的隴西,東北是東三郡,正東則是益州重鎮魚腹縣。

從防禦角度而言,巴西郡是漢中背後的第二道防線和堅實後盾。

萬一漢中形勢緊張,張飛能從巴西郡迅速馳援。

而張飛的軍職遠遠大於魏延,當漢中有難張飛領軍救援時,他纔是漢中的第一指揮者。

即使漢中失守,張飛還能在巴西郡堵住曹魏大軍南下勢頭,同時能遏制住曹魏從東三郡方向的突破。

並且一旦荊州有危難,張飛可以從巴西順流而下支援荊州。

而當劉備要出兵北伐雍涼時,巴西郡的張飛又會成爲真正的北伐先鋒。

因爲漢中郡的人口大多都被曹操遷走,短期內自保有餘進攻不足。

可以說,劉備是將益州的腹心之地交給了他的“三弟”張飛駐守。

當初劉備在聽聞關羽在荊州有難時,本想令張飛從巴西出兵支援關羽。

但劉備考慮到東三郡中,孟達與劉封二人可能有不臣之心,也許會叛逃曹魏。

東三郡位置緊要,若此處爲曹魏所得,那麼漢中不僅有可能不保,甚至在張飛率軍離開後,魏軍也可從東三郡直接順流而下,攻擊益州腹地。

所以劉備先命張飛北上穩定東三郡。

並且單單從進軍速度來說,不同於張飛在率領大軍進入到荊州後,只能由陸路支援襄樊的關羽。

張飛領兵駐守的閬中城外就有漢水流經,張飛可率軍隊從漢水先短期逆流至西城郡,而後在西城郡一路順流而下直抵襄陽城下。

這樣張飛既能穩定東三郡形勢,保護益州腹地,又能快速到達襄陽城下支援關羽,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在樓船之上,與張飛正在對話的人,正是西城太守申儀。

申儀在看到張飛意有所指得,對自己問起東三郡的地形,他不禁臉上露出了一些心虛的臉色。

他而後拱手對張飛言道:“右將軍見微知著,自有見解,儀不敢妄言。”

看着眼前的這個面貌老實的西城太守,張飛用眼神細細得打量他。

面對着張飛如虎眼般的打量,申儀嚇的在大冷天中,冒出了一身冷汗。

張飛跟隨劉備征戰數十年,早年便與關羽被世人同稱爲萬人敵。

當年當陽一戰,張飛領二十餘騎爲劉備斷後,抵抗曹操的數千騎軍。

在當陽橋上,曹軍大衆至,張飛據水斷橋,一聲大喝嚇得人數衆多的曹操軍不敢上前。

這才爲劉備爭取到撤退的時間,自那一戰,張飛勇武之名便響徹天下。

在入荊州之後,張飛更是在離東三郡不遠的巴郡內,擊敗了曹魏名將張郃。

張郃爲了逃命,只得放棄戰馬攀山而逃,僅率領部下十餘人逃到南鄭。

這無疑令張飛的威名更加顯著。

在面對張飛的赫赫威名之前,饒是當地大族出身的申儀也絲毫不敢表露出不敬。

面對着申儀的敬畏,敬愛士大夫的張飛並沒有太過爲難他,他只是對一旁的申儀繼續言道:

“從這東三郡地形中可知,之前劉封與孟達所言,因爲擔憂外敵入侵而不派兵救援前將軍一事,完全是一派胡言,其心可誅。”

張飛面容粗狂,但內心卻是個細緻的人。

在他領軍到達西城郡後,西城太守申儀面對着奇兵突降的張飛大軍感到十分意外。

加上劉備此時勢大,申儀並沒有反叛劉備之意,因此在張飛出示劉備王詔之後,申儀立馬開城迎接張飛大軍入城。

但豈料張飛卻並沒有逗留之意,他命申儀前來樓船中拜見他,在申儀不疑有他照做後,張飛直接帶着申儀朝着上庸繼續進發。

張飛知道劉備命他領兵到東三郡中,爲的是穩定東三郡局勢,並且支援關羽。

爲了完成劉備的這個命令,張飛直接將西城太守申儀帶在軍中順流而下。

申氏是東三郡中的最大豪族,只要申氏兄弟沒有反叛的機會,那麼東三郡的局勢自然可安。

張飛的方法很直接,卻很有效。

申儀自然也知道張飛的想法,但他目前並沒有反叛之心,所以對張飛的做法也並沒有什麼不滿。

不久後,在張飛大軍駕駛戰船順流疾馳的情況下,張飛的大軍已經出現了上庸城外。

在張飛大軍出現在上庸城外之後,上庸城中的孟達在收到這個消息後,面對着張飛的神兵突降,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之前成都城中,就有他的族人爲其暗通密信。

言劉備面對他與劉封不出兵救援關羽的舉動,大發雷霆,已經派了右將軍張飛率軍前來擒拿他與劉封。

在收到這封信後,孟達心中自然懼怕的不行。

他很清楚他自拿下上庸三郡後,做了什麼事。

數月前,關羽派使者來到上庸中,以假節鉞的權力命令劉封出兵援助其。

那時劉封面對着關羽的命令,已經有了出兵的念頭。

是他因爲惱恨劉封侵陵他之舉,爲了陷害劉封,他便諫言劉封爲將來打算,擁兵自重,暫時不派兵去援助關羽。

那時關羽凱歌頻奏,從表面上看並不太需要劉封大軍的協助。

所以在面對孟達以太子之位爲誘惑的勸諫下,劉封鬼使神差般便同意了孟達的建議。

在那之後,關羽數次遣使者催促劉封出兵,劉封都以東三郡內部不穩爲由,拒絕出兵。

孟達之所以會如此建議劉封,他並非有反叛劉備之心,也並非與關羽有私怨。

那時關羽節節勝利,他根本沒想到,關羽頃刻間會陷入危局。

孟達本來想的只是,等劉備將來知道這件事後,劉備會因此懲罰劉封,以泄他心中之恨。

在關羽大勝的情況下,心情好的劉備對劉封的懲罰,並不會牽連到他這個副將。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後續一系列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孟達的預料。

最終他與劉封因爲私心的舉動,徹底觸怒了劉備,令他與劉封再無轉圜餘地。

想到張飛的大軍已經到了城外,孟達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在得到報信後,他有想過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張飛來的太快了,他的佈置根本還沒完成。

現今上庸太守申耽對劉備忠心耿耿,城中大軍的兵權,又大多在劉封手中。

這時候貿然發動叛亂,沒有着申耽與劉封的配合,根本是在自尋死路。

想到法正還在,心生一計的孟達馬上命人召來外甥鄧賢,令其取來荊條。

在上庸城中的副軍將軍府中,有一年紀三十餘的年輕將軍,正在府中的大廳之中欣賞着音樂。

這員年輕將軍正是副軍將軍劉封。

劉封性格剛強,又自恃爲劉備之子,故而一向高傲。

在他與孟達一同平定東三郡後,劉封因爲孟達是降將,所以對其頗多鄙夷。

心中鄙夷之下,劉封藉助自己的身份對其做出了侵陵之舉。

就在不久前,劉封強行搶奪了孟達的鼓吹樂隊。

孟達與法正一樣,雖是因爲避難從關中逃入益州,但他二人俱是關中世家子弟。

身爲世家子弟的孟達在益州穩定後,便根據以往的記憶,費勁心思的花重金打造了一支擅長音樂的鼓吹。

而劉封出身不高,他自從在孟達的府中,聽過孟達的鼓吹隊伍演奏過一次後,便喜歡上了孟達的鼓吹樂隊。

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劉封仗着自己的身份,強搶了孟達的鼓吹以爲自娛。

當陣陣悅耳的樂聲傳入劉封的耳中時,劉封的臉上浮現了陶醉之色。

因爲陶醉在音樂聲之中,劉封暫時忘記了他失去太子之位的憤懣。

而就在劉封在陶醉不已的時候,他的親衛卻突然跌跌撞撞得從廳外闖入。

“大事不好呀將軍。”

劉封的親衛在闖入大廳中後,立馬就對劉封呼喊道。

被打斷陶醉的劉封,臉上瞬間浮現怒色,他對着那名親衛怒斥道,“何事如此驚慌!”

哪怕面對着劉封的斥責,但想到那人來了,劉封親衛的臉上還是難掩驚恐之色。

他跪倒在地對着劉封稟報道:“右將軍領軍衝進來了!”

“右將軍奉王命要擒拿將軍!”

在聽到親衛如此說之後,劉封的臉上也浮現了驚色。

“叔,叔父!”

這時親衛大着膽子建議劉封,領兵反抗,否則再晚就萬事皆休了。

不料劉封在聽到這句話後,當即起身拔劍砍死了親衛,他口中恨恨道:“兒豈能叛父!”

而在砍死這名親衛之後,廳外的大門瞬間被撞開,門外衝進了數百精兵,帶領這數百精兵的,正是張飛。

張飛在破門而入後,瞬間就看到了大廳中持刀而立的劉封,以及廳中剛剛演奏完畢的樂隊。

看到這一幕,張飛想到關羽還在襄樊浴血奮戰,而被劉備視爲援軍的劉封,卻在此醉生夢死。

他臉上浮現了寒色,對着劉封冷聲道,“封兒太樂耶?”

這時在張飛身後的,赤裸上身揹負荊條的孟達,上前一步指着廳中的鼓吹,對張飛暗語着什麼。

在聽完孟達的訴說後,張飛臉上的寒意更甚。

而劉封在張飛已經領兵來到他身前後,本沒有反叛之心的他,也不做抵抗。

他將手中的長劍丟棄在了地上,而後直直得跪在了張飛身前。

漢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漢右將軍張飛親臨東三郡,擒劉封、縛孟達。

同月,張飛整頓東三郡兵馬,匯合本部兵馬總共萬餘精兵,連破曹魏三道防線,順水而下直抵襄陽城外。

還有2章。

大家可以明天看,不要熬夜看,身體重要。

評論應該明天就可以恢復正常看了。

大家水起來,幫書增加熱度。

(本章完)

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章 當爲班超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25章 于禁跪伏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推兩本書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3章 誰敢殺我?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章推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