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

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

關羽薨逝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劉備亦沒有打算隱瞞關羽薨逝的消息。

所以劉備在泣淚許久之後,便讓身旁的侍郎宣佈了這個消息。

而當關羽薨逝的消息傳遍新野城內外的時候,新野城內外的漢朝軍民瞬間陷入了莫大的悲傷之中。

漢朝軍士因爲軍規的彈壓,所以無法將內心中的悲傷表現的太過熱烈。

但是新野城中的民衆在得知關羽薨逝的消息之後,有許多民衆馬上就如劉備與張飛一般,開始痛哭起來。

民衆的情感是純樸的,他們不是文人。

當自身面對難以抑制的悲傷時,他們無法做出華麗的辭賦來表達他們的悲傷。

他們唯一表達悲傷的方式便是失聲痛哭。

而在那些痛哭的新野民衆中,以年過四旬的老者爲主。

唯有這個年紀的新野民衆,纔是最記得當年關羽領兵守護他們恩德的那一部分人。

或許在新野城中,劉皇叔的名聲是最爲深入人心的。

但是響亮的劉皇叔名聲並非是他一人所造就,而是他麾下衆多英才共同努力才形成的。

而在那些英才中,關羽無疑是除去諸葛亮之外,最爲璀璨的一顆明星。

可是當這顆璀璨明星落下之時,帶給衆多新野民衆的就是無盡的悲傷了。

於是乎在將軍府中傳來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聲之際,在將軍府之外亦有此起彼伏的痛哭聲在新野城內響起。

這一日,新野城上下同悲。

而當關羽的死訊傳遍大漢的其他郡縣時,很快大漢上下就會陷入一片舉國同悲的氣氛中。

特別是在這關羽恩威最爲深重的荊州之地。

只是雖然劉備悲傷難以自制,但是身爲大漢天子的他,卻不會被悲傷完全掩蓋了他的理智。

因爲若是如此,那反而是會讓他的二弟走的不安心。

所以爲國爲弟,劉備都必須在兩件大事上早做決斷。

兩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關羽薨逝後他該獲得何種諡號。

諡號始於西周。

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大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爲,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諡號。

而在古人濃厚的注重身後名的傳統觀念中,諡號所特有的蓋棺定論的性質,讓他成爲了乃至於天子都十分在意的一種稱號。

只是諡號不是每個大人物都有資格獲取的。

在漢代的傳統中,對於人臣來說是非列侯者不諡,但是並非所有的列侯死後都有資格獲得諡號。

並且哪怕一個人有榮幸被朝廷賜予諡號,但諡號亦分爲美諡、中諡、惡諡三種。

得美諡者代表着當時的社會,高度認同他生前所做的貢獻。

並且美諡可以成爲得諡者在後世的代名詞,從而流芳千年。

例如漢之昭烈,宋之武穆等等。

而若是一人在死後被評上惡諡,不僅他在世的後代很可能會失去現有的權勢地位,讓他的家族走向衰落。

在後世這人的名聲,很大概率亦是遺臭萬年的。

由此可見諡號在古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而以關羽身前的權勢地位,以他生前爲大漢所立下的功勳,他定然是有資格獲得諡號的那一類國之勳臣。

只是因爲諡號對於一個人,乃至於一個家族的影響太大,所以關羽的諡號該用何,這幾日在新野城中的諸位大漢公卿皆是爭論不休。

不過諸位公卿大臣爭論的主要焦點,在於該給關羽何種美諡。

畢竟能被劉備帶在身邊的公卿大臣都是人精,以劉備對關羽的感情,加上關羽生前爲大漢立下的巨大功勳。

若有人敢對關羽理所應當獲得美諡一事提出異議,那他是肯定會被劉備送下去向關羽親自賠罪的。

可是有些奇怪的是,按照常理來說應該對關羽的諡號最爲在意的劉備,他卻在看到衆多大臣獻上的各種美諡後,採取留中不發的做法,一直不對關羽該用何種諡號做出決斷。

只不過雖然衆多公卿大臣有着疑惑,但他們卻覺得這應該是劉備這段時間過於悲傷,加上他想要好好爲關羽挑選一個極佳諡號的緣故。

所以討論關羽諡號的風波很快就過去,只是在這場風波過去後,一件事的爭論便又被擺在了檯面上。

這件事便是關於在關羽薨逝之後,荊州該由誰來鎮守的問題。

相比較於關羽的諡號選擇問題,荊州日後該由誰鎮守的這個問題,這纔是衆多公卿大臣心中的國朝第一要務。

因爲荊州對於目前的大漢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他的重要性甚至不下於今漢國都所在的益州。

對於這樣的一個要州,他的鎮守人選無疑是關乎着大漢國運的。

本來這件事是不會引起爭論的。

因爲按照政治中的順位繼承慣例,當大將軍關羽薨逝之後,荊州都督一職應該由地位僅在他之下的驃騎將軍馬超繼承。

但是馬超完全是不被人所信任的,所以這個選項壓根就沒人向劉備建議過。

在將馬超當做隱形人忽略掉之後,那麼鎮守荊州的大將,自然應該是車騎將軍張飛。

張飛在真實的歷史中,雖說不是如關羽一般的統帥大將。

但他亦不是後世小說裡所編排的那般是短智之人。

相反的,張飛在真正作戰的過程中,反而是擅長用計的。

若非如此,當年漢中都督的人選,衆將亦不會公推張飛了。

而且張飛對劉備的忠心天下皆知。

從地位、能力、忠誠三方面來說,張飛都是關羽薨逝後,替代他成爲荊州都督的第一人選。

可是在目前的大漢中,還有一個人選,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推舉。

這個人選便是糜暘。

糜暘現今的官職是左將軍。

左將軍雖比張飛的車騎將軍差了兩個等級,但因爲這是劉備當年長期擔任過的軍職。

所以這個軍職在目前的大漢官制中,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而論從能力及過往的戰績方面來考量,糜暘在一些大臣的眼中,反而比張飛更適合鎮守荊州。

這倒不是說在那些大臣的眼中,糜暘的能力與張飛更強。

只是荊州有着與曹魏和江東共同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在這種情況之下,糜暘是比張飛更適合鎮守荊州的。

因爲無論是曹魏還是江東,都在某場戰役中被糜暘打敗過並且損失慘重。

這就讓糜暘同時擁有在曹魏與江東的巨大威名,這一點是張飛所不具備的。

況且因爲當年的公安之戰,讓糜暘在荊州中擁有僅在關羽之下的威望。

在對外對內都擁有強大的威望之下,若讓糜暘成爲荊州這個四戰之地的鎮守大將,乃是一件十分合適的安排。

至於糜暘的忠心,那更不必說了,他的種種身份及他過往的表現,是不會有人懷疑他對大漢的忠心的。

而且除去以上的緣由之外,還有一點緣由是糜暘很大的加分項。

那便是在衆多大臣眼中,糜暘是關羽生前屬意的繼任者。

這一點從關羽薨逝前多次教導糜暘的表現,就可以輕易的看出來。

雖然荊州不是關羽的私產,但是以關羽生前在大漢的威望地位,加上他在荊州中遺留下的龐大影響力。

若荊州的下一任都督是他生前所屬意的糜暘,那無疑對荊州,對大漢來說都是一件極好的事。

正是因爲張飛與糜暘都很適合接替關羽,成爲荊州下一任的都督。

所以新野中的大臣就根據自身的觀點不同,開始漸漸分爲兩派不斷展開爭論。

當然那些大臣的舉動並非是結黨營私,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爲了大漢好,並且是因爲政見不同而產生的正常爭論。

由於這種原因,劉備並沒有對這場爭論做出阻止,但同時他亦未對這場爭論做出仲裁。

於是在劉備的這副態度下,新野城中展開的爭論正愈演愈烈。

只是雖然劉備未明確對兩派大臣的爭論表現出態度,但不代表他什麼都沒做。

在關羽薨逝的第二日,他就命信使快速前往樊城,將正領兵駐守樊城的糜暘召來。

在之前三英率軍一路北上的時候,爲了保障大軍後路的安全,劉備便讓糜暘領軍駐守樊城,並順便處理一應戰後事宜。

新野與樊城之間相距不遠,再加上有着育水的連接,所以在不久之後,樊城中的糜暘就收到了劉備的傳召詔令。

與劉備傳召詔令一同前來的,還有關羽薨逝的消息。

而在知道關羽已經於前日在新野城中薨逝後,糜暘難掩心中的悲傷,在諸位將屬面前不禁當衆號泣起來。

儘管之前心中有着準備,但當如師如父的關羽真的離他而去時,糜暘心中的悲傷一點都不比劉備與張飛少。

而且糜暘一旦回想起那日關羽於馬上對他囑託的話語時,他內心中的悲傷就更加無法控制。

而不止糜暘號泣不已,就連得知消息的其他諸位漢將亦盡皆悲泣不已。

更有甚者如廖化、趙累、王甫等關羽的嫡系將領,甚至都已經嚎啕大哭起來。

只是悲傷歸悲傷,糜暘在知道劉備在新野城中急着見他後,他便立即開始分派諸將駐守樊城周圍各處要地。

然後他就在收到劉備詔書的當日,帶着百餘親衛朝着新野快速趕去。

糜暘之所以如此心急,乃是因爲他知道在這個敏感的關頭,劉備突然急召他前去新野,肯定有着不同尋常的緣由。

關於那個緣由,糜暘在從傳詔侍郎的口中瞭解這幾日新野城中的爭論之後,心中已然有了一些猜測。

按照糜暘的猜想劉備急召他前往新野,大概是要親自考察他,是否能夠承擔起鎮守荊州的重任。

其實雖然關羽在生前就有透露出,在他死後自己有可能會成爲荊州都督。

只是那畢竟是關羽的一人所想,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真還得劉備做出決斷。

所以對於這件事,糜暘在之前的時日中並未太過鑽營與關注。

可是這不代表着糜暘不想成爲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荊州都督。

人往高處走,匡扶漢室是糜暘的志向,可是這不代表糜暘沒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正如當年張飛想成爲漢中都督一般,糜暘現今亦是想成爲荊州都督的。

在這種心態之下,不去主動鑽營,採取手段是一回事,但若當機會落在他眼前時,糜暘亦不至於會假惺惺拒絕。

當爲則爲,便是糜暘這時心中的想法。

就在糜暘心中懷抱着猜測朝着新野快速趕去時,不過兩日糜暘一行人就已經來到了新野城中。

而在糜暘到達新野城中後,早就得到劉備吩咐的費禕,第一時間就將糜暘帶往了劉備的寢室之外。

當糜暘來到劉備的寢室之外時,他才發現劉備的寢室之外,滿掛着靈幔白幡。

而在那象徵着大喪的靈幔白幡之下,則是許多手持利刃的漢軍甲士。

在看到這一幕後,糜暘的臉上浮現詫異之色。

按照當世禮制,在喪禮期間,是不可出現刀兵等兇器的。

這是怕刀兵的煞氣,衝撞了盤桓在家中的先人亡靈。

特別是從這處房屋外的佈置可以看出,現今劉備所處的房屋正是關羽的靈堂所在。

以劉備與關羽之間的情感,劉備以天子之尊親自爲關羽守靈,倒也是說的過去。

但是以劉備對關羽的關愛,他應該是最不想煞氣衝撞關羽的亡靈的人才是呀。

費禕見糜暘臉上有詫異之色浮現,他知道糜暘是在疑惑何事,於是他開口解釋道:

“陛下認爲大將軍在世時是蓋世英雄,他死後的亡靈定然也是陰間鬼雄。”

“既是陰間鬼雄又豈會懼怕區區刀兵煞氣呢?

而陛下認爲讓大將軍生前的親軍駐守在靈堂之外,或可讓他覺得大將軍還在這世間一般。”

在聽到劉備如此佈置是有着這層含義後,糜暘的內心不禁一顫。

劉備對關羽的感情有多深,從這細節處的安排便可體現。

同時糜暘也聽出了費禕語氣中的深深擔憂,很明顯這幾日劉備的精神狀態肯定非常不好。

費禕在說完這番話後,便拱手示意糜暘自己進入關羽的靈堂中。

在之前劉備早就下令,若糜暘到來,可不經通傳徑直入內。

糜暘在看到費禕的示意之後,他便準備踏上臺階朝着關羽的靈堂內走去。

只是他在踏上第一層臺階之後,他便聽到費禕的聲音再次傳來。

“左將軍,替大漢好好勸勸陛下吧。”

費禕的語氣很是沉重,他在擔憂什麼不言而喻。

這幾日來,無論是地位多麼顯赫的大臣,想求見劉備一面都無法。

而糜暘卻能得到劉備不經通傳徑直入內的恩寵,這足以證明糜暘在劉備心中的地位。

所以費禕對糜暘說出了這番話。

糜暘在聽完費禕的這番話後,他轉身對着費禕微微一拜,然後便繼續朝着關羽的靈堂繼續走去。

於公於私,就算費禕不提醒,他也會這麼做的。

而當糜暘走到關羽的靈堂之外,正要推開靈堂的大門之時,他不知道的是,他今日的推門而入,將直接改變他後半生數十年的人生軌跡。

亦爲後世人解開了一個季漢的歷史謎團。

昨天23點起來,洗澡吃飯1點開始碼字,現在才寫好,這是屬於昨天的1章更新。

我現在再去睡,今天18點左右還會有一章,然後晚點還會有1章。

雖然我更新時間很鬼畜,但我真的不算偷懶啦。

冷死我了,各位晚安。

(本章完)

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9章 糜暘到了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章 先斬後奏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4章 父子對質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52章 魂斷鬱陵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41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3章 誅心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