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

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

糜暘到達的時間不是夜間,關羽的靈堂內的光線並不暗。

所以當糜暘推開靈堂的門扉,朝着靈堂內望去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關羽牌位之下的,一身素服的劉備。

在往日糜暘的記憶中,劉備雖然年逾六十,但他從外貌上看一直是頗爲硬朗的。

只是當今日糜暘再次看見劉備時,他便突然之間發現劉備頭上的銀絲多出不少,而劉備整個人的精神樣貌更是顯得十分頹廢。

一雙深陷通紅的眼窩,一張蒼白無色的臉龐,映證着在過往的數日時光中,劉備所經歷的事到底令他有多麼悲傷。

令糜暘沒想到的是,只是短短數日不見,那個老當益壯的劉備便已經呈現出如此萎靡的狀態。

怪不得費禕剛剛在他進來前,會特意提醒他要爲大漢好好勸導劉備。

的確若是再讓劉備如此悲傷下去,保不準劉備的身體就會被他極度悲傷的心情給拖垮。

而就在糜暘看到劉備的那一刻,意識到糜暘到來的劉備,也轉眼看向了站在門口的糜暘。

在劉備轉眼看向糜暘的時候,糜暘身後的陽光正透過打開的門扉的通道,照在劉備的臉上。

明亮的日光將劉備悲傷的神態照耀的更爲明顯的同時,亦讓他看向糜暘的目光中帶着審視。

只是劉備眼神中的審視轉瞬即逝,所以即使是糜暘也沒發現。

糜暘在看到劉備朝着他看來後,他先進入關羽的靈堂中將身後的門扉關閉。

然後他就站在門口的位置,對着身前數步之外的關羽牌位深深一拜。

在對着關羽的牌位深深一拜後,糜暘便又上前一步重複着他深拜的動作。

而糜暘在深拜完起身的時候,則會展開雙手連續敲擊自己的胸膛三下。

深拜是當世很重的禮節,而糜暘所做的這個弔喪動作,更是晚輩對長輩離世表示深痛哀悼的最高禮節之一。

在一步步深拜之下,糜暘懷抱着沉痛的神色來到了劉備的身前。

在糜暘方纔對着關羽牌位行大禮的時候,劉備並沒有出聲阻止他。

但是等糜暘行完大禮站在他身旁後,劉備擡頭看向糜暘的臉龐,他對着糜暘充滿悲傷地言道:

“子晟,雲長還是離我們而去了。”

劉備在說這句話時,他的聲音是無比沙啞的。

而糜暘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他的眼眶中也瞬間浮現淚水,他頃刻間跪坐在劉備的身旁。

他口中雖想說出什麼寬慰劉備的話語,但他卻發現在看到關羽牌位的這一刻,他自己內心中的悲傷都無法剋制,又怎麼去勸慰別人呢?

而以劉備與關羽之間的感情,旁人縱算是說出多好的勸慰,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劉備看到糜暘哭着在自己的身旁坐下,他眼神中浮現出慈愛之色。

雲長在的時候沒有器重錯人,而他往日也沒疼愛錯人。

只是劉備特地將糜暘從樊城召來,肯定不是單純地問了讓糜暘來弔喪如此簡單。

見糜暘已然在自己身旁後,劉備從他的身前拿起一份竹簡遞到糜暘,示意糜暘展開來看。

在劉備的示意之下,糜暘雖然有些意外劉備的這個舉動,但他還是快速的接過劉備遞來的竹簡細細觀看起來。

這份竹簡乃是由董允、費禕兩位侍郎整理出來的,關於這段時間以來新野中衆大臣對關羽諡號的建議。

因爲跟隨在劉備身旁來到新野中的大臣不少,所以由兩位侍郎所整理出關於賜給關羽的諡號也不少。

那衆多諡號全都是美諡。

而在衆多美諡中,甚至還有許多是代表着漢朝人臣最高榮耀的雙美諡。

要知道在漢代對於諡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與後世動輒十數字的諡號不同,兩漢四百年來,哪怕是帝王也只能是雙諡。

所以若一位漢臣亦能被授予雙諡,那就是莫大的榮譽。

而就在糜暘以極快的速度看完手中竹簡中的內容後,眼尖的他還發現在那衆多美諡中,有幾個美諡被劉備用硃筆給圈了起來。

毫無疑問,那幾個美諡正是劉備心中給關羽的備選諡號。

只是或許是想給關羽一個極好的諡號,所以劉備並未真正決斷下,將哪一個美諡作爲給關羽的諡號。

而糜暘在看着手中竹簡內容的時候,劉備的目光就一直注視在他的身上。

劉備見糜暘已然看完這篇竹簡中的內容後,他輕聲問糜暘道:

“記住了嗎?”

或許糜暘第一時間會以爲劉備問他的目的,是他記住這份竹簡中的衆多美諡了沒。

但是糜暘轉念一想就知道,劉備沒必要讓他記住其他的美諡。

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在,記下那衆多的美諡也是不容易的。

想來劉備要他記住的就是,他用硃筆圈起來的那幾個美諡。

所以儘管時間很短,但這對糜暘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於是糜暘在劉備的詢問之下,他合上手中的竹簡回答劉備道:“記住了。”

見糜暘記住了之後,劉備眼神中浮現出一絲欣慰。

他伸手從糜暘的手中拿過那份竹簡,然後他在糜暘目光的注視下,將那份竹簡扔進了他身前的火盆之中。

看見劉備的這個舉動,糜暘不禁感到驚訝。

因爲本來糜暘以爲劉備讓他看這份竹簡,爲的可能是要讓他幫助他,選擇出一個給關羽的美諡。

但沒想到的是,劉備在他看完竹簡中的內容之後,竟然將這份匯聚着衆多大臣心血想出來的美諡大全,給扔進火堆了之中。

表面上看劉備是要將這份代表着,衆大臣對關羽高度認可的美諡大全燒給關羽觀看。

但是身爲穿越者的糜暘,卻在劉備這個舉動下,想起了前世他讀《三國志》時覺得有些不理解的一件事。

那便是爲何劉備在關羽死後的數年之間,一直未曾給關羽定下諡號。

畢竟以劉備對關羽的情感,這個表現無疑是很反常的。

這讓他的內心隱隱有了一些猜測。

竹簡在火盆中的火焰灼燒下,發出啪啪作響的聲音。

而看着因爲竹簡入盆而突然竄起的火苗,劉備接下來更像是說給關羽亡靈聽的話,證明了糜暘心中的那些猜測。

“在天下未一統之前,朕不會賜予雲長諡號。”

當劉備的這句話說出來之後,感覺到內心中猜測被證實的糜暘,他連忙低下了頭。

若他所料不差的話,接下來劉備要說的是不會被記載在史冊,但卻約等於是他“遺詔”的話語了。

“這數十美諡雖好,但全都是根據雲長生前的襄陽侯爵位所定製的。

只是以雲長的功勞,他的爵位又豈能僅僅侷限爲侯爵呢?”

“雲長當追封爲王!”

“只是現在時機未到,既然如此,朕還不如暫時不對雲長賜予美諡。”

劉備短短的幾句話道盡了他內心中的隱秘,亦讓聽到這些話的糜暘內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雲長當追封爲王”這句話由劉備這個漢朝天子口中說出,帶給糜暘的震撼是極大的。

當年漢太祖劉邦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非功者而侯,天下共擊之”。

這句話在漢室四百年來,是一直被歷代劉姓統治者當做金科玉律的。

可是沒想到身爲漢太祖苗裔的劉備,竟然會在糜暘的面前主動透露出,要追封關羽爲王的心思。

雖然劉備說的是追封,不是實封。

這說明劉備賜予關羽的王爵稱號僅僅是一個榮譽,但這也足以讓糜暘感受到震撼不已。

劉備心中能浮現這個心思,除去足以證明關羽在他心中的地位之外,還可以證明劉備是個極有魄力的君王。

畢竟嚴格點來說,劉備的這個想法算得上是在違反祖制。

而在知道劉備的這番心思後,糜暘腦海中的一條迷糊的歷史線索瞬間被串聯起來。

怪不得歷史上劉備在得知關羽的死訊後,及至在他死前都未曾對關羽賜予諡號。

而劉備的這個舉動亦被後世許多人認爲,是他在怪罪關羽。

但現在糜暘從劉備的這個想法中可知,歷史上劉備不是不想給關羽賜予諡號。

而是在自身未立下足夠的功勞之前,他不能輕易給關羽定下諡號。

欲定諡號,必先明爵位。

劉備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今世,他都是開邦創基的肇始之君。

這樣的身份決定了他所做出的每個決定的,都會被他的後世之君當爲祖制。

若是他的後世之君沒有超越他的功業的話,那麼後世之君是很難改變他做過的決定的。

所以一旦劉備在關羽生前是列侯的情況下,給他定下美諡。

那麼在劉備建立的這個大漢中,關羽也許一直都會是列侯的爵位了。

而這無疑與劉備心中的真正想法相悖。

至於既然劉備有想追封關羽爲王的想法,那麼他爲何不直接下詔進行追封呢?

這是因爲劉邦當年留下的那條祖制,在天下人的心中影響力太深了。

儘管仔細掰扯起來,劉邦當年盟誓嚴厲禁止的“異姓王”與現今劉備想追封的王爵,其實是兩碼事。

但在劉備未立下足以與漢太祖劉邦比肩的功業之時,那麼他就不能明面上輕易去觸碰這條祖制,因爲這會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失去正統性。

所以劉備想的是,在今漢重新統一天下後,再去實施他心目中的想法。

或許祖制是往往難以改變的,但是不代表完全不能改變。

就拿漢代四百年來說,立下偉業的帝王改變祖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當年劉邦建立大漢後,他本來爲大漢定下的五行屬性是水,全國尚黑。

五德屬性在古代對一個朝代的重要性是十分大的,毫不誇張的它就是立國的正統性象徵之一。

可是在漢武帝在位時,他又聽從大臣的建議將大漢的五德屬性改爲土,全國的服色改爲尚黃。

而在漢世祖建立東漢後,劉秀有樣學樣,直接將劉徹定下的大漢土德改爲火德,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劉徹與劉秀兩人的舉動,都是在打祖宗的嘴巴,都是在違反劉邦定下的祖制。

亦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正統性。

但是因爲這兩人立下的豐功偉業,也沒見有誰敢出來逼逼什麼。

後世的史學家,甚至還能分別找各種理由論證,劉邦、劉徹、劉秀三位漢帝所選擇的五德都是正確的。

由此可見,後世帝王不是不能改變祖制,但前提是自身要有足夠的豐功偉業。

而具體到劉備身上來說,因爲有着劉秀這個榜樣在,所以他心中想追封關羽爲王的想法並非是不切實際的。

只要他能重新一統天下,恢復大漢在天下間的正統地位。

只是劉備既然有這種想法,爲何要對糜暘所說呢?

那是因爲劉備覺得他年紀已經很大了,或許在他的有生之年,大漢無法在他的手中統一。

但是儘管如此,他心中想要追封關羽的想法不會改變。

所以他纔會特地召來糜暘,告知他自己內心中的這個隱秘。

因爲按照常理來說,如果大漢將來能統一天下的話,最大可能是會在糜暘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

劉備在說完方纔的那番話後,他用一雙充滿期待的目光看着糜暘,對着他言道:“子晟,你明白朕今日對你說這些話的意思嗎?”

糜暘是心思何等機巧之人,劉備雖然不曾對他明說什麼,但他在自己面前表露的深意展露無遺。

劉備很明顯是想讓他,在大漢若能重新統一的那日,爲他完成這個內心中的想法。

歷史上劉備應該也是將類似的想法告知給劉禪與諸葛亮了,所以劉禪才遲遲不給關羽上諡號。

劉禪爲關羽上諡號的那一年,是在諸葛亮死的二十多年之後。

那時候的季漢已經毫無翻盤的可能了,所以劉禪纔在無奈之下給關羽上了諡號。

只是當同樣的一番囑託劉備在今世選擇交給糜暘時,這讓糜暘震撼於劉備對關羽的用情之深時,亦心驚於劉備對他的信任之重。

劉備所釋放出的這層政治深意,更是耐人尋味。

他直起跪坐的身軀,在關羽的靈位之下對着劉備鄭重承諾道:“暘誓不會讓陛下失望。”

還有一章凌晨。

(本章完)

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4章 父子對質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50章 夜襲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請假一日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