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

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

在離的與姜維不遠之後,魏延更加看清了姜維的相貌。

細細打量之下,哪怕姜維的身上沾染着不少血污,但魏延的心中還是不禁浮現起一個感慨。

果真是細皮,呸,果真英武不凡呀!

哪怕被大量漢軍包圍,但姜維並未如常雕那般,早早地就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

而他的本部兵馬見姜維沒有投降的意思,他們也繼續緊緊地環繞在姜維的身邊。

百餘殘兵,在姜維的帶領下,卻顯得比常雕的那上千魏軍更有骨氣,這種反差感饒是魏延心中也頗爲驚歎。

實在是最近聽到魏軍投降的事例太多了,突然出現頗有骨氣的一支魏軍,這當然會讓身爲軍人的魏延心中浮現好感。

對,魏延是因爲姜維的表現纔對他欣賞,絕不是因爲糜暘的緣故。

姜維在聽到身前有一位膀大腰圓的壯漢,說出要自己棄械投降的話後,他隱隱有猜出眼前這位武將的身份。

“敢問足下可是魏將軍?”

近幾年糜暘給了魏延不少機會,這讓魏延不再是當年那默默無聞的漢中都督。

若論威名他或許還比不上丁奉,可在糜暘的帳下諸將中,也是僅僅次於丁奉的存在。

面對姜維的詢問,魏延坦然的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而姜維在知道身前便是魏延後,他問出了讓魏延意外的一句話:

“若我不降又如何?”

姜維的語氣雖似在試探,但他的眼神卻頗爲堅定。

聽到姜維竟敬酒不吃,魏延一旁的傅僉大怒。

姜維的名號傅僉聽都沒聽過,他覺得在魏軍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以魏延的身份能夠親自勸降已經算是一種莫大的禮待。

沒想到姜維竟然敢拒絕!

大怒的傅僉揮手讓周圍的漢軍舉起手中的弓箭,而這一幕被魏延看到後,他當即大驚失色。

魏延轉身對着傅僉怒斥道:“你在作甚!”

在斥退傅僉之後,魏延不理傅僉一臉委屈的神色,又下令周圍的漢軍紛紛放下手中的弓箭。

糜暘要的是活的姜維,絕不是一具屍體。

而要是將姜維的屍體帶到糜暘的面前,那種場面魏延想都不敢想。

魏延在止住部下的異動後,他雖很想告訴姜維,實際上是大將軍想要他,但考慮到周圍有着這麼多人存在,魏延還是忍住了這種衝動。

脾氣向來暴躁的他,這一刻卻拿出前所未有的耐心,指着那百餘人人帶傷的姜維親兵說道:

“若你放下武器,吾可保彼等性命。”

這百餘親兵能到這一刻還對姜維不離不棄,與姜維的關係定然是匪淺的。

果不其然,姜維在聽到魏延的這個條件後,思慮再三後,他最終無奈地丟下了手中的武器。

方纔魏延的表現姜維都看在眼裡,雖然不知道魏延爲何會對他這麼看重,但有着這份看重在,魏延也不至於會當衆食言。

姜維能得到百餘死士的效死,靠的就是他平時待他們如手足的作風。

在這種作風下,魏延提出的條件,恰恰是姜維無法拒絕的。

再者,魏延只是要求他放下武器。

被俘與投降是不一樣的事,就像當初的常雕一般。

魏延見姜維在自己的勸說下,終於願意放下手中的武器,他臉上雖未表現出什麼,但實際上內心中卻充滿着喜悅。

魏延並沒有食言,在姜維及他的百餘親衛相繼放下手中武器後,魏延只是指揮漢軍上前將姜維及他的百餘親衛擒獲。

而在完成這件事後,魏延便腳步輕快地率軍朝漢軍大營返回。

從始至終,魏延都未看不遠處的常雕一眼。

哪怕論身份,常雕與姜維不在一個等級上。

而其實這才恰恰是魏延的真實性格,對於戰敗的敵將,他不進行羞辱已經不錯了。

魏延的區別對待落在常雕眼中,讓常雕的心中充滿了羞辱感。

就算他是第二次被俘,但好歹也看自己一眼,象徵性地問上一句自己是否願意投降呀!

可還未常雕羞憤多久,周圍衝來的漢軍很快就將他捕拿起來。

而看着與自己同樣被縛上繩索的姜維,又想起方纔姜維與魏延的對話,常雕後知後覺的發現——姜維好似不是“魏奸”!

很快身處在陰平城內的糜暘,便收到了魏延的百里加急。

在加急文書中,魏延向糜暘彙報了,他已經成功捕獲姜維一事。

得知這事後,糜暘心情大好。

哪怕他之前暗中做了許多佈置,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未到最後一刻,都無法確定結果是怎麼樣的。

而對糜暘來說,當下的結果無疑是他最爲希望看到的。

或許是被糜暘調教的怕了,魏延現在也懂了不少人情世故。

在己方大軍還未返回陰平的時候,姜維就被魏延派人送回到陰平城中。

就在姜維被送到陰平的當日,糜暘就饒有興趣地讓人將姜維帶上來。

姜維,這是後世任何季漢粉心中,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的兩個字。

這二字代表着季漢最後的熱血,亦代表着季漢最後的浪漫。

當然糜暘今世早就見過許多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故而對於歷史上的名人,糜暘心中並沒有嚮往之情。

糜暘之所以會想急着見到姜維,更多的原因是在於,他想盡快折服姜維這員名將。

後世關於姜維的事蹟,更多的是姜維投奔季漢後發生的。

或者準確點來說,是諸葛亮逝世之後。

那時候的姜維年紀不小,已受到許多世事的磨練,謀略品性都已經無限趨近於後世那個爲人熟知的樣子。

但目前糜暘捕獲到的姜維,可不是這樣子的。

魏延在加急的文書中,明確告知姜維在被捕獲那日的表現。

很明顯,姜幼麟目前是不想投降的。

對於這一點,糜暘倒也能表示理解。

若按照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派衡量人才的話,以姜維的出身及聲望,怎麼也能得到一箇中中的評價。

中中雖然只是九品中正制的第五等,可當下九品中正制初創,不像兩晉時那麼不要臉,當下的選拔標準還是很嚴格的。

曹魏中那麼多年輕俊才,能得到中中評價的並不多。

這難得的評價,就足以讓姜維在曹魏的官場受益無窮。

再加上姜維的宗族在涼州。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又豈會輕易的投降呢?

歷史上的姜維之所以會投降季漢,最大的原因絕不是他對季漢有着天然的忠心,而是他被自己的上司逼得走投無路了。

年輕的姜維,與年老的姜維,是有很多不一樣的。

就在糜暘思索這些的時候,五花大綁的姜維被軍士帶到了糜暘的身前。

糜暘今日見姜維,並未召其他大臣陪伴,大堂內有的只有丁封統領的一干親軍。

而姜維見自己被漢軍帶到一身穿華服的年輕人面前,心性聰慧的他,猜出了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身份。

漢大將軍,糜暘!

糜暘不知道的是,姜維心中對他的興趣,也一點也不少。

甚至遠遠在他對姜維的興趣之上。

當初姜維爲何會不顧薑母的阻攔提前出仕,不正是糜暘的事蹟激勵着他嗎?

心氣高遠的姜維當初認爲,糜暘能做到的事,他未必做不到。

懷抱着這種理想,姜維毅然決然地拜別母親,放棄唾手可得的清貴職業,選擇來到危險的大軍中任職。

可以說,在之前姜維既將糜暘當做他心中最大的假想敵,亦將糜暘當做他學習的榜樣。

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姜維在見到糜暘的那一刻,羞憤地低下了頭。

不管心中的志向有多高遠,但人總得認清現實。

僅僅是糜暘帳下的一員大將,他都不是對手,又何況糜暘呢?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給了年輕的姜維重重一擊。

姜維的低頭被糜暘看在眼中。

他雖不知道一向膽大如牛的姜維,爲何會在他面前浮現頹喪之態,但爲了能徹底折服姜維這頭幼麟,糜暘讓一旁的親軍將姜維身上的繩索給解開。

在糜暘的命令之下,姜維身上的繩索很快盡數退去,這讓姜維身體得到自由的同時,也讓姜維擡起頭正視糜暘。

剛纔初看糜暘時,只覺得糜暘似一顆耀眼的太陽般不可直視。

但現在再看糜暘,姜維卻又覺得糜暘散發出的光芒頗爲和煦。

畢竟以糜暘當下在天下的地位,無論是他主動接見自己這樣一個俘虜,還是他主動將自己身上的繩索退去,都體現了他對自己的重視。

士爲知己者死,姜維當下心懷大魏,做不到爲糜暘效死,但對糜暘充滿好感還是很正常的。

見姜維的目光再次望向自己,糜暘臉上露出笑容,手指向一旁的坐席對着姜維言道:

“伯約請坐。”

面對糜暘的邀請,姜維倒也不扭捏,他在對着糜暘一拜後,徑直地坐在了離糜暘不遠的坐席上。

在姜維坐下後,糜暘主動對姜維說道:“往日與伯約互通書信之時,便覺得伯約非一般雋才。

今日相見,果真氣度不凡。”

糜暘的誇讚令姜維有些謹慎。

他可是知道當下他與糜暘二人的身份,不是什麼多日未見的好友,而是一位失敗者,一位勝利者。

在如此懸殊的身份差距下,糜暘突然對他釋放善意,那本身就是一件可疑的事。

不過姜維也不難猜出糜暘的目的。

於是在糜暘誇完姜維不久後,姜維便直接拱手對糜暘言道:

“維乃魏臣,不敢受尊駕如此誇讚。”

姜維在話語中既表明自己爲魏臣,又只稱呼糜暘爲尊駕而不稱呼糜暘的任何一個大漢的官號,他的態度已然表露無遺。

姜維是在婉轉的告訴糜暘:你對我看重我很欣喜,可我們畢竟分屬不同陣營,有些話也就沒必要說了。

姜維的言外之意,糜暘又豈會不懂呢?

就是因爲懂,糜暘才下意識地笑出聲來。

自他成爲左將軍以來,在己方地盤之內,他從未遇上過軟釘子。

沒想到今日在姜維身上,卻是遇到了。

不愧是那個一怒之下,敢不顧家中老母南下投漢的姜維,的確是很有個性。

可惜糜暘也是個有個性的人。

按當世的禮數,常人被婉拒後,都會識相地不再談論此事。

特別是姜維與糜暘都是當世的士人,對於這點潛規則都清楚的很,士人最重體面。

不過糜暘的臉皮比尋常的士人,會厚上那麼一丟丟。

“不知當年尊父爲國捐軀時,爲的是漢,還是魏乎?”

糜暘的這句話,直接讓姜維勃然變色,他想要反駁,但卻沒辦法說出任何一句話。

姜維的父親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當年天水羌氐作亂,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

那一年天下的年號,可是大漢的建安。

也就是說,姜冏是爲大漢捐軀的,這代表着姜冏乃是一名不可辯駁的漢臣。

可身爲兒子的姜維今日卻自稱魏臣,這難道是孝順嗎?

在糜暘拿出孝道這個大殺器後,姜維方纔婉拒糜暘的那句話,無疑是句笑話。

見姜維扯的名義不再成立後,糜暘又接着說道:

“你無須拿空話矇騙於我,若你真如此看重大義,你成年後早該南下投我大漢纔是。”

糜暘的這句話,更是讓姜維沉默不語。

“那麼你究竟是爲何,執意不願歸附大漢呢?”

很多人會因爲姜維年老時的表現,就下意識的認爲姜維年輕時是個忠義之人,這其實是不對的。

因爲姜維時的表現,不能說他沒有原則,但肯定與忠義二字扯不上邊。

面對糜暘這個詢問,姜維在沉思良久後,最後長嘆道:

“我自出涼州以來,涼州刺史楊公多次照拂,提拔於我,對我來說,他實爲我之恩主。

今恩主在北,我又豈可揹他而去乎!”

這就是姜維面對魏延與糜暘的招攬,會相繼拒絕的最重要原因。

姜維當下看重的,從來就不是忠義二字,他看重的是信義。

這從歷史上姜維的表現也能看的出來。

姜維也知道他無法再瞞住糜暘,因此他也不再隱瞞。

當姜維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後,糜暘不出所料的點了點頭。

然後他從懷中掏出一份情報,對着姜維言道:

“你的恩主楊阜,恐怕再難活過今年了。

包括他的三族。”

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姜維頃刻勃然大怒。

凌晨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41章 第三條路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訂婚啦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