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

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

而孫桓想勸降這些士卒,乃是爲了到達公安城下後,他要將這些荊州降卒當做工具,來影響公安城中的軍心。

在從建業出發之前,孫權曾召孫桓進行一次單獨會話過。

從那次會話中,孫桓纔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孫權對其這個“宗室顏淵”的期望有多深。

而懷抱着孫權巨大期望而來的孫桓,自然不滿足於立下一個簡簡單單的先鋒之功。

若是有機會,他必要一鳴驚人,好洗涮他身上一直以來的非議之辱。

在擦拭完佩劍的劍身後,孫桓只是冷冷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那十數具還算溫熱的屍體。

他接下來對着左右吩咐道,“就按之前那般做吧。”

孫桓剛親手斬殺了十數人,這時候他身上自帶一股煞氣。

這股煞氣嚇得他的左右,絲毫不敢有所遲疑,連聲應唯。

而就在吩咐完這件事後,一同樣身穿精甲的武將來到孫桓身前,對其抱拳道,

“都尉,烽火臺中有異樣,還請前往察看。”

這名面容周正的武將,乃是孫桓此番出征的副將。

他名周睿,字明達,乃廬江周氏子弟。

周睿年少從軍,因爲是周瑜族弟的原因,因此他早年就一直跟隨在周瑜身邊作戰,因功累升爲軍中校尉一職。

周瑜在世時曾向呂蒙誇讚過他這個族弟,性格沉穩,嚴明有將略。

所以在周瑜死後,周睿就被呂蒙收在帳下聽用。

此番孫桓作爲先鋒大將出徵公安,呂蒙恐孫桓年輕氣盛,因此他便特地將性格沉穩的周睿,安排爲孫桓的副將輔助他。

周睿在來到孫桓身前看到地上所發生的一幕後,眉頭不經意間一皺。

因爲自幼跟隨周瑜的緣故,周瑜對於他的影響頗大。

周瑜性格開闊,寬宏大度,在受這樣影響之下成長的周睿,對於孫桓擅殺俘虜的舉動,心中不自覺地就產生了厭惡。

但他也不再是青蔥少年了,沉穩的他,對於這事並沒有貿然向孫桓勸諫什麼。

而孫桓在看到周睿來了之後,他臉上的戾氣轉瞬之間就消失不見。

他臉上馬上浮現了和煦之色。

周睿出身不凡,這樣的人與他的身份纔是對等的。

對於身份對等的人,孫桓絲毫不介意展現他“顏淵”的一面。

“有何異常?明達爲我副將,你的才幹吾早有耳聞。

有些事你自行處理即可,何須事事奏報。”

孫桓語氣真誠,對周睿所言的異常不以爲意。

畢竟烽火臺不過數丈大小,且其中兵士皆已經被其斬殺。

裡面大概只剩下石頭那種死物,還能有什麼異常。

但周睿想起烽火臺中的那一物,卻再次執意要孫桓前去察看,他言道,

“事涉都尉,某無法處置。”

見周睿如此執着,孫桓收起了自己的不以爲意。

周睿性格沉穩,他能有這麼執着的反應,看來烽火臺中那異常,正如他所說一般,事涉自己。

想到此,孫桓便馬上往不遠處的烽火臺走去。

在來到烽火臺之前後,他見周圍的士卒早已被周睿調遣離去。

周睿謹慎的這一做法更令孫桓心中生疑。

但對於周睿他還是信任的,因此即使心中疑竇頻生,孫桓還是大步邁入了烽火臺之中。

這是孫桓第一次邁入烽火臺之中。

烽火臺因爲大多是用石塊壘成的,而現在又恰值冬季,所以烽火臺內更顯得陰冷無比。

幸虧烽火臺有燭火在燃燒着,不至於讓孫桓伸手不見五指。

而在進入烽火臺內後,在這狹窄的空間內,孫桓瞬息之間就看到了烽火臺中的其中一面牆壁上,正掛着一卷寫滿字跡的帛書。

而那帛書上的內容,也是馬上就入了孫桓的眼中。

但就是這一察看,令孫桓全身上下的血液,在這陰冷的烽火臺中,都變得火熱起來。

那張帛書上寫的是糜暘寫給孫桓的一封信:

“寫予小子孫桓啓:彼此和好日久,而彼志無厭,擾我邊民。

今秋我軍北伐,汝主暗藏叵測之意,意圖襲盟友以自肥,小人之志也。”

“今吾聞彼欲來,若能越長江而至公安者,隨意且來,來以軍迎,敗以囚擒。”

“若汝厭江東山水者,可來公安牢中居。”

“吾亦往揚州驃騎府中住,相與易。”

“料彼年已及冠,未嘗出戶,雖率軍而來,如三歲嬰兒。”

“與我荊州百戰之師,可相比哉?”

“今汝此來,無餘物可相贈,今送枷鎖一副,草藥若干。”

“彼來道遠,若欲換新居,可戴。”

“或水土不服,哇哇啼哭時,藥可自療也。”

“大人糜暘致。”

糜暘在這封信中寫的話並不多,孫桓幾息之間就已經看完。

但就在他看完後,他感覺他的怒火正在騰騰燃燒着。

最後孫桓氣的抽出腰間長劍,朝着那面帛書砍去。

“糜賊欺人太甚,吾誓必殺汝!”

在孫桓一聲怒吼之下,那張糜暘所寫的“好客文書”瞬間就被孫桓鋒利的佩劍砍做兩半。

最後如柳絮一般,緩緩飄落在地。

在烽火臺中燭火的映照下,孫桓那雙細長的眼,這時已經睜到最大。

那雙眼中滿是羞辱,惱怒之色。

糜暘在這封信中從無一個髒字,但幾乎每字每句都在羞辱孫桓。

而且他所羞辱孫桓的點,正是孫桓最在乎的地方。

這無疑讓孫桓心中,對糜暘的恨意達到極致。

當世,辱人一句者,即可殺之,何況如今糜暘這數十句乎!

孫桓沒想到,糜暘與他一樣皆是身份不凡之人,竟然會寫出如此羞辱人的話,這哪位老師教出來的!

心中氣甚的孫桓,對着已經落地的帛書又狠狠踩了幾腳。

隨後他大喝一聲,喚來了一直在外守候的周睿。

孫桓已經氣得滿臉通紅,他轉眼看向周睿,對其言道,

“整軍,我要立即率軍趕到公安城下。”

但孫桓的這個舉動卻被周睿所勸阻:

“都尉,我軍晝夜兼程數日,已經疲憊至極。

如今貿然行軍前往敵軍城下,士卒皆疲累,且正好是日暮時分,恐爲敵軍所趁。”

周睿的進言可謂是老成持重之語,但盛怒之下的孫桓,從未受過如此委屈的孫桓,這時又豈能聽得進去。

“勿復多言,吾等部衆俱是精兵,又何懼!”

(本章完)

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章推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52章 魂斷鬱陵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章 當爲班超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9章 糜暘到了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8章 關羽之憂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9章 糜暘到了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2章 小心有詐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