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

張昭沉吟時,趙子龍斟酌着道:“老林,此事亦非不可解決吧?大帥往朝鮮王國漢城而去,從天津衛出港,以寶船的航海能力,最多一個月便可有來回。有事請示即可。”

林文寧搖頭,苦笑道:“子龍兄,大帥回京後向天子建議罷每日常朝。改爲每月初一舉行早朝。其餘時間,由各部門堂官仿照御前會議的形式,召集本部門官員議事,謂之‘早會’。

大帥去朝鮮,主持樞密院工作的就是英國公張懋。他每日早會上零敲碎打,我總不能事事都頂撞他吧?何況成國公朱輔、定西候蔣驥必定會幫腔。

此事還需要大帥拿一個主意。”

張昭點點頭,認可林文寧的擔憂,詢問道:“老林,你既然想到這裡,可有什麼主意?”

林文寧是他的首席智囊。

林文寧道:“大帥,我只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這需要你和英國公談談。讓渡一部分樞密院的權力給他。關鍵是,讓渡給他,他也幹不好。

團營整訓,新軍營研究院、皇家軍事學院、衛所改革、郵政系統、樞密大樓,火器軍、常備軍的物資調撥,訓練計劃批准,退役、預備役的管理,都司、府、縣三級徵兵制度建設,水師,這些事務,英國公的人進來都幹不好。”

老林是很看上大明那些舊式勳貴。基本上做事都不會附和新軍營的風格。

趙子龍愁眉不展,跟着嘆道:“就怕一鍋老鼠屎壞掉一鍋粥啊!”

張昭琢磨了一下,道:“我明白了。”

負手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窗外北風陣陣。已是秋末冬初啊!

張昭在玻璃窗前,看着庭院中在呼號的寒風中搖晃的枯樹,道:“老林、子龍,其實大明的哪項改革是如我們的心意呢?基本沒有徹徹底底的改革。

全部都是在退讓和妥協中前行。像國子監改革,我都沒拿到其他條件,只爭取到監生不用坐監讀書。可以自由行動。終究是依靠着大勢將國子監的體系衝擊的七零八落。

所以啊,分權給英國公是必然的事情。他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十二團營中兩個師的兵權。成國公朱輔和定西候蔣驥既然爲樞密僉事,也是要管事的。

在政治鬥爭中,只有先退一步,讓對方露出弱點,才能更進一步。

我準備讓英國公負責江南衛所的改革,這一塊的利益就足夠他消化的。讓朱輔負責郵政系統的建設,讓蔣驥負責全國都司的管理。”

林文寧沒吱聲,推敲着。

趙子龍則是有點詫異。英國公就不說了,樞密副使之位,深得弘治皇帝的信任。這是如今老朱家世代信賴的武勳世家。大帥多分一點很正常。但看起來,蔣驥比朱輔更得大帥信任啊!

林文寧沉聲道:“大帥,定西候蔣驥可信嗎?”他開了幾次會,感覺蔣驥的立場有點模糊。

全國的都司、府、縣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管理着徵兵、退伍士卒,和地方上的行政體系溝通等事宜。定西候蔣驥要是亂搞,影響會很大。

張昭笑道:“我和他有點默契。當然,他現在是樞密僉事,有些事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熙熙融融皆爲名利二字啊。這個人是可以爭取的。

都司這塊,會牽扯非常大的精力,總是要有人去管的。咱們主抓戰鬥力,後勤保障。”

林文寧想了想,輕輕的點頭,還是擔憂的道:“大帥,給英國公的權力太大。江南衛所改革,整編後絕對會有不下二十萬常備軍。而且,這支軍隊會可能受到江南士紳利益集團的影響。將來恐怕會是戰亂之源。”

張昭負手而立,搖搖頭,“老林,不會的。在滅掉韃靼人之前,我們還要往南邊打。安南是一定要收回來的。屆時我會南下親自率軍南征,絕對不允許軍權落入江南縉紳手中。”

張昭笑一笑,道:“老林,既然退讓了一步,我得給你找個幫手啊!我打算將吳臣調回京中,擔任樞密僉事,負責十二團營的整編。”

新軍營有幾個練兵好手。吳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年新軍營去御前試射新火銃張昭就是調的吳臣的小旗。

林文寧道:“那大寧都司那邊?”

張昭道:“把李逍遙調過去,任大寧總兵。”

“好。”

事情談妥,張昭在第二天去見了樞密副使、英國公張懋一面,接着在下午時召開樞密院的會議,將新的分工分下去。

之後,便給弘治皇帝上了個奏章,提請調大寧總兵吳臣回京擔任樞密僉事。

同時,張昭還夾帶了一點私貨,奏請弘治皇帝廢除大明的路引制度、人頭稅。

內閣對此略有爭議。

路引制度確實可以廢除。因爲,在京中、北直隸執行的警察局、戶籍、身份證制度比路引好用的多。而且,更好用。要促進人口的流動啊!

但對於人頭稅,爭議頗多。畢竟這是一筆財政收入。但是在戶部尚書侶鐘的支持下,這一個意見也被通過。

只要財政沒問題就行。這是增加人口的財政調解手段。而且,這給大明的百姓“減負”,算是政績工程!

弘治皇帝直接批覆。

在簡短的三天時間內,朝中爲這兩件事略起波折。而張昭業已經做好出徵的準備。

十月初一,張昭率新軍營劉二狗所部四團,並親衛營,再加上隨軍的幕僚、參謀合計兩千一百餘人,經由京師往天津衛而去。

天津衛目前是北方最爲繁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港口在開平(唐山)。第三大港口爲金州衛(大連)。

朝鮮王國,漢城。

張昭率部出征根本瞞不過人。而這幾天之內,根據都堂會議的官方通稿,京中各國的使節都已經知道大明的官方決策:問罪於朝鮮王國。

大明的重臣們對張昭出重手整治“報業”的記者亂象頗爲贊同。真拿都堂成員們議政當猴戲看吶?

繼而,都接受張昭的意見:每次會議之後對外發布通稿。當然,這種稿件對議事的內容肯定是會有所保留的!

這個消息,在十月初傳回到漢城中。

距離景福宮不遠的一處奢華府邸中,數人聚攏在一起協商。前任的朝鮮王國使臣金善洪赫然在列。

爲首的老者道:“大明的張使相將至,諸位,國事艱難啊!”

一名中年男子道:“燕山君誤國。”

“正是。我們必須要給大明一個交代。據聞張使相頗爲強硬,恐怕他有吞併我國之意。必須在他下手之前,我們拿出一個策略來。”

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兩百二十四章 與子同袍(下一)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兩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當反派啊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聖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三百六十三章 教太子(上)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三百八十四章 營救成功,只是開始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後日常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兩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達薩爾滸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實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