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

宏興二年二月,張壯、唐欽、唐勇帶兵離開海南,張壯和唐欽駐紮山海關,唐勇的海軍留在登州。

唐家軍入駐山海關,唐峰是提前通知內閣以及兵部的。內閣也回了公文,可唐家軍的費用,他們卻仍是隻字不提,好像忘記了唐家軍也是要吃糧食的。

年輕的宏興帝得知兵部竟然沒有給唐家軍撥軍餉,他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在與唐峰商量之後,宏興帝從‘大華錢莊’貸款五十萬兩銀子,撥付給唐家軍做爲軍費。

宏興帝自己的內庫裡沒有錢,原來從大順、大西搶來的錢都投入‘大華錢莊’之中,每個月他可以從‘大華錢莊’分到約五萬兩的分紅,這些分紅也只能維持宮中的生活而已。宏興帝沒有後悔自己這筆投資,如果沒有這筆投資,他那些錢也收不住,遲早會被內閣的大臣們掏乾淨,自己的生活怎麼辦。

宏興二年也不是什麼好年景,開春之後一直大旱,已經可以知道今年還是一個荒年。

朝廷上有些人上書希望停止往海南移民,這樣可以阻止海南經濟的發展。可宏興帝和內閣都沒有理會這些人,如果不將流民送往海南,京城遲早就被那些紅了眼的流民們攻下,到時,這些上書的人也許不會有生命之憂,可宏興帝怎麼辦。

宏興帝知道海南在一步步發展,而大明卻在一天天衰落。宏興帝曾問過唐峰,如何才能讓大明重現輝煌,唐峰沒有回答。

宏興二年春,大量流民源源不斷流入海南各地。讓唐峰感到高興的是,竟然有士子也來到海南,這些士子中有秀才,有舉人,甚至有進士。

宏興元年這一年裡,海南本地的士子約八成逃出海南,遷往大明。可如今,海南已經能吸引大明的士子來投,這都是唐峰那兩本書的功勞,當然也有孫敏的功勞。

餘興是崇禎十二年二甲進士,在西北一個縣當了兩年的縣令,後來流匪破了縣城,他自己跑了出來,不敢再回大明官場,只好留在老家陪着妻子兒女。餘家的家底不薄,可是連着幾年的天災,餘家在宏興元年也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餘興當然不能去當流匪,在看了唐峰的兩本書以及打聽海南的情況之後,宏興二年春,餘興下了決心,率全家移民海南。

餘興隨着一批移民來到的是新建的萬寧城。

餘興有一妻兩妾,子女有五個,還有一位老母,全家九口人,剛到萬寧城,就住進了舒服的安置房,這些安置房不比餘興老家的青磚房子差。

萬寧城移民安置辦的人,在統計了餘家的人口之後,給餘家發了一個本子,憑這個本子,餘家可以領到九口人一個月的口糧,而且每十天還能領到一次肉。

餘家五個子女,大兒子餘鵬十七歲,大女兒餘燕十六歲,二兒子餘康十二歲,二女兒餘英十歲,小兒子餘緯才七歲。

海南的規定,六歲以上十四歲以下,無論男女必須進入小學或中學讀書。

餘康、餘英、餘緯三人到了萬寧第三天,在測評了文化程度之後,都進入了小學部,領到了漂亮的校服,他們非常高興。

餘家大兒子餘鵬由於會打算盤,在一家商店裡找到了會計的工作。

大女兒餘燕手很巧,進入了唐家的織布廠,每月的薪金不比自己大哥餘鵬少。

在填寫工作特長時,餘興只填自己是舉人,曾在村學當過老師。

餘興被請到了市政廳,見到了萬寧市長孫默。

“餘興見過孫大人。”

“餘兄多禮了,餘兄是舉人,在萬寧算是難得的人才。餘兄可以考公務員,也可以經推薦去中小學當老師,不知餘兄想選哪條?”

“我想先試試考公務員,如果不行,再去當一名老師。”

“好,我祝餘兄馬到成功,我讓助理帶你去報名,報完名之後可以拿到複習資料,每一個月都會有公務員考試,只要餘兄覺得有把握了,每個月都可以試考。”

“謝孫大人吉言,在下一定努力。”

餘興拿着五冊公務員考試資料回到家裡,長子餘鵬晚上回到家,翻看了這些考試資料之後,也產生了想考公務員的念頭,於是父子倆一起復習,準備一起考試。

餘家七口,現在只有餘鵬和餘燕出去工作掙錢,勉強夠一家人的生活開銷。餘家舉家移民海南,在大明的田地及祖屋全都變賣出去,也有近五百兩的家底。現在住的安置房不算太寬敞,如果餘家想在萬寧城裡買一處房產,這五百兩是不夠的。

餘興這幾天出去打聽過,萬寧城中一處兩進十二間房的大房子,售價在兩千兩左右。

餘家想換大房子,看來還得奮鬥幾年。

餘興對海南這邊的中小學教育感興趣,餘康、餘英、餘緯三人的課本,他都要認真閱讀,他發現,海南學生的課本,竟然採用的是白話文。無論是語文、數學、歷史、地理、自然這些課本,裡邊都是能讓小孩能看懂和讀懂的語言來寫的,而且都採用了符號斷句,不會產生異義。

小學的每一位學生都會發一本漢語字典,裡邊選的是常用的一萬多個漢字,每個字都有拼音與解釋。

餘興對這本漢語字典的拼音很感興趣。

餘康、餘英、餘緯三人最算是新生,進入小學之後,要先學一個月的拼音。餘興就跟着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們學拼音,越學越覺得這拼音的厲害,如果大明學子們也能採用這些統一的拼音與字典,那麼,大明能出多少讀書人啊。

餘興也打聽過,南海王唐峰提出的目標是,十年之後,海南所有十五歲以上成人的識字率,要達到五成以上,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成就。

餘興知道,大明如今成人的識字率還不到一成,如果海南真的達到了五成的目標,那麼南海王成爲千年以來,華夏最偉大的地方管理者。

看完小學的課本之後,餘興就忍不住想要去學校看看,聽一聽課。

“康兒,明天你幫我問問你們校長,我能不能去學校看看,聽一聽課。”餘興對兒子餘康吩咐道。

“爹,我知道了,一定會問清楚的。”

第二天餘康放學回來就對餘興說道:“爹,我問過楊校長了,他說歡迎你去看看,去聽聽課,也可以提意見。”

第三天早上,餘興就跟着自己三個兒女一起去學校。

一路上,餘興看到穿着同樣校服的學生,他(她)們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學校裡的一切都吸引着他們,通過學校教育,他們彷彿看到另一個世界。

到了學校,餘興就被校門口一行字吸引:“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這行字下邊有一個印章,餘興上去仔細辨認,看出是南海王唐峰的印章。南海王對教育的重視可不僅是在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地在做,海南所有中小學都是免費的,如果考上文武學院或科學院,還可以領到生活補貼,足夠自己的生活開支。

在校門口,餘興看到迎接學生到來的楊校長。

楊校長比餘興還要年輕,他認得餘家三個小孩,見到餘興跟餘家孩子在一起,就知道餘興的身份。

“餘兄,歡迎來學校參觀,多提意見。”

“楊校長,多有打擾。”

餘興這一整天都泡在學校裡,中午也是跟楊校長一起在學校食堂陪着學生們一起吃的。

餘興發現,小學部竟然也有實驗課和手工課。

楊校長對餘興解釋道:“餘兄,經研究,多動手有利於開發人的智力,以及開拓視野,同時也能儘早培養學生對技能的興趣。”

餘興點了點頭說道:“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標準,南海王這個論點,在下很佩服。”

“是啊,說一百遍,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在我們海南,大家都知道,少說話,多做事。要用事實說話,要用數據說話。道理並不在於你聲音大或支持你的人多,而是看結果。南海王說,這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在下對南海王這種務實的說法也很贊同。”

從學校回到家裡之後,餘興改變了原來的想法,他不想考公務員了,他要去當小學教師。

第九十五章 大華錢莊第八章 三年目標第五十一章 對上李自成第九十五章 大華錢莊第三十八章 龍場決戰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來襲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陣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鐵蛋第七十七章 三王並封第四十六章 張壯歸來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陣第八十四章 兵圍兗州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鐵蛋第六十三章 秦淮八豔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縮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團的勝利第七十三章 連失三城第二十一章 唐鄭兩家結親第一百零七章 大清與唐家的炮戰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鐵蛋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明滅亡第五十七章 清軍第四次入侵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問世第一百章 清官與好官第八十二章 海南大建設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語錄》第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十九章 各方搶開發臺灣第五十七章 清軍第四次入侵第十一章 超級猛人,鄭一官第二十五章 九千歲的末日第六十九章 固倫永安長公主第三十三章 再臨馬尼拉第十八章 首登馬尼拉第八十三章 爲何是福臨第五十八章 救下盧象升第五十五章 歐洲戰場第五十四章 前往歐洲第二十一章 唐鄭兩家結親第八十六章 海龍王之戰第十章 鉅艦戰船第九十九章 公務員考試第三十六章 亂世出英豪第一百零七章 大清與唐家的炮戰第八十四章 兵圍兗州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九十一章 吳三桂降清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七十八章 鄭家父子第三十八章 龍場決戰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語錄》第二十一章 唐鄭兩家結親第五十六章 西北戰況第七十八章 鄭家父子第六十五章 這是我的城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團的勝利第一百零七章 大清與唐家的炮戰第二章 賣地送女第十五章 唐家大郎大婚第一百零八章 剩下最後一門火炮第四十九章 料羅灣海戰第六十七章 張獻忠的末路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來襲第七十八章 鄭家父子第五十六章 西北戰況第五十一章 對上李自成第一百零九章 城外之戰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九十四章 京營挑兵第七十二章 鬆錦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縮第五十九章 劫走孫承宗第五十六章 西北戰況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語錄》第七十二章 鬆錦之戰第五十九章 劫走孫承宗第三十二章 袁崇煥下獄第五十八章 救下盧象升第八十四章 兵圍兗州第八十六章 海龍王之戰第五十一章 對上李自成第七十六章 都來摘桃子第五十四章 前往歐洲第十七章 殘酷的接船戰第七十七章 三王並封第九十五章 大華錢莊第七十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八十四章 兵圍兗州第六十章 盧象升的選擇第十七章 殘酷的接船戰第三十二章 袁崇煥下獄第四十九章 料羅灣海戰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六十二章 文武學院第一百零八章 剩下最後一門火炮第三十章 表弟的西洋女友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語錄》第九十五章 大華錢莊第二十五章 九千歲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