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

李元利終於鬆了一口氣,帶着栓柱等一干親兵和十幾個學生一起去南岸大營訓練場去試驗新槍,今天一大早工務司的人就來報告新槍製造出來的消息,他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去看看到底效果如何。

這是一件大事!凡是留在重慶的軍中將領都早就趕到了訓練場,他們一見李元利來到,就全都圍了上來。

黨守素去了敘州,那邊也有許多廠礦,需要一個人在那兒坐鎮。專門負責打造火槍的老楊帶着兩名工匠擡來兩個封好的木箱,裡面裝的就是剛造好的十把新槍。

這槍被工匠們打磨得十分光滑,金黃色的槍托是用上好的樺木製成,看上去就覺得特別舒服。李元利取出一支來仔細看了看,然後才旋轉一下球形的槍機再往後一拉,露出黝黑的槍膛來。

老楊遞過來一粒定裝子彈,這也是剛造出來的。前面的米尼彈頭沒有改動,只是在紙殼子彈的中部加了火帽,後面的發射藥也換成了無煙火藥。

李元利將子彈裝了進去,將三角形旋轉表尺調到一百米的位置,再將槍端起來,從方形缺口照門望向槍管前面的準星,再瞄準一百米外的木質人形靶子,直到三點一線,正要扣動扳機,老楊卻一把拉住他道:“帥爺,這槍後面閉氣不怎麼好,咱們想了許多辦法也還是有點漏氣,你開槍的時候可得注意點。”

早期的後裝槍都會出現閉氣不好的現象,會干擾到士兵們射擊,漏氣特別嚴重的甚至會燙傷人,這個問題一直到金屬子彈面世纔算解決。

使用了金屬彈殼的子彈,在發射藥燃燒的瞬間,彈殼受到氣體的壓力立即膨脹,緊貼彈膛壁,解決了後裝槍的閉氣問題,而且在發射藥燃燒後的氣體壓力下降後,彈殼又能自動收縮,收縮後與彈膛壁之間有一絲空隙,便於子彈抽殼。

雖然有一點小小的危險,但李元利並不在意,這些槍都是工匠們精心打造的,如果還會傷到射手的話,那這種擊針槍根本就沒有用處,在原來的歷史上也不會列裝部隊。

李元利點了點頭,將臉頰稍微偏離了一點,然後猛地扣動了扳機,“呯”地一聲響後,他沒有去關注前面的靶子,而是低頭看了看槍的後膛位置。

這種擊針槍的有效射程達到四百米以上,一百米的距離而且這麼大的人形靶子,擊中它簡直是毫無懸念。

還好,漏氣並不嚴重,不存在燙傷人的隱患,但李元利發現了一個更爲嚴重的問題:槍管膛線掛鉛!

這一次造的新槍本身就是試驗性質,所以有五支是線鏜槍五支是滑膛槍。李元利又另外拿了一支線鏜槍試了一發,這一次更離譜,柔軟的鉛質米尼彈竟然剛飛出槍管就被威力巨大的無煙火藥撕裂成幾塊,而且還有融化的跡象!

李元利皺起了眉頭,這樣的子彈肯定不能用,但要如何改進又是個問題。他轉頭看向老楊,老楊卻愁眉苦臉地道:“帥爺,這個我也還沒有想到辦法,鉛子太軟!如果換成鐵子,閉氣又不大好,拉這鏜線也就沒了用處。”

“要是把這鉛子外面包上銅,應該就不會掛鉛了吧?”李元利想了一下,好象後世就是用這個辦法解決了問題,最後才逐漸發展成了金屬子彈。

“……這倒沒有試過,不曉得效果到底如何。況且包銅……這子彈造價可就不便宜了啊!”老楊咂舌道。

李元利又拿滑膛槍試了幾發子彈,果然沒了鏜線,精度和射程都大幅縮水,有效射程不到兩百米,要想準確擊中人體這麼大的目標,連他也必須要在一百米之內,普通的士兵能夠在七八十米內擊中目標就算是很不錯了。

這樣的距離如果面對的是敵人的騎兵,士兵們最多能開兩槍,就不得不和敵人短兵相接!要知道騎兵的衝刺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十三米以上,一百米的距離,只不過是七八秒鐘的時間!

李元利立即放棄了使用滑膛槍的想法,他轉頭對老楊道:“你馬上召集人手試製包銅的鉛子!走,我和你們一起去!”

大興軍十幾萬將士,除了高信原來的火槍師和李蓋的特勤大隊之外,全都還是原來的老式武器,他們等的就是新槍。

但新槍現在才研製出來,槍型確定之後還需要大量生產才能裝備部隊,李元利實在是沒有時間來讓他們慢慢去試驗,直接提出了最可行的辦法。

至於銅的問題,四川並不缺銅,而且最早在漢代前就有開採歷史,大興軍工務司在嘉定的洪雅縣內就找到了原來開採過的好幾個銅礦,現在都已經投產,只是產量並不高。

況且需要包銅的只是彈頭部分,應該也用不了多少銅。

在這個年代,銅還是貨幣金屬,因此才顯得造價昂貴。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況且李元利也沒有想過用純銅來做彈頭,而是準備象後世子彈一樣用覆銅鋼來做。

覆銅鋼這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製造起來很簡單,並不需要多先進的工藝。先把銅軋成薄銅皮,再把銅皮和薄鋼板用水力機械壓合在一起就成了覆銅鋼。

用覆銅鋼做彈頭好處多多,既保障了槍彈的性能,又節約了銅材,降低了成本,還可以防止槍彈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腐蝕。另外覆銅鋼表面的黃銅有潤滑作用,可減輕射擊時對槍管彈膛和線膛的磨損。

當初對於槍管如何拉膛線工匠們也是費盡了心思,最後經過無數次試驗,纔在李元利的指點下用擠線法拉出了膛線,拉了膛線的火槍射程和精確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雖然用原來的黑火藥射擊時也有掛鉛的現象,但並不嚴重,最少也要打十來槍纔會清理槍管,這在實際戰鬥中的影響並不大。

但是現在換了無煙火藥作爲發射藥,使鉛質米尼彈頭的初速度大爲增加,在槍管內順着鏜線旋轉得也更快,掛鉛的現象就顯得嚴重起來!

工務司的槍炮局離南岸大營並不遠,也是軍事禁地,而且還有士兵警衛以防細作。一羣人到了這兒,李元利沒有絲毫耽擱,立即就吩咐工匠先去制模具、軋銅皮和薄鋼板。

第十章拜服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後有追兵第四十五章部署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一百章暗訪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六十一章設伏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四百七十七章賜姓第四百三十九章這個馬伕不尋常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十一章任務(一)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六十章艱苦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一百八十章鏖戰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四百四十一章勸進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五百零三章傳教賺錢兩不誤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廣東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五百四十五章技術攻關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九十七章軍情司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十八章宰羊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十八章宰羊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三十三章軍議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六十四章圍城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第四百零五章斬蛇第三百四十二章海道針經第四十七章中伏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六十四章圍城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十五章試射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四十三章心思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七十五章抽殺震懾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有對策第四百六十四章河道治理第二百章獸行第六十一章設伏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五百零三章傳教賺錢兩不誤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一百三十五章逃卒第二十三章立軍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章不戰而降第一百六十五章守禮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風險大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