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

寧完我忍着膝蓋疼痛跪着回話,范文程卻跳出來與他作對,心裡對他不免有幾分怨憤,嘴上便也帶了一絲譏諷,“賊軍時時在大軍後面襲擾,每日都要擄去數千人口,等到了建州時,又能剩得幾何?”

“若是沒了百姓丁口,範大人是準備親自去漁獵耕種嗎?”

范文程毫不示弱,“就算賊軍一日擄去數千百姓,要將數十萬百姓擄完,也得兩三個月才行,此處到建州,又何需一月?”

“賊軍豈能讓我等從容退回建州?你自己剛纔也不是說,盛京之賊已經南下,離此不過一百五十里!要是賊軍兩面夾擊,到時又當如何?”

都到這個時候了,這老賊還糾纏不休,要不是怕“君前失儀”,寧完我差點就跳起來指着范文程的鼻尖罵了。

“……再走快些,只要過了邊牆就好了!”

“咱們都有老弱婦孺,而且還有鍋盆碗盞、鋪籠帳被,百姓也都拖兒帶女,如何能走得快?你莫要說是將它們丟棄,那樣到建州一無所有,又怎能過得今冬?”

范文程啞口無言,布木布泰和福臨看了他一眼,便將眼光轉到寧完我身上,“寧卿,先說說你的計策!”

寧完我挪了挪膝蓋,又平復了一下剛纔有點激動的心情,這才沉聲說道:“臣以爲當往東南!”

他本來還準備了好幾個理由來準備說服太后和皇上不要東進,沒想到只一個回合便得了勝,心裡多少有幾分小得意,瘦削的倒三角形臉上也隱隱有了一絲笑容。

寧完我年紀比范文程大,但投降後金卻比范文程更晚,而且他“出身”不好——本身只是普通的遼陽漢民,投降後金之初是在貝勒薩哈廉府上做事,實際上就是薩哈廉的奴才。

一直到了天聰三年(一六二九年)的時候,黃太吉聽說寧完我精通文史,纔將他召入宮內入值文館。寧完我入宮之後,盡心竭力爲主子辦事,不但爲當時立國未久的後金朝廷出謀獻策,而且還到永平等地招撫民衆,又跟從清軍攻克了大淩河並招撫察哈爾,這才逐漸得到了黃太吉的信任。

而范文程則不同,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後人,出身世家,從小熟讀詩書,十八歲便在瀋陽縣學考上了秀才。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老奴率後金軍攻下了撫順,范文程便和其兄長一起主動跑到撫順投效後金,成爲了老奴的謀士。

在老奴看來,范文程出身世家名門,而且才學又高(是個秀才),因此對他十分倚賴,凡定計寇邊、攻打明軍、策反明朝官兵、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在其中起了主導作用。

老奴死後,范文程恩寵不減,到福臨親政之後,更是坐到了內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少保兼太子太保的高位。

他享了一輩子的福,連帶着家人也是雞犬升天,歷史上他的六個兒子五個孫子全都身居高位,尚書就出了幾個,最差的一個也是副都統。

一個是世家名門,一個是遼陽漢民,二者相比起來,寧完我的起點就已經低了許多,他從貝勒府的奴才,一步步做到如今的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兼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此中的艱難困苦,不足爲外人道也。

要說寧完我心裡沒有羨慕嫉妒恨,那也是不怎麼可能的,只是平日裡他隱藏得較深,纔沒有人察覺得到,但今日之形勢,他要再不站出來,就要被范文程帶上絕路了。

“東南?寧愛卿的意思是往朝鮮?”布木布泰在遼東居住十多年,對周邊的地形自然也是非常熟悉,寧完我一說往東南,她便知道是往朝鮮。

“不錯,就是朝鮮!”寧完我跪在地上不了擡頭看她,“二十年前,朝鮮就向我朝納貢稱臣,現今宗主有難,讓塊地出來給我大清軍民居住,正是朝鮮臣民應有之義。”

“朝鮮貧瘠,就連養活他們自己都不容易,又如何能再供養我數十萬軍民?”范文程剛纔被寧完我辯得啞口無言,此時一抓到機會,便跳出來反駁。

剛纔寧完我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他的目的也不是想說服福臨再往東去,只是單純的想找寧完我的茬,讓他下不來臺最好。

哪知寧完我並不是省油的燈,一聽范文程又站出來挑他的刺,心裡更加不爽,他瞟了范文程一眼,不屑地道:“再貧瘠也沒有建州貧瘠!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們有人口!”

萬曆朝鮮戰爭以前,朝鮮經過了兩百多年的休養生息,人口一度達到一千多萬,但朝鮮戰爭中倭寇大肆燒殺擄掠,導致人口大量減少,不過幾十年下來,朝鮮人口又恢復到了近千萬之多。

“太后,皇上!”寧完我不想再聽范文程胡攪蠻纏,於是對布木布泰和福臨大聲說道:“臣主張往東南入朝鮮,只有入朝鮮,纔是此時最好的選擇!”

“從鞍山驛到鴨綠江,途經通遠堡一直至九連城,沿途都有百姓居住,便於補給糧草,無論如何我軍民都不會餓着,此爲理由之一。”

“朝鮮人比漢人更加懦弱,讓他們當牛做馬也不敢反抗,只要我朝大軍進了朝鮮,他們便只能任由我等宰割!此爲理由之二!”

“理由之三:就算朝鮮人起來反抗,以朝鮮士卒的戰力,我大軍彈指之間便可將之平滅,到時正好以平叛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將朝鮮直接納入我大清治下!”

“有了田土,又有了千萬百姓,只需過得三年五載,我大清便能恢復一些元氣,到時往遼東、關內擄掠人口財貨,再往建州收攏野人,另派大軍渡海去倭國……”寧完我本想一口氣將他的理由說完,無奈膝蓋疼痛,實在是無法再忍受下去。

他故意大幅度地挪了挪膝蓋,希望兩位主子看到之後能夠開恩讓他起來。

其實他以前是跪慣了的,連膝蓋都磨出了一層硬繭,但那時在宮裡跪的地方比較平,而且有時主子開恩還會賞個墊子下來,可現在卻是直接跪在堅硬而且凹凸不平的石板上面,那種滋味,真的太難受。

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一百章暗訪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十章拜服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六十三章貪功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一十四章終身大事第二十章摸底第五十章重陽第三百六十四章兩屠歐汀第二百七十七章東印度公司第四百零一章勞軍 請願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四百二十二章鍋莊娃子做將軍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三百六十四章兩屠歐汀第四十二章豐收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三十八章激昂第二百六十九章分兵出擊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四百三十二章計劃周詳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二百三十章我之耳目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三十六章拉攏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二百八十六章神仙法術第三百九十七章其名可彰第二百三十三章整肅軍紀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四百六十章巧遇海盜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四百五十四章梟雄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一百九十三章迫擊炮原理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四百五十四章梟雄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四十章回家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四百五十四章梟雄第六章火藥(一)第二百章獸行第五百二十八章南洋諸國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四百五十章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