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範賊駁斥

寧完我這一番做作還真是起了效用,布木布泰此刻正是用人之際,而且現在也比不得以前在燕京紫禁城之中,她擡手輕言細語地道:“如今又不是在宮裡,規矩都免了。寧大人,起來回話吧!”

寧完我磕頭謝恩之後,福臨才問道:“寧愛卿,入關打草谷和收攏女真野人,這兩件事朕都覺得可行,只是渡海去倭國,會不會有些得不償失?”

他沒有質疑寧完我的計劃,而是問到了進入朝鮮之後纔會考慮的事情,看來他心裡面已經有了認同。

“臣在燕京之時,曾認識一位來往於倭國的商人,據他所說,倭國盛產金銀,要是打草谷的話,比入關可划算多了!而且朝鮮最北端到倭國只隔了一道三四百里寬的海溝,中間還有可供落腳的島嶼,若是從朝鮮的釜山出發,又順風順水的話,到倭國沿海的藩國只需一日一夜即可抵達!”

“萬曆年間倭國對朝鮮用兵,便是走的這條海路,若是沒有明朝派出援軍的話,朝鮮早就被倭寇給搶去了!”

布木布泰說道:“本宮聽說倭寇十分兇殘,而且悍勇不畏死,百姓也比朝鮮更多,我們暫時不要去打它的主意!”

“母后,兒臣覺得,兩軍作戰,光個人武勇並沒有什麼用!我大清將士難道會因此而怕了他們不成?”福臨被大興軍攆得如同喪家之犬,可若是對上倭人,他還真不會害怕。

處在他這個年齡段的小青年,正是不輕易服輸的時候,要不是清軍在大興軍面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每一仗幾乎都是全軍覆沒的話,他也不會因畏懼而倉皇逃出燕京。

可說到倭寇他卻有些不以爲然,他沒親眼見過倭寇的戰力,一切都只是憑猜測和想象。萬曆朝鮮戰爭他也只知道最後的結果:朝鮮在明軍的援助下大獲全勝,倭寇敗退逃回了倭國,還有許多被俘虜的士卒投降了朝軍和明軍。

倭寇在明軍和朝軍手裡都討不了好,想來戰力也高不到哪兒去。

福臨想攻打倭國還有一個原因。

順治二年十一月,有十多名倭人在海上遭遇風浪,漂流到了中國,清廷借委託朝鮮向倭國送還十餘名漂流倭民一事,在致朝鮮國王李氏的詔書中流露出希望倭國主動派遣使者進行接觸之意。但倭國德川幕府在隨後致朝鮮的回書中,卻毫不客氣地將清廷爲“韃靼”,對清廷的示好之意根本不予理會。

當時清軍入關未久,正是與大順軍、明軍餘部以及各地義軍鏖戰中原之時,根本沒有站穩腳根,也不可能發兵征討倭國,面對這種侮辱,清廷攝政王多爾袞卻只能選擇無視。

當時已經八歲的福臨卻還記得皇叔父咬牙切齒地怒罵倭寇的情形,他覺得多爾袞說得沒錯,一個小小的倭國,如何敢如此不將“我大清”放在眼裡?

其實,倭人不但不將韃子放在眼裡,就是大明朝,他們也是非常看不慣的。

自蒙元滅宋以後,倭人統治者公開以“神州”“中華”自居,自視甚高,在明朝的時候雖然也有進貢,但卻是爲了牟利而來。豐成秀吉統一倭國後,竟公然稱明朝皇帝爲“髯虜”,狂妄之至。至於女真人建立的清朝,倭人當然只會更加看不起。

“征伐倭國不是小事,暫且擱置,等到朝鮮安穩下來再議!”布木布泰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一些倭人消息,當然沒辦法說服此時昂着頭像只小公雞一樣的福臨,於是便使了一招“拖”字訣。

她清楚自己兒子的性格,有點軟弱,做事沒有長性,時日一久,或許他就將今日所說的話都給忘了。

這時范文程突然拱手道:“太后、皇上!臣有疑問想請教寧大人!”

布木布泰點了點頭,寧完我也拱手道:“下官何敢言教?倒是要請範大人多多指教纔是!”

范文程也不和他客氣,直接就開始發難:“本官聽寧大人剛纔所言,似乎只要進了朝鮮,便可萬事大吉,再無後顧之憂!”

“但本官想不明白的是,你憑什麼認定只要我們入朝鮮,賊軍就不會追擊?”

“這個……”這問題寧完我還真沒仔細想過,他只是下意識地將大興軍當成了明軍。朝鮮是朱元璋定下的“十五不徵國”之一,只要清軍進了朝鮮,明軍是肯定不會追擊的。

“小李賊剛得中原,必然要先登基爲帝,到時封賞功臣,在外追擊我們的賊軍如何肯落於人後?下官猜測,只要我們入了朝鮮,賊軍有極大可能會撤回關內!”

寧完我也不是找不到理由,在朝廷做官,指鹿爲馬、顛倒黑白本就是基本技能,何況他說的還多少沾點邊。

“此乃其一,還有其二:賊軍初至燕京,天下未穩,邊牆內外也沒有駐軍,追擊我們的賊軍難道就不怕孤軍深入反中了我軍算計?就算他們有心一直追,糧草輜重又怎麼解決?”

“這些問題,下官能想得到,難道賊軍將領會想不到?”

“既然賊軍不會深入追擊,去建州豈不是一樣沒有危險?”

寧完我聽范文程又將問題扯到這上面來,也是覺得腦袋瓜子發痛,他無奈地道:“範大人,往建州還是往朝鮮,這事情還是請太后和皇上作主吧?”

“好!我們暫且不提往建州還是往朝鮮。本官且問你,那倭人的草谷當真那麼好打?你可知當年萬曆朝鮮之戰,明軍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而最後又是怎麼獲勝的?”

“你可知當年我大清精銳曾同倭兵作過戰?最後結果如何?”

范文程一連幾問,問得寧完我瞠目結舌。朝鮮之戰是發生於萬曆二十年,那時候他都還沒有生下來,而這些年天下大亂,也沒有史書將這場戰爭記錄下來,他又從何得知這些事情?

“範大人難道清楚?”

“本官若不清楚,又怎會問你!”范文程挺了挺肥厚的胸膛,面露得意之色,心裡卻道:以你這奴才身份,豈能知曉這等天下大事?

這些事情的真相,在場之人沒有一個知道,此時聽范文程如此一說,包括布木布泰和福臨在內,全都起了幾分興致。

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十七章背義第二十六章銀礦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六十四章圍城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二百五十五章得勝回府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三百九十四章陳近南第五章說服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四百一十三章二十里鋪血與火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二百三十二章參謀監軍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三十八章激昂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二百零二章設局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四十二章豐收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四百三十三章過眼雲煙第三百八十八章攻守易勢第一百八十三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二百五十二章反戈一擊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四十三章心思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三十四章宿怨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三百四十章教而不誅 奸民不懲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五百二十七章皇宮家宴第三百八十六章天南鎖鑰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二百一十二章周勉的真面目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寧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四十六章紛爭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四百二十四章重騎衝陣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四百四十四章一舉兩得第一百二十五章初戰告捷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謀遠慮 眼光長遠第二十章摸底第二百一十三章沒有監督的權力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二十二章開會第四十一章道理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十九章夜飲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五百零五章國王的表弟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二百二十四章賊蹤第五百五十一章商業殖民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