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今之王倫

王復臣臉上驚疑之色越來越重,說是相信吧,這事情簡直是匪夷所思,說不相信吧,這兩人說得有板有眼,看那樣子還真不象是編來誆騙人的。

李元利也沒想過只一次就讓王復臣納頭便拜,不過他察言觀色,已經看出王復臣對自己並不反感,到時多留他住些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天。

他對三元二人搖了搖手,制止了他們再行吹噓,然後說道:“王將爺這兩天來,定是沒有吃好睡好,先去準備些飯食,再安排處營帳,等王將爺吃了好生歇息。”

三元領了命正要出去辦事,卻見守在帳外的趙明朗走進帳來對李元利說道:“啓稟大帥,剛纔有營門處士兵來報,說是有輜重營中名爲劉茂遐的人求見大帥,言稱有要事稟告,見還是不見,請大帥示下!”

“劉茂遐?”李元利覺得這名字好熟,想了一下原來是先前的時候王拙說過,既然已經找到營門口,那就先見他一見,看他有什麼說法。

“去將他請進來!看是不是爲劉文秀說情的。”李元利對趙明朗說了一句,又對三元揮揮手叫他去辦自已的事兒。

王復臣卻在一旁插嘴道:“可是南康王帳下中書劉玄初?”

“這個我倒是不知道,只是聽說他原來是劉文秀帳下幕僚!”

“那就是了!這劉茂遐就是字玄初,很是有些謀略,眼光見識也不錯,只不過南康王剛愎自用,容不得別人諫言,所以只能在帳下做個掌管文書的中書。”王復臣語氣平淡,但卻透出一絲淡淡的憤懣之味。

“如果真如王將爺所說,倒是差點錯失了一位良士。晚輩還得多謝王將爺提醒!”李元利對王復臣拱了拱手,其實心中想得更多。

他哪會聽不出王復臣口氣當中的不滿?這時還不火上澆油還等何時?

“劉文秀剛愎自用、驕橫狂傲,偏偏又是個草包一樣的角色,在他帳下聽用,早晚得送了性命!”李元利緊盯着王復臣,看他沒有什麼反應,接着又道:“這並非晚輩喜好在背後說人長短,枉做小人。實在是剛纔晚輩好心請他來相見,不想他卻大加責罵,而且還放言威脅要我歸還他帳下士卒,若是不然要帶朝廷大軍來伐……”

“如若他真有那將帥之才,我就是將所有將士盡數還他又如何?偏偏他是個梁山泊中王倫一樣的人物,自己沒有幾分本事,卻又嫉賢妒能,聽不得諫言,有才之士被他閒置不用!這次兵圍保寧,實在是殲滅吳三桂的大好時機,只要圍三闕一,再在唯一的退路上多設伏兵,就算吳三桂能逃得性命,川中清兵絕對也要被一網而盡!”

“連最基本的圍城之法都不懂,還談何領兵打仗?南明軍中數萬將士,也是我漢家大好兒郎,我怎麼忍心看着劉文秀領他們走上絕路?”

王復臣聽得李元利這一番話,再仔細一想,發現劉文秀還真是這樣的人,不說其他,就說自已三番五次地向他諫言,他從未聽進耳中一句,最終造成如今這慘敗之局,歸根到底,確實都是劉文秀一人之錯!

但李元利可以肆無忌憚地痛貶劉文秀,他卻不行,只是腹誹了一下,再微微頜了頜首,以示贊同。

正在這時,趙明朗帶了一個青年文士站在大帳門口稟道:“大帥,劉茂遐帶到。”

“請劉先生進來一敘!”李元利站起身來走前兩步,他今天決意要把禮賢下士的姿態做個十足。

這劉茂遐只有二十多歲,面色微黑,並未蓄鬚,身長約一米七五上下,比起李元利來也矮不了多少,看起來相貌堂堂,他目不斜視地快走兩步,舉雙拳平齊額頭,深深地彎腰行了一禮道:“學生劉茂遐見過元帥!”

李元利頗爲滿意,就聽他對自己這稱呼,也是下了番功夫的。不過禮不可廢,仍然等他行完了禮,這才伸手虛扶道:“劉先生不必多禮!”接着又吩咐親兵給他看座。

WWW ▪t t k a n ▪¢ ○

劉茂遐這才擡起頭來,卻看清坐在一旁的原來是東寧候,不由得心下暗喜,又上前見過王復臣。他這一番前來,只是聽說大興軍中士卒鼓吹李元利的神妙,想來親自見識見識,現在見王復臣穿得整整齊齊地坐在那裡,便以爲他已經早先一步投了李元利。

這劉茂遐字玄初,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顯,但確實是個有才之士,被後世之人稱爲吳三桂帳下第一謀士,想來就是在保寧之戰過後才投靠的吳三桂。但其實吳三桂也不怎麼信重他,最後落得個鬱鬱而終。

劉茂遐本出身於四川富順縣(今四川自貢)一鹽商之家,自幼聰慧,父母便請了夫子教他讀書識字,然而生不逢時,他十多歲時正值明末亂世,天災人禍、兵荒馬亂不斷,家道中落,這使得他吃盡了苦頭,但仍然堅持讀書,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

劉文秀收取四川后,劉茂遐便投奔到他帳下,然而卻得不到重視,分於帳內專門處理來往文書。此人極具長遠眼光和大局觀,他看出劉文秀並非明主,早有離去之意,如果這次李元利沒有來到保寧,他最終會選擇投靠吳三桂。

劉茂遐見過了王復臣,這才退到下面端端正正地坐了,李元利見此情景,心下好感更多了幾分,中華漢人數千萬,有才的多得要命,但能夠得到賞識出人頭地的,確是鳳毛麟角。有才能,還需識進退、知高矮,如果恃才傲物,那結局多半好不到哪兒去。

“劉先生,不知在軍中過得還慣?”劉茂遐接受了大興軍的收編,但他只是劉文秀帳下一名幕僚,而且又不是什麼名士,自然得不到重視,被分到輜重營中去記錄整理帳目。但李元利卻不知道這些,於是試探着問了一句。

“勞元帥動問,輜重營中有元帥的弟子,帳目全都做得清清楚楚,學生在那兒其實什麼事都沒做,也沒什麼慣不慣的。”

劉茂遐欠了欠身子,卻又接着說道:“今日求見,實是有事稟報元帥!”

“劉先生有事儘管說來。”李元利點了點頭道。

第三百四十四章雙雄會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三百三十一章自主創新的能力第四百二十二章鍋莊娃子做將軍第一百一十七章籌備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爲禮第一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三百一十二章三水規劃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一百一十三章春心萌動第五十二章殺虎第五百一十五章窮兵黷武?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三十二章計劃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一百七十二章皇帝“謀反”第二百八十八章待價而沽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二百五十七章關刀槳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二百三十六章衡口堡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五百零九章孔廟改文廟第四百九十五章入朝鮮 打草谷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八十章苦難巴蜀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四百六十五章鑄幣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四百一十三章二十里鋪血與火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九十章民心第一百八十八章定計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三章親情第十八章宰羊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一百七十八章襲擾第二百七十九章月夜奔襲(一)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四百二十章京師城 十三門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一十三章春心萌動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四百五十一章賤籍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謀遠慮 眼光長遠第四百五十六章紅夷第三百七十二章前衝鎮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