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

郝浴滿腦子想的都是高中進士後“御街誇官”的風光,哪裡能夠聽得進去父親這些話?

郝大舫見勸說不動兒子,長嘆了一口氣道:“說起來南人就是比咱們有骨氣啊,‘寧做束髮鬼,不做剃頭人’!可咱們……有時候想想,還真是愧對祖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郝浴見父親又開始嘮叨起來,便尋了一個藉口回了自己的書房,馬上就是春闈貢試,他可不想浪費時間來聽這些。

不久過後,郝浴果然中了進士,接着授刑部主事,去年又升任湖廣道御史,並委以欽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以不到三十歲的年齡做官做到這個程度,他覺得自己前程似錦,決心要在四川好生做出一番成就出來。

然而川北的情況卻讓他揪心!連年的戰亂,民衆本就流離失所、食不裹腹,可清兵一來,又是四處燒殺擄掠,爲此,他不惜得罪平西王吳三桂,當面斥責他放縱麾下姦淫劫掠,致使吳三桂恨他入骨,但他根本就不在乎,他郝浴有的是氣節!

今年的春耕,如果不是他費盡心血去漢中協調,老百姓哪兒有耕牛種子?他敢捫心自問地說,他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這一方黎民百姓!

可李元利今天罵他的一番話,卻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是啊,罵得沒錯,他本就成了奴才。在他第一次在滿人上司面前跪下來自稱奴才的時候,他就已經成了滿人的奴才!

郝浴想了想清廷現在所做的一切,再想想前兩天保寧被圍時的情景,他突然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或許真的是錯了……

十月十四日早,清軍被俘獲的將領和絕大多數官史都被帶到了保寧城東北面校場,大興軍將士將校場圍了個水泄不通,因爲今天,這兒是行刑的法場!

清廷任命的定西將軍李國翰、四川巡撫李國英、都統楊珅、總兵胡守亮、方獻廷、吳國貴、高大節、參將郭雲龍、主考徐北舉、副主考吳南岱等兩百多名將領和官史,全部五花大綁,在法場中間跪成幾排,每個人後面都站了一名五大三粗的劊子手。

李元利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只是讓那些官史互相檢舉,那些官史爲了自己活命,就互相咬了個遍體鱗傷,真正清正廉明的只有郝浴和他手下寥寥數名官史,其餘的或多或少都有劣跡,李元利一怒之下,將這些人全都送上了法場!

相反川北的那些考生,大多都是被清兵威逼而來,只有十幾個家中本就是土豪劣紳,一心想着投靠清廷升官發財的,也即將成爲刀下之鬼。

高信今天是監斬官,他正在才搭建起來的木臺上,高聲宣讀一干人犯的罪狀:“李國翰,河北清河人,隨父降清,多次從清伐明、寇邊,背祖忘宗!入關後又爲東虜先鋒,殺我軍民無數,罪當斬首,以儆效尤!”

“殺盡東虜!殺盡賣國賊!”四周的大興軍將士全都怒吼起來。

李國翰這一家子是真稱得上徹頭徹尾的“漢奸賣國賊”,他的父親原本是在遼東做生意的商人,後來遼陽被清兵攻克後,他就偷偷降了東虜,父子倆都作了東虜鷹犬,反過來專門幫韃子抓捕明軍探子和漢人逃奴,入關後更是成了東虜急先鋒瘋狂征伐明軍和義軍。到了乾隆朝的時候,他的兒子乾脆全都不再用漢姓,只取胡名!除了血脈之外,其他都與滿人無異。

“李國英,遼東人,原爲左良玉部總兵,後與左良玉之子左夢庚一同降清,隨東虜豪格部入川,殺戮我軍民無數,投敵在前,屠戮在後,罪當斬首,以儆效尤!”

“楊珅,遼東人,先爲吳三桂家將,後入關寧軍……”

二百多個名字唸完,已經到了午時,李國翰、李國英、徐北舉、吳南岱等人面如土色,若不是每人後面兩名大興軍士兵抓住衣領,恐怕早就已經癱軟在地,反而是吳三桂的家將和那些關寧軍將領看起來不怎麼害怕,但他們口中都被塞上了木棒,想罵兩句也發不出聲音來。

李元利費盡心思弄這一出,可不單單是爲了圖個熱鬧,最主要的還是要激起將士們對漢奸賣國賊的憤恨,另一方面也是讓大興軍的新老將士看看投敵的下場。

午時三刻,隨着三聲追魂炮響過,兩百多顆人頭滾滾落地!

……………………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連綿數十里的大興軍大營便熱鬧了起來,所有的部隊都要在今天開拔。四川百廢待興,要做的事情太多,李元利耽擱不起,他必須抓緊每一天時間。

除了分駐各地的駐軍之外,新兵也要沿嘉陵江到重慶和敘州參加訓練,現在跟着李元利的還有一師、火槍師和特勤大隊兩萬多人,那些土兵也被他全部分了出來,單獨組建了一個獨立旅隸屬中軍。

他讓向鬆把土兵中識字的、苦大仇深的都挑出來,由他在晚上紮營之後,親自給他們上課,講述一些道理和傳授在敵後展開鬥爭的方法。

這一百多名土兵就是火種,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讓各地土司陷入農奴起義的熊熊火海!

另外還有三千名從各地徵召來的民夫隨行,這些民夫每個月都能拿到實打實的八錢銀子,而且還不是太辛苦,又沒有性命之憂,每個人都是樂呵呵的,渾沒有從前被抓丁時的那種愁苦。

王復臣和劉玄初兩個本來都想先去重慶看看大興軍的新兵訓練,但是李元利現在還有事要用到他們,所以只能隨中軍參謀處一起跟在李元利身邊。

劉玄初現在要教孩兒兵的孩子們讀書,而王復臣則是因爲綿州、漢州(今四川德陽市)、蓉城一直到嘉定,都還駐有南明軍少量兵馬,需要他去說降。

“元帥,咱們這次從綿州南下,已經沒有什麼戰事,爲何不將民夫解散放回鄉里,反而帶在身邊?”王復臣打馬從後面趕了上來向李元利問道。

他雖然現在大興軍中還沒有具體的職務,但早晚都要帶兵,李元利便叫他先熟悉一下大興軍的軍制,這時他是從後軍輜重營去巡查回來。

“我這次準備去打撈八大王沉在江口的金銀,人少了可不行。”撈銀子這事動靜太大,根本瞞不了人,況且王復臣當時就是大西軍的左軍都督,對這事情肯定門清,李元利還準備找他問個明白呢。

大西軍江口沉銀的事情當年傳得沸沸揚揚,王復臣也不覺得李元利知道這事有什麼稀奇,他開口問道:“您是說當年大西軍被楊展襲擊沉到江中那些財寶?”

“就是那些!”李元利聽出他話中有話,連忙追問道:“難道已經有人捷足先登?”

他知道後世出水的江口沉銀雖然價值不扉,但那是按古董來計算的,如果按現在的金銀來算,頂天也就是幾十萬兩銀子。

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三十五章軟禁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險着第七十章以禮相待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三百零六章狹路相逢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二十四章架構第十五章試射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七十八章當頭棒喝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二十四章架構第六十九章口舌交鋒第一章憂心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四百三十章弄假成真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四百三十七章簞食壺漿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三百六十章愛民如子 百姓歸心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五百一十三章藩臺召見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五百四十五章技術攻關第一百九十五章功臣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二百九十八章拱極炮臺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五百三十章紳士們,請先開槍!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三百四十四章雙雄會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第九十七章軍情司第三百三十章漢化了的湯若望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四百九十五章入朝鮮 打草谷第一百一十三章春心萌動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八章試爆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九十一章春耕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第三百一十二章三水規劃第二百五十八章鐵殼船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戰?還是走?第四百八十一章高人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險着第三百五十三章親人反目 豪強迫害第五百六十章 大結局第四百八十九章乾清宮第三百五十章琉球之痛第八十六章軍訓改造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三百六十三章兵進澄海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一百五十七章剝皮揎草第七十四章喜得良才第二十五章陰謀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五百零五章國王的表弟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三百六十八章南澳海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負隅頑抗 難逃一死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