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周忱辦事之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很多東西,並不是能通過一張故紙看出來的。

朱祁鎮終究是要問楊溥。

而周忱的動作也很快,在戶部理事不過三五日功夫。就已經將新鹽法的草案,搞出來了。

周忱以爲政務簡的原則。省去了各種繁瑣的手續,直接廢除了鹽引。而是在鹽場直接以縣爲單位撲賣。

每三年一換。

而賣食鹽也要撲賣。

朝廷規定最低價格。也給出最高價格。

最低價格,就是朝廷從竈火收上來的價格,翻上兩倍。這個數量是周忱爲朱祁鎮保證的最低財政收入。

任何撲賣就不能低於這個價格。

至於最高價格,卻是朝廷規定各地鹽價最高價,畢竟朝廷不能不顧百姓死活。鹽是生活必須品,真要弄得百姓淡食,朝廷也沒有好處。

雖然各地商人都必須要當地縣衙作保,比如你要撲賣北京的鹽區,必須讓順天府給你開局保單,證明你這個人資產。

當然這個最高價是零售價。

還有一點,那就是周忱將原來竈戶的定額給免除了,給出了竈戶固定的價格,不再有定額。只有有鹽朝廷就收。

並建議派重臣坐鎮各地鹽場,清理各地情弊,並嚴查私鹽。

朱祁鎮看了之後,覺得極好。

看起來鹽商必須出兩次價,一次乃是某地賣鹽資格,然後就是食鹽本身。

確定了食鹽收購價,想來竈火併不會無償生產。都以撲賣,想來大規模壓低了食鹽的利潤,將這些利潤都歸到了朝廷手中。

而且並不複雜。因爲朱祁鎮也明白,太過複雜的計劃,以大明官員的執行能力,恐怕也執行不下去。

甚至朱祁鎮都一種將撲賣改爲定價的想法。

因爲他當心,這種撲賣,也就是類似現代拍賣的辦法,會產生情弊。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因爲他太需要錢了。心中暗道:“姑且行之,等將來出了事,再改也不遲。”

想來任何新法,在執行之前。一般來說,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暫且就這麼辦吧。

朱祁鎮就請楊溥過來,讓他看周忱的題本。

楊溥拿過來一看,說道:“陛下欲廢開中法乎?”

朱祁鎮將周忱的說辭一五一十的說了,說道:“朕也想過,開中之法,雖然有利,但是而今馳道之利,勝過開中,朕意等河北大工完工之後,就修建從北京出居庸關到宣府,通大同房的馳道。”

楊溥說道:“燕山難越,可不比門頭溝到京師,從京師到通州這麼平緩,老臣數次隨駕過居庸關,而今依然覺得山道難行,馳道可否翻越大山?臣以爲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不管如何,這馳道總是要修的。朝廷不管有多少糧食,在九邊糧食總是不足,這事情一定要解決的。”

張家口而今還是宣府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

朱祁鎮所言這一條路線,其實就與北京到張家口的路線,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所以楊溥的擔心,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詹天佑修張家口鐵路的人字路口的故事,就說明了,在動力不發達的情況之下,火車翻越都有技術問題,更不要說這種簡單的馳道了。

說實話,朱祁鎮對於馳道能不能翻越山體,心中也是沒底的。

但是兩相其害取其輕。

如果僅僅是一兩個山口難以翻越,大不了換馬車,或者換獨輪車翻越就行了。

畢竟這都是通過大軍的路線,決計不可能連獨輪車都不能過,擔心的不過是坡度問題。大明又不是沒有火藥,能炸開就炸開,炸不開,就換車。

反正大運河還有船閘層層擡高,才能過山東。

這一點麻煩,比之前一路人抗馬馱,要簡單多了。

楊溥的見識其實也不差。從楊士奇到楊溥其實都並沒有竭力阻止朱祁鎮的馳道計劃。他們都能看出其中利弊。

只是楊士奇不喜歡有劇烈的變化,想將徐徐圖之。

其實就楊溥本意來說,他也不想這樣一件事情趕着一件事情,畢竟老人都希望能穩一點。但是楊溥是怎麼打敗了楊士奇的,就是找準了楊士奇與朱祁鎮彼此的矛盾中心。

一個急一個緩。

楊溥還想坐穩這個位置,就不能重蹈楊士奇的覆轍。他心中暗道:“罷罷,陛下之意,無人能擋,此事由我做,要比別人做好。”說道:“既然如此,臣還是要緩一緩的,除非戶部願意爲九邊額外撥糧。”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此事讓周忱來說吧,朕想知道是,先生對周忱的新鹽法有什麼看法?”

楊溥看了之後,說道:“周忱還是如之前滑不溜秋。”

朱祁鎮說道:“此話怎講?”

楊溥說道:“周忱之法,可以爲朝廷帶來大量鹽稅,自然不用多說了。只是如此一來,臣以爲兩三年之後,鹽業再也沒有一個家產在千兩之下的小鹽商了。”

朱祁鎮聽了,再看看裡面的條文,一時間似乎有所悟,但是一時間揣摩不清楚。

楊溥說道:“陛下,鹽稅之所以衰落至今,其實也是因爲大量勳貴進入這個行當,導致鹽引濫發。小民苦不堪言,而今以縣撲買,所買者,比定能與官府有關係,周忱其實是知道,他砸了很多人的飯碗。”

“那些小鹽商的報復並不怕,但是京中勳貴的報復,卻是周忱也不敢承擔的,故而以周忱之策行之,臣以爲今後北方各省行鹽都是有背景的。如此撲賣,如何能賣上價啊。”

“朝廷的鹽稅,前數年或許很高,後面就恢復正常了。”

朱祁鎮聽了楊溥所言,心中微微一嘆,他想到了後面大量的利益羣體,比如文官,比如藩王。想來今後,想知道誰家是某縣第一豪強,只需看一下,這縣裡是誰賣鹽就行了。

只是這個局面該怎麼解開。

朱祁鎮起身踱步,但是想來想去,還是沒有想到什麼辦法。但是看向楊溥,楊溥嘆息一聲,說道:“老臣倒是有辦法,只是陛下真想做嗎?如此一來,這鹽法鬧出的風波,也就不大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周忱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他心中雖然不大舒服,但也知道周忱其實將大鹽商的肉,填給各方勢力。勳貴,藩王,士紳,外戚。

而今聽了新鹽法,所想的定然不是反對。特別那些手中有鹽引的人家。他們所想,大概是怎麼搞定當地的食鹽專賣權。

這樣一來,反對的人就少了不少。

周忱一邊自己不至於得罪人,又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朝廷增收問題,第二個就是竈戶的生計問題。

朱祁鎮真要將這件事情給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對。他想清楚這一點,輕輕一嘆,說道:“還是先生看得明白。”

楊溥說道:“陛下當務之急,並非是這鹽法如何,畢竟周忱爲人如何,臣不去評價,但是他辦事一等一的幹才。他的辦法,即便是老臣也挑不出錯來。”

“只是有一件事情,卻要立即去做了。”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楊溥聲音有一點發冷,說道:“打掃一下場地,還讓周尚書好生做事,他爲人太過圓滑,下不了死手,但是對於國之蛀蟲,就由老臣代爲處置,想來還能爲朝廷弄一些罰髒銀。”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

說實話,很多鹽商富可敵國,但是他們銀子是怎麼來的,那是真經不起查的。

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十一章 孫氏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十一章 孫氏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七章 議政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