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

第七十章懸危之計

就如之前放棄哈密一般,而今如果再放棄奴兒干都司。朝廷在邊牆之外,可就沒有一個藩屬了。

雖然大明在仁宗宣宗進行了戰略收縮。

但是這種戰略收縮,並非直接放棄。

這樣說吧,大明雖然放棄開平,大寧,放棄奴兒干都司的流官,但是總體來說,這些地方還是大明的。

特別是奴兒干都司,你說他們是被大明經濟捆綁也好,是被大明的軟實力吸引也好,但是從表面上來看,在大明與瓦刺之間,他們都是站在大明一邊的。

否則朱祁鎮也不會攻打兀良哈的時候,派曹義出關整合女真各部。

甚至得益於曹義的組織,女真各部才能木蘭河衛堅持這麼長時間。

而今如果說放棄就放棄了。大明對藩屬的政治威信何在?將來與瓦刺博弈的時候,誰還會爲大明所用?

雖然朱祁鎮看不上邊牆外面的各部,但是如果這些部落一一被瓦刺吞併,卻不是朱祁鎮所想用的。

楊溥說道:“臣以爲當派使者,去兩軍陣前,宣朝廷旨意,讓雙方兩兵罷戰。”

朱祁鎮聽了。第一念頭感到這樣愚蠢的辦法居然是楊溥所言,但是隨即一想,頓時明白了,這是一個緩兵之計。

現在的問題是,女真各部向朝廷求援,而朝廷又否決了大軍出塞與瓦刺決戰的提議。但是大明朝廷不能不有所表示。

派一個使臣來去宣佈聖旨,再加上虛與委蛇一番。大概就要花兩個月有餘。

雖然這個時代的戰事打得很慢,一般來說,除非如同葉留宗那般什麼也不管到此流竄,否則正兒八經準備一場大戰,從籌備發動決戰收兵,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但是真正花在決戰的時間並不長。

別的不說,而今兀良哈與女真各部打了近一個月了,然後再算上使者往來時間,這一戰必須打上三四個月。

一場攻城戰,並非不能進行三四個月。但是草原上卻很少有這樣的戰事。因爲這樣的戰事,考驗的是彼此的後勤能力。

很顯然哪怕是瓦刺,他也缺少大軍在外近半年的後勤維持能力。

所以說,最有可能的事情,朝廷先禮後兵,這兵還沒有到,木蘭河衛之戰,就有了結果了。

到時候,朝廷並不負擔道義上的譴責。

可以說,不是朝廷不救,是來不及而已。

朱祁鎮乍一聽,覺得這個辦法似乎很好,但是細細一想,朱祁鎮只覺得一股諷刺的意味濃厚之極。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吾欺誰乎?欺天乎?”

這種小伎倆,真以爲沒有明眼人能看得出來,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楊溥立即行禮說道:“老臣無能,請陛下治罪。”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先生何罪之有。”他其實也明白,兩人的思路根本不在一個節拍之上。

不是說楊溥想出這個辦法就愚蠢了。

要考慮大明的政治生態。

朱祁鎮擔心放棄女真,對將來大明與瓦刺的對決之中,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楊溥擔心的是什麼?

楊溥擔心的是放棄女真的消息傳出去,引起朝野動盪。

這要就一個類比了。

大明作爲一直以來的天朝上國,對外從來是輕視,乃至於蔑視的。就好像女真各部,其實他們都是女真嗎?並不是,而是朝廷不知道那一個文官覺得稱呼他們方便,於是東北所有部落都是女真人了。

什麼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即便是在大興安嶺以北的部落,也被成爲北山女真。

以楊溥的政治經驗判斷,放棄女真各部最有可以引起動盪,乃是朝中很多大臣。

在朱祁鎮看來大明文官其實很矛盾。上層的文官,不希望朱祁鎮打仗,特別是打大仗,如太宗年間的戰事一般。而大部分文官,又接受不了朝廷的對外妥協。

楊溥身上被詬病的一項。就是放棄哈密。

楊溥這個在外看來愚蠢到極點的緩兵之計,自欺欺人,壓根就不是爲了女真部落,而是想平息朝廷的輿論。

真不是用來騙別人,而是用來騙自己的。

大部分文官並不具備戰略分析的能力,只會看流程,朝廷先禮後兵,符合聖賢之道,還沒有出兵就被滅了,雖然有些可惜,但是正主都沒有了,難道還要因爲與瓦刺打一仗嗎?

張輔見狀說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救木蘭河衛。”

朱祁鎮說道:“英國公請講?”

張輔說道:“朝廷與瓦刺決戰,不現實,並不妨礙朝廷派一支兵馬,增援木蘭河衛,木蘭河爲城牆,臣從五軍都督府的檔案之中看過了,雖然是金元時期的舊城,已經破敗不堪,高不過一丈五,但是對兀良哈與瓦刺來說,依舊是天險,陛下可派一員大將,協五千士卒駐守城中。派船隻從阿速江入黑龍江,然後從黑龍江到木蘭河衛,這一條後勤只要暢通,只需五千士卒就可以守住,木蘭河衛。”

“只是這需要一名智勇雙全的良將。”

朱祁鎮聽了,心中立即閃過四個字:“懸危之計。”

真的,實在是太危險了。

首先張輔爲了躲避兀良哈與瓦刺的騎兵優勢,創造性的開闢了一條水上後勤線。但是這一條水上後勤線太漫長了。

從國內算,就是從江南到朝鮮,然後從朝鮮到海西,從海西到阿速江,然後從阿速江到黑龍江。

雖然大部分用海運與水運。成本或許還不是山西到邊關,七石才能到一石,但是朱祁鎮想想就知道,其中消耗相當之大的。

這是其一,後勤的困難。

五千士卒對抗十幾萬瓦刺大軍。

雖然朱祁鎮也知道,草原各部早已將當初元軍攻城的本事給忘記了,大明的精銳士卒,哪怕是一個小縣城,就足夠讓瓦刺攻之不下了。但是也要想想,這畢竟是一場以少敵多的戰事,想要勝利,只能將這一場戰事拖到冬季,用冬季的嚴寒讓瓦刺退兵。

但是朱祁鎮再怎麼自信,也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只要想想就知道里面有太多的問題了,絕非一員良將就可以辦到的。這是其二,戰術上的困難。

但是實行不實行。

朱祁鎮卻要從另外方面來考慮。

戰略上的好處,實在太誘人了。

只要堅守木蘭河衛,就等於重建了奴兒干都司。只要大明還在木蘭河衛,那麼奴兒干都司的女真部落就不會背叛大明。

甚至在東北另開一個戰場。

這一個戰場,更有可能是大明出糧草,而女真人出血肉,將瓦刺拖在這裡。

只要瓦刺一日不拔掉這顆釘子,那麼他就一日不會南下。

爲朱祁鎮整合國內提供了時間,畢竟平定葉留宗之亂,搞定今年的水災,等等事情,都是需要時間的。

或許有人要問了。

ωωω ▪ttКan ▪C○

這樣堅持,又能堅持多長時間?時間長了,木蘭河衛一定是堅持不下去的。五千士卒很可能全軍覆沒。

對於大明來說,損失十萬騎兵是不可承受的損失,但是損失五千步卒,那怕是精銳。也是無關痛癢的事情。

如果能用這五千士卒,爲大明爭取幾年時間。朱祁鎮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同意。

所以朱祁鎮略略思忖的片刻,說道:“何人可堪此重任?”

張輔說道:“事不宜遲,久則生變,只能就近選拔,臣以爲海西都司焦禮可擔此重任。也只有從海西出發,是最快的,否則遲了,就什麼都晚了。”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好,就焦禮。”

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四章 遺詔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