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

隨即他乘坐馳道上的馬車向北京而去。

他是朝廷宣詔來的,雖然沒有官身,但是卻能乘坐驛傳。只是北京附近的驛傳都已經通過馳道進行了。

雖然朱祁鎮一直想將馳道民間運輸化。就好像是火車一樣。

但是最後,卻發現馳道的運載量,運營成本,管理問題,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不過僅僅能將所有驛傳都通過馳道進行,大規模運輸的時候,還需要臨時加強。各驛站參與保養才能保證大軍或者輜重,一天兩三百里的行軍速度。

即便如此,孔希路已經決定很稀奇了。

到了北京之中,更是誠惶誠恐之極。

因爲他來到京師第一件事情,就聽說了,他的本家,前任衍聖公已經被朝廷明正典刑處決了。

不僅僅讓天下人認識到了皇帝變法的決心。同時也將孔希路嚇得 兩股戰戰。

在北京的第一夜,他並沒有睡着。

而且這一夜,他聽見了很多聲音,第二天起來之後,才知道,卻是當天夜裡月食了。而這個月食正是貝琳所預言的。

這其中意義,孔希路沒有多想,也沒有心思多想,他都在想第二日要見的皇帝。

禮部並沒有怎麼培訓孔希路。

畢竟孔家的家傳還在,宮廷禮儀就是其中一部分。雖然大明而今的禮儀與洪武朝有些變化,但是變化不大。

所以當天下午,就到了孔希路覲見的時候了。

孔希路跟隨這一小太監走進宮城之中,快到了乾清宮的時候,才聽見小太監叮囑道:“進去之後,少數話,多磕頭,不要多停留,皇爺昨天看月食,沒有睡好。你早早退去,皇爺也能打個盹。”

孔希路不敢多話,連連點頭。

到了他進去之後,孔希路縱然心中緊張的不得了,但也行禮如儀,並沒有出什麼差錯。

朱祁鎮看孔希路滿頭白髮,眼袋低垂,整個人有一股書卷氣,還真與孔子畫像上有幾分相似。

說道:“起來吧。坐。”

孔希路答應一身,淺淺的坐了半屁股。

朱祁鎮說道:“孔弘緒的事情,你可知道?”

孔希路說道:“臣已經知道了,臣爲孔家出了此等敗類,慚愧無地。”

朱祁鎮說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今皇家子弟,也不可代代富貴,唯獨孔子之裔,能夠千秋萬代享受富貴。你以爲是爲什麼?”

孔希路說道:“是先祖聖德。”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如此,孔家能守德,則天下間,即便是朕敢加一指於孔家乎?而孔家如果不能守德,反而沾污夫子之德,休怪朕爲夫子清理門戶。”

孔希路說道:“請陛下放心,再有如此之事,臣不用國法,先行家法,不會令之有辱家風。”

朱祁鎮聽了,感覺有些不舒服。

雖然有很多地方,家法凌駕在國法之上,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如此明確的在他面前說。

朱祁鎮雖然不舒服,也沒有什麼可發作的。

因爲他知道,他殺孔弘緒,並將南宗代北宗,其實已經是對孔家懲罰的極限了。

歷史上的孔弘緒也是東窗事發,但是怎麼樣,不過,廢除爵位,令其弟代理,等孔弘緒老了,居然因爲遷善改行,復其冠帶,並衍聖公傳承依舊在他孔弘緒這一支的。

就能看得出來,朝廷在處置有關衍聖公的犯罪的時候,是何等謹慎與寬容。

朱祁鎮的權威比歷史上明代皇帝要大多了,即便如此,也只能適可而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可能因爲他不喜歡,就處罰這個孔家南宗家主。

雖然有小小的不襯意,朱祁鎮覺得這個孔家南宗家主,總體上是見過風雨,知道該怎麼辦事的,既然識趣就行了。

畢竟,朱祁鎮對孔家也沒有什麼期望,只需識趣就行了。

不要像孔弘緒那個蠢貨,爲了一點點錢財,就自己的捲進大風暴之中。

朱祁鎮說道:“孔子的祭祀,不可一日有缺,你就去禮部,讓禮部派人送你去曲阜,記住朕說的話。否則,朕能殺一個孔弘緒,也能再殺一個。”

“臣明白。”孔弘緒說道。

朱祁鎮說道:“懷恩送一送衍聖公。”

懷恩上前說道:“衍聖公請吧。”

孔希路聽了衍聖公這三個字,心中一陣歡喜,歡喜之中,又是一陣恐懼。

在此之前,孔希路最擔心的是,這爵位飛了,要知道,雖然孔弘緒有罪,但是北孔還有一大家子人的,個個都有希望繼承爵位。

而今這個衍聖公坐穩了,他又擔心,皇帝剛剛說的話了。

只是他有很多不明白,卻不能讓皇帝給他解釋。

孔希路眼睛一瞄,就看向了懷恩。

等懷恩送他出來之後,孔希路行禮道:“公公,孔某不過是山野鄙人,什麼都不懂,而今承蒙祖蔭,爲衍聖公,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還請公公指點。”

隨即拿了一個五十兩的銀元寶,就要塞給懷恩。

懷恩微微一笑,說道:“如今肯收衍聖公的銀子。衍聖公有什麼不明白的,儘管問便是了。”

懷恩纔不是清廉如水。只是朱祁鎮對身邊的規矩是很嚴的,懷恩雖然是一個閹人,但是卻是大內太監第一人。

雖然而今的太監遠遠比上王振在的時候了,但是依然朝廷之上重要的人物,故而朱祁鎮是按照幾位大學士的每年進項給懷恩發俸祿了。

再加上他在御前時間最長,各種賞賜都是少不了他的。

於是懷恩一年有萬餘兩的收入。纔看不上這區區五十兩的。而且懷恩知道朱祁鎮讓他送人,就是讓他與孔希路談談的。

這已經是主僕之間的默契了。

畢竟,有些人在皇帝面前是不敢說話,或者有些話不敢說的。

此刻讓懷恩去與他們私下談談,就會有新的收穫。

孔希路就是這樣一個人。

孔希路謝過懷恩,問道:“前任衍聖公到底是怎麼壞事的?”

孔希路而今也大半歲數了,雖然沒有在朝廷之中混過,但也不是單純的認爲,前任衍聖公是因爲濫殺無辜之事被殺的。

不是說,濫殺無辜沒有罪,而是朝廷有八議,前任衍聖公決計是罪不至死。

懷恩說道:“孔弘緒這小子根本是一個傻子。有些事情是不是他能摻和的。”隨即將其中內情,或能明說,或暗示給孔希路。

孔希路這才完完全全明白,這個問題他之前並非沒有想過。他心中早就琢磨,只是沒有懷恩說的這麼透徹而已。

孔希路繼續問道:“皇爺希望我去了曲阜怎麼做?”

懷恩說道:“皇爺的心思,我怎麼好揣摩的。”話雖然這麼樣說,但是懷恩繼續說道:“不過,以我之見,皇爺已經告訴了。你們老祖是因爲什麼流傳千古的,你們要子孫相乘,而不是一直想着金銀,土地,山東一省容不下一個孔,這像話嗎?”

孔希路心中一動,他暗道:“這難道就是陛下不取北宗其他人來繼承衍聖公之位的原因?”

他越想越覺得就是這個原因。

無他,不管北宗誰繼承了衍聖公,對這樣的家業,決計是善財難捨,除卻了南宗的人,南宗與北宗在歷史就不是太和睦的。而今更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北宗龐大的家業,他也是有所耳聞,但是他並不在乎,即便沒有了這些家產,尚且有二千大頃祭田,還有千餘頃學田,就是一個龐大的家產,比南宗而今的狀況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要能將衍聖公的位置掌握在手上,就是最大的勝利。

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