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四川內戰

四川的糾紛,在黎元洪和段祺瑞對德宣戰的府院之爭中,便已經開始。就在府院之爭鬧得不可開交時,四川傳來了警報,說四川和雲南兩軍爆發了內戰。

袁世凱死後,護國討袁的雲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加上湖南,始終是北洋軍勢力所不及的地區,被稱爲西南六省。這六省從護國戰爭後便和北京政.府離心離德。

不過這六省又分爲兩個區域,滇、川、黔是一個區域,由唐繼堯所控制。而兩廣則在桂系勢力範圍下,湖南則屬於受桂系影響較大地區。雖然南方和北方矛盾重重,可南方的內部也動盪不安,尤其是四川。

護國戰爭時蔡鍔統率川、滇、黔三省軍隊在四川境內與袁軍作戰,戰後滇黔兩省軍隊仍留四川。川軍領導人主要是劉存厚,獲段祺瑞的支持,滇軍領導人是羅佩金,獲得唐繼堯的支持,黔軍領導人是戴戡,得到貴州督軍劉顯世的支持。

羅佩金是四川督軍,戴戡是四川省長,劉存厚是川軍第一軍長。討袁軍事結束後,四川的問題極爲複雜。四川有四川的軍隊,又有喧賓奪主的滇軍和黔軍,滇軍和黔軍也不和,川軍則有四川人做後盾。

滇、黔、川三軍鼎足而立,四川局面就像一座火山。

羅佩金鎮守四川,威望不及蔡鍔,而且部下有許多雲南軍駐紮在四川境內,經常和川軍發生摩擦。這是個地域觀念極強的年代,羅佩金作爲一個雲南省澄江縣人,治理川政本就不容易獲得川人信任,因執行強滇弱川政策,更遭當地人反感。

這時候四川的各軍計有七個師三個混成旅。川軍佔五個師,兩個混成旅,爲:第一軍軍長劉存厚兼第二師師長,第一師師長周道剛,第三師師長鐘體道,第四師師長陳澤霈,第五師師長熊克武,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成勳,川邊混成旅旅長陳遐齡。

黔軍只有一個混成旅,旅長熊其勳。滇軍有兩個師,第六師師長顧品珍,第七師師長趙又新。此外川邊鎮守使殷承獻尚有一部分滇軍。

四川本是富庶省份,清末承平時,可儲年餘七百萬兩銀子。但無論如何也養不起這些個兵,財政自然困難萬分。

黎元洪當總統後,北京政.府希望全國裁軍,對於四川自不例外,一再責成羅佩金裁軍。羅佩金和段祺瑞所派的四川檢查使王芝祥會商,決定把留在四川的滇、黔軍一律改編爲中央軍,歸中央陸軍部直接統率,軍費由中央直接負擔。

經段覈准把在川的滇軍改編爲一個師一個旅,把黔軍改編爲一個混成旅一個獨立團,內定滇軍首領顧品珍爲中央第十四師師長。

這個整編計劃使劉存厚和川軍大爲不滿,因爲滇、黔軍變成中央軍後,留在四川便不是“客軍駐境”而是“鳩佔鵲巢”了。

對川軍的裁撤,羅佩金第一步想調開劉存厚。密請段內閣調劉到北京給以虛位閒職,並且保薦滇軍梯團長劉雲峰調任川軍第二師長。

段表面上予以覈准,卻暗中挑撥川、滇軍的內鬨。一方面竭力贊成羅的裁減軍隊,縮編川軍,一方面卻又指使川軍反抗羅的裁兵計劃。

段希望因川、滇軍的公開衝突,可以造成北洋軍開入四川得“漁翁之利”。

雖然同意羅的要求要調劉存厚入京,可是調職命令卻不發,同時更以參陸辦公處的名義,把羅的秘密計劃通知了劉。

更毒的是參陸辦公處曾密電川軍將領說:羅要求更換的川軍將領不止劉一人,其目的是在煽動全體川軍將領對羅進行反抗。

段既然同意羅佩金的請求,由劉雲峰接替劉存厚爲川軍第二師長,劉雲峰便前往接事。軍長劉存厚命令第二師軍官拒絕劉雲峰,自己也不加以理睬。移交的事便擱淺了。

正如滇籍國會議員王禎等所指責的:“羅督電請更換師長劉存厚,無論或準或不準,均無與劉商量之餘地。乃院電徑將羅電直達劉,使之聞之,不啻使劉與羅橫生意見。”

足可證明段的用心是挑撥羅和劉敵對。

羅佩金逐劉存厚不成,便想下令裁撤第一軍所屬的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成勳表示服從,但要求先清發欠餉,羅拿不出欠餉,只好作罷。

羅佩金裁兵計劃一再受挫,想找個軟柿子捏,下令將川軍第四師縮編爲一旅。

該師師長陳澤霈原屬於滇軍系統,後來調任川軍師長後,“嫁雞隨雞”倒向川軍一方。

他對縮編命令也是討價還價,要求縮編爲一個混成旅和一個團。比羅決定的縮編方案超過一個團,同時也要求清發欠餉。

這時,川軍將領認爲羅督軍不是單獨對待第四師,而是對全體川軍下手,鐘體道、劉存厚、陳澤霈、周道剛、熊克武五個川軍師長聯名通電反對羅佩金裁兵計劃。

羅佩金不想容忍川軍五個師長集體抗命。便於民國六年四月五日,他突派滇軍包圍川軍第四師駐成都的兩個團,沒有發給欠餉就勒令繳械遣散,同時還以武力壓迫該師其他各團一律繳械遣散。

這一來川軍人人自危,集體反抗。

四月十八日,在成都的川軍第一軍和滇軍開炮互相轟擊。雙方互相說對方是禍首。

羅佩金說是劉存厚先下令炮轟督署,劉存厚說是滇軍首先在西北角開射大炮。

十八日內戰全面爆發,這天成都城炮聲隆隆,殺聲四起。

劉存厚電調各路川軍來援,羅佩金也調動自流井、瀘州、敘州及川北綿陽等縣的滇軍到省接應。

成都城內劃分爲川軍、黔軍、滇軍三個駐防區,黔軍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不過川、黔兩軍防區的居民卻可以自由往來,滇軍則是獨立的。

十九日滇軍退守皇城,在城牆內發炮阻止攻城的川軍,以煤油灌在皮管內向皇城周圍民房掃射,以掃除障礙。這天成都全城火光燭天,殺聲震地。

省議會議長鬍駿急忙打電話邀請商會和各國領事,冒險向川、滇兩軍交涉,要求停止戰鬥。

據紅十字會調查,人民被燒死的、被擊死和擊傷的,有一千多人,被焚民房有三千餘戶,災民多向中立的黔軍防區逃命。

火勢一直燒到二十二日才被撲滅。二十日由省議會、商會、英法日三國領事分途向雙方進行調停,停戰一天,由黔軍開駐川、滇軍防區之間以阻止雙方開炮互擊。

成都爆發內戰後,川軍旅長劉湘、劉成勳、但懋辛,團長鄧錫候、田頌堯、賴心輝、向傳義、呂超等聯名發電斥羅:“在任數月,皓嗜淫賭,勒提稅款逾七百萬,本省軍餉數月未發。”

唐繼堯則發電指責川軍:“川省實行裁兵,原屬正辦,乃劉師長竟令所部圍攻督署,實屬不顧大義,應請主持公道,迅予解決。”

四川和雲南兩省議會和兩省國會議員紛紛發表談話,或通電互相攻訐,雲南說川軍“爭權叛變”,四川說滇軍“侵略鄰封”。

對於四川內戰段祺瑞和黎元洪態度是不同的。段應該是願意四川方面內耗,藉機派北洋軍入川,把四川納入北洋勢力範圍。

而黎元洪當然不想四川出亂子,但又對滇軍和川軍都不想得罪,開始時是對雙方都採取籠絡政策。

下令以羅佩金爲超威將軍,劉存厚爲崇威將軍,而四川督軍一職由省長戴戡暫行兼代。

川、滇軍之戰不止在成都,成都城外和內江都有戰鬥。

四月月二十一日,羅佩金奉到北京政.府的調職令,即將督軍印信送給戴戡,表示遵奉政.府命令。

二十二日成都紳商和外國領事邀請羅佩金和劉存厚兩人在省長公署舉行調解會議,羅派代表韓鳳樓,劉派代表徐孝剛參加。

滇軍要求墊發開拔費六十萬,並由英、法、日三國領事擔保安全退出省城,雙方都簽訂了停戰協定。

可是到了晚上,又各自逞威地開起炮來。雙方都指責對方背約。大戰到半夜才停止,當晚北京政.府電催羅、劉兩人迅速交卸職務前赴北京。

二十三日北京政.府派王人文爲四川查辦使,並嚴令川、滇兩軍停戰。

二十四日北京政.府接到戴戡的密電,報告羅佩金願遵令卸職,但川軍仍於二十三日炮攻督署,滇軍並未還擊。黎元洪大爲光火,北京政.府下令免了劉存厚的崇威將軍,並令聽候查辦。

二十四日羅佩金率領滇軍由成都東門退出,劉存厚率領川軍由成都西門退出。

羅臨走時發出通電說:“佩金遵令移交,乃劉存厚仍復施放大炮,並令所部搜捕滇人,受害之家不知凡幾?……劉存厚自稱爲四川臨時督軍,廣出佈告,並調第一師周道剛所部由東路西上,第三師鐘體道所部由川北赴省。現駐簡陽、新都等處滇軍均被圍攻甚急。……在川滇省軍民是否徒手聽其屠滅?”

羅還有電報指摘北京政.府從中挑唆。以致引起成都事變。

第66章 機會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96章 陸榮廷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23章 孫袁會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8章 約定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491章 求博第24章 幸運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89章 出師未捷第88章 大通起義第609章 考據癖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407章 童子試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123章 孫袁會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62章 垂釣洹上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27章 如願以償第410章 會考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609章 考據癖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41章 東南互保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46章 驅張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68章 張勳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87章 吳祿貞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40章 系矯旨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