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心安

(求收藏求推薦)

劉有終告辭,走出幾步,突然向前一衝,險些摔倒,樓硬體胖不便,樓礎離得也更近些,忙上前攙扶。

劉有終笑道:“說老就老,師父說我六十歲之後腰纏萬貫,不堪重負,我還爲是好事,原來是說我會得腰疾。”

“把萬貫給我,你的腰疾或許就好了。”樓硬與劉有終很熟,經常開玩笑。

“都是命,我寧可被萬貫墜腰,也不當挺直腰板的窮光蛋。”

“劉先生憑嘴吃飯,腰怎麼樣不重要。十七,送劉先生出門。”樓溫心情大佳,對劉有終很是滿意。

樓礎應是,攙着劉有終出門,經過二堂,前後無人,劉有終止步,抓住樓礎的手腕,小聲道:“你有話要問我吧?”

樓礎吃了一驚,半晌才道:“劉先生不是憑嘴吃飯,靠的是眼睛啊。”

“哈哈,還是你會說話,你家住在哪裡?”

“後巷,東進第七座門。”

“好,待會在你家見面。”

“有勞先生。”

“我也有話要問你。”

樓礎送劉有終到大門口,回後廳見父親。

樓溫正與樓硬交談,見到十七兒回來,道:“你來說說,陛下真想除掉皇甫家嗎?”

樓礎上前,“孩兒愚見,以爲陛下想除掉的不止皇甫家。”

“還有誰?”

“據沈耽說,邵君倩在去三哥府上之前,去過沈家,希望他們兄弟二人儘快前往幷州,請回沈牧守,代替蕭國公曹神洗掌管禁軍。”

樓硬大怒,“我與沈大喝了半天酒,他竟然隻字未提此事!”

樓溫冷笑一聲,“那是沈大謹慎,沈五人小不懂事,纔會隨口亂說。不過,能得到消息總是好的。奇怪,陛下讓曹神洗代我暫管西征之軍,又讓老沈回來取代曹神洗,究竟在搞什麼名堂?”

樓礎回答不出來,樓硬想了一會,“還是劉有終說得對,這就是陛下對幾位重臣的試探,表現好的繼續掌權,表現不好的回家養老,父親,咱們樓家可得繼續掌權,一大家子人都指望着父親呢。”

“嘿,什麼都指望我,哪天我死了,你們跟我一塊去地府?”

樓硬嘿嘿地笑,他在皇帝身邊練得純熟,父親說什麼都不會在意。

樓溫又一次打量十七兒,“你認識沈家老五多久了?”

“昨天初次見面,此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

“剛剛認識他就對你推心置腹?”

“沈耽希望藉助大將軍的勢力。”

“我跟沈牧守什麼關係,用得着你來傳話?”

“父親說的是,我也不明白沈耽爲何對我說這些。”

樓溫沉默片刻,“硬胖子,你退下。”

“硬胖子”驚訝極了,“父親……”

“立刻出城,讓樓家那羣廢物安心,再替我賞賜將校,就說……就說是感謝他們對樓家人的照顧。”

“明白,其實我的露面,足夠讓他們安心。賞多少錢。”

“兩庫,我出一庫,你出一庫。”

樓硬自出生以來,眼睛從沒瞪得這麼大過,“一庫……父親說一庫?”

“錢財易散也易得,少廢話,去吧。”

樓硬告退,找管事開庫房取出錢絹珠寶,運到城外軍營裡遍賞將校。

這時候收買人心有點晚,但是總比沒有強,樓礎暗暗佩服父親的決斷。

“就剩下咱們父子二人,你可以說了。”

“沈耽到幷州之後,將會力勸沈牧守按兵不動,他希望大將軍也能儘快西征,遠離洛陽,然後再做打算。”

“沈五以爲自己是誰?竟然給我和老沈做出安排啦。”

“沈耽只是希望……”

樓溫擡手製止兒子說下去,想了一會,放下手臂,“老沈肯定回京。”

“沈牧守留在幷州,萬無一失,爲什麼要冒險回京?”

樓溫笑了一聲,“我可能沒你小子那麼多心眼兒,但是我向劉有終學會一招,千頭萬緒的時候,多想人,少想事。除非你能直接打聽到真相,否則的話,事越想越亂,人卻是越看越明。我不知道陛下究竟存着什麼打算,我看不透他,但我能看透老沈。”

樓溫嘆息,回想往事,“你說得對,老沈這個人做事務求‘萬無一失’,當今天子登基,別人是被迫外放,他卻是主動要求出鎮幷州,以爲能夠遠離朝廷紛爭。陛下召他回京,不回就得造反,可他還沒準備好,又以爲京中有我照應,相比之下,遵旨行事更安全些。”

“父親也會循名責實。”

“嗯?什麼玩意兒?”

“我是說父親看人很準。”

“看別人未必,看老沈,十拿九穩。”

“父親不能寫信勸沈牧守留在幷州嗎?”

“然後被人說我想造反?老沈回來也好,他管城內禁軍,我掌城外西征之兵,兩家聯手,真是‘萬無一失’。”

“陛下不會真將禁軍交給沈牧守吧?”

“你沒聽到劉有終的主意嗎?明天我上書交還帥印,朝廷如果順勢收印,我立刻派人去幷州,讓老沈留下,朝廷若是堅持讓我掌軍,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陛下試探忠心,我就給他一顆忠心看看。”

見父親主意已定,樓礎不想再多說什麼,更不會提起沈耽“換朝”的建議。

“你呀,還是太年輕。”樓溫的語氣難得地輕柔,比任何時候更像是一位父親,“跟吳國公主倒是真像,她也經常擺出你這種神情,明明心裡有事,就是不說,怎麼問都不說——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她到底爲什麼要自殺?明明沒人逼她啊。”

樓礎險些脫口而出——母親寧死也不願爲滅國仇人哭喪——但他沒說,像母親一樣,有話也不說。

提起吳國公主,樓溫心有所觸,揮手道:“你走吧,明天跟我一塊進宮。”

樓溫沒解釋一塊進宮的原因,樓礎也沒問,行禮告退。

劉有終已在等候,馬車卻沒有停在門外,顯然是步行而來。

老僕認得劉相士,招待得很好,見主人回來,不等示意,就說自己要出趟門。

劉有終像是沒看夠一般,又盯着樓礎端詳多時,嗯嗯兩聲,卻不做解釋。

“劉先生是客,請劉先生先問。”樓礎道。

“本來有話有問,現在沒了,樓公子問我吧。”劉有終微微一笑。

樓礎有許多話要問,最先出口的卻是這一句:“劉先生當年爲何給我留下那樣一句話?”

“閉嘴爲治世之賢良,張嘴爲亂世之梟雄?”

“頂着這句話,我被人嘲笑多時,便是現在,也偶爾有人提起,實不相瞞,都是嘲笑。”

“哈哈,這就對了。我有一真一假兩個原因,你想聽哪個?”

“沒人想聽假的。”

“恰恰相反,我相人無數,絕大多數人更願意聽假的,比如令尊大將軍。”

“所謂陛下在試探重臣,是假話?”

“話不假,但未必真。”劉有終總是笑得神神秘秘,好像在隱藏,又像是在戲耍,“重要的是,大將軍需要‘試探’這兩個字,我若說出別的話來,於大將軍無益,於我則是惹禍上身。”

“我不明白……”

“大將軍心中已有定論,找我來不過是要求個心安。我若亂說一通,大將軍必然心慌意亂,以此種心而行大事,必敗無疑。先讓大將軍冷靜下來,無論做什麼,都會少犯些錯誤。”

樓礎總算明白劉有終的意思,“所以你根本猜不透陛下的想法?”

“陛下在宮裡,我在外面,陛下是萬乘至尊,我是一介草民,讓我猜陛下的想法,好比隔江射箭,卻要命中對岸的一枚銅錢。”

樓礎也笑了。

“所以——真假兩個原因,你想聽哪個?”

“真,我不需要安慰,只想知道當年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得從頭說起。大將軍說我憑嘴吃飯,樓公子以爲我靠眼睛,都沒錯,但我真正的看家本事是它。”劉有終擡手輕輕扯住自己的耳朵。

“耳朵?”

“對,不只是我,真正的相士都要靠它安身立命。想當年,權傾朝野的大將軍突然請我進府,我自然要想其中的原因,於是多方打聽,再加上平日所聞——原來大將軍怕鬼。”

樓礎知道“鬼”是誰,卻不願開口。

“大將軍攻滅吳國時,殺戮頗多,心中一直不安。恰好皇帝駕崩,吳國公主自盡,樓公子突然不肯說話,新帝登基之初權臣爭位,大將軍連遭不順,心中越發恐懼,於是找我看相,其實還是要求一個心安。”

“給我一個特別的預言,能讓大將軍心安?”

劉有終笑道:“我那個預言的巧妙之處就在於,能讓樓公子在諸兄弟當中顯得與衆不同。”

“你的確做到了。”

“運氣一半好、一半壞,這也是我們常用的手段,不可將話說死,要給預言留個後路。樓公子越特別,大將軍越心安,因爲他會覺得吳國公主的亡魂在你這裡,而不是他那裡。”

樓礎不太理解,劉有終看得出來,又笑道:“這種事情一時半會說不清,總之大將軍就是這種人,我做出預言之後,大將軍有幾年不見你吧?”

“十年。”

“瞧,大將軍還是害怕你身邊的亡魂,直到聽說你一切正常,以爲亡魂已去,才肯見你。”

劉有終的話聽上去似有其事,樓礎心中的一個結因之解開,突然明白過來,自己也在求“心安”,方法與常人相反,大將軍寧願聽“假”,而他必須求“真”,於是拱手道:“劉先生高人,不愧終南神相之稱,你的話無論真假,都有同樣奇效。”

“哈哈,樓公子過獎。還有一句實話:當年樓公子太小,我看不出什麼,今日一見,我敢說,樓公子有大災大難,也有大福大貴。”

“又是一半好、一半壞?”

劉有終笑得更加歡快,半晌方纔停止,“我來這裡,不只是爲了敘舊說‘真話’,還要請樓公子幫個忙。”

“能幫到劉先生是我的榮幸,只怕力有不逮。”

“逮,肯定逮。”劉有終又一次仔細打量樓礎,緩聲道:“相士憑耳朵安身立命,所以我特別想知道:陛下爲什麼如此看重樓公子?”

“因爲洛陽長公主的推薦。”

“不不,我瞭解宮裡那一套,長公主的推薦確實能令一個人青雲直上,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陛下絕不輕易垂青任何一人。非常之舉更能顯露真心,外人想看透皇帝,必從樓公子身上着手。”

就這麼幾句話,樓礎心中突然豁然開朗,明白許多事情。

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五十七章 同樂第五百一十六章 奪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百姓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七十七章 豪賭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零九章 降世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二十三章 鐵將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二十一章 士女第九十章 爭財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零四章 誤我第三百三十三章 進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五十三章 匕首第一百八十七章 搶先第一百九十八章 傳話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四百四十章 順流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三百九十一章 回信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五章 榜單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家第三百三十章 不智第十六章 見微第五十六章 悲喜第三百五十二章 野豬第一百六十章 變計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怪病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代問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九章 奠第二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二百八十五章 求輸第四十六章 酒殺第二百章 絞痛第四十三章 說難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誓第三百四十五章 乘車第二百四十五章 南敵北迎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二百八十二章 邪門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難第四百四十章 順流第三百一十二章 蠻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兄弟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第三百六十八章 助人第七十九章 奪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章 變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帥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三百一十三章 進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四百九十九章 遺命第八十四章 妙計第九十三章 識人有術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五百二十八章 支使第一百七十一章 牆內第一百零八章 抑揚第二百四十六章 爭強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四百九十章 大敗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要賞第四百五十五章 讓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傳話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婚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四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三百七十七章 午時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撤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把握第四百二十章 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