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大祭禪讓(二)

“郭閣部,莫要哭了,這大祭就快要開始了。”張煌言十分無奈地不斷地給郭之奇遞手絹,讓這位老人家擦拭眼淚。只是郭之奇已經哭了好一會兒,怎麼也勸不過來。

郭之奇啜泣道:“老朽這是高興,這是高興啊,張大人,老朽本就是該死的人了,喪亂之後,看着一個個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連子嗣都葬身魚腹,今日得見大明重光,無憾了,無憾了啊!”

張煌言扶着郭之奇,是能夠體會到他的激動之情的。自己在江浙沿海苦苦支撐的時候,也曾經是無比的絕望的。曾經與他並肩戰鬥的人,不是成爲了亡魂,就是成爲了叛逆,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力量越來越薄。張煌言一度已經下定決心,要捨棄一身,做大明忠魂。

像是他和郭之奇這樣的人,從抗擊滿清開始活到今天的人,屈指可數。一個個顯赫的名字就此消散,史可法、閻應元、陳子龍、夏允彝、瞿式耜、堵胤錫,這個名單還可以不斷地寫下去。他們死了,張煌言、郭之奇還活着,親眼看到大明皇帝和太子監國祭告宗廟的一幕,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幸運了。

新落成的國士祠,就在大明皇陵以南,明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這座祠建造了出來。國士祠外面,是一片廣場,左右兩側呈環形,設置了許多座漢白玉的巨型石碑,每一座石碑足有一丈多高,上面是遒勁字體所書的名字。

這裡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着他們在戰爭中犧牲。白明修幾乎將自己能夠找到的所有名字,全部篆刻在了國士祠廣場外的豐碑上面。張煌言、郭之奇走過這裡,看到石碑上自己曾經熟悉的名字,是不可能不淚如雨下的。

大祭開始前是祭奠忠烈的儀式,主祭是白明修自己。他來擔任這個身份要比朱由榔更加合適,不是因爲他是實際的掌權人,而是因爲他是真正的三軍統帥,是率領軍隊戰鬥的人。

國士祠外,匯聚了許許多多的人。有官也有民,人們按照預設,站在不同的方陣隊伍裡,看着祭壇上的白明修和當做兒子背景板的永曆皇帝,心中情緒起伏。

“……今天我們在這裡,緬先烈之靈冢,託今世之哀思。甲申以來,國家零落,生民塗炭,外夷侵撻,神州陸沉。直至今日,已是二十年。二十年來,爲大明奔走,爲大明獻身者,不計其數。甚至此處的石碑,都不足以記述他們全部的名字。但是,大明不會忘記他們。忠烈之獻身,爲的不是朱明一家一姓的權柄,而是爲了我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之火存續,爲天下億萬黎民之尊嚴,爲萬世未來之希望,今日我們銘記他們,哀悼他們,緬懷他們,不是以君王臣儒感謝和認可,他們爲忠君愛國所做的犧牲,而是感激他們爲了這個民族的存續,爲了華夏的長青,而奉獻的一切。自此刻始,中華國民永世當銘記,英烈國士之奮鬥,並以之爲榜樣而奮鬥崛起。國之所以爲國,乃天下蒼生庶民所集合,爲民爲國所付出,我們絕不遺忘。甲申以來,從今往後,所有爲國家爲人民付出血汗的忠烈國士,盡皆如此,也永垂不朽!”

在密密麻麻的英雄靈位之前,白明修雙手緊貼褲縫,身姿筆直,90度彎腰鞠躬三次。所有在場的衆人,不論是朱由榔這個皇帝,還是李定國、鄭森這樣的王爺,或者是張煌言等勳臣,還是普通一兵、尋常百姓,隨着白明修三鞠躬。

有旁邊侍從爲他取來燃香,白明修將之插入香爐。他的主祭算是就此完成。

接下來,參加祭禮的人們可以在國士祠的漢白玉石碑前,向英烈們致以哀思。這個活動並不是那麼拘謹,人們在這裡隨意走動,一撥人致哀完,然後換下一撥。

這其中,許多人都是帶着勳章或者爵位的。他們可能抗清半生,此前一文不名,但現在的功績卻得到了承認。南明爵位法之中,並不限於將爵位授予武將,爵位授予任何有重大傑出貢獻,值得表彰的人。只不過,南明的爵位是不領俸祿,不享受封地,甚至其中絕大多數爵位都不是世襲的。

閻爾梅就是萬沒想到自己還能領個爵位的那種,他昔日曾爲復社鉅子,擅長詩文。天下大亂之後,毀家紆難,事不成心灰意懶,隱居山野,號蹈東和尚。當南明光復之後,閻爾梅居然被錦衣衛的人尋訪到,官方表示認可他所做的貢獻,給了他一筆錢,同時閻爾梅還得到了一封賜爵的詔書,堂而皇之地變成了一位大明男爵。

像是閻爾梅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自從白明修把爵位變成了一個基本上是名譽性的東西,他就根本不吝惜這玩意,公爵以下隨便發放,到了公爵的程度,他才比較保守一些。

閻爾梅與顧炎武相熟,在致哀時與顧炎武說道:“大明真的變得不一樣了啊。”

顧炎武點頭說道:“都是太子殿下一手促成的,這座國士祠,幾乎便收取天下俊才之心了。”

閻爾梅又道:“不止,不止呢。從早前我便一直在想,現在越來越看得清楚了。太子的心,大到可能古往今來沒有人能比得上,這氣魄,恐怕也就是古來聖賢可比了。從君位上退下來,以天下萬民爲君,古時候人們只是說說客氣話,他卻真個這麼做了。”

閻爾梅說着說着,嘆道:“不管背後這些舉措有什麼功利性的原因,但是從此,大明的魂魄都變了!自前明的各種腐朽之氣,已經被蕩然一空,可以說千百年來,沒有哪一個王朝有此時這個朝廷這般有銳氣、有朝氣。能生在此時,當真是大幸。”

顧炎武望了一眼遠處正立在那裡同樣致哀的白明修,點了點頭,道:“常言道,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我總是想着,這時勢恐怕造不出太子這般英雄,而是他這英雄一手造了天下大勢,這般故事,恐怕書裡都不敢這樣寫啊。”

596 空降兵支援670 撤退結束214 長江物流316 神殿內的人間302 歸朝消息708 丹麥海峽(上)338 墾殖關外335 間客544 經濟轉移259 千古一帝638 “開國元勳”們681 新人換舊人279 強敵逼近300 清官和明官757 通話590 西清的鐵甲洪流497 血洗莫斯科605 有誰負重前行055 晉王誅賊之戰(一)131 御風450 藩軍軍營492 馬德里條約156 潛力軍官698 頓河河畔001 末日太子479 現在才怕了666 土豪420 報告老師296 遙望西北307 新來的總督173 打伏429 最榮耀的實習機會540 關於歐洲的會議(中)124 田州505 大學生實習554 新的主線任務309 馬尼拉封港348 向漢人求援194 沒人性的太子殿下495 航行繼續219 流民事件(中)589 普魯士防線262 奪寨612 先下手爲強785 新明國內反應796 競賽場位面020 臨江盟誓599 騙錢大戶,大明海軍053 敗犬518 拒絕轉交157 廢宗室551 以明爲榮068 挑戰任務238 人委會179 舟山海戰(下)403 北美的第一個殖民點688 死亡行軍506 鐵路債券564 委婉的死刑795 一個禮物760 新軍裝791 獵殺潛艇(上)570 陷入泥裡的坦克041 城主211 教敵709 丹麥海峽(中)477 補給爲先640 疑惑不解102 大高手420 報告老師228 肉搏也不虛你493 歐洲領土的建制621 緊缺的巴黎496 東歐風雲亂691 善戰者無赫赫戰功028 緬北會戰(下)558 聯動反應464 趙青索749 哪裡冒出來的769 低配梟龍也很強053 敗犬788 互相傷害302 歸朝消息480 困獸猶鬥西班牙587 航天人619 “美好”的多元641 天命耶?619 “美好”的多元609 錦衣衛的眼197 士風漸復(下)417 大明的斯里蘭卡259 千古一帝416 改換東家087 進廣州(下)608 軍援333 大祭禪讓(四)525 百船來航(下)794 就問你怕不怕442 優越感168 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