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第204章 非官府組織

第204章 非官府組織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二月初春。

西門大街兩側種滿了桃、李、杏樹。

花令當時,果樹嫩綠翠芽間點綴了一顆顆紅白相間的小花苞,一片錦繡。

二月初六,午時末。

陳初一行自新鄭門入城。

進城前還嚷嚷着‘東京不過是大了些,能比咱桐山還繁華麼?’的毛蛋,進城後徹底閉了嘴。

僅僅一個寬達十幾丈的西門大街,便震的毛蛋再不敢拿桐山相比。

東京城縱跨南北主街十三條,橫穿東西主街九條。

而這條西門大街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條,據說,御街更是寬達百丈。

桐山一座小小縣城,光‘氣勢’這一項便被帝都甩了十萬八千里。

一羣土包子頓覺眼睛不夠用了。

目力所及,青樓畫閣,繡戶珠簾。

街上小娘鑲金點翠光彩耀目,士子文人錦繡華服衣袖飄香。

街巷深處,輕歌笑語蕩響煙花柳巷,簫管琴音奏於酒樓茶坊。

和來時沿途隨處可見的蕭條破敗景象,迥異天地。

也是,齊代周後,整個王朝的達官顯貴幾乎都集中在這座當世雄城內,他們是齊國最富庶、豪奢的羣體。

以半壁江山供養一城,此間繁華自不必說。

就連來過東京城數次的陳瑾瑜,和陳初並肩走在前頭時也不禁感嘆道:“這東京城,富貴迷人眼.”

身後一丈外,譚氏忍不住皺了眉.自己這女兒,自打進城後便一直跟在陳初身邊,終於開口道:“阿瑜,你過來.”

“娘,娘,阿瑜餓了,想吃曹記的蓮花酥”

陳瑾瑜轉身回走兩步,挽着譚氏的胳膊晃了晃,這一番小女兒般的嬌嗔,讓後者批評的話沒能說出口,轉而連聲道:“好,好,待會安置好便去買。整日裡就知道吃”

未時,東京城新門瓦子,棗園街。

胡掌櫃見了陳初,先一揖到底,恭聲道:“大人,日前收到書信後,小人當即命人收拾出一座宅子。不過這東京城寸土寸金,此處宅院比不得家裡舒適,還請大人見諒”

“無妨,前頭帶路吧。”

陳初笑道。

胡掌櫃原是蔡家綢緞莊的掌櫃,四海商行成立後,被蔡源招進了商行聽用。

去年,桐山之亂平息後,商行急速擴張,胡掌櫃因能力突出、爲人活絡,便被派到了東京城,和兵部範尚書的管家聯合成立了四海商行東京直營店

陳初進京,按說該住驛館,但一來陳初此行隨從衆多、二來驛館條件差些,蔡源心疼女婿這才提早來信做了安排。

胡掌櫃準備的這座宅子,的確不大。

共三進十幾間屋舍,住陳初幾十人是顯得擁擠了些,卻勝在內外都是自己的人,不虞私密外傳。

只是,這宅子所處的巷子名稱有點奇怪。

“棗園街,弄魚巷”

進巷子時,陳初望着掛在山牆上的街巷名,唸了一遍。

後方正哄孃親開心的陳瑾瑜卻也能做到耳聽八方,聽到陳初唸叨,自己也默默唸了幾遍,不知怎的,秀麗面龐驀地一紅。

下午,陳初帶着長子、大寶劍去兵部報備。

接待的兵部文員見陳初拿出印綬、照牒後,好像很是意外,仔細打量陳初幾眼後,玩味笑道:“原來閣下便是陳都統,久仰、久仰.”

‘久仰’本是一句尋常客套話,陳初卻覺着對方話裡有話。

酉時。

陳初返回弄魚巷時,已是華燈初上。

晚飯,譚氏妯娌和女兒、鐵膽等女眷在後宅。

二進內,只有地位超然的陳景安和陳初同坐一席。

說起去兵部報備時的一幕,陳景安笑了笑,待兩人進食完畢,轉去了書房,他才從懷中掏出一物遞給了陳初。

“《大齊七曜刊》.”

七曜是一星期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大齊週刊。

這份有官方背景的報紙,陳初是知道的。

源於去年鄭乙亂桐山時,今日頭條刊文掀了桌子,把鄭乙逼到了不得不打的境地。

齊國朝堂有感輿論重要,讓禮部牽頭搞了這份七曜刊。

只是,禮部找來那些文人全無辦報經驗,起初上頭刊印的除了官方邸報便是通篇假大空的吹捧大齊政通人和。

官員文人剛開始還覺新鮮,時日久了便沒了興趣。

而普通百姓更是對浮誇、不接地氣七曜刊提不起一點興致。

‘擦屁股都嫌有油墨’是他們對七曜刊的統一評價。

眼看效果不佳,發行量一日日萎縮,禮部也漸漸沒了耐心,撥與七曜刊的經費一砍再砍,直至後來俸祿都發不出了。

眼下的大齊,兵亂、民變、天災一件接一件,哪一樁事都比辦一份報紙重要。

當時只是心血來潮的大齊朝堂隨即把七曜刊拋之腦後,不聞不問。

窮則思變那七曜刊的主編汪敬饒眼看七曜刊活不下去了,不由動起歪心思,開始杜撰一些民間喜聞樂見的趣事緋聞。

嘿,你別說,這招還挺有用!

七曜刊當即發行量當即迎來一次增長。

嚐到了甜頭後,汪敬饒像是找到了財富密碼。

不過尋常小人物的軼事,終歸沒有那般大的號召力,名滿天下的官員、大儒更能吸睛。

但這般人卻也是七曜刊惹不起的。

思來想去,那些外地軍頭倒是合適的造謠對象就算你有兵又怎樣,這你是大齊帝都,你還能帶人打上門來?

確定了目標羣體後,陳初就成了不幸被挑出來的其中幾人之一。

一來,他是陡升高位的年輕人,世人本就對這樣的人好奇。

二來,他上位的過程兇險、血腥,能滿足大衆的窺探欲。

三來,是無法明說嫉妒心.七曜刊模仿頭條,卻又沒有頭條那麼大的發行量、號召力,比不過地方小報的汪敬饒等人心中自然不爽。

陳初和頭條同出桐山,打擊了前者,就好像打擊了頭條一般。

陳景安此時遞來的七曜刊是四日前發行的最新一期,汪敬饒或許是知曉近日會有各地都統制進京述職,便在這一期中做了一個專欄,點評衆軍頭。

‘潁州留守司都統制郭諱韜兒,字德剛,於阜昌二年歸正大齊.少負勇名,卻爲人粗魯’

‘壽州留守司都統制丁諱繼勝.有滅賊之功,但不通文墨、不知聖賢.’

盡是欲抑先揚,把各地廂軍將領說的狗屁不是,滿滿都是讀書人的優越感。

陳初看到此處,不由奇怪道:“柳川先生,朝堂放任七曜刊詆譭武將名聲,不怕武將對朝堂生怨麼?” wωω. тtκan. ¢○

“七曜刊是七曜刊,朝堂是朝堂。若武將上奏說起此事,朝堂大可來一句七曜刊和朝堂無關.”

陳景安抿了口茶,接着才說到了重點,“再說了,你們武將要什麼名聲?武將要名聲準備作甚?”

陳景安正話反說,卻是在提醒陳初.武將被污名化,或許是朝堂樂意見到的,不然你有兵再有望,難不成準備取大齊代之?

若能因此加劇文人和武人的嫌隙,更是好事一樁。

見陳初在沉思,陳景安笑着提醒了一句,“陳都統接着看。先說一句,莫要動怒.”

“哦?”

陳初好奇之餘,翻了一頁。

好嘛!

七曜刊一共點評了五位都統,陳初在最後,卻佔了一半篇幅。

‘蔡州留守司都統制陳諱初,海外歸人,不識中土教化,無表字’

恁娘,開篇攻擊性拉滿啊!

就因爲沒有表字,俺就成了‘不識教化’的野蠻人?

下面,粗略介紹了陳初的履歷,鄭乙一事朝堂已有定性,汪敬饒自然不敢替他翻案。

但依然暗戳戳的把陳初形容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相比其他武將,陳初還多了一段外表描寫‘身高六尺六寸,腰闊六尺六寸,豹眼虯鬚,拳大如鉢,臂粗如樑。每日食羊一隻,雞鴨各十’

我++++

我身高兩米多,腰圍兩米多,我是個球?

一天吃一隻羊,雞鴨各十.嗯,我他娘還是個飯桶球!

點評的正文寫完,七曜刊還很貼心的在下方附帶了一則‘據有關人士透露’的花邊小新聞。

既然你那麼能吃了,還需‘能幹’纔是大衆喜聞樂見的。

小新聞裡,什麼陳初夜御十女、什麼腰間貂蟬.

“哈哈.這羣人還是人才哩。”

陳初實在沒忍住,笑了出來。

他這個反應,陳景安相當意外,隨後也跟着笑了起來,“都統不惱?”

“這種一眼假的東西,有何好惱?”

陳初笑道。

若七曜刊拿出些真憑實據說他有不臣之心,陳初或許還會緊張一下。

但這種花邊新聞,除了降低七曜刊自己的公信力,並不能傷他分毫,甚至還能幫他起到掩護作用。

見陳初如此豁達,陳景安讚賞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都統接下來也要做些什麼。”

“哦?柳川先生請講。”

“趁這幾日無事,都統不妨多與朝堂諸位大人走動走動,反正都統不缺錢。”陳景安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有錢的意思,是說讓陳初多送禮唄。

“我一個邊地武將和大臣交道,不惹眼麼?”陳初問道。

“無礙。如今這大齊,想升官的誰不去巴結朝堂諸公?你這般做了,纔是一個一心鑽營的武將。”

陳景安頓了頓,看向陳初接着道:“除了媚上,還需欺下才算與我大齊武人和光同塵。”

對上諂媚,給蔡州爭取更大的騰挪空間。

對下跋扈,讓朝堂覺着陳初和別的粗莽武將別無二致。

有污點、有缺點的武將,上頭才放心。

這個道理陳初懂,但欺下這種事需要一個契機,總不能好端端跑到街上強搶民女、毆打路人吧?

“除此外,也不能任由那七曜刊一直潑污。”陳景安又道。

“柳川先生的意思是?”

“丁未前,那汪敬饒隨我一名族伯學習過數年。說起來,也算同門。”

“柳川先生準備去遊說一番?”

“呵呵。”

陳景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緩緩道:“讀書人和讀書人也不一樣,我前去遊說,或許短時內他賣我幾分面子。但咱們早晚要離開東京城,想要他、想要七曜刊爲都統所用,還是一個‘利’字。”

“爲我所有?”

“嗯,都統需要他們罵的時候,他們就罵。需要他們閉嘴的時候,他們就閉嘴。需要他們誇的時候,他們就誇”

大齊的報紙,爲陳初服務,這事想想挺刺激啊。

陳初呵呵一笑,看向陳景安的背影,悠悠道:“柳川先生這麼一說,我倒想起我們傲來有一種組織。”

“哦?什麼組織?”

“NGO”

“嗯雞哦?”

“呃,也叫非政府非官府組織。”

“何意?都統細說。”

“明面上和官府沒關係的民間組織,擅長的就是撒幣養狗.”

擔心陳景安聽不懂,陳初笑着舉了例子,“比如,我們以四海商行等民間商社的名義成立一個‘促進報業發展基金會’的組織,那七曜刊經營狀況不理想,我們就以扶持的名義資助。

初期不需急於干涉他們的運作.但只要他們端了咱們的飯碗,便是戴上了狗鏈。

當然,太過有風骨的文人需要打壓.若哪天七曜刊編輯部只剩了見利忘義之徒,七曜刊便成了咱們的發聲筒。”

‘有風骨的文人需打壓’這句讓陳景安稍稍有些不舒服。

陳初起身,走到他身旁,淡然道:“有風骨的未必有見識。可以組織這些硬骨頭前去鷺留圩開場學術研討會,好吃好喝好禮,見識了咱桐山繁榮後,再對比其他凋敝府縣.這類有原則的文人只怕會把桐山吹捧成人間聖地。”

有風骨的未必有見識.桐山的確容易給沒見識的人洗腦,當下文人見一地治理的好,大多會從‘吏治、教化’角度出發。

卻未必能看出桐山繁榮的深層原因.以天下利富一地,相對溫和、隱蔽的經濟掠奪。

根源上沒有生產力的跨越發展,桐山模式根本不具備大面積推廣的可行性。

“此事,雖需多年慢慢施行,但眼下和七曜刊接觸,還需柳川先生助我。”

陳初拱了拱手。

陳景安嘆了一聲,轉身回禮。

陳初能向文官送禮,這畢竟是當下常態,卻不能上趕着去交好一幫落魄文人.那樣未免痕跡太重。

而陳景安卻無這層顧慮,他本就是士大夫一員,潁川陳家又頗具名望。

他去資助七曜刊,可以看做士人之間的互助。

再說了,汪敬饒這類人大多有一個文人通病極度好面,若一個武人大喇喇的跑去給他們送錢,他們礙於面子未必會收。

輿論養成,非蠻力可行。

由陳家這種士林名望、書香門第來做,既省力又體面。

這纔是陳初不放陳景安、陳瑾瑜走的原因

(本章完)

第413章 虎頭的兄長又是誰?第27章 豬隊友們第13章 一條大河波浪寬第529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178.第176章 將錯就錯96.第95章 土雞瓦狗341.第335章 菌王79.第79章 這樣的鷺留圩147.第145章 界碑店正午,姚長子瘋魔第441章 關中鎖鑰 天下陣眼第505章 留淮預備學堂117.第115章 我幫忙去了220.第217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460章 最後一名玩家,上桌!第41章 夏風不識情237.第233章 接戰第414章 這一家子69.第69章 我說的是你!339.明天補哈108.第107章 大鬧天宮第384章 舉國動員160.第158章 暗流涌動第508章 號三國兵馬,爲天下共主!第386章 冰河血雨238.第234章 蟲豸第511章 自罰三杯第506章 東印度商行298.第294章 私密話第400章 她是好人還是壞人?237.第233章 接戰267.第263章 老陳人間不值得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第479章 帶着媳婦兒逛勾欄第468章 六百士子哭太廟,太上皇御駕親征299.第295章 朝堂有變?364.第356章 計之深遠第438章 此女斷不可留!第442章 小狗你飄了187.第185章 愛兵如子第37章 公雞下蛋243.第239章 西風烈350.第344章 衣服破了178.第176章 將錯就錯307.第303章 謀士以身入局,欲勝天半子172.第170章 三娘子治家83.第83章 咱家的莊稼第39章 我來介紹188.第186章 震撼教育第433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74.第74章 生來天敵176.第174章 各取所需71.第71章 有些事,我不說88.第87章 今日齊呼孫大聖277.第273章 世道遭爛,還好有你第451章 家人們,誰懂啊371.第363章 和煦春夜,人心火熱第425章 王見皇304.第300章 有事,還得看五弟!76.第76章 歲月靜好第530章 報家仇 洗國恥,重現漢唐!第37章 公雞下蛋128.第126章 棲鳳嶺斬白牛198.第196章 又是一年新春時第66章 令堂高壽286.第282章 陳小哥,當爹了72.第72章 臥龍鳳雛第8章 攢勁節目185.第183章 一碗粥103.第102章 喧囂靜謐第508章 號三國兵馬,爲天下共主!第50章 西瓜狂想曲第455章 你有奇兵,我有虎賁第9章 避水裹風乾坤袋69.第69章 我說的是你!201.第199章 虎門山軍寨112.第111章 事了拂衣去275.第271章 願得一人心177.第175章 女大不由爹第15章 授技296.第292章 杯酒釋兵權73.第73章 鷺留新村87.第86章 可有青天否271.第267章 來者是客第531章 淮南盛景,功在晉王232.第228章 後方緊吃334.第329章 東京無脊樑112.第111章 事了拂衣去295.第291章 願作秦叔寶第428章 午夜王旗,榆州易幟第541章 東京不夜天第421章 一抹紅影錦衣至,半點情面不與人第389章 漢兒不爲奴211.第208章 我看上了,就是我的。272.第268章 睚眥必報第455章 你有奇兵,我有虎賁第467章 殞命砥柱山第520章 深宮欲浪難自抑,漢兒不受金人爵第479章 帶着媳婦兒逛勾欄第14章 陳小郎 趙小娘104.第103章 忙而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