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慷慨陳詞

“朱哥!”船身搖晃,又聽到了一聲焦急的呼喚,朱永興的眼珠一輪,猛然擡起頭來,眼神漸漸變得清明起來。

夢珠不知何時也划着獨木舟來到了船邊,她俏生生地立在舟上,殷殷地望着朱永興,眼神裡透出的情意,微皺秀眉的擔憂和着急,表露無遺。

“停船!”朱永興站起身,雖然還未想好將來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他已經做出了決定,那就是不能跟着這幫人走,去阿瓦城和自蹈死地沒什麼區別。而且,那是很快便要發生的事情。

史載,潘世榮帶領取陸路南行的明朝官員士卒先到達了緬都阿瓦城隔河對岸處。由於人馬雜沓,引起緬甸國王的不安,他說:“此等非避亂,乃是陰圖我國耳!”於是,派出兵丁加以包圍,強行把這批南明人員不分男女老幼分別安插於附近各村民家看管,一家一人,禁止往來。這批南明人士頃刻之間妻離子散,家產蕩盡,失去了人身自由,又有不少人丟掉了性命。

但這些個理由是說不出口的,穿越人士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說出的話沒人信,等事情發生了,大家都信了,結果也就無法挽回了。

“我是不會再繼續深入緬地的。”朱永興面對着衆人愕然的表情,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流入外邦,過寄人籬下的生活,那可不是什麼好主意。”

“殿下多慮了,大明乃宗主國,緬甸豈能有異心。”文官朱蘊金上前勸道。

“宗主國,嘿嘿,避難異鄉,還要自欺欺人。”朱永興撇了撇嘴,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緬甸人首鼠兩端,終不可信。我勸你們也不要走了,這裡是緬邊,回雲南倒還能活得長遠些。”

“清軍勢大,回到雲南,豈不更加危險。”熊世榮繼續勸道:“晉王雖忠義無雙,奈何兵微將寡,恐不能保全吾等。”

“看看,說到底還是貪生怕死。什麼這個那個的,還不是擔心自己的小命,得活一天是一天。”朱永興的思路越來越清晰,面帶不屑地說道:“你是總兵,是軍人,可你的刀劍呢?棄兵甲則無力,既不能衛護皇上和朝廷,又不能保全自身。生死全操於他人之手,我纔不象你們那樣聽天由命呢!”

“世子殿下,您,您——”趙國維見朱永興執意要走,急得直跺腳,抓着朱永興的衣袖不放。

“你放手哇!”朱永興用力扒開趙國維的手,急道:“這麼大歲數了,怎麼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緬甸之態度在外而不在內,只要大明軍隊不一敗塗地,緬甸也定然保持中間位置,不敢過於輕視朝廷。若是大明軍隊被打垮了,緬甸會不懼清軍攻打,保護朝廷?別做夢了。好了,你們想走就走,我可不跟你們自尋死路。”

見朱永興向她招手,夢珠的臉上雲開霧散,露出了明媚的笑容,幾下子便靠上了木船,向朱永興伸出了木槳,朱永興伸手抓住,跳上了獨木舟。

“殿下。”總兵熊世榮被朱永興奚落得滿臉通紅,但見朱永興決心已下,又有些不甘心地上前一步,瞟了夢珠一眼,說道:“切不可爲女色所誤啊!再者,您爲皇明宗室,末將奉旨有保護之責,您若轉道他去,末將如何向皇上交代?”

朱永興皺了皺眉,看了夢珠一眼,顯然熊世榮想偏了,對此他也不想解釋。沉吟了一下,他大聲說道:“你回去啓奏陛下,今天子棄國,流亡緬甸,則復明旗幟半倒,興王圖霸更無希望。苟且偷安,苦中作樂,必有一日會後悔的。我說過要回雲南,便一定回去。雖有萬難,我亦要去找李晉王,然後驅除腥羶,重複神州,迎大駕歸國。各方神靈在上,我朱永興若違此誓,便遭天打雷劈,屍骨無存。”

這段話前面說得甚是無理,可以說是直斥永曆皇帝貪生怕死,棄國苟安。但後面那些慷慨陳詞,再加上莊重發誓,又讓這些人覺得慚愧,沒有勇氣來指責朱永興。

“殿下——老奴也留下,在您身邊照顧一二。”趙國維苦着臉上前兩步,儘管心中萬般不願,這個老太監倒還有幾分戀主之心。

朱永興無可無不可地聳了聳肩膀,招手示意巖寶把獨木舟划過去接人。

獨木舟駛離了木船,木船上的人還呆呆地望着朱永興,他們僱船跋涉,辛苦地尋找朱永興的下落,可沒想到竟會是這樣的結果。

唉,朱永興回頭看了一眼,見除了趙國維,再無一人跟隨,不禁嘆了口氣,低聲道:“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夢珠嫣然一笑,脆聲道:“漢家的詩詞,阿珠最喜歡,只是我讀過的卻是不大相同。去阿珠的竹樓吧,讓你看看阿珠寫的漢字,抄的漢詩,連大巫都說好呢!”

“意思襯景就對了,管他是十四萬,還是二十萬。哦,你還會書法啊,這可比我強。”朱永興意興闌珊地搖了搖頭,乍逢劇變,哪還有心思討論詩詞,欣賞書法。

……

黃昏時分,一直把自己關在房中冥思苦想的朱永興被猛河請了出來,又來到了那間有着厚實草門的大屋子,又見到了那個有些詭異的族長。

朱永興行禮之後,便坐在那裡不再言語。一來他對這個老頭兒有些忌憚,二來他也不知道這個老頭兒對他要說什麼。不過這個老頭兒的預言算是實現了,他暫時真的離不了寨子。

“驅除腥羶,重複神州。”老者睜開雙目,淡淡地說道:“殿下是這樣說的吧?”

牛皮吹大了!朱永興撓了撓頭,赧然一笑,說道:“老伯,讓您見笑了,我這口氣是不是有些大?”

呵呵,老者笑了起來,不過看神態卻絲毫沒有取笑的意思,倒象是非常讚賞。

果然,老者笑完正色道:“口氣不大,倒會讓我輕視。我們猛山克族有句古話:一根線難織布,一個人難立房。族中還有幾百精壯,殿下可願接受這微薄之力?”

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楔子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27章 攻城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30章 暗戰第43章 保寧第91章 川滇呼應第9章 世子殿下?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5章 破城第133章 立威第72章 廝殺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02章 轟擊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83章 水西之變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91章 新氣象第196章 鑑第81章 書院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9章 破城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38章 廣國公第95章 難以逾越第33章 無題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1章 登陸山東第48章 大戰(二)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83章 棄城之議第33章 無題第172章 無題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22章 水利部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63章 求助他國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5章 滇緬戰事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6章 兵臨城下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5章 大包圍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4章 攻城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55章 無題第67章 梆子腔第185章 情動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39章 聖意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章 鬥熊救美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88章 截阻的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