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榮譽之爭

面對滿蒙八旗的南下,朱永興以十分謹慎的態度,採取了似乎是最穩妥的對策。儘管保守,但在計劃中各種牽制力量完全準備好,併到位之前,還是無可厚非的。

勝時勢如破竹,敗時一潰千里,朱永興不想出現這樣的局面。雖然現在的南明已經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能夠承受住一兩次失敗。但寧要穩紮穩打的小勝,也不要風險太大的巨勝,這是朱永興的心思。

時間的拖長已經開始對南明有利,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優勢,隨着時間將會越來越大。這得益於南明政府在朱永興的促進下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手段,多種多樣的賺錢手段,政治上的進步開明,軍事上的裝備、士氣等方面的變化。從根本上講,可以說是文明對野蠻,先進對落後,開明對封建的總體優勢。

文明被野蠻擊敗,這並不代表野蠻纔是先進的。腐敗的文明,走上歧途的文明,還能稱得上是文明嗎?正因爲如此,世界上野蠻擊敗文明的例子有,但絕不會比文明擊敗野蠻多。

“實力的碾壓——”汝陽王馬寶算是多少了解了朱永興的心思,鄭重地對衆將說道:“殿下追求的,希望的,便是這樣的局面。用火炮、火槍、刺刀,以及勇敢無畏的精神,毫無疑問地奪取勝利。也就是說,計謀不可少,但其在決定勝敗的重要性上,將會不斷降低。”

“雖然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卻需要努力才能實現。”吳三省和馬寶交換了下目光,鄭重地補充道:“需要大家的努力,努力練兵,努力鑽研戰陣戰術。至於裝備,殿下會爲我們補齊,而能不能對得起殿下的苦心籌措,能不能辜負殿下的殷殷期望。便要看我們的了。”

張國用等人互相交換眼神,心中已經瞭然。岷殿下並沒有走靠兵多勢衆取勝的老路,確定編制,意味着精兵路線。武器裝備優先供應,軍餉獎勵也會相應提高,爲的便是保證這編制內軍隊的戰鬥力。至於警備軍,則要歸屬於地方部隊,既是後備兵源,又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待遇也會與正規軍拉開差距,以保證警備軍人員對正規部隊的嚮往。

“勝利會掩蓋問題,失敗會暴露缺陷。”吳三省接着說道:“這是殿下信中所說的原話。當初在滇省時,我們便是吸取了教訓。以哀兵之態絕地求生。而清軍則以爲勝勢已定,驕傲了,放鬆了,分散了,從而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現在呢。形勢正好翻轉了過來。不斷的勝利,讓很多人產生了這樣一種觀點,覺得只要裝備跟得上,勝利便沒有問題。殊不知,決定戰爭勝敗的歸根結底還是人,是士兵的意志和素質決定的。如果個個勇往直前,哪怕是斬木爲兵。也會令敵人膽寒。”

“殿下已經竭盡所能,軍人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前所未有的提高。”馬寶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很低沉,也很嚴肅,“但我們做得夠不夠呢?不說別人,便是魏君重所帶的那個團。又有誰敢拍着胸脯說能夠打敗?嗯,我們這邊的編制確定了,估計那邊的也一樣,魏君重成爲一師長官是肯定的事情。第一個中校吧,實至名歸呀。又有誰不服?”

講武堂出身的,魏君重是最耀眼的一個。雖然他在講武堂學習耽誤了很長的時間,嗯,也不能說耽誤,應該說是磨刀不誤砍柴功。而後,他帶着岷藩嫡系的烙印,帶着第一支成建制的燧發火槍營開始征戰,並在實戰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改變着火槍營、團的武器配備比,成爲目前火槍營、團的樣板。

前途無量啊,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看的。而軍銜,則是標誌着講武堂出身的將領的地位和成就,也代表着受到朱永興器重的程度。陸軍目前最高的便是魏君重,由上尉已經升至中校;而海軍最高的則是段智英,在赴援金、廈,打擊廣南水師,消滅清軍廣東水師,這三場戰役中由見習少尉已經升至上尉,離少校只是一步之遙。

因爲軍銜制是朱永興創立的,代表着嫡系,代表着新生的勢力。所以,儘管目前並沒特別高的軍銜產生,但卻逐漸成爲軍中的中堅力量,比目前有些氾濫的參將、副將、總兵,含金量要大很多。

當然,魏君重能晉升中校,也是起點高的緣故。而他能暫時放棄建功立業的機會,先在講武堂進修鍍金,接着再後來居上,成爲握有實權的一師之長,也顯示出他的眼光和心機。

唉,爲啥早沒想到呢?包括張國用等將領都在心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當然,他們也可能成爲定編制後的受益者,直接率領一團、一師,但輪換制,朱永興創立的輪換制,使他們的職務並不會一直穩定。而象魏君重這樣的,如果不犯什麼大錯,地位和職務卻將是相當穩定,而且會一路上升。

“目前的要務是乾淨利索地拿下梅州,然後便是加強訓練,練出一支鐵軍,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之軍。”馬寶的聲音激昂起來,“滿蒙八旗,我們要讓他們有來無回;閩省耿逆,我們要犁庭掃穴,殄滅無遺;江南失地,我們要縱橫攻掠,所向無敵。如何,可是心虛了,可是沒有信心?”

“王爺放心,魏君重所率的團能被殿下命名爲‘模範團’,咱們這個軍難道便不能被殿下稱爲‘鐵軍’?”張國用率先表態,頗有與魏君重一爭長短的氣勢。

“末將願爲此努力。”

“末將也願。”

…………

朱永興預料到他授予魏君重之個團稱號會帶來很好的效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命名代表着榮譽,代表着他的器重和賞識,沒有人爲之去爭,那纔是不正常的事情。

但他也知道暫時無法看到具體的成效,只能是在以後的戰事中得到檢驗。此時,他正在府內,看着剛剛運來的寶貝,喜悅非常。

第85章 急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50章 伏擊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8章 慷慨秦腔第89章 勝利第96章 各有安排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71章 阻擊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3章 召見羣將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0章 輕取永昌第271章 阻擊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86章 疍家女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04章 報應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1章 故國風情第85章 無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86章 輕視,放鬆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91章 川滇呼應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3章 保寧第36章 領悟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85章 情動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3章 暹羅國情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57章 接駕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7章 元江宣慰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6章 提點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9章 再提議和第5章 寨子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59章 無題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章 高平莫氏第18章 緊急商議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42章 會晉王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8章 扶弱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