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

朱永興不是一個唯武器論者,因爲在科學技術發展到巔峰,“精神原子彈”喪失作用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但能夠擁有更好、更震撼的武器裝備,他還是不會放過。

被火燒過的平南王府已經清出了一大片空地,房屋還剩下了不少,朱永興也沒有下令重建,但殘磚爛瓦早收拾乾淨,焦黑的痕跡也被白灰重新掩蓋。此時,一個圓形的大東西正緩緩飄起,離地有一兩尺的距離。

這煤爐到底還是有問題啊!朱永興估摸着加熱的速度,看着蹲在狹小的吊籃裡當苦力的傢伙,正使勁地把風鼓進爐子,再通過出氣口讓熱氣噴進氣囊裡。

竹篾、繩索紮成骨架,塗膠的帆布作氣囊,吊籃用堅韌的藤條編織,一個熱氣球便是如此製造出來的。朱永興早就有這樣的想法,特意畫了圖紙,交給下面研究製作。

正如很多發明不是受制於技術,而是侷限於思路一樣,熱氣球這個孔明燈的進化變種,終於是被鼓搗了出來。

“很好。”朱永興心中是不甚滿意的,但卻連連點頭稱讚。

儘管熱氣球的發明是思路問題,但技術上的差距還是限制了它的性能。沒有噴油的高效加熱器,沒有動力推進裝置,蒙皮和骨架的材料也不夠先進,能飛起來便已經是值得欣慰了。當然,有了雛形,改進是必須的。

只要能離地面兩、三百米,也不必裝載多少炸彈,這個空中飛行器只要扔下片言只紙,便足夠讓這個時代的人們頂禮膜拜了。清軍,嗯。估計也是戰志全失,跪倒恭迎天神了吧?

沒錯,朱永興想得很現實,並沒有把這熱火器當成轟炸機用。最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懾。對無知的人們的恐嚇。

熱氣球緩緩上升,周圍的很多人都傻了眼,呆若木雞地瞧着。

“飛昇了,飛昇了。”

朱永興愣了一下,轉頭去看,卻是易成顫抖着嘴脣在喃喃嘟囔。

“飛到天上。能看見神仙吧?”

朱永興向另一面轉頭,看到的是段琬兒仰着脖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熱氣球,嘴裡嘀咕着,眼裡閃着亮光。

果然,就是要的這種反應。朱永興不爲周圍人的失態而好笑。倒是更堅定了繼續改進熱氣球,使其能在敵前起到令人驚駭莫名的效果。只是這加熱的工具嘛,並不是很好弄。液化氣是甭想了,噴油燃燒也不大可能,以油作燃料的爐子,興許可以吧?這油呢——

“殿下,情報局葉司長來了。”侍衛隊長楊國驤雖然驚訝駭異。但還沒忘了四下觀察,見葉虎前來,知道有事情彙報,忙湊近提醒道。

哦,朱永興收起思緒,轉頭看了一眼,輕輕點頭,又勉勵了製作人員幾句,才轉身離開。

如今朱永興的府宅便定在平南王府對面的原靖南王府內,尚、耿二逆當時同下廣東。也同在廣州建府,後來耿逆移藩福建,留下了這座王府,是入侍京師的世子尚之信的府邸。雖然靖南王府的規模和華麗不及修葺不斷的平南王府,但在廣州內城也是首屈一指。在戰爭中受到的損毀不大。

時間不大,朱永興已經回到府中,在書房與葉虎進行了敘談。

情報局工作開展得越來越好,這得益於朱永興的指點,更與葉虎等人的努力分隔不開。刺探、潛入、策反等等,工作開始向更多的方面延展擴散,各地情報站點也正在形成網絡。

“調拔手銃?”朱永興想了想,謹慎地搖頭,“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情報工作的重點還是長期潛伏,以備大用,而不是搞什麼大的行動,增加暴露的危險。”

“卑職是想有備無患。”葉虎解釋道:“京師情報站發展了一些包衣奴才,有的確在王公大臣府中,若是臨時有變,也能很快使用,不致措手不及。”

這還是打着暗殺行刺的主意啊!朱永興沒有說破,但也覺得甚有道理。誰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行動呢,有備無患也是好的。

“好吧,便先調拔五十枝,手榴彈呢,也運去一些。”朱永興作出了決定,又不忘提醒道:“召集人員稍加訓練,然後便分散藏匿,一定要小心爲上。”

“卑職明白。”葉虎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逝,仍舊是那副嚴肅冷漠的表情。

“嗯,在福建的‘以假亂真’行動已經開始了?”朱永興翻閱着文件,隨口問道。

“回殿下,行動剛剛開始,要說見效,恐要等些時日。”葉虎謹慎地回答道。

廣東大勝,明軍已經逼進閩省門戶,形勢發展必然引得人心生亂,此時利用假書信倒是恰逢其時。而且,四大輔臣上位之後,重拾重滿輕漢政策,對漢官漢將加意提防。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猜疑向來是清廷對已降的漢官漢將的行事傳統,朱永興不由冷笑起來,施琅啊,這下要你好看。

“很好。”朱永興的手指重重點在文件上一個人名的上面,說道:“選得很好,若能策反此人,施琅更是有口難辯。謀劃得很周詳,情報局的工作越來越令孤滿意了。”

“謝殿下誇獎。”葉虎嘴角翹了一下,突然壓低聲音說道:“稟殿下,有人慾入緬見駕,行對殿下不利之事。卑職請殿下示下,該如何處置?”

朱永興愣了一下,隨即不屑地連連冷笑,“讓他們去,在緬甸出什麼意外,可就與孤無關了。嗯,將這些傢伙的舉動偵察清楚,按時來報,但不要輕舉妄動,留待孤王處置。”

“是,卑職遵命。”葉虎見朱永興滿不在乎,也便放下心來,在緬甸的有些佈置,連他也知之不詳。這也是朱永興互相制衡的手段之一。

外面突然傳來了一陣雜聲,朱永興不禁皺了皺眉,但卻未立刻起身,而是把文件看完,又叮囑了葉虎幾句。方纔讓他離去。

朱永興開始給緬甸的鄭昭仁寫信,只是寫着寫着,他又停下筆來。緬甸依舊採取着封鎖,不只是永曆小朝廷的“行宮”,還有沿路的兵丁哨卡,除了帶有特殊旗幟的信使。也需盤查之後纔會放行。那些異想天開的官員想見到永曆,委實是沒有什麼可能。

想到這裡,朱永興將寫了一半的書信團成一團,扔進了紙簍。完全沒有必要,與鄭昭仁的聯絡通訊一直未斷,緬甸那邊一切正常。自己有些小題大做了。或者說是做賊心虛,也很貼切。

屋中嘀嗒嘀嗒的清脆節奏,以及思緒的通暢,朱永興的心情放鬆下來。那是澳門的葡萄牙商人送來的晉見禮,以期在廣州得到貨源,挽救澳門在沿海遷界後的經濟頹廢。

自鳴鐘在當時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利瑪竇等天主教傳教士於一六零一年來到北京。在呈給萬曆皇帝的獻禮中,就包括了兩件自鳴鐘。而萬曆十年,耶穌會會士羅明堅與巴範濟在一次與廣東總督會面的珍貴機會中,送上了一座中國人聞所未聞的西洋自鳴鐘作禮物,換取了他們在肇慶長達四、五個月的特殊居留恩許。

對於朱永興來說,這個東西算不上珍貴,只不過讓他計算時間更方便而已。只可惜懷錶或手錶還未問世,而他也適應了古代的更漏和時辰。

澳門是早晚要收回來的,但朱永興並未漏出任何的口風。而他向澳門炮廠提出的槍炮訂單,以及廣州商館的建立。確實又給了澳門經濟重新振作的契機。而鐵礦石又掌握在朱永興手中,使槍炮的價格能夠大幅度降低。

這樣的話,南明軍隊等於憑空又多了一座大型兵工廠,裝備供應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再加上光復了廣東這個人、財、物力都極豐富的省份,國戰形勢的天平已大幅度地向南明傾斜過來。

這形勢的傾斜又不比大西軍當年出滇抗清。看似攻勢猛烈,在湘、桂、川都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卻有些過急,政治、經濟上的舉措跟不上,難免不夠穩固。而朱永興領導下的絕地反擊除了初期的急攻進取外,基本上都是採取的穩紮穩打策略,各種政策措施也在地區光復後很快推行。既施惠於民,重振地方經濟,又發動起民衆,使國戰的力量不斷增添。

這樣的策略,這樣的手段,使佔領區得一處便基本上穩固一處,雖然顯得慢了一些,但從實際上來講,沒有了拉鋸戰,百姓要少受多少苦,少遭多少罪?更重要的是人心能夠穩定,才能放心地出力經營田地或其他營生,對經濟的快速恢復又有莫大的益處。

朱永興拿過案上剛剛呈送來的文件資料審閱批示,間或在草紙上計算籌劃,有武器裝備的各地分發,有各地財賦數字的統計,有軍餉、俸祿的發放數額……儘管是抓總批閱,工作量亦是不少。

門被輕輕敲了兩下,一個親衛端着托盤走了進來,得到朱永興的准許,纔將托盤放在了桌案上。托盤裡一碗新熬好的梗米粥,看起來碧油油煞是饞人,旁邊一小碟糕點,不是正餐,也就簡單得很。

“剛纔外面吵嚷什麼?”朱永興端起碗來喝上一口,又隨手拿起一個糕點,卻沒有馬上送進嘴裡。

“回殿下,是送粥的侍女不懂事,要進書房被屬下等攔阻,然後段女官來了,把人帶走了。”親衛說得簡單,但朱永興卻聽出了別的意味。

“送粥的侍女是誰?”

“好象是叫李錦霞。”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擺手令親衛退下,待到親衛走到門口,他又象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叫住,“叫段琬兒來見孤。”

朱永興自從決定廢除太監製度後,便決意以女官制度來代替幾千年來的太監製度,但實施起來卻並不如意。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想在滇省招募足夠的才學皆優的女官不是易事,對於裹腳的女人,朱永興又看不上眼。所以,夢珠和龍兒各自向府內填補族人,朱永興也便睜一眼閉一眼地默許了。

當然。朱永興知道這不是長遠之計。女官是要能幫助他整理文案,做一些文字上的佐雜工作,並將太監完全取代,也就不必再擔心內廷無人。而現在,這個功能卻無法實現。除了朱永興要累一些,還要易成、張維翰等人分擔。

而且充任女官的人選也令朱永興感到頭痛,在他身邊,能夠接觸到很多的機密文件,不知根知底,或者人品不端。與外面交結,夾帶、傳遞私話,則是他不可能不有所擔心的事情。

夢珠心慈面軟,良善易欺,不是個管理的人選;龍兒呢,也是個嬌嬌女。脾氣比夢珠要強硬一些,可也是涉世不深,難以勝任。

朱永興知道不立規矩,不讓下人知道綱紀,是很麻煩的事情。現在如此,倒還看不出太大的問題。等到以後呢,普通侍女都敢與王妃頂嘴。甚至拿王妃說笑,便難免有一些人心中不服,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至於今天送粥的李錦霞,朱永興倒也約略猜出了她大膽的一些原因。在鄭昭達送來的這一批侍女中,李錦霞是容貌才氣最出衆的,朱永興不是柳下惠,見到美女當然也有深一些的印象。也正是如此,李錦霞怕是藉着這個機會想引起朱永興更多的關注。畢竟朱永興在表面上來看是個仁厚的人,很少疾顏厲色,下人犯了錯。只要是無心,他也很少追究。

書房是重地,只言片紙都可能是絕頂機密,不得朱永興的允許,誰也不得擅入。這個規矩在下人入府時便會被告知,李錦霞不會不知道。想來是因爲朱永興這幾日忙碌得很,又是召見各色人等,又要爲城內光復紀念碑和城外大屠殺紀念碑奠基,作爲侍女是難得見上朱永興一面,所有有些心急了。

這樣的女人不可留在府內,朱永興思索着,心中已有決定。急於上位啊,有這樣的心機和勇氣,還能揣摸出自己輕易不見罪下人的心理,日後對夢珠和龍兒相當的不利。貌美又怎樣,有學識又怎樣,朱永興要的是府內安寧,可不會見色智昏,埋下後宮勾心鬥角的禍根。

倒是這段琬兒頗有些管理的手段,不顯山、不露水,府內的秩序卻很有改觀。而且朱永興喜歡何樣飯食,幾餐飯是何口味,她顯然已經一一記將下來,吩咐廚房準備,讓朱永興很是滿意。嗯,如此看來也不枉自己看在張維翰的面子上,給了她一個見習女官的職務。

門被敲響,打斷了朱永興的思緒,他叫了一聲,房門被輕輕推開,段琬兒走了進來,屈身施禮。

朱永興斟酌了下措辭,緩緩說道:“府內新進的這批侍女,滿十六歲的便都打發了,孤會令人前來領走,人手可能暫時緊張,你要好生重新安排。”

段琬兒愣了一下,忙斂眉低頭,輕聲細語的答道:“是,屬下會安排得當,不出紕漏。”

朱永興看她一眼,見她低頭垂首,聲音細若蚊鳴,便忍不住笑道:“要說你是大家子出來,一個外人也不見,孤讓你做這個女官,倒是難爲你了。可孤知道你不是,便莫要學這低聲細氣的模樣。拿出個官的樣子,好生去做,孤還是很欣賞你的。”

段琬兒將頭又低上幾分,白皙滑嫩的臉龐上泛起細細的紅暈,俯仰之間,上身原本就挺傲的胸部卻又更顯挺拔。

朱永興盯着看了幾眼,忙咳了兩聲,收回了心猿意馬,吩咐道:“府內要重新招人,年齡在十一、二歲,滿五年後便放還回家。嗯,每年給多少工錢,要招多少人手,你算好了寫份呈文給孤審批。”

早期的宮女,大多來源於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後來,有一部分開始從民間“選美”、“采女”中選出。“選美”就像科舉考試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

明代選秀女,給民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民間百姓家常把女兒入宮看作是掉入火坑,千方百計逃避採選,於是引起一場婚嫁"gao chao"。杭州城內有一富戶人家,當時僱了一名錫工。“在家造銀器,至夜半,有女不得其配,又不敢出門擇人”,張皇之間,便選錫工當了女婿。富翁大喊:“急起,急起,可成親也。”錫工睡夢中茫然無知,“及起幕搓雙眼,則堂前燭火輝煌,主翁之女已豔裝待聘矣”。這便是民間廣爲流傳的“拉配郎”故事的由來。

而明朝宮女們一經選入宮內,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森嚴的等級,不時的凌辱,使她們幾乎無出頭之日。宮女生病無醫,自生自滅。死無葬所,火燒後屍灰填入枯井。明朝宮女一生鎖閉深宮,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後,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會賜墓,而是火葬。

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99章 接戰第188章 大調整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45章 妥協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56章 拒詔第6章 無題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7章 接駕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9章 再提議和第85章 無題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06章 不負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46章 合擊之前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24章 授課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78章 破路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57章 接駕第122章 水利部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97章 唯一生路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12章 女考生第29章 破城第29章 破城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0章 會趙王第272章 血戰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33章 立威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0章 大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2章 退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章 慷慨陳詞第89章 勝利第7章 歡歌暢飲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12章 兵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