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

對於兩位滿旗勳貴子弟來說,攻堅戰實在不能發揮騎射無敵的優勢,而耿藩的漢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突破敵人的防禦。火炮不少,但實心炮彈對這種壕溝、胸牆工事的摧毀和破壞顯然不如人意。而且敵人也有數量不少的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甚至要超過己方。

不只穆裡瑪和圖海在屢次攻擊受挫後喪失了耐心,就連耿藩的帶兵將領右翼總兵江元勳、參領白顯忠、徐萬耀也對攻破這樣的防禦體系沒有了自信。兩天來的不斷進攻,傷亡的可都是耿藩漢兵,如此消耗下去,絕對不是辦法。

況且,滿洲太君發話了,那得吹捧,那得恭維,很簡單的對策也要誇得神機妙算、奇謀詭計。當然,分兵迂迴固然有風險,但正面難以突破,這似乎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策。

“都統大人高見啊!”江元勳率先溜鬚道:“奇兵迂迴,妙計啊!敵人發現後路被斷,定然軍心大亂,不戰自潰。”

“敵軍主力在此,其它地方必然防守空虛,迂迴繞襲正擊中敵人薄弱之處,可獲出奇不意之效。”

……

不僅沒有異議,而且大加讚揚吹捧,一個簡單的戰術竟然有如此巧妙,兩位滿洲太君十分滿意,臉帶笑容。

“既然如此,那便由屬下率騎兵迂迴,大人在此坐鎮,待敵軍亂後一舉突進。”平南將軍圖海作爲副手,主動請纓。

穆裡瑪點了點頭,主將坐鎮是常識,圖海主動承擔這個任務,又把坐鎮說了出來,自己也就不必再爭什麼了。畢竟自己是主帥。大勝之後的功勞是跑不了。

“四千滿蒙八旗,再加兩千靖藩精兵?”穆裡瑪詢問般地望向圖海,說出自己所估計的迂迴繞襲所需的人馬數目。

“足夠了。”圖海不假思索地笑道:“多謝都統大人,還給屬下補上了兩千精兵。”

這道理很明白,穆裡瑪坐鎮,當然不能是他一個人。留下一千滿蒙八旗是很正常的事情。圖海預計有四千精騎可以率領,這多出了兩千靖藩精兵倒算是個意外之喜。

圖海還不明白穆裡瑪的另一層意思,增加靖藩兵馬一來是加強迂迴的力量,二來是在萬一遇到阻擊或不順時,有炮灰可用消耗,有掩護可脫身。也就是說,不到關鍵的戰鬥,滿蒙八旗是要保存實力的。

靖藩右翼總兵江元勳、參領白顯忠、徐萬耀心中是明白的,畢竟這炮灰已經當了兩天。傷亡已經有了不少,這點覺悟還能沒有?但有什麼法子,在綠營兵面前,他們是大爺;而在滿洲太君面前,他們卻是孫子。

這樣一來,也就算是商議妥當了。六千人馬迂迴繞襲,主力繼續做出攻擊突破的假象,牽制住對面明軍的注意力。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當然也差不多是最有希望打破僵局的辦法,但他們似乎把明軍在此阻遏防禦的意圖想得簡單了。真的只是這邊路好走。明軍才集結主力於此嗎?迂迴繞襲自然是路況差、險阻多的地方,明軍會沒有防備?

在兵馬數量上只有明軍的一半左右,還要分兵迂迴,是盲目相信自己的戰力,還是被明軍單取防禦的姿態所迷惑,又或者是兩者都有吧?

儘管分兵迂迴繞襲的行動力求秘密。但明軍已經在此佈置了很長時間,暗探、斥侯既多,且隱藏很好,情報很快便被送至了明軍大營。

“分兵了?”汝陽王馬寶並沒有感到很驚訝,只是又詢問了一遍進行確認。然後便冷笑起來。

明軍的主力確實在此,但卻不是全部,新晉伯爵張國用、總兵雷朝聖率領着兩團六千餘人正扼守着清軍要迂迴繞襲的道路。雷朝聖暫不必說,張國用卻是在騰衝之戰時便指揮作戰的老將,要說陣地防禦,他的經驗是相當豐富。有倚險而建的堅固工事,有更犀利的武器裝備,抵擋住兩倍來敵也是很把握的事情。

強攻則阻擊消耗,兵分則勢弱反攻,這是馬寶等人最終定下的穩妥戰法。主力大部在此,防禦時不虞被突破,反攻時也有足夠的力量。清軍的應變,終於給了明軍由守轉攻的機會。

“全是騎兵,那滿蒙八旗就算不是傾巢而出,留下的也不會太多。”吳三省謹慎地做着分析,作爲參謀長,他並不急於作出判斷,而是給主帥提出建議,“沒有重武器,張國用盡可以抵擋得住這幾千敵軍。而我們當面之敵,卻因爲這次分兵而顯出薄弱。”

“滿蒙八旗大部一去,清軍戰力定然大受影響,我軍的反攻機會到了。”馬寶何嘗不是這樣想的,若沒有這幾千滿蒙八旗,只是靖藩人馬的話,明軍哪裡會如此穩重謹慎,早就迎敵出戰了。

“兩天?”吳三省無需太多的計算,清軍的迂迴在明軍預料之中,時間也早就有所確定,是兩天還是三天後發起反攻,只是考慮到迂迴清軍再度返回的時間和可能性,所做出的可供參考的範圍。

馬寶沉吟了一下,輕輕一拍桌案,定下了決心,“兩天後發起反攻,爭取一天便擊敗當面之敵。然後轉向堵截,殲滅滿蒙八旗於返回的路上。”

每一個複雜的軍事行動都可以分解,隨後便能看到其中並沒有什麼深奧之處,基本上都是由一些簡單的戰術,去達到一個簡單的目的,詮釋着兵法上最簡單的原理。馬寶等人制定的計劃也是這樣,儘量抓住滿蒙八旗與其他清軍分散的空當,或是先強後弱,或是先弱後強,總之是個個擊破的戰術打法。

將決定性的戰役分解成若干次戰鬥,這也是穩妥之道。積小勝爲大勝,這是一個方面;如果某次戰鬥失利,明軍主力尚在,也容易進行調整,以力再戰。換句話說,明軍不奢望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決定勝負,也不會因爲一次挫敗而崩潰。

留些餘地,留點彈性空間,不做孤注一擲的豪賭,這是形勢日益好轉後,朱永興的心理習慣。但在不知不覺之中,卻已經影響到了下面軍官的思維。(未完待續……)

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55章 無題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5章 寨子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6章 無題第3章 召見羣將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80章 京師大亂第57章 接駕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99章 軍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1章 局部——大局第76章 再棄險要?第48章 黯然收兵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26章 兵臨城下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70章 正面決戰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54章 赴廣東第24章 海外助力第43章 保寧第99章 軍歌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1章 登陸山東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46章 火箭列裝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63章 攻掠遼東第71章 慘烈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8章 封官兒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38章 三師相會第85章 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