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無題

戰爭的勝利可期,但國家制度的轉變卻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比打一場戰爭更要困難,更要有耐心,更要講究策略和方法。

賀壽、獻禮、賞賜、宣慰完畢,朱永興偕百官來到皇宮外,在鑼鼓響樂中,一起看戲娛樂。

“恭祝父皇萬壽無疆!”兩個女娃跪倒拜壽,令朱永興欣慰異常,左一個右一個抱起來,笑得合不攏嘴。

“臣妾恭祝聖上萬壽金安……”夢珠和龍兒盛情笑顏,跪拜施禮。

“你們有了身子,不必多禮了。”朱永興笑着點頭,坐在御座旁,示意兩位貴妃陪坐兩邊。

“柔兒,嘉兒,快下來。”夢珠和龍兒一人一個,把女兒各自招呼下來。

雖說是父女親近,可朱永興的身份使然,在夢珠和龍兒看來,還是不宜在外面這般隨便。

朱永興有些無奈,覺得這鼓樂熱鬧反倒不比在宮內隨和溫馨來得愜意。兩位妃子都有了身孕,相差約在一兩個月,這也是內宮人少的好處,不用等上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載才被翻了牌子。

柔兒看似乖巧地坐在母親身旁,眼珠卻不時轉動,顯然對咿咿呀呀的娛樂不感興趣;嘉兒雖然也有着孩童調皮愛玩的天性,但卻比姐姐顯得更沉穩,這從平時也能看得出來。現在,她抱着一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布娃娃,玩得挺開心。

“你倆要是悶得慌,就自去玩耍,這唱戲怕是不合你們的意。”朱永興歪頭看了看柔兒的小模樣,笑道:“領着妹妹,讓宮人陪着,不用在這耐着性子充景了。”

柔兒笑得開心,眼睛彎成了月牙,跳下來扯着妹妹的手,兩個小孩子帶着清脆的笑聲走遠了。

“呵呵,小孩子就讓她們快活愉快,別板得太緊。”朱永興搶在夢珠前面解釋着自己的理由,一邊一個,又握着兩位愛妃的手。

“嘉兒象是個沉穩的,這柔兒——”夢珠輕輕搖了搖頭,苦笑連連。

“小孩子活潑些纔好。”龍兒在旁勸說了一句,然後把朱永興的手捧到胸前,笑着問道:“陛下,那個太上皇要來南京嗎?見面的稱呼和禮儀該是如何,這禮部也該有個章程吧?”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把手用力在龍兒胸前蹭了蹭,笑道:“這個你不用擔心,太上皇只是叫着好聽,他們還敢挑你們的理嗎?”

“依臣妾所見,如果他肯辭尊號,退位歸藩,那是最好了。”夢珠幽幽地說道:“臣妾聽說王皇后頗有令名,應是個明智的人吧?”

“若王皇后能有你這般聰明,自然會勸說永曆極力避嫌。”朱永興拉過夢珠的手,在鼻間輕輕嗅着,停頓了半晌纔開口說道:“永曆不足慮,朕要防範的是那些別有用心的舊臣。嗯,大位已定,倒也不必過於苛待皇室,以免爲人詬病。至於退位歸藩,或早或晚,總是要讓他自行提出纔是。”

永曆雖然不足慮,但他年紀也不是太老,日後如果有了子嗣,以太上皇的名分,便有了隔代爭位的可能。當年景泰帝便是欲廢英宗的太子,而把自己兒子推上去,招致了羣臣的不滿。等到景泰帝后繼無人,國本動搖之時,才發生了奪門之變。

所以,朱永興一定要軟硬兼施,迫使永曆放棄太上皇的尊號,退位歸藩,從而從法統上奠定自己這一脈的皇家繼承。

“陛下欲使國本穩固,當充實後宮,不予旁人以口實。”夢珠委婉地勸諫道:“臣妾得皇上愛重,已是萬分有福有幸,萬不敢因私而誤陛下。”

“臣妾也是這般想的。”龍兒忙附和道:“以他族入內宮,貴爲嬪妃,已惹物議。若內宮無漢家女,日後恐易生亂,動搖社禝。”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是籠統的說法。具體地說,大多數人會把它定義爲恢復爲漢家江山。也就是說,皇帝必須是漢人,官僚集團必須是以漢人爲主體,並代表着廣大漢人的利益。

納了他族的妃子,又是在抗清中出過大力,有過貢獻的民族,臣子和子民還能夠勉強接受。但皇后若不是漢人,皇帝的接班人若不是純正的漢人血統,則會招致難以難象的反對,甚至由此引起國家的內亂。

朱永興自認可以控制局勢,但他也知道靖難和朱允文的下場,他不想自己的子嗣因此而招致禍端,不想因此而使某些人有了爭位奪權的藉口和理由。這可能無關是否忠誠,無關是何朝代,而是人們心中所稟持的根深蒂固的理念。所以,翻開史書,只要是漢人皇帝,便沒有敢冒這天下之大違的。

同樣的,夢珠和龍兒也看到了這一點。雖然感到苦惱和無奈,但卻必須屈從於這種頑固的傳統觀念。爲了朱永興地位的穩固,爲了她們兒女的安全,她們必須有所取捨。

朱永興輕輕嘆了口氣,將兩位妃子的手緊緊握了握。不必有過多的語言,不必說太多歉疚的話,他知道這兩個女人對自己的感情,知道她們的選擇有多麼無奈。他只能在行爲上給予她們補償,給予他和她們的兒女以補償。

菲律賓、婆羅州,甚至於印度和澳大利亞,朱永興要佔領的土地將不僅是大明的,還可能是兒女們的封地。

“陛下,等到北伐成功,便開始選秀女如何,臣妾給您張羅。”夢珠用一隻手輕撫着腹部,微笑着說道:“明年差不多吧?”

“選什麼秀女?”朱永興輕輕搖了搖頭,說道:“順其自然纔好。”

“順其自然也要有人可選啊!”龍兒眨着大眼睛說道:“陛下勤於政務,不常在外走動,平日見的女人便少,還不知什麼時候能碰上中意的呢?”

“想常在外走動,怕也不是那麼方便。”朱永興想了想,笑道:“連帶着你們也得悶在宮裡。嗯,再過些時日,朕找個由頭,咱們去揚州遊玩可好?”

“好啊!”龍兒有些雀躍,可又些擔心地摸了摸小腹。

“應該沒有大礙。”朱永興覺察到了龍兒的顧慮,安慰道:“走運河,不會有什麼顛簸的。”

……R1152

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8章 離心之象第82章 燧發槍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74章 貪心不足第85章 無題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93章 戰馬論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2章 攻守結合第29章 破城第31章 段氏遺族第74章 東逃,後路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45章 大包圍第31章 故國風情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28章 封官兒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38章 廣國公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30章 暗戰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章 召見羣將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81章 襲擾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52章 縴夫,規矩第33章 無題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26章 無題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45章 大包圍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69章 軟實力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章 無題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91章 軍隊建設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26章 無題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85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