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失敗之源

感謝灼熱至心,xiaotang246,心漂浮,hghgkfgd,只看盜版書12等書友的打賞和支持,祝願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這樣一來,張勇和線國安的判斷出現偏差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再加上他們輕視了雲南這亞熱帶雨季的厲害,弄得兵疲將乏。又急於結束這場艱難的征討,更有昆明方面的催促,失敗的絞索便越來越緊,牢牢地套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而張勇和線國安卻並沒有這個覺悟,他們派出的精銳部隊傳回來的消息也在加深他們的誤判。精銳前鋒被明軍結寨阻擋,但只是一天,便趁夜撤退,顯然在給騰衝的僞宗室爭取逃跑的時間。

與逃入緬甸的僞帝永曆及君臣是一個德性。張勇和線國安不禁冷笑鄙視。僞宗室留守爲聖旨所迫,不得不裝出個樣子,現在目的基本達到,還不得倉惶而逃,跑到邊遠之地苟延殘喘。也好,佔領騰衝就意味着此次軍事行動劃上了句號,終於可以結束這令人備感折磨的征討了。

而軍中瘟病的蔓延流行,此時正牽扯着張勇和線國安的主要精力,顯然他們不知道那句叢林格言,“要戰勝敵人,先戰勝疾病”。

叢林地帶植被茂密,有毒植物四處滋生,蟲獸繁多。雜草叢生及溫熱的環境利於霍菌和病源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各種疾病流行。如痢疾、瘧疾、肝炎、勾端螺旋體、乙型腦炎、恙蟲病、霍亂和各種蟲咬性皮炎,還有由於疲勞、潮溼而引起的綜合疲勞症和“三爛”(襠、腳、手)等,使清軍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減員,而且隨着時間的延長,瘟病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也別說張勇和線國安沒有預料到叢林環境的險惡,依據當時的醫療水平,他們也確實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來防範。要知道,即便到了二戰時期的依姆法爾戰役,日軍由於忽視叢林傷病的急救與防護,戰鬥中幾乎100的人員都患了瘧疾,部隊病員與傷員的比例最高達到6∶l;而法國軍隊在侵越戰爭的五年中,患瘧疾、痢疾的人數佔部隊總數的42.2,病死的人數爲戰死人數的四倍。

當然,叢林環境對明軍也有影響。但朱永興依靠後世的知識,提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讓士兵多嚼吃檳榔、茶葉、大蒜;睡覺用蚊帳,沒有蚊帳就塗抹大蒜汁或薄荷葉汁;軍營中多修廁所,不許隨地便溺;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飯前便後要洗手,勤洗澡,病員隔離,撒石灰等等。這些後世小學生可能都知道的防範醫治措施,再加上有青嵩熬水的偏方,以及鄭氏馬幫搞來挖來的藥材,使得明軍的境況要比清軍好得很多,士氣也逐漸超過了清軍。

從這些情況綜合來說,張勇和線國安作出孤軍挺進的策略,一部分原因是基於自己的判斷,另一方面也確實是清軍異常疲弊,帶着傷病員和輜重繼續前行,有着很大的困難。

但這些困難並未被昆明重視,滿洲將領驕橫,對於綠營和漢軍低看一等,對他們的作戰,只重結果,不看過程;而洪成醜認爲大勢已定,朝廷對吳三桂等人的安排也已經確定,老漢奸自覺老邁,體衰多病,便乞旨回京休養了;吳三桂呢,得到了駐鎮雲南的旨意,雖然離他的預期有些距離,但吳三桂還是準備利用朝廷所給予的權力,極力擴充和發展自己的勢力,而這樣的準備無疑當以軍隊爲先。

其實,無論是順治,還是議政王大臣,在授予吳三桂等人留鎮特權的時候,都都強調此係臨時辦法。主要考慮到雲貴、兩廣、福建新近開闢,情況複雜,局勢還不夠穩定,不得已而行此暫時辦法,希圖藉助他們的威望和兵力來儘快恢復和確保正常的社會秩序。實際上,“三王”的統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軍事管制。

但吳三桂老奸巨滑,藉着雲南初定,形勢不穩之機,向清廷上奏,請設“雲南援剿四鎮”,在軍事組織上安設重要將領爲一個方面的統帥。按照吳三桂的設想,這援剿四鎮並不駐紮在昆明,而是要分駐在雲南的四個重要地區:武定府,曲靖府,楚雄府,洱海衛(祥雲)。一鎮之兵爲馬兵六百,步兵一千五,守兵九百,共是三千人。最重要的是,這四鎮之兵均隸屬於吳三桂,等於是他要擴充自家人馬。

由於雲南剛剛平定,極需要加強軍事防守,這符合清朝的根本利益,故吳三桂認爲請設四鎮很快便會得到批准。但他也知道,清廷雖然對他提議、提名的四鎮將帥人名不會作梗,可一定會有些制衡手段,比如作命一批武職人員充任雲南各地區的軍事長官。

張勇率領的甘陝綠營能不能被留在雲南,歸他調遣、被他吸收尚未可知;線國安是廣西提督,所率漢軍也是孔有德舊部,那是肯定要回去的。所以,在清廷的旨意下達前,吳三桂對在騰衝的軍事行動並不是很關心。甚至他還有那麼點小期待,希望僞明宗室留守得以逃脫,繼續折騰。

這樣一來,吳三桂便可以再向朝廷請奏,名正言順地改編投誠的明軍降卒,甚至連組建方案都設計好了。初設兩大系列營,分別命名爲“忠勇營”、“義勇營”。在這兩大營中,再各分設中、前、後、左、右五營,總共計十營兵馬。每大營馬步兵初定爲六千,這麼一來,又是一萬兩千的軍隊掌握在吳三桂手中。

吳三桂之所以急於擴充軍隊,實在是因爲他手中的兵將並不充足。除了很快便可以成立的援剿四鎮和計劃中的“忠勇”與“義勇”兩大營外,屬於他直接掌握的軍隊,也就是“藩下”,不過才一萬多甲兵。

而這支軍隊纔是他最信賴的家底,各級軍官都是他的親信,是他的軍隊中最重要的將領。其中還有他的親屬,如吳應期是他的侄兒、夏國相是他的女婿。有一部分早在遼西時已成爲心腹將領,如楊珅、吳國貴等都是,這些人,跟三桂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非到關鍵時刻,吳三桂哪捨得動用這支嫡系隊伍。

至於“平西藩屬”,則包括了其他各地的清軍,比如甘陝綠營,湖廣綠營等等,雖歸其統轄,但與吳三桂的關係卻差了一層,而且這些軍隊在名義爲國家即朝廷所有,只是暫時駐紮雲南,最後的去向未定,吳三桂想籠絡收服,還需要時間。

養賊自重,不可令滇省一日無事,吳三桂稟持着這樣的思路,再加上時值雨季,雲南道路難行,自然對遠在騰衝的戰事不是很關心。另外,吳三桂對朱永興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宗室留守也十分輕視,根本沒把朱永興看在眼裡。所以,三鬼這個老漢奸忙於擴充實力,對張勇和線國安的叫苦並沒放在心上。

……

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48章 大戰(二)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72章 廝殺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82章 燧發槍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72章 廝殺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91章 外交,內政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60章 大結局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3章 召見羣將第77章 意外之功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48章 黯然收兵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69章 勳章,土地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90章 援助水西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5章 寨子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45章 天變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3章 安沛入甕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4章 思考方法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47章 齊集元江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5章 被誤導了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章 宗室留守第65章 佈署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60章 大結局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68章 慷慨秦腔第5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