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勝負難定

軍的營盤看似搖搖欲墜,隨時都會被突厥大軍淹沒,的很,突厥人幾次攻入大營還是被隋軍趕了出來,每次只是徒增大量傷亡。

沙鉢略卻是仿如未覺,每日只是拼命督促部下對隋軍軍營進攻,面對隋軍的強韌,突厥人士氣越來越低,其他兩路大軍已經返回草原的消息傳開,更是無人願意進攻,沙鉢略頓時處於進退兩難之間。

爲了進攻隋軍軍營,他的部下死傷最重,而且搶掠的物質最少,若是就這麼帶着大軍灰溜溜的回去,等於自承失敗,許多士卒都有怨言,對達頭和阿波兩人的行爲也無力約束,最多口頭指責一下,若是不回去,眼前的隋營就象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不知還要填進去多少人命。

這其實還不是令沙鉢略最爲難之處,達頭和阿波兩人一退,抵擋他們的隋軍得以騰手出來,已經在突厥大營的外圍漸漸形成包圍,隋軍不能合圍,是因爲身後的平高郡還在沙鉢略手中,再耽擱下去,一旦隋軍繞過平高郡,形成合圍,他就是想走也不成,是否到了該決斷的時候?沙鉢略自己也搖擺不定。

“報,大可汗,葉護大人有信使過來。”

“快,帶他上來。”

沙鉢略心中一驚,心中有一種不詳的感覺,大營是不是又要出事?

處羅侯派遣的信使奔波了上千裡,已是疲憊不堪,被帶到沙鉢略身邊時,差點摔倒在地,他定了定神才道:“稟大可汗。鐵勒人和契丹人聯合起兵,正要進犯都斤鎮大營,葉護派人緊急向大可汗求援。”

“什麼?”沙鉢略頓時大驚失色,半響作聲不得,回過神後有氣無力的對身邊的從將道:“傳令,退兵。”

看着突厥人緩緩退去,隋軍都歡呼起來,十萬大軍死守營壘二月之久,將十五萬突厥人死死拖住,死傷數萬人。如今終於勝利了。

“大人,要不要追擊?”史萬歲躍躍於試,他自從押着冬衣來到虞慶則的大營就沒有回去,先是救了達奚長儒,在守營時死在他槍下的突厥人已經滿百,立下頗多功勞。

營中隋軍雖然還有八萬之衆,但騎兵不過一萬。真正可以用來追擊地精銳也不超過此數,虞慶則囑咐道:“不可逼之太近,伺機奪回他們掠去的百姓即可。”

得到虞慶則允許,史萬歲大喜,長槍向前一指:“弟兄們,突厥人燒殺搶掠,如今報仇的時候到了,殺突厥狗!”

“殺突厥狗!殺突厥狗!”這些天隋軍苦於機動兵力不足,只能任由突厥人壓着打。所有的將士肚子裡都憋着一團火氣,史萬歲稍一撥動,這團怒火便發了出來,嗷嗷大叫着向突厥人的後面追擊而去。

突厥人心急火燎的撤退。都斤鎮大營有突厥人所有的婦孺,有他們搶來的財物,有大批過冬的牲畜,若是老營有失,他們不但妻子兒女會成爲別人的奴隸,就是自己也有可能在冬天餓死。

面對着隋軍地追擊,沒有人願意留下來抵擋,很快突厥人的後隊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聽到後隊被襲擊,沙鉢略大爲惱火。只是明白自己沒有時間留下來和隋軍糾纏,只得命令自己身邊的一位特勤領兵斷後,自己率着大軍一路倉皇逃走。

史萬歲只有不到一萬兵力。爲防止突厥人狗急跳牆,並不敢對突厥太過壓迫,在突厥人的後路組織起來後,史萬歲帶着大軍只是一沾即走,從突厥人身上小口小口咬下一點肉來,突厥人毫無辦法,只得且戰且走。

數日後,楊弘和高穎兩人也各帶大軍趕了過來,將突厥人留下斷後的一萬多尾巴割了下來,其餘人馬繼續向突厥大軍追擊,直到突厥人退出長城,隋軍才停止追趕。

被隋軍如此一追,突厥人在後面可以說是吃了大虧,白白丟下二萬多人馬,來不及運走的財物也重新落到隋軍手中。

沙鉢略趕回都斤鎮大營時,見到鐵勒人果然正在和老營留守的兵力對持,而契丹人卻已經衝到他們老營附近時,暗自慶幸自己回來地及時。對於後面損失的二萬人馬雖然心痛,卻也只能不在意。

這次兩國交鋒,可以說是互有勝敗,大隋邊境被突厥人攻破十餘郡城,數十萬軍民被突厥人搶掠,殺害,可以說是損失慘重,而突厥達頭,阿波兩路大軍受損不多,反而是搶得盆滿鉢滿,唯有沙鉢略一路受損很大,十五萬大軍安然回到草原的不過十一萬人,四萬突厥人也留在長城內。

表面上看大隋似乎很吃虧,但吃虧最大的應是沙鉢略,他強行發起對大隋的進攻,好處卻都讓達頭和阿波兩人得去,自己反而損兵拆將,只是過上幾年就會發現,突厥人在這一次進攻中都沒有沾到便宜,他們在大隋吃進去的東西很快就會吐出來。

突厥人完全退走後,已是開皇二年的元月,長孫晟也返回長安,這次面對突厥四十萬大軍,隋軍雖然沒有完全取勝,但至少維持了一個不敗局面,立功的將士自然會有不少賞賜,楊堅並沒有吝嗇,從府庫中拿出數百萬貫銅錢和數萬十匹布帛對歸來的將士賞賜,戰死地將士也得到了很好撫卹,得到獎賞的戰士都歡聲雷動,臨時召聚的州府兵興高采烈的解散。

而在此戰中立功地史萬歲、虞慶則、高穎、楊弘都有賞賜,其中以達奚長儒的賞賜最重,不但封爲上柱國,並命餘勳國授一子,而立功最大的長孫晟回來數天後卻是未見賞賜,許多人都大惑不解。

長孫晟自己並沒有着急,楊勇卻是忍不住,在一天早朝後,楊勇直接向楊堅問道:“父皇,長孫

退三十萬突厥大軍。長安街頭小兒都在傳頌,爲何以賞賜,如此豈不寒了功臣之心?”

楊堅意味深長的看了楊勇一眼:“睍地伐,你還小,許多事看得不是太清楚,此事朕自有考量,你不必插手,”

楊堅自從當了皇帝,四子都被分封到各地,只有楊勇一人留在身邊。但也很少稱呼楊勇小名,一向以太子呼之,這次難得重新叫楊勇小名,其實就是提醒楊勇,自己是他父親,一切都是爲他作想。

只是此事關係到長孫晟前途,楊勇卻不能不搞清原因。還是忍不住問道:“父皇,難道是因爲楊伯醜?”

長孫晟在回來時,向楊堅推薦了二名隱士,其中之一就叫楊伯醜,另一人叫章仇太翼,這兩人是長孫晟前往突厥的途中遇上的,當時他身邊只有十幾名衛兵,卻帶着大批金銀財物,一日貪趕路程。天黑時到了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

當時無論是長孫晟還是他身邊地衛士都十分緊張,帶着這麼多的財富在外露宿,若是遇到強人,只憑身邊十多人。在黑夜中如何能抵擋,好在他們很快找到了一座寺廟,得以投宿。

當時楊伯醜和章仇太翼兩人也正在寺廟中,一見到長孫晟,楊伯醜不但猜到了他是何人,甚至猜到了長孫晟此次的任務,當時長孫晟大吃一驚,差點要殺人滅口,好在楊伯醜及時道出來歷,是長孫晟地故人。長孫纔沒有動手。

楊伯醜十數年前與長孫晟有一面之交,當時正值宇文護被誅殺之時,長孫晟的叔父長孫覽任宮伯之職。深得武帝信任,以元氏、長孫氏家族爲主體的北魏王朝正是被宇文氏所篡奪。宇文護部屬多遭貶逐,周室出現短暫地權力真空,長孫覽實權在握。眼前出現了一個讓元氏和長孫氏千載難逢,復辟大魏王朝的機遇。

一日黃昏,在長孫覽的薛國公府第,長孫氏家族正在敲定報仇復國的舉事部署,家中突然出現一個不速之客。此人即象方士又象叫化子,伸手向長孫覽乞討,然而任憑長孫覽給錢、給糧、幣帛,一概謝絕。

此人爲長孫覽分析大周當時地局勢,元家,長孫家都已成過去,若是異動,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門的結局,一席話說得長孫家所有人都冷汗淋漓,長孫氏復辟的野心從此收了起來,當時長孫晟還年幼,卻將此人容貌記在心中,楊伯醜一提就記了起來。

此時做官無非有幾個途徑,以門第父蔭和舉薦爲主,對於楊伯醜的才能,長孫晟非常敬佩,在回來的路上,又順便看望了楊伯醜,並邀請他和朋友章仇太翼一起來到長安,恰好兩人在山中隱居十數年,又逢改朝換代,靜極思動,就跟隨長孫晟來到長安。

一回到長安,長孫晟首先就向朝庭舉薦兩人,長孫晟認爲時值聖朝,兼逢英主,楊伯醜這等出類拔萃的人物不應該遁跡山林。

楊堅聽聞楊伯醜地事蹟,也大感興趣,馬上召見楊伯醜和章仇太翼兩人,並賜予官職,沒想到楊伯醜卻在上朝第一天當場脫掉身上官服,飄然而去,讓楊堅大失面子,只是礙於名聲,對楊伯醜也無可奈何,如今楊勇懷疑父親因此遷怒長孫晟也並非無因。

“胡說,朕擁有天下,氣量豈非如此狹小,長孫晟爲國舉才,朕又豈會是非不分。”楊堅對兒子的懷疑斷然否認,卻將話題轉移到別的地方:“對了,章仇太翼甚有才能,朕就讓他到你的東宮任職,你看如何?”

章仇太翼和楊伯醜一樣,都是以術士聞名,楊堅對術士深信不疑,楊勇對術士卻是素無好感,他後世見慣了道士裝神弄鬼騙人,對術士的一套自然充滿懷疑,雖然自己莫明其妙來到大隋,讓他對鬼神之說也有敬畏,但不等於會對道士客氣。

楊勇剛想拒絕,但想一想太子宮中除了一個李綱外,其餘人都是楊堅給他安排好的,以前根本就不認識,也不差一個章仇太翼,這樣的術士在東宮也好過在皇宮迷惑皇帝,點了一下頭:“多謝父皇!”

大周朝堂元氏和長孫氏做官者衆,楊堅自然不會對兒子說出自己擔心前魏皇室會復辟之語,楊勇終究沒有問出楊堅對長孫晟爲什麼不賞,反而身邊多了一個術士章仇太翼。

楊勇在朝堂上曾見過楊伯醜一面,楊伯醜不負他的名字,腦袋長得大大的,滿頭白髮,五短身材,他在朝堂上脫衣而去,可以說是奇人奇事,章仇太翼卻頗有一點仙風道骨地模樣,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面色清瘦,額下幾絡長鬚,身材修長,很難讓人相信他與楊伯醜是好友。

出了皇宮,楊勇馬上對章仇太翼發難:“卿和楊伯醜是好友,爲何不隨他一起離去?”

“回太子,人各有志,楊伯醜的志願是閒雲野鶴一生,太翼卻不願一身所學埋沒,故沒有隨友而去。”章仇太翼平靜的道。

楊勇點了點頭,他還以爲章仇太翼會狡辯一番,沒想到一點也沒有遷回:“哦,那你說說你善長什麼?千萬別跟本宮說你只會卜卦,若真如此,你現在就可以走了。”

章仇太翼傲然道:“經史子集、天文地理、兵書器械、農工計算、醫卜星相,本人都有研究,太子若不信,儘可叫人相試。”

第46章 城下交鋒第15章 楊約第3章 仁壽第34章 擡棺進諫下第6章 豁然開朗第52章 飲鳩止渴第87章 制度確立第6章 豁然開朗第24章 彩絲院第52章 準備下第61章 強弩第43章 誰在下棋第62章 王府秘諜第71章 燙手的黃金第41章 帝心上第41章 進退維谷第111章 楊素來了第52章 飲鳩止渴第58章 反擊第34章 水軍第48章 灞橋密議第30章 親事下第35章 各逞心機第61章 穿行上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32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危險下第20章 賣鏡人第32章 招攬下第59章 急趕第18章 不好的預感第69章 勇將上第56章 夜襲第72章 火燒第20章 蜀公府下第21章 敬獻第23章 幢主之爭上第47章 前驅第12章 敲打第9章 琴音第70章 勇將下第35章 遼東城第46章 殺機下第42章 帝心下第53章 殺人救人第13章 修律第3章 甦醒上第22章 澠池第50章 捉襟見肘下第57章 潛伏上第67章 營州第59章 婚禮喋血第17章 頡利可汗第68章 反目第44章 軍御駕前線第14章 大運河(一)第55章 行軍第83章 請旨第35章 誤會上第63章 刺客第4章 血汗工廠第20章 賣鏡人第39章 冤家路窄上第86章 監軍第38章 孫清來信第34章 洞悉第63章 武帝崩上第22章 臥虎藏龍下第30章 登門下第4章 班底下第80章 激將法第28章 脫衣下第96章 激戰第1章 大旱第9章 洛陽行第13章 出府上第13章 出府上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14章 奏章第33章 憤怒上第51章 誘降樑默第17章 頡利可汗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66章 吃酣第7章 恢復上第30章 香豔誤會第98章 年豬第19章 蜀公府第35章 軟硬兼施第9章 洛陽行第7章 盯梢上第34章 憤怒下第90章 情懷第12章 搶親下第1章 突厥來襲第17章 四惡上第19章 選秀(二)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1章 隨公國府上第29章 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