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安口守軍

李老二還真猜對了,大安口是屬於薊遼總督府所管,負責大安口防務的劉策,是大明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軍務,此人也是一名東林黨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是天啓年間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幕僚,葉向高不用說了,東林黨黨魁。

上樑不正下樑歪,後金軍攻破喜峰口、龍井關抵達大安口,守將張士顯棄關逃走,僅剩下三百餘臨時徵募的民壯抵抗後金軍,結果自然是抵擋不住,後金軍自大安口入寇,抵達京師一帶大肆劫掠。

要說袁崇煥被殺冤枉,確實也有些冤枉,他早已提醒過崇禎皇帝,薊州一帶防禦薄弱,要小心後金軍從那裡突破,只是沒有引起崇禎注意。

李老二不是很瞭解這些歷史知識,他來到這裡,只是爲了嚮明軍通報一聲,提醒駐守大安口的明軍小心建奴入寇。

但明軍能不能守得住,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而李老二的城堡位於喜峰口到大安口之間的山中,正好是卡住了皇太極的咽喉,可以給後金軍制造一點麻煩,只是苦於人手太少。到時候,李老二倒是希望能夠救一批青壯出來,把他們帶到城堡內協助守城。

抵達大安口,這裡明軍的狀況令李老二失望至極:大安口的城門大開,守門的幾名士兵靠着城門洞上呼呼大睡,城牆上面連一名站崗的士兵都沒有。

兩人抵達城門口,驚醒了睡覺的士兵。

一名看起來滿臉鬍子,身上穿着一件早已看不出是什麼顏色的鴛鴦戰襖,模樣邋遢的明軍士卒醒來,見到李老二和李宏兩人,就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狗一樣大叫起來:“韃子!韃子!韃子來了!”

“我們不是韃子!我們是漢人!”李老二大聲自我辯解。

城門內衝出十多名明軍,這些兵身上穿着破得不成樣子的鴛鴦戰襖,髒得早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頭上帶着已經變成黑灰色的黃色軟帽,沒有一個人身上有鎧甲,年齡更是老的小的都有,最老的看來有五十多歲了吧,小的不過十二三歲的半大孩子。若不是看到他們手裡拿着各種亂七八糟的兵器,還真以爲這些人是一羣剛剛從田裡回來的農民。

看到這些明軍,李老二心中一陣悲哀:就這樣的兵,自己一個人殺二十個都不成問題,這樣的兵,已經是爛到根子裡去了,還怎麼打仗?

“兀那漢子?來我大安口有何貴幹?”一名小旗模樣的兵喝問道。

這名小旗看起來裝備精良一點,至少頭上戴的不是軟氈帽,是六瓣圓形寬檐鐵盔,身上穿着一件八成新的藍色鴛鴦戰襖,腰間挎着一柄腰刀。

“各位軍爺,草民乃塞外的商人,前幾日獲得建奴即將自大安口入寇的重要軍情,特此前來通報。”李老二也不下馬,只是坐在馬背上,向那小旗拱了一下手道。

“建奴入寇?哈哈哈!”那小旗大笑起來,“建奴遠在遼東,怎可能由此入寇?爾等刁民,怕是來戲耍老子的吧?”

李老二道:“各位軍爺,軍機大事,怎敢謊報軍情?此乃滅九族大罪啊!”

身後的李宏打開馬背上的包裹,取出一顆白甲巴牙喇的人頭,丟了過去:“建奴人頭在此,吾兄弟二人路遇建奴斥候,經過一番苦戰,斬殺建奴斥候,方纔獲得絕密軍情!”

見到丟在地上的建奴人頭,一羣明軍都震驚了:“是建奴人頭!”

“兩位果然是好漢啊!”有人衝着李老二和李宏拱手行禮。

李老二又道:“張家口有人私通建奴,早把喜峰口和大安口等地軍情泄露給建奴了!虜酋皇太極決定十月份由此入寇。”

白甲兵的人頭就是最好的開門磚,見到人頭,明軍再不會認爲李老二他們是來謊報軍情,更不會把二人當成建奴細作。

聽李老二如此一說,又見到那留着金錢鼠尾辮的人頭,那名小旗不敢怠慢,於是拱了一下手道:“兩位好漢在此稍候,某這就去通報。”

那小旗話雖然已經說出口了,卻一直不肯邁開步子。

李老二翻身下馬,走到小旗跟前,手裡的碎銀子塞給那名小旗:“軍爺拿去喝茶。”

那小旗捏了捏銀子的份量,又拱了一下手道:“兩位好漢在此稍候片刻,某這去去便回來。”說完,這名小旗提起地上的白甲兵人頭,飛快的跑進城內。

李老二又從懷裡掏出了一大把銅板,給那些兵們一人分了幾塊銅板:“各位軍爺爲國駐守邊關,辛苦了。”

總兵官張士顯接到小旗的稟報,又見到小旗帶回的白甲兵人頭,大吃一驚。

“建奴要攻打我們大安口?”張士顯嘴巴張得老大,他不敢相信這個事實。要知道他手頭的這些老弱殘兵,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後金軍的進攻。

張士顯不敢怠慢,親自帶着白甲兵人頭,趕往劉策府上稟報此事。

“建奴即將由大安口入寇?”劉策根本就不相信這件事,他仔細鑑別了那顆人頭,知道是真奴人頭,於是問道,“報信的那兩人是何方好漢?”

“回都憲的話,此二人好像是關外義士,斬殺了建奴斥候,獲得軍情。另外還得知張家口有人私通建奴,把薊州軍情都已經賣給了建奴。”

劉策臉色一變,雖然李老二留了個心眼,沒有直說是範永鬥乾的事情,可是劉策也有猜到那兩人說的估計是範永鬥。其實像劉策這些東林黨人,很多人和晉商都有瓜葛,通敵賣國,這些東林黨文官也出了一份不小的力。

正是李老二很清楚,晉商在朝廷中有不小的勢力,若是指名道姓說出範永鬥,恐怕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這纔沒說出名字。

不過這劉策貪得無厭歸貪得無厭,但他也知道,若是大安口被後金軍攻破,他的項上人頭可是難保。

“此事非同小可,還是立即向王撫臺稟報。”劉策道。

劉策和張士顯隨後就攜帶着白甲兵人頭,前往薊州巡撫王元雅府上,稟報此事。

李老二和李宏在城門口等候多時,過了大約一個多時辰,裡面出來一名千戶。那名千戶走上前來:“兩位好漢久等了,王撫臺要見二位,請隨某來吧。”

第332章 崇禎皇帝第54章 爆破炸營第819章 濟南空城第715章 賊軍追兵(中)第413章 清軍入寇(上)第1020章 范文程落網第512章 完美襲營第1章 範家商隊第309章 虎入羊羣第816章 紅娘子大鬧魯西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840章 水騎配合(七)第612章 解救曹變蛟第903章 白衣渡江(下)第811章 湖州豪強第362章 摧毀高麗船場第514章 募捐救濟南第742章 炮擊刁民第833章 揚州外圍戰第552章 抹黑士紳的宣傳第105章 雪地車營第218章 林丹汗敗逃第470章 高陽之戰(上)第533章 再滅未來貳臣第485章 救援晉陽(七)第558章 籌劃船場第192章 擊潰水匪第142章 再回關外第448章 清軍再入寇(中)第204章 伏擊科爾沁人第919章 伏擊何騰蛟(上)第314章 古祿格大汗第499章 被困賈莊第590章 說客李巖第487章 陳新甲大捷第690章 湖廣爭奪戰(二)第406章 神兵對天兵(二)第375章 張定國劫糧第114章 閻應元第466章 華容道第291章 遭遇後金使團第645章 去江南銀號存錢第646章 銀號貸款第530章 士紳商人炮灰(上)第836章 水騎配合(三)第128章 改進火炮計劃第478章 宣大總督陳新甲第566章 賊將軍左良玉(中)第901章 戎裝佳人來第387章 孔有德第584章 洛陽之戰(下)第371章 左家匪兵(下)第46章 臨陣脫逃第753章 討逆大軍出發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888章 橫掃潮州府第183章 湖邊莊寨第356章 攻打漢陽第490章 清軍要攻濟南第240章 攻破賊窩第417章 奔襲鎮安堡第367章 雙簧大戲第726章 順軍勸降第671章 炮擊城門洞第18章 真相第771章 崇禎下揚州第569章 滾雪球的闖軍第139章 後金退兵第400章 勸降第474章 勸降孔胤植第97章 毒火包第757章 邢夫人的對策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402章 大軍集結漠西第446章 銃刺第838章 水騎配合(五)第211章 江南士子第322章 多爾袞渡河(下)第617章 接應撤軍第183章 湖邊莊寨第556章 田莊改農場第641章 安南港口施工第495章 先除盧象升第161章 初見張定國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181章 難民隊伍第643章 小額銀票第380章 清軍西征第441章 修繕高陽城牆(下)第751章 三鎮擁福王第48章 逃難災民第899章 煉焦廠第3章 火繩線膛槍第451章 成國公和京營第515章 有錢好辦事第819章 濟南空城第88章 孫府定計第179章 王嘉胤伏誅第451章 成國公和京營第29章 殲滅晉商商隊